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68章

乱世太平王-第68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一七章 唐突大贤() 
“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持着家仆呈上来的这封没头没尾的信函,周处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

    “老爷,他们带来了车驾,正在门前迎候您,只是说请老爷您去赴一个知己的酒宴,只要看了这封信,您必然会去。”家仆说道。

    “走,看看去。”周处说罢,抬腿往府门外走去。

    门前停车一辆四轮马车,并排用了两匹马,马车流苏坠檐,厢壁上镶嵌着的铜钉熠熠生辉,那两匹马通体雪白,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驾车的汉子青衣皂帽,沉默不语,但透着一股从骨子里带来的精悍之气,马车四周并排着两列八人的仆从,清一色的黑衣劲装打扮,肃立如山,一动不动,竟然宛如千军万马的气势一般。阶前恭立的一个人满团团如富家翁,满脸带着笑容,一揖到地:“恭请周大人上车。”

    周处冷眼旁观,单说这两马车就不凡,民间多以两轮马车较为常见,但四轮的马车却并不多见,对方派来的仆从单从气势上来看便不是一般豪奴可比,俨然是军法练就出来的不动如山,至于那驾车的汉子,一望而知是个高手,虽然沉默寡言,但隔着数丈远都能觉察出精悍的气势逼人,至于那个如富家翁一样的胖子,明显也是个高手,在这徐州府,能同时凑齐这一套迎接道场的班子,好像连梁王家都没有,那么,这班人难道是外来的?那又该是何方神圣呢?又有何意图用这种礼节来迎候自己呢?

    “请问贵主人姓甚名谁?”周处问道。

    “敝主人本当亲自来迎,恐隔墙有耳,故派我等前来,并请小人转告周大人,今日是为天下百姓宴请周大人。”

    周处本来就是豪气干云的性格,不禁哈哈大笑道:“你家主人很有意思,为天下百姓请我周处,好好好,我就拜会一下贵家主。”说罢,下得台阶,从容上了车驾,随着一声响鞭,车驾粼粼起行,奔城外而去。

    看着眼前这名白衣男子,飘然出尘,气度不凡,周处先有了几分好感,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敢问高名大姓?”

    那白衣男子同样恭恭敬敬回了一礼:“姓杨名柯,字休烈,周大人可称我休烈。”

    “可是朝廷新晋的临晋候?”

    白衣男子笑道:“今日私宴,只论私谊,岂敢以官称自居,唐突了大贤,周兄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一八章 圈占民田() 
“先帝在日所定的规制,邑两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共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中下三军共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上中下三军共千五百人,以安藩王,天下有其爵者,竟然多达二十余位,先帝当初是担心大晋重蹈魏朝的覆辙,靠分封诸王来拱卫天子,殊不知留下的隐患更甚于魏朝。”周处酒到兴头,忧愤之情形于色。

    “何以说忧患更甚于魏朝?还请周兄赐教。”杨柯问道。

    “要害处有二,轻者藩王拥兵自重,先帝在日,尚有节制,先帝去后,天下藩王哪个不是越矩行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cd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个个都是扩军整备,以武犯禁,已经平复的和未现端倪的,后患无穷。往重了说,养兵就得有财,有财就得有土,藩王大肆圈占民田,百姓流离失所,豪强乘机借势盘剥地方,长此以往,民无可耕之地,必将流民遍于野,古往今来都是乱世的先兆啊。”

    杨柯淡淡的一笑:“周兄莫不是危言耸听了吗?小小流民,何至于此?”

    “敢问休烈兄,何为国之本?”周处反问了一句。

    “当然是军队了。”

    “非也”周处摇摇头:“始皇帝兵峰所向,天下归于一统,无人可以抗衡,为何亡于二世?”

    杨柯试探性的看着周处:“那就是门阀士族?治理天下还是要靠他们啊。”

    周处哈哈笑道:“果真如此的话,何以四大士族只存其三。”

    杨柯也大笑道:“不打哑谜了,在下诚心请教周兄的高论。”

    “民为国之本也。”周处神情坚毅,斩钉截铁的回答。

    杨柯举起酒杯:“满朝文武,衮衮诸公,唯周兄你真知灼见,敢为民请命,周兄这句民为国之本比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圣人之言更来得透彻,当浮一大白。”

    两人举杯一饮而尽,杨柯吩咐一旁的黑七道:“打开大门,请周兄看看吧。”

    黑七推开了大门,只见大门之外,黑压压的跪倒了一地百姓,为首的就是秦九父女二人,举着一片诉状。

    “周兄曾迁任御史中丞,纠劾对象不避权贵,以仗义执言,敢于公断著称,不避权贵,不惧王侯,方今天下,门阀豪强、各路藩王圈地成风,朝廷决意要刹住这股风,让天下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百姓不再沦为流民,就要拿这个梁王开刀,干成了青史留名,干不成我杨柯陪着周兄一起掉脑袋,周兄敢不敢接这个千金重担?”杨柯神情肃穆的看着周处。

    周处一言不发,缓缓的步出了大厅,走到了跪伏余地的百姓面前,伸手拿起了秦九手中高举的诉状:“各位乡亲请起吧,你们的诉状我都受了,自明日起,我在府衙之中审理豪强圈地的案子,大家都可以前来,一定还大家伙一个公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一九章 和好如初() 
大门洞开,杨柯看了一眼跪在院子当中的张昌,淡淡的说道:“起来吧,有什么话进屋里说。”

    侍立在一旁的黑七和闷葫芦急忙上前搀扶张昌。此行闷葫芦扮作车夫,黑七扮作管家,一路陪着杨柯到徐州暗访,随行还带着二十名从战场上经过生死历练的亲兵精锐,杨柯本不愿意如此招摇,但今时不同往日了,杨柯已经步入朝堂为官,是真正的身居高位,他的安全事关整个朝局,虽然上次孤身入虎穴,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杨柯原来身怀绝技,只是从来深藏不露,但小心行的万年船,所以,唐仲等人坚持要派精锐卫兵随行。

    张昌在朝廷颁发旨意赦免从犯之后,也被从牢中放了出来,他才得知杨济已经去职回乡,临走之时,留下了一封书信给他,让他去找杨柯,虽然不明白杨济这封信背后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但张昌是个江湖豪杰出身,平生最重情义,何况这次背叛了杨柯,尽管是因为杨济有大恩于前,是自己的旧主,但在张昌心目中,杨柯待自己兄弟情深,无论是什么原因,毕竟背叛杨柯已经是事实,所以他做好了以命相抵,也要给杨柯一个交代,给自己心安的准备。去了杨府之后,扑了个空,他又分别去了唐仲等人的府上,没想到都吃了闭门羹,想到了与自己素来交厚的唐彬,他径直去了唐府,唐彬倒是没有将他拒之门外,但见面之后也是沉默不语,临了抛出一句话:“公子去了徐州,你还是亲自去跟公子解释吧,我们都插不上手。”

    张昌于是一路马不停蹄赶奔徐州,终于在城中的一处客栈内找到了杨柯,在杨柯等人独居的小院之中跪了一个时辰,杨柯依然闭门不见,黑七和闷葫芦都是张昌的心腹兄弟,在一边干着急却没办法帮忙,直到杨柯开了口让张昌进屋回话,大喜过望,急忙上前来搀扶张昌。

    “慢着。。。。。”张昌一翻腕子,手中多了一把寒光四射的短刀,抵在自己的胸口上。

    黑七两人大惊,抢过来就要夺他的短刀,张昌也不见起身,双膝微屈,整个人往后平着就退后了丈余的距离,让黑七与闷葫芦扑了个空,张昌的短刀略一用力,血迹便渗透了胸前的衣襟:“别动,否则我当场自尽。”

    黑七与闷葫芦知道张昌也是江湖中一等一的高手,两人就算强行要夺他的刀,一起联手也未必有把握,登时愣在了当场,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劝道:“大哥,你这是干嘛,你这是干嘛。。。。。”

    张昌看着黑洞洞的屋子,大声道:“公子待我恩重如山,张昌背叛公子,死有余辜,江湖上讲究背友弃义,该当三刀六洞,我今日来就是当面给公子一个交代,这样,张昌死也瞑目了。”

    杨柯的声音从屋子里传了出来:“你知道你错在哪了吗?”

    张昌不由一愣,随即说道:“张昌背信弃义。”

    “你出身绿林,绿林道上讲究为朋友两肋插刀,忠义为先,这是绿林道得规矩,无可厚非,我不怪你背叛我,可你现在是朝廷命官,职责所在是为朝廷效力,而不是对朋友的愚忠,这个道理我叔父没有对你说过吗?”杨柯依然没有现身,但话音清清楚楚传到了张昌的耳边。

    张昌回想起杨济当时对自己说的一番话言犹在耳,与杨柯此时的话如出一辙,不禁潸然泪下,叩头伏地大声道:“昌愚钝,杨大人和公子都对昌说过这句话。”

    等到张昌抬起头来的时候,杨柯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自己的身边,伸出双手搀扶住自己的双臂,张昌不由自主的随之站起了身。

    “子平兄,以后记住了,于公我们是朝廷命官,各有职司不同,于私我们是兄弟,当讲情义,但先公后私,有轻重缓急之分,公私不分混为一谈,则是大忌。”看着杨柯的神情和煦如春风拂面,张昌却觉得浑身大汗淋漓:“昌谨记公子教诲,今生必不重蹈覆辙。”

    杨柯从袖中抽出了一张书笺,递给了张昌:“带着这封信去找张华张大人,立刻回洛阳,中枢院会责成吏部行文,让你官复原职,有一件大事需要子平兄你去办,我要所有藩王圈占民田的具体数字和证据,还有他们的兵力配备与部署情况,而且是密查,不能有丝毫惊动他们,这件事非同小可,只能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张昌接过了密函,一言不发,只是深施一礼,神情坚毅的看了杨柯一眼,转身便大踏步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二零章 计盗账本() 
闷葫芦与黑七看着张昌远去的背影,喜形于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谢公子。”

    杨柯淡淡道:“起来吧,这一路上,我知道你们心里憋得慌,一直想开口替子平兄求情,现在好了,雨过天晴,你们再无挂碍了。”说完,杨柯转身进了房间。

    闷葫芦讪讪的站起身来,黑七还在发着呆,沉默半晌,方才站起身来,看了一眼闷葫芦道:“葫芦,从这一刻起,我们再不能像从前那样,在公子面前称兄道弟的没规矩了。”

    “为什么?”闷葫芦瓮声瓮气的问道。

    “以前我们是兄弟,现在公子是主子,这个称呼也得改改了,不能再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