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885章

春秋我为王-第885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无恤笑了笑,开始穿戴衣裳,对南子说道:“只要你能让宋人尽力协助,我便能讨平彭城,驱逐吴人,废黜公孙纠!”

    ……

    “这些乌合之众能打仗?”

    尽管来之前有所耳闻,但赵葭真正见到了还是会觉得不可思议,商丘的郊外有近万人露营,城内中还有数千人,炊烟缭绕,粗布帐篷和泥巴废料搭建的简陋小屋充斥在城垣之外。他们甚至在毫社附近铺了铺盖卷,人山人海,只为见到大巫和玄子一面。

    此时此刻,看着这数不清的穿褐色粗布衣服、肮脏不堪的人们,赵葭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宋人根本无法形成战力。

    “子苇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百姓。”他的副将柳下越说道:“当年君上在鲁国西鄙,正是靠着收编了一大批同样无衣无褐的野人氓隶,将他们编入卒伍,才能将三桓击败的。”

    与出身高贵的赵葭不同,作为柳下跖的儿子,柳下越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大野泽渔女。他对他们带着深深的同情,当年他父亲麾下,正是这样一群人。

    “这不一样。”赵葭却对这些人带有浓重的怀疑。

    “彼辈太过癫狂,唯大巫与玄子为尊,为了响应大巫号召,竟抛弃故土,从彭城一带逃到商丘。”

    “癫狂才好,如今赵国支持的是商丘而非彭城,之前正是这群人依靠简陋武器,在芒砀山挡住了吴军前锋,保住了宋国。”

    “正是他们不假思索的悍不畏死,才让我胆寒,若赵国不加遏制,他日必酿成大患!”赵葭虽然对赵侯极其崇拜,但惟独在这件事上,他觉得赵侯扶持南子,创立天道教,有些贸然和莽撞了。

    柳下越倒觉得不必太过担心,在毫社的宣传下,这些宋人对赵军十分友善,甚至还有流行崇拜赵侯,大军入城时,就有人匍匐在城门口高呼他“玄王!”眼里洋溢着崇敬和欢喜。

    但在战场上,柳下越也不想看到这群人站在他的侧翼。

    “可至少能在战时作为民夫让他们运送粮草啊。”

    与之前的历次战争相比,此次出征最大的区别是,赵无恤让梁、宋一带的工匠作坊日夜赶制了近万辆鲁班新近发明的“木牛流马”。

    虽然名字叫的很神秘,其实就是独轮车,行驶时“辘轳辘轳”响个不停,故俗称辘轳车。这种与笨重的双轮辎车大为不同的小车,却有让人难以想象的功效,在狭窄的路上运行,其运输量比人力负荷、畜力驮载大过数倍。既可以在道路上飞快推着前行,又方便在崎岖小路和山峦丘陵中行走,运用在军队中,实在是一件运输粮食的利器!柳下越在见识过几次后,也不由赞叹鲁班的巧夺天工。

    此次随赵无恤出征的多为战兵,运输辎重的活计,就要落到城外这些宋人了。

    “吾等的口粮还要靠他们推到前线,子苇就不要太过忧虑了。”

    赵葭也知道现在想这件事太早,只是那些宋人信徒对毫社顶礼膜拜的模样一直在他心里放不下,只能叹了口气,让柳下越约束手下,谨慎与这些宋人接触交谈,他自己则往大营而去,作为一师之帅,他有资格参与到战略会议。

    不过等他抵达城外赵侯主帐,通报入内后,却发现这里的气氛似乎有点不太一样……

    ……

    赵侯一脸沉重,两侧的将吏也面色严肃,而他们瞩目的焦点,则在营帐中央,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身披麻衣,头缠孝布,衣裳上满是尘土,看样子是从很远处赶来的,更诡异的是,他竟立在帐内抽泣不止,涕泪满衣襟,却无人训斥他失仪……

    “将主,此乃何人?”赵葭挪了进去,悄悄问他的上司虞喜。

    “伍封,伍子胥之子。”虞喜回答简略,但赵葭已然明白了一切,转而用一种同情的眼神看着这少年,听说有一个年轻人两个月前千里迢迢从吴国跑到赵国,投奔在邺城做赵国上宾的孙武,有负责监视群臣的黑衣侍卫猜测是伍子胥之子,但孙武不提,赵侯也对此不闻不问,直到今天,他终于站出来表明身份了么?

    想到伍子胥为父复仇,败楚破郢,现如今他自己也含冤而死,他的儿子会怎么做呢?赵葭脸上露出了一丝有趣的意味,但很快就收敛起来了,眼观鼻鼻观心,静待下文。

    却见那少年抽泣了一会,擦掉了脸上的涕泪,朝高坐主位的赵无恤下拜顿首道:“小子多谢赵君,为皇考发丧哀悼,又将此噩耗告知小子及武子,夫差之残暴,赵君之仁德,天地可鉴……武子年纪大了难以远行,便让小子过来,将他的一些话转述赵侯。”

    赵无恤下堂将他搀了起来:“忠臣孤子之礼,寡人不敢受,武子有什么话,你站着说,寡人站着听。”

    伍封十分感动,他的脸因为激动愤慨而憋得通红,一时间有些腼腆,垂首道:“武子说,彭城古时乃大彭氏之国,也曾为殷商时一霸,后来大彭之国灭亡,徐偃王又兴盛于此。此地,北走齐、鲁,西通梁、宋,南抵徐、淮,乃要害地,关乎南北邦国盛衰。”

    “武子还说,欲取彭城,必先取沛邑……“

    孙武让伍封建议赵无恤,以主力逼压芒砀山,做出强攻的姿态,却派遣偏师从滕、薛沿着泗水而下,夺取沛邑这个地方。

    ”如此则彭城北部再无屏障,夫差若是不想退兵,便只能在彭城与赵侯决战了。虽然也有冈峦环合,汴泗交流,但过了芒砀,彭城地势便一片平阔,利于车骑驰骋,却不利于步卒固守,赵侯若在此与夫差交锋,赵国必胜,夫差必败!”

    “武子的谋略于寡人而言,真是雪中送炭!”

    赵无恤面色严肃,心中却露出了会意的笑,孙武啊孙武,之前在赵与齐、吴冲突时一直缄默不言,一句建议也不舍得说,现如今老友伍子胥含冤而死,兵圣终于也愤怒了么?

    让伍封来传话,一是圆了他为父报仇的心愿,其二,也是孙武与吴国,或者说吴王夫差正式决裂的标志!

    果然,伍封在说完后又重重下拜:“小子不才,空有一身剑术,还望赵侯莫要嫌弃,让我能加入赵军卒伍,在战场上擒杀夫差,为父报仇!”

    ps:要写开题报告,只有一个大章(。)

写论文开题报告;今日无更() 
readx;    感谢书友猫妖?,甘万,夜风来袭2006,立冬有夏,烟雾炼狱,亦家人fis的打赏!也谢谢各位书友两个月来的支持!

    嗯,这是最后一章公众章节,明天,《春秋我为王》,上架!

    ……

    在原本的历史上,董安于因为治家有方,谋略无双,被晋卿知跞深深忌惮。

    于是在六卿之乱的最初阶段,赵氏处于劣势,有求于知氏时,知跞便强令赵简子将董安于杀死,函其首献之,才同意帮助赵氏洗去“首祸者”的罪名。

    赵简子重情义,自然无法下手,可董安于为了赵氏安危,竟然主动自缢而死。赵简子大悲,按照遗言将他陈尸于市,满足了知氏,战后才把董安于灵位配享赵氏宗庙,直到后世依然保留这个传统。

    所以赵无恤对董安于的最初印象,就是前世在某处赵氏祠堂里见到的那尊泥塑文臣像。

    谁料,辗转两千五百年时光后,他居然能见到其真人。

    这也是一出极大的悲剧和遗憾,不知道这一世,无恤能否挽回?

    父子二人数月未见,在交待完公事情后,赵无恤的心情一下子有些忐忑起来,欲言又止。

    他当然知道,赵鞅这次可不是单独归来的,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妻乐氏女,也一起来了下宫。虽然赵鞅曾在信中说此女“可为良配”,但赵无恤不亲自过目,总觉得不太踏实。dudu1;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赵鞅却不急不缓,竟然先对赵无恤说起了自己南下勤王的事迹来,无恤只能按捺住心神,耐心地听着。

    成周的战事,剪不断理还乱,简直就是一团麻,归根结底,还是得追溯到十多年前的那场王室内战。

    作为那次战争的亲历者,赵鞅叹了口气道:“事情,还得从王子朝之乱说起。”

    当年,周室难得一出的英明之君周景王认为,自己的太子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于是周景王便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

    但他的这一计划遭到了实权卿士刘、单二族的反对,认为王位传嫡不传贤,若是乱序,恐怕会重演周幽王废平王而立伯服的骊山之难。

    到了周景王二十五年夏,天子终于下定决心,欲发动政变除去单、刘二卿,更立太子之位,但未及发难就心脏病突发而死,死前传位王子朝。

    然而单、刘二卿违景王遗诏,刺杀顾命大臣,立王子猛为王。而另一边,颇有贤名和才干的王子朝则在尹、甘、召诸卿大夫的支持下,也称了王。

    自此,周王室东西两王并立,互相攻杀,数年不决。

    在当时,周王室的实力是连一个中等诸侯国都不如了,这样的战争,在大国看来几乎是小打小闹。但双方积怨已久,打得如火如荼,战斗虽不宏大却极其惨烈。胜败多次转换、兴衰易手,弄得外人眼花缭乱。

    当时晋国作为诸侯之伯长,诸姬里的老大哥,闻周室大乱,自然要干涉。晋国内部六卿专权,早些年晋文公、晋悼公那点将周室一系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早就没有了,只能尽力扶持,过一天算一天。dudu2;

    那么问题来了,该支持哪个王?

    现在出现了两个周天子,双方都来寻求支援,都声称自己是正宗,对方是违法的,晋国方面也感到为难。

    最后,晋国派了大夫士景伯范氏小宗)去王城来裁决这件“正统”之争。且不说让诸侯大夫审理判决天子合法与否,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大笑话。何况,明眼人只要知道,晋卿范鞅和周卿刘氏之间的密切关系,结果自然就注定了。

    最后,果然是王子朝败诉,被晋国视为叛逆,遣大夫知跞、赵鞅、籍谈率兵入周镇压。王子朝那点兵力在晋国攻击下,自然是土崩瓦解,周王匄gai)重回王城,至此,王子朝之乱初步平定。

    成王败寇,王子朝带着召氏、毛氏、尹氏之族奔楚。他们还将宗周的大部分典籍一并带到了楚国,这是整个春秋时期最大的一次文化转移。这批从殷商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典籍,无疑灌溉了楚国的文化,培养出了两百年后灿烂的楚辞和海量楚简,周史官老子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不知所踪的。

    然而事情还没结束,王子朝跑到了南方后,居于方城一带。三年前,楚国被吴师攻破都城,举国大乱,自保不暇,也无法庇护王子朝。于是周王室便乘机派刺客将王子朝杀害,这一举动,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叛乱。

    王子朝在周室名声太好,党羽太多,十年之后还潜伏了不少。去年年夏天,周大夫儋翩率领王子朝余党作乱,这次他们勾结郑国夹击王畿ji),内战零零星星打到了去年十二月,甚至将天子赶离了王城。

    事已至此,指望他们自己理顺家里的事情是不可能了,晋国只得再次发兵,范鞅、赵鞅、魏驹三卿南下勤王。在他们的支持下,四月,单、刘二卿在穷谷打败了叛党,局势有所扭转,所以赵鞅才得以归来。

    最后,赵鞅感叹道:“周室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