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37章

宗明天下-第237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今年徐晖祖的长子也已经十六岁了,徐晖祖想办法把其实不是很够格的长子徐钦送进了讲武堂。允熥当然知道徐晖祖的小动作,但是也没有阻拦。

    徐晖祖因为担心徐钦在讲武堂出去随意玩乐,所以规定都每次休沐日徐钦都必须回家。当然,徐晖祖也知道年轻人有自己的交际也是应该的,所以允许徐钦与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是要提前报告。徐晖祖对于徐钦来说可是一个严父,徐钦不敢与父亲说什么,所以至今为止所有的休沐日都是回家。

    今日正好徐晖祖有事不在家,徐妙锦正好借着来送徐钦回讲武堂的名义出来玩。现在她三姐徐梦羽又要当王正妃了,宫里指派了宦官过来,所以徐妙锦就带着自己的四个侍女、借了两个宦官,又带了两个男仆出来了。刚把徐钦送进讲武堂转头就碰到了允熥一行人。

    徐妙锦虽然很喜欢出来玩,在这个年代就是疯丫头的类型了,不过头脑还是挺聪明的,分析事情也快。她也只是扫了一眼,就断定对面这人虽然穿的不华丽,只是一般四五品武将家的子弟常穿的衣服,但是一定是勋贵家的子弟,所以拦住了自己的侍女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她的侍女平时说话都是很不客气的。

    徐妙锦估量着在场的只有自己的身份足够,于是说道:“我与阁下只不过是见了一面,自然不能断定阁下就是登徒子;但是也因为我们只不过是见了一面,也不能就此断定阁下就不是登徒子啊。”

    “而君子所为,虽然对于陌生的女子不是完全忽视,但是阁下刚才的举动算不上是君子吧。”

    允熥平时其实不喜欢和人斗嘴的,不过既然现在对面的是一个小美女,颇为养眼,所以还有兴趣多说几句。他说道:“你怎知我刚才就在看你?我是在看你刚才身侧的那颗柳树呢。”

    徐妙锦说道:“阁下刚才的眼神,可不像是在看一棵柳树。”8

第340章 继续与下棋() 
就在这时,几名徐家的护卫已经从马车那边走了过来。领头那人说道:“四小姐,发生了何事?”

    而允熥的一名侍卫也同时悄声与允熥说道:“公子,是魏国公徐家的人。”

    魏国公徐家?允熥又看了徐妙锦一眼。‘那她就是后世史书上神秘莫测的徐家的四小姐徐妙锦了。’

    允熥前世可是专门了解过徐家的事情。依据记载,徐达只有三个女儿;但是留存的朱元璋亲自确定的徐达墓碑碑文,却显示徐达有四个女儿,于是徐达到底有几个女儿就成了一个悬案。

    满清虽然热衷于删改明代的史料,但是删掉徐达一个女儿的记载显然没有必要,基本可以排除。所以有的史学家猜测徐妙锦应该是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夭折了。

    但是还有人猜测,很有可能是徐晖祖把她嫁给了朱允炆的亲信,甚至就是嫁给了朱允炆本人,然后朱棣屠杀建文旧臣的时候徐妙锦却坚决与朱棣对着干,所以朱棣干脆删去了关于徐妙锦的记载,就好像他删去关于常森的记载一样。

    允熥正在思考关于徐妙锦的事情,不禁又看了徐妙锦几眼。徐妙锦虽然不是很在意男女大防,但是她一个未嫁的小姑娘总被一个男子看来看去的,还是不好意思,也有些恼羞成怒的意思,蹙了蹙眉。

    一旁徐家领头的侍卫很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一看自家四小姐蹙眉,马上挡到徐妙锦的面前,厉声对允熥说道:“阁下是何人?如此无礼!”他也是觉得允熥不像是一般人,徐晖祖又一向嘱咐他们低调,所以没有其它动作。

    允熥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微服出来的事情,所以说道:“原来当面是徐县主,在下冒昧了,还请县主恕罪。”说着还躬身施礼。

    不过是多看了几眼,也不是什么罪过,徐妙锦也不可能就把他怎么着,所以说道:“也没什么,罢了。”

    允熥随即说道:“多谢县主。”然后带着侍卫赶紧走了,他怕让徐家的人认出他或者认出他的侍卫,所以速度不慢的向讲武堂走去。

    等他们走了,徐妙锦问自家的侍卫说道:“刚才他并未说自己是哪家的人,我也不好问,你们可有认得的?我看他在你们出来以后就认出了咱们家的身份。”

    徐家为首的那个侍卫说道:“这人我倒是没见过,不过他身边的侍卫我有两个觉得面熟,好像是见过。”

    徐妙锦说道:“你们觉得面熟,看来也是京里勋贵人家的吧。看来是徐钦的同学。”

    “不过这也和咱们家没关系。走吧,我今天好不容易趁着大哥不在出一回家门,得好好转一转!”

    ================================

    允熥也很快把这件事情抛在了脑后,走进讲武堂内。

    今日是休沐日,又是刚开学不久,这又是讲武堂,所以教室之内没几个人在上自习,倒是校场上练武的人还有一些。

    允熥先路过校场,自己也假装是来练武的学生,一边练武一边观察其他人武艺如何。

    结果令允熥失望。也不知道是有人在藏私还是怎地,反正允熥没觉得有谁的武艺太好。虽然领兵打仗的本事如何与武艺如何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允熥不可能让他们直接当大官,多半是从千户、副千户开始,而千户是要带兵冲锋的,武艺好的更容易活下来,所以允熥还是希望他们武艺高一些。

    允熥又来到教室这边。怎么说呢,虽然看到正在认真读书的人他也会觉得欣慰,但是他觉得能不能带兵打仗与读书成不成的关系更小,所以也不会因为某个人认真读书就考虑以后留在京城为亲信中的亲信。

    所以允熥只是随便逛逛。并且这个时候在读书的人也不多,一间屋子也不过是三四个人,所以允熥很快就逛完了大多数教室。

    等他快走到从东边开始的最后一间教室的时候,忽然听到里边传来声音。允熥一边走着,一边侧耳听去,

    只听到:“你这步棋,放在这里是干什么用的?”

    另一个人说道:“我现在告诉了你,不是就没用了吗?等着你输了以后我就告诉你。”

    前一人说道:“哼!你可别这么自信,虽说与你玩我是输多赢少,但是也不是没赢过,这把说不定最后是你输了呢!”

    允熥此时已经走到了窗户旁边,向里望去。讲武堂是允熥的武将亲信基地,所以自然是配置高,都镶上了玻璃。

    允熥只见里边两个少年正在下围棋。他们二人大约都是十七八岁,其中一人长相不错,另外一人就比较平庸了。

    允熥走进去,长相平庸的一人抬头看了一眼,也没有在意,又低头看着棋盘。另外一个长相不错的则一直低头,右手捻着一枚黑色的棋子。

    允熥围棋下的不好,但是因为见过的棋手都很厉害,所以看了一会儿之后就觉得他们的棋力不错啊!

    允熥于是站在一边观看起来。

    这一看就是半个多时辰,这还是他们在允熥开始看的时候已经下了一半的情况下。

    等他们下完了,长相平庸的人站起来对允熥说道:“在下巴蜀俞周文,这是我的朋友郑轩,我们都是一年级三班的学生,不知你是?”

    允熥笑道:“我叫朱林,是二年级五班的学生,一时间见二位学弟棋艺不错,所以站在这里看看。”

    俞周文说道:“学长的棋艺估计也不错吧,可与我下一盘棋?”

    允熥推让道:“我棋艺不行的,只不过家里有人棋艺甚高所以眼界还算可以,就凭借刚才俞兄的水平,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将我杀得片甲不留,还是不献丑了。”

    俞周文也不勉强,然后转过头对郑轩说道:“还下一盘吗?”

    郑轩揉揉脑袋说道:“不下了,我的脑袋啊,过会儿再说吧。”

    允熥坐下来说道:“不仅是你们下棋的人费脑筋,就是我这砍棋的人都觉得很费脑子,还是随便聊聊天,舒缓一下吧。”

第341章 讲武堂人才与整顿() 
围棋是华夏的传统棋类项目,主要考察棋手的计算能力和大局观。? 当然,你比对方计算能力强出很多,那么没有大局观也能赢。不过如果局限在人类的话,专业人士的计算能力都差不多,有大局观的人还是比没有大局观的人要强一些的。

    而计算能力与大局观,这都是可以用在战争之中的。允熥也是突然想到了这一点才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并且华夏自古就把围棋与文人搭上了关系,与琴、书、画并称,自从宋代文武彻底分家已来武将下围棋的很少,所以之前允熥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允熥现在碰到了两个喜欢围棋的讲武堂学生才更加惊喜。

    允熥虽然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是光是各地奏报上来的奇葩事情就足够让人惊奇了。允熥在与他们两个闲聊的时候随便说出几件来,顿时就吸引住了他们二人的注意。

    然后俞周文、郑轩二人的话匣子,尤其是郑轩的话匣子,也被打开了,三人聊得很欢畅。

    时间很快到了酉时。郑轩对允熥说道:“朱兄,随同我们一起去吃饭吧,边吃边聊。”

    允熥虽然和他们聊了不短的时间,也想多了解他们,但是出于小心还是不会与他们去吃饭的。允熥说道:“我还和室友约好了一起吃饭,等下次再见面吧。”

    郑轩也不勉强,说道:“那就下回再见了。”说着与俞周文一起出去了。不过不管是郑轩,还是俞周文,恐怕都没有猜到‘下回’会是什么时候。

    允熥随即走出教学楼,与被留在外边的侍卫汇合,前往教务楼。

    金纯作为司务长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他家人又不在京城,平时都是住在讲武堂,就是休沐日也不怎么出去,一心琢磨讲武堂的这点事情。

    允熥过来的时候,他正在琢磨着关于校场的事情,向允熥行完了礼之后就与允熥说道:“陛下,讲武堂刚刚建成的时候,是按照一期学生,三百人来建的。”

    “从洪武三十一年起,又增加了一期的学生,今年开始又有了各地袭职的武将子弟来学习,虽然加盖了宿舍与教学楼,但是校场就显得有些狭小了。”

    允熥说道:“你以为应该怎么办?”

    金纯说道:“臣探勘过周围的地方了,南边、东边、西边的地方都有用途,不过北边还是空地,臣觉得可以从北边再划十亩地到讲武堂内。”

    然后金纯一边指着地图一边说道:“这里的这个小楼拆了以后就可以把现在的校场与北边划过来的地方合为一体。……”

    金纯说的不仅有理,并且还给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案,所以允熥当然批准了。他现场写了一个手诏,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印盖上,对金纯说道:“你拿着这个明日去应天府把地要过来,然后找工部改建就行了。不过记得明日上书提醒朕这件事,朕好在内宫的记录上记上这个手诏。”

    金纯说道:“是,陛下。”

    随后允熥问道:“这一届的学生,你觉得比较出色的都有谁?”

    金纯说道:“陛下,以臣观之,这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做郑轩的,来自巴蜀,伯父是世袭的百户。他思维敏捷,口才又好,凡事又都能举一反三,大家都赞不绝口。”金纯口中的大家自然是是指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