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38章

宗明天下-第238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三,大家都赞不绝口。”金纯口中的大家自然是是指那些老师了。

    ‘哦,大家更看好郑轩吗?’允熥仔细一想,觉得郑轩确实相对容易被现。他不仅有本事,还好说,长得又好,自然容易被注意到。不过允熥经过实际了解觉得俞周文比郑轩还要强一些。并且通过观察他们下围棋,允熥觉得俞周文的大局观比郑轩要好,其实更适合当主帅。郑轩脑筋反应快,当个先锋不错。

    不过俞周文长相不如郑轩,又没有太出众的口才,通过刚才的聊天,又不是什么爱出风头的人,自然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不容易被现。毕竟,其他人也不是弱手。

    允熥于是问道:“你们觉得俞周文如何?”

    “俞周文?”金纯想了一下,说道:“是经常与郑轩在一起的那人吧?确实也不错,不过,臣与他接触不多,各位先生没有特别的称赞过。”俞周文现在本来就不起眼,今年开始学生又太多了,袭职来读书的学生太多,所以金纯有些忙不过来,对于很多学生都注意不到了。

    允熥也知道这种情况,也不怪罪金纯,只是说道:“多留意一下他。”允熥要通过其他人的视角再仔细了解一下俞周文。

    之后允熥又说道:“今年入学的勋贵子弟,只有魏国公的长子徐钦一个人吧。”

    金纯说道:“是,陛下。”

    允熥说:“徐钦这人怎么样?”

    作为勋贵子弟,自然是受到的关注多一些,金纯马上说道:“几位先生说徐钦还是有本事的,在军中历练历练将兵十万没有问题。只不过,不是很遵循讲武堂的规矩,违反过几次规矩,不过都处罚过了。”

    允熥一听,这不就是常茂类型的人物嘛!有些本事,不过脾气比本事也不小。对于这样的人,最好不要让他单独带兵,找一个能压得住他的为主帅管着他最能挥他的本事。

    然后允熥马上注意到了他刚才说的违反规矩的事情,顿时想起来了锦衣卫报上来的一些事情。然后允熥对金纯说道:“朕还听说,今年开学以来,讲武堂里违反校规的学生不少?”

    金纯本来是不想把这样的事情与允熥说的,那不是显得自己没本事嘛。不过现在一是允熥问起来了,二是金纯也现自己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决定交待了。

    金纯说道:“陛下,违反校规的事情,主要是来以学习代替袭职考核的学生比较多,至于各地选上来的学生,都还不错。只不过因为大家都是在一起学习,所以有些人有些被带坏了。不过整体还可以。”

    允熥知道,因为这些来袭职的学生只在乎最后的考试成绩,按照规定只要没有因为违纪被开除,并且最后的考试及格了,就可以袭职。而司务长干涉不到考试,所以大多数来袭职的人都不是很在乎司务长。

    司务长是可以向允熥推荐人才的,但是这些来袭职的本来就是本领不太强的,要不然最低是指挥佥事家庭出身的,真有本事肯定是举荐上来正式学习,所以大多数也知道自己本来就不可能被推荐,也不在乎违纪。

    允熥不可能给予司务长这个位置干涉考试的权力,那司务长的权力也太大了。就像国子监,是与讲武堂类似的机关,允熥实际上已经剥夺了国子监祭酒主持考试的权力。

    但是允熥也不可能放任讲武堂的风气败坏。所以他说道:“犯错的人犯的最大的是什么错误?”

    金纯说道:“有对司务说轻慢的话的,还有平常的日子夜不归宿的。都已经处置过了。”

    允熥说道:“轻慢司务,这不是规定应该开除的错误吗?怎么不开除?”

    金纯张嘴欲言,但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而是说道:“是,陛下,是臣宽纵了。”他就算不敢擅自开除学生,但是与允熥私底下说一说总可以吧。

    不过允熥也知道金纯的顾忌,他一个文官,管一堆大老粗可是难为他了。并且金纯本身性子就偏软。

    允熥又想起了景清。景清可是非常擅长,也敢对付这帮人的。允熥不禁感叹,要是景清还管着讲武堂,总不至于这样。

    但是合适的管讲武堂的文官不好找,允熥也只能凑合着用金纯了。

    允熥说道:“你明日当众,把所有轻慢司务的学生,不管是举荐而来还是袭职的,全部开除,让他们滚蛋!要是有人敢闹事,统统打晕送到五军都督府治罪!”

    “然后你上折子向朕奏报这件事情,并且将所有开除的学生名字、籍贯、世袭官职列上去。朕要降低所有涉及到的家庭的世袭官职。”

    “被轻慢的司务,你也写个条陈给朕,写上所有人的名字,朕要每人都奖赏。”

    “所有其他按照规矩该留校察看的,一律处以留校察看,不要讲任何情面!总之,要让他们从此不敢忘记规矩!”

    金纯对于允熥现在出手,一方面觉得自己恐怕是升职无望了,另一方面也对可以狠狠的惩罚这帮违纪的学生感到松了口气。所以他语气有些复杂的说道:“是,陛下。”

    允熥又想了想,说道:“你的司务长的官职,也确实太低了些。朕命你为讲武堂副校长,品级嘛,为从四品。朕再加你兵部侍郎衔,让你更好的管理讲武堂。”

    之前讲武堂的校长、副校长是没有品级的。校长由朱元璋兼任,副校长由允熥担任,哪里还需要品级?但是朱元璋驾崩以后显然这样就不合适了。

    允熥干脆不任命校长,打算等以后皇太子长大了让他管着讲武堂,并且希望以后能行成传统。这样实际上最大的官就是副校长了,允熥以金纯为副校长,就是要给予他更大权力来掌管讲武堂,同时也表示自己对于金纯的信任。

    金纯没想到自己干的有些不好竟然还能升官,顿时感激的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允熥说道:“朕这下子是把讲武堂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

    金纯坚定地说道:“臣必不会让陛下失望!”8

第342章 婚礼与学习考虑() 
第二天讲武堂一口气开除了二十几个人,闹得哗然一片,五军都督府也有人颇有微词。 更新最快不过允随后的处置让他们知道金纯不是忍无可忍之下的反击,而是有后台的,所以微词也都憋回去了,反正没有涉及自己家的子弟。

    之后允收到了秦松送上来的山东锦衣卫的奏报,齐王不法。

    对于齐王允也是脑瓜仁疼。别人欺负属地的百姓也是适可而止的,并且被警告了以后都会收敛一些,但是朱是收敛一阵之后却又变本加厉,似乎要把之前收敛时候没有从百姓手中聚敛而来的钱财都补回来一般。

    允也不能一上来就给与朱多大的处罚,所以下令派人去青州斥责齐王一番,并且警告要是再犯再严惩。

    之后几天京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安王朱楹的婚礼了。与过年的时候一样,熙瑶为了朱楹的婚礼不出纰漏,可是忙的很。

    其实按照民间的规矩,没有侄媳妇操办叔叔婚礼的道理,操办小叔子的还差不多。但是谁让他们是皇族,大明现在情况又特殊呢,虽然燕王妃在京城,但是熙瑶也不愿意将事情交给别人,就亲自来办了。

    熙瑶因为操办婚礼忙的脸都瘦了,本来就不胖的身体更加瘦削,让允挺心疼的,劝她说道:“你何必这样事必躬亲,把事情交给下边的人办。”

    “四婶子也在京城,让她来帮着你。”

    熙瑶强笑道:“交给下人我不放心,能交给她们的都交给她们了。四婶毕竟娘家是徐家,不太好找她来。我还撑得住,不碍的。”

    允虽然还是心疼熙瑶,不过既然她这样说,也就没法再劝了,只能私下里嘱咐听乐等人多帮着熙瑶分担。不过好在宫中还有熙怡,熙瑶可以把宫务都交给熙怡,总算轻松些。

    很快朱楹的婚礼的日子就到了。在朱元璋还在的时候,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都已经进行过了,现在就是直接请期,然后醮戒,然后就是亲迎了。

    朱楹把徐梦羽从魏国公府接到安王府,然后就跟兄弟们喝起酒来。允挺喜欢兄弟们在平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所以他虽然不太合适今晚就出现在安王府,不过还是换了衣服来凑在一起喝酒。

    对于朱楹就和对待允结婚不同了,大家又都是兄弟子侄,高煦带头闹洞房,朱贤等人也跟在一起凑热闹,闹得徐梦羽很尴尬,还是朱棣看着他们不像样了连忙叫停。

    朱棣是现在年纪最大的宗室,又有威严,他一说话,大家就都不敢闹了,正常喝酒。

    允站在一旁见到这一幕,心中暗想:“要是我叫停,会不会有朱棣这样的效果?恐怕一遍是不行的,得说第二遍高煦他们才能认识到我不是在随便开玩笑从而听话不闹了。”

    “现在看来,即使我当了一年的皇帝了,威严还是比不上就藩北平十七年的朱棣,不愧是史上的永乐大帝。”

    “并且自己平时与兄弟们也随便了些,虽然处罚的时候从来都是从严处置,但是平时与他们都嬉笑不禁的。现在看来,平时与他们太过随便不是什么好事,以后收敛一些吧。”

    是的,允其实是在向朱棣学习如何当一个上位者。朱元璋虽然很有威严,但是对待自己的子孙可是非常溺爱的,允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如何对待大臣,但是对待宗室就不太好效仿了。

    而朱棣身为现在大明宗室年纪最大的,又是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对待其他宗室的态度允觉得很值得学习,所以这个月经常招待朱棣与其他亲王、郡王在一起聚会,观察朱棣怎么做。并且允确实自己觉得受益匪浅。

    第二天就是王妃朝见。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礼仪稍微变化了一点,拜见皇后也是一样。

    再过两天,也就是出嫁三天以后,搁在皇太子就是宴请群臣命妇,但是亲王却和普通老百姓家一样要回门。虽然名目不叫回门,但是实质上是一样的。

    之后允就得关心朱楹的封地问题了。之前朱元璋加封朱楹为安王,封地平凉,但是平凉这个地方虽然不算是内陆,靠近河套地区,但是西边有庆王朱、东边有代王朱桂看守河套的两边,中间允觉得不需要一个王爷来看守河套了。

    肃王、庆王、代王、谷王、宁王允一时半会儿不会动的,这都是看守蒙古草原的王爷,在佛教寺庙遍布草原之前不要轻动。并且宁王,允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实封。

    宁王的管辖范围从长城以北的热河草原,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松花江流域,大宁城也在现在的内蒙赤峰一带,是朱元璋所加封的所有王爷之中封地最深入草原的。同时朱权手底下的汉人比辽东还少,除了军户以外基本上没有民户,主要人口是兀良哈三卫的蒙古人,还有少量的女真人。

    因为当地根本没有民政衙门,所以宁王朱权即使在允收回了藩王治理民政的权力的现在,在自己的封地仍然是完全说一不二的人物。

    允想:“就算不实封,也决不能撤销宁王。草原地区难以推行农耕,必须有一个藩王亲自坐镇以让兀良哈三卫的蒙古人一直是大明的看家狗,而不是凶恶的草原狼。至于是不是实封,看看佛教的推行情况吧。”

    然后允发现自己跑题了,忙回过神来继续思考朱楹的封地问题。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