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93章

宗明天下-第293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家中所有与所谋之事有关的文章全部都要烧毁,连灰烬都不要留,倒进护城河之中。”

    “知道此事的仆役全部处死,实在不能处死的老管家,送回老家不得留在京城。”

    “今日我来,就是受乌程大人之托来这里告诉你们这件事的。”

    江波涛静静地等了片刻,问道:“没有其它吩咐的事情了?就算,就算已经暴露,也可以在被抓起来之前为所谋之事效力。”

    邓复冷笑道:“咱们既然已经暴露,怎么会有新的命令?万一明日你我就被抓,你能保证不吐露出来?”

    “为何你们一直不知道乌程大人到底是谁?就是在防着这一天。”

    江波涛说道:“那如何保证你不会吐露出乌程大人的身份?”

    邓复说道:“等到了我被抓的时候,你就知道了。”rw

第425章 建业元年的腊月() 
同一个夜晚,在以前的那个庭院,也有人在谈论着什么。

    一人说道:“陛下命人将咋们有人附逆的消息,在他回京之前传回来是想干什么?”

    乌程兄说道:“这不过是打草惊蛇而已,想惊动咱们做些什么。这世间的事情,都是越做越错,不做反而不错。”

    “越是此时,越应该镇定,什么都不要做,这样才能不给陛下留下窥探咱们的法子。”

    另外一人说道:“乌程兄说的不错,这样的关键之时,不做才能不错,所以大家都不要做什么,就与平日一样。”

    “乌程兄,你是咱们唯一的高官,又是传国玉玺之人,陛下一定疑你,怀疑你为咱们张目。”

    “但是正因为你是传国玉玺之人,又是高官,陛下即使疑你,若是无确凿证据,也不会轻易抓你。而把你贬到地方或者赐回乡养老,只不过是拖延时日,以陛下的性子、要做就要将事情做完,定然不会这样做,所以此时乌程兄你反而是只要自己不露出破绽,就稳如泰山。”

    乌程兄点头说道:“关岭兄,我知道了。”

    关岭兄又吩咐了一些事情,把本来打算吩咐的事情吩咐完了之后,一人问道:“关岭兄,这朝廷在河難发现传国玉玺,此事可与咱们有关?”他们也怀疑是他们自己人给允熥挖的坑。

    关岭兄摇摇头说道:“此事确实是并非我所安排,也并非是河難地方咱们的人自作主张,确实是一件意外。”

    另一人说道:“那如何是好?若是那真的传国玉玺,又恰好此时陛下平定了齐燕之乱,那陛下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从此真的是无人撼动了。”

    对于刚刚平定的叛乱,朝廷正式的命名是路谢之乱,没有提燕王的事情;但是他们这些知道内情的人都私下里称之为齐燕之乱。

    关岭兄思索了片刻说道:“你是说陛下早就发现了传国玉玺,但是一直引而不发,到了平定叛乱之后才让楚智拿出来?”

    “这不太说的通吧,若是早早的拿出传国玉玺,恐怕会更加容易的平定叛乱吧。”

    那人冷笑道:“这可未必。叛乱之时双方书信不通,宋时又有伪造传国玉玺之事,不会比陛下拿出的飞天球更加震动人心。”

    “反而是平定叛乱之后,以此来稳固皇位、提升威望,更加有用。”

    众人思索,觉得3的话十分有道理,一人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如何对待此事?”

    乌程兄说道:“若是能够证明传国玉玺是假,那么自然是最好;但是陛下既然将此物放出,不管是真是假都真假难辨,咱们就不要对此说什么,静观其变。”

    稍后他又冷笑道:“陛下都吟出一首诗,说咱们是‘妖雾’,那么咱们就要当真正的妖雾,让陛下辨别不清,一直纠缠陛下。”

    关岭兄问道:“这首诗中的孙大圣到底指什么人?到底用的是何典故?”

    乌程兄忙给他解释。

    这个时候吴承恩的还没有,虽然各种西游题材的话本很多,但是并无孙大圣这个称呼。只有看过的人才能猜出允熥用的是这里的典故。

    关岭兄听完了他的解释之后反而笑道:“陛下竟然如此看得起我们,把我们看做是无形无体极难捉拿的妖雾,真是荣幸。”

    “不过,”关岭兄马上又阴沉下来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要真的当妖雾,方不负陛下的‘赞许’。”

    ========================================

    允熥在腊月二十日返回京城,执行了一系列礼仪之后返回了皇宫。

    允熥走进皇宫,斟酌了片刻之后决定前往坤宁宫。

    熙瑶早已准备好了迎接允熥回来,听到宦官传信陛下已经向这边过来之后就马上声音不急不缓的吩咐起来。不过熙怡却注意到了熙瑶在听到允熥过来这里之后松了一口气。

    熙瑶命人将文垣从宫中抱出,与她一起迎接允熥。

    允熥走进坤宁宫的正门之后就注意到了熙瑶怀抱着文垣在等待着他,等到见到他进宫之后马上跪下说道:“臣妾见过陛下。”坤宁宫的宫女宦官也纷纷跪倒。

    允熥苦笑一声,走到跟前从熙瑶怀中接过文垣说道:“你又何必摆下这么大的阵仗?”他指的,当然不是这么多的宫女宦官迎接之事。

    熙瑶只是说道:“陛下亲征得胜归来,更兼找回了四百余年六朝均未有的传国玉玺,臣妾当为陛下贺。”

    允熥无奈,只能不再说此事,拉着熙瑶的手走进坤宁宫。

    允熥询问了皇宫内的一些事情,知道皇宫之内并无事情,也就休息了。

    ……

    朱高煦与朱棣等人都随同允熥一同回京,允熥既然回了皇宫,他们也都返回自己的王府。

    朱高煦在送别了朱棣之后,来到自己的府邸门前,满含激动的看着面前的燕王府,喃喃自语说道:“我终于可以入住燕王府了,并且,不是作为父王的儿子住在这里,而是作为这里的主人住在这里。”

    他身边的侍卫也都明白朱高煦的激动之情,在一旁静静地等着朱高煦并不说话。只有年纪还轻,又是武当俗家弟子的张无忌说道:“王爷,为何今日就住到这里?这里已经经年无人居住,恐怕看守之人偷懒打扫不勤,还是回高阳郡王府住吧。”

    其它的侍卫都像看着白痴一样看向张无忌,反倒是朱高煦自己回过头来呵呵一笑说道:“不碍的,这里的房屋都已经被认真的打扫过了,你们不必担心没有地方可住。”

    张无忌挠挠头,嘿嘿笑着,因为自己的心思被朱高煦看穿了。

    朱高煦很喜欢张无忌这样质朴的人,虽然他自己的心思很多,但是却希望身边的侍卫都是像张无忌这样的人。再加上这次北伐张无忌立下大功几乎救了他一命,所以朱高煦毫无嗔怪之意,只是笑着带着张无忌进了王府。

    其它的侍卫对看一眼,感叹于朱高煦对于张无忌的宠信,也跟随着走进了燕王府,朱高煦的燕王府。

第426章 谁来查案() 
第二日一早,允睁开双眼,看着罗汉床的床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说道:“这大帐的顶怎么这么近?”

    熙瑶一边指使宫女鱼贯准备而入服侍允,一边笑着说道:“夫君,这是坤宁宫。”

    听了熙瑶的话,允坐起来,拍拍脑袋说道:“噢,是我忘了,昨日我已经回宫了。”

    稍后允穿戴整齐,又与熙瑶一起吃了早饭以后,来到了自己的坤宁宫。

    留守京城的武将郭英、常升、薛宁,与夏辅、秋辅、冬辅官暴昭、郭镇、齐泰见到允之后齐齐行礼说道:“见过陛下。”

    允说道:“爱卿免礼。”

    常升上前说道:“陛下,陛下亲征期间,臣与薛同知巡管京城治安,京城内外并无事情。”

    暴昭上前说道:“陛下亲征期间,臣代陛下批奏折一千七百五十六份,其中”

    齐泰等人也先后汇报自己在允亲征期间所做的事情。过了两个时辰以后,他们才把这几个月的事情与允汇报完毕。

    允听完之后说道:“朕已经知道了,几位爱卿虽然没有随同朕平定叛乱,可是留守京城职责同样重要,也都是劳苦功高。”

    “郭英、常升,许你二人荫一子为指挥使薛宁,朕升你世职为指挥使暴昭、齐泰,朕赐你们资善大夫阶。”

    最后允对郭镇笑道:“朕已经赏赐了你的兄弟一个世职,就不赏赐你了。”

    这时时辰已经将近午时,允于是与他们六人在一起用饭。

    用饭的时候,郭英对允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更兼当年跟随陛下南征北战一身伤病,所以臣请求陛下允许臣回家养老。”

    允并不惊讶。郭英作为很奸猾很奸猾的老狐狸,自然知道进退。之前平定叛乱的时候,允需要他出来稳定京城的局势,他于是就出来帮助允稳定局势现在叛乱已平,允已经回京不需要他了,他自然而然的就决定再次病退回家。

    况且郭家现在有长子郭镇身为允藩第之人备受重用,二儿子郭铭尚了公主,不愁将来的前程,他如何会在朝堂之上碍眼呢。

    不过,依照惯例,允当然要言辞恳切的留郭英,郭英当然会继续告辞,稍后郭英还会正式与允折子奏答三次之后才能完成这个流程。

    下午自然就恢复了允在时的惯例,四辅官草拟折子的意见,允最后批答折子下发。不过现在允并未批答折子,而是对侍卫说道:“去把刑部尚书茹叫来。”

    允不会忘记他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不一会儿,茹来到了乾清宫。

    允等到茹行礼完毕之后,对茹说道:“茹卿,这些日子全国可有什么大案子?”

    茹答道:“陛下,这些日子,不管是京城还是全国各按察使司都没有什么大案。”

    “噢,那朕现在有一个大案要交给你。”

    茹下意识觉得允即将交给他一个十分棘手的事情。事实证明,他的感觉是对的。因为允说道:“茹卿,你可知道了菏北之地两个官员以为燕王不轨,意图叛乱?”

    茹心下一颤,不过却马上说道:“臣知此事。”

    允说道:“虽然首恶已经伏诛,但是他们并非是一两个人,而是数人意图谋反,其中还留人在京城策应。”

    “朕现在命你查处此案,查出他们在京城策应的人是谁。”

    茹当然想推辞。茹家资富豪,又善于交际,就连武将之中都有好友。

    并且他很聪明,虽然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但是隐隐约约知道允正在查着什么,并且好像与江浙五府有关。

    江浙五府一代凭借鱼米之乡财税重地的位置,从宋代就开始要掌控朝堂。而这,是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他联想到这次这两个意图附逆的人的身份,就明白了:不管这两个人的事情与江浙五府的官员有无关系,他都要牵扯到他们身上。

    茹如何愿意作为允刀与江浙五府的人对抗?

    但是他又岂敢违背允的意思?

    茹说道:“陛下,官员之事,臣之刑部固然有责,可是都察院也有责。”

    允说道:“朕当然会着都察院会同办理。不过茹卿久在三法司,还是以茹卿为首。”

    话说到这个份上,茹就不敢推辞了,只能应下。不过茹已经打定主意能拖就拖,大不了被允贬职,也不真正掺合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