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54章

宗明天下-第354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匚惶厥庥质腔苹粗鞴埽母锊拍芄凰忱菩小

    内朝大臣虽然还都配合,但是心中的疑惑也是藏不住的。允熥见今日提到了宋麟的奏折,决定让他们把自己疑惑的事情都说出来,消除心中的疑惑,把事情都说清楚。

    众人得了允熥的允许,纷纷说自己的疑惑。金善说道:“陛下,清查胥吏,臣是赞同的,取消警察的贱民身份,臣也极为赞同;只是,为何大多数警察都是京卫的军士出身?这样军警一体,怕不是什么好事。”

    允熥说道:“这是因为朕对于警察的要求与之前的胥吏完全不同。这些日子你们也看到了,朕给警察了多少之前胥吏不做之事,做这些事情需要有纪律,而现在的大明,只有这些士兵有纪律,能够干好这些事情。”

    “那之后呢,陛下?等多年以后一般的百姓也可以为警察么?”这次追问的反而不是金善,而是王艮。

    允熥看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数年之后,一般的百姓也可以为警察,只要他们能够受得了警察的训练。但是伤残士兵可以为警察不容更改!”

    这些人都大概明白,允熥之所以坚持伤残士兵为警察,是要收买军心,让士兵们以后打仗不必担心自己受伤后沦为无用之人,所以也不会因此问允熥为何。

    之后吴溥说道:“陛下,……”

    解答了几个问题之后,胡广问出了今日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大家最疑惑的问题:“陛下,为何要提倡管仲的施政?”这才是他们最不能理解的事情。

    他们这些人都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管仲的施政大多数都是和儒家传统思想格格不入的,允熥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并且在他们看来朱元璋定下的制度除了对于商人、商业过于漠视之外,其它的都还好。儒家虽然歧视商人,但是并不反对适当的商业。

    允熥苦笑起来。怎么和他们说?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马上要发生了?他们回信么?’

    如果之后的历史和之前一千多年一样,他大可以稍微修整一下朱元璋的政策——只要做开海以及在蒙古地区传播佛教或者喇嘛教这两件事,就可以保证大明三百年之内无忧,再稍微支持一下对东北的开发,对西域的进取,之后就萧规曹随即可,不需什么创新。

    但是之后的历史与之前的一千多年完全不同。再有不到一百年,欧洲人就将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并且印度之后也会陷入分裂,成为了英法等国的大市场。在美洲的资源、非洲的奴隶和印度的市场三者促成下,在英国国内已经成长起来的工商阶层的努力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长达一百多年。并且在不得不交出了世界霸权时交给了类似的国家——米国,使得自己不至于沦为三流国家。

    历史上大明陷入了内斗和对蒙古的战争,放弃了这个建立全球霸权绝好的机会,允熥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况且他还发现了解决蒙古问题的终级方案,还通过将国内的亲王打发出国的方式部分解决了内斗的问题,有足够的力量,为后代争夺世界霸权做准备。

    况且华夏建立全球霸权本就得天独厚。现在大明本身就有相对充足的劳动力,还拥有全世界与印度不相上下的市场,唯一需要的就是丰富的资源。东北地区开发不易,最近一百年恐怕排不上什么用场;但是南洋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和劳动力也不小,足以促成华夏发生工业革命。若是再拥有了印度,那就十拿九稳了。

    可是这些事情没有办法和群臣来说,允熥只能说道:“众位爱卿,你们觉得管子的施政不好么?当时齐国,不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么?”

    “这,陛下,齐国当时确实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迅速衰落,之后的齐国国相难以把握住管仲施政的精髓,齐国之后虽然仍是大国,但是不再是天下霸主了。”

    “你们的意思是朕也把握不住管仲施政的精髓?”允熥反问。

    笑话,这个时代,允熥作为亲自经历过后世的人,只要不步子太大扯到蛋,应该可以成功推行改革。

    允熥这话一出,大家都不说话了。再说下去,就是质疑允熥的能力。虽然大家确实质疑允熥的能力,但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允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叹了口气说道:“朕知道,依照此前皇爷爷定下的规矩,大明最少可以有三百年的国运,三百年之后就各凭天命了。”

    “但是朕不甘心,不希望我华夏再陷入三百年一个轮回中去,所以朕遍观历代典籍,找到了管子的施政之法,所以决定效仿。”

    “你们放心,朕绝对不会大踏步的改革,只会慢慢改革,如果哪一项不成功,那么朕就会马上停止这项改革。”无奈的允熥只能略做退步。

    得到了允熥的保证,在场的大臣们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大家散开,各自去做之前手里的事情。

    允熥也坐了下来,但却并未马上接着处置奏折。允熥今日终于见到了之前他只是听说,但是并未深切感受过的事情:儒家在华夏深入骨髓的影响。

    就是牛逼如朱元璋,也不得不向一部分他并不喜欢的儒家思想妥协;现在允熥的动作比朱元璋的还大,但是威信还不如朱元璋,感受到的儒家的抵制也更强。

    允熥只能慢慢改造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即将到来的变化。

    ‘从好处想,这也避免了自己头脑一热就上马根本不适合这个时代的政策,也算是有些好处。’允熥最后为了安慰自己只能这样想了。8)

第519章 变革杭州() 
暂时安抚住了群臣的允熥继续他的改革。允熥践行管仲的经济路线,取消了蔬菜、木材等十三种原材料或者生活必需品的入城税,还取消了一些钞关,降低了只是随便做一些小生意的农民或者小商人的负担。

    不过这些没有固定商铺的人入城售卖货物仍然必须在指定的集市,在城外擅自设立的集市也被允熥禁止了。允熥对于商税不要求多高,但是一定要能够定额收到手里。

    他最关心的,还是关税。关税相对于国内的商税,实在是太好收了,洪武三十一年即使只开海了不到半年,也有超过一百万贯钱的税收;建业元年的关税总税收更是超过了三百万贯钱,堪比方鸣谦从金宁带回来的黄金。

    借着宣传管仲的东风,允熥正式施行了差别税制,将一些奢侈品的关税提升到了三成,另有一些商品的价格提升到了两成。

    这些商品都是允熥仔细挑选出来的。三成关税的商品绝对不会因为加了这些关税而销量大减,两成关税的也一样。

    之后,允熥将改革推向外地。不过允熥还是极为谨慎,经过挑选后,选择了杭州作为仿效应天府改革的地方。

    杭州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城市,与京城类似,有允熥比较信任的大臣练子宁为悊江布政使,杭州距离京城又近若是有问题锦衣卫随时可以上报,所以允熥选定了杭州为下一个胥吏——警察的试点城市。

    =============================================

    杭州,布政使司衙门。

    练子宁放下允熥的圣旨,高兴地说道:“我练子宁终于不必继续等待下去了。”

    一旁的书吏并不知道圣旨上写了什么,但他通过练子宁所说的话和表情就知道圣旨上的内容对练子宁来说是好事。

    所以他马上笑道:“小的恭贺大人了。”

    练子宁笑道:“你知道是何事了?就恭贺本官?”

    “不管是何事,既然大人如此高兴,那么一定是好事。”书吏说道。

    “怎么说都有你的。”练子宁笑骂道。“不过这次真的是好事。陛下选定了杭州为改革的试验城市。”

    “什么改革?”书吏马上问道。

    练子宁看了他一眼,虽然这个书吏在他当了悊江布政使之后马上靠了过来,但是练子宁知道他多半是杭州最有钱的几大家族之一的人。

    不过此事不需要对杭州城的大家族隐瞒,况且也隐瞒不了几天。练子宁说道:“陛下谕旨,在杭州推行之前在京城的胥吏——警察改革。”

    ‘什么是胥吏——警察改革?’书吏在心中暗想。他并没有出口询问,因为练子宁绝对不会给他解释的。

    书吏随后被派出去干活了,练子宁看着他的背影说道:“不知道你背后的家族到底愿不愿意和朝廷合作了。不过即使不合作也没关系,陛下的手段,我就用不得么?”

    “只是,”练子宁又拿起了那封圣旨,看着上面的两个名字,“只是我离开京城还不到半年,这一科的新科进士就有数人入了陛下的眼,这两个人还被陛下派来协助我进行改革。”

    练子宁其实对于有人下来协助进行他改革是欢迎的。他在杭州,只能通过邸报和朋友的书信知道京城的改革是怎么回事,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他也害怕万一失败,所以欢迎有人来辅佐他。

    但他担心自己的圣眷。新科进士大量进入朝堂,还足足有六人入了内朝,让他感觉到了危机。

    ‘等到这次改革完毕,就当面向陛下请求调回京城,哪怕是当应天府尹也好。’练子宁想着。

    ……

    ……

    杭州城中的一栋大宅子里,一个大约五十许人的中年男子温言对书吏说道:“我知道了。你这次的消息非常重要。”又吩咐身边的下人道:“领他去账房,赏赐二十两白银。”

    书吏马上跪倒地上高兴的说道:“谢老爷赏!”我的老天,二十两银子,足够在杭州城一年的嚼用了。

    等下人领着书吏出去了,他对着坐在一旁的座位上的一个年约三十的男子说道:“润城,依你看来,咱们家到底该怎么办?”

    润城想了一会儿,说道:“父亲,依儿子看来,咱们家其实并无太多插手的余地。”

    “这些胥吏,哪个平时没有收受过贿赂?朝廷又有锦衣卫和镇司,只要想查什么查不到?我估计全看布政使大人的心思,他愿意留下哪些胥吏就留下哪些胥吏。咱们家可以通过书吏去稍稍影响,但是儿子觉得不会有大用。”

    “以伤残士兵为警察,咱们家更加参和不了了。军中向来和民间互不联系,咱们家又没人在军中为官,只能干看着。”

    “依你之见,咱们家只能静待变革了?”中年人问道。

    “父亲,儿子觉得,虽然胥吏——警察变革咱们做不了什么,但是可以让城中咱们的店铺提前做好准备,咱们家扶持的大骨也提前躲起来,大不了咱们赶在变革之前给他们办杭州城的户口,买房安置,等风声过去了再说。”

    “呵呵,”中年人站起来,“润城你还是见识太少了。咱们家扶持的大骨已经保不住了,马上派人销毁和咱们家有关的文书,再派人把大骨家人保护起来,就行了。”

    “你以为马上就要开始变革的时候,练子宁他不会清查这段时日变更户口的人?这个时候办户口是没用的。”

    “况且陛下上月就下发了旨意,禁止城中有乞丐。之前练子宁并未对全省、省城公布,大概就是等今天。没了手下的乞丐,几个头目有什么用处?保护大骨的家人,也是为了让他不鱼死网破而已。”

    “那父亲,咱们家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