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72章

宗明天下-第572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南洋水师的港口太多了吧,广州港,香港、海口港、潮阳港、海康港、龙门港等十个都是南洋水师的港口,全军分的太散了。”朱模说道。

    “这一点也不多,”允熥笑道:“等征服了安南,安南的诸多港口也会成为大明南洋水师的港口。”

    “说起安南,何荣应该已经在安南登陆了吧,也不知战果如何了。”曹行说道。

    “恐怕打不下任何一个城池呢。安南人在红河以南海边打下木桩,百料以上的大船根本无法靠近海岸,何荣手里的攻城器械,根本无法运送到岸上,若是不用攻城器械光着膀子攻城士兵伤亡必定很大,何荣不会干这样的事情。现在他多半已经占领了一个港口,正在清理安南人打下的木桩,好让船只能够停泊。”朱橞笑道。

    “幸亏现在是冬天,南洋的风不多,要是夏天,恐怕船队停在海上很有危险。”朱模也笑道。

    允熥也笑了笑,刚要说话,忽然感觉一阵心悸。‘这是怎么了?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不成?’允熥在心中暗想。

    “官家,您这是怎么了?”曹行马上发现了允熥的异样,问道。

    “没什么,可能是早上吃多了,现在肚子有些不舒服。”允熥说道。

    “官家,您早上吃的可真够多的,足足吃了三份早点,比我和二十一弟加一块儿吃的还多。小心肚子长出赘肉。”朱橞笑道。

    允熥也跟着笑了笑,刚要说话,忽然一眼瞥见身侧有一个穿着传令兵服饰的士兵拿出一块令牌,正和自己的一个侍卫冯锡山说着什么。

    冯锡山仔细看了看他的令牌,带着他来到允熥面前,说道:“陛下,何将军有事奏报陛下。”

    允熥顿时感觉一阵心悸。虽然他没有看到奏折的内容,但直觉告诉他,这份奏折的内容不怕不太好。

    不仅是他,朱橞和朱模也在一瞬间感觉不妙:何荣此时依照道理应该还在清理安南人打下的木桩,没有必要给陛下上折子,例行奏报的时候也没到。这种时候的奏折,只可能奏报两种事情:出乎预料的大胜,出乎预料的大败。不知为何,他们都觉得,这更可能是出乎预料的大败。

    允熥从传令兵手里接过奏折,撕开密封,取出奏折看了起来。

    仅仅扫了一眼,允熥的面色变得铁青,当即喊道:“何荣,朕要把你关进大牢!”

    “陛下,何荣打输了?”朱橞壮着胆子问道。

    “不仅是打输了,还是惨败!”允熥将奏折看完,说道:“派出五万多大军先后在安南乂安城附近登陆,被安南人打了个埋伏,损兵四万。”

    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何荣会有如此惨败!

    大军征战四方,打败仗也属平常,允熥从未要求大明军队不能打败仗,但何荣输的也太惨了!五万多人损兵四万,消灭安南士兵即使再夸大,也顶多不超过八千,允熥认为八千都多,安南人多半只损兵六千左右。一比六的伤亡比。

    允熥不在乎蛮夷之兵的损伤,虽然朝廷要给他们很多钱作为抚恤,但比起损失同样的汉军,允熥更愿意给他们抚恤金。

    可是这一战输的也太惨了。损兵还在次要,关键是安南人经此大胜,心中对大明将士的惧怕将消失无踪,面对大明的军队手脚发软、投靠大明的人将大为减少,此战势必更加难打。

    并且这一战还是因为何荣的疏忽大意导致的惨败,允熥绝对不能轻饶了他。

    “传旨,命令安南征讨军左军全军返回海康港休整,撤销何荣副将之职,废除他巨港侯的爵位,废除其子世袭的前程,废除他皇家学堂、讲武堂讲师的位置,待大军返回海康港后即可启程返回京城,不得停留。”允熥马上做出了对何荣的处罚。

    “陛下三思!”曹行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陛下,现在左军正处于打了败仗之时,全军上下恐怕都惶恐不安,若此时再撤了何荣的副将之职,另行任命他人为副将,恐怕军心更加不稳啊!”

    “军心不稳又如何?朕又没有让他们继续停留在安南外海与安南人交战?全军撤回海康所,有的是时间安抚士兵。”允熥冷哼一声,说道。

第828章 多邦城——调兵() 
允熥的圣旨传到何荣手里后,不仅是何荣,大多数左军将领都松了口气。若是撤换何荣副将之职,全军必然要返回海康港休整,他们也未必不会被撤换。现在陛下允许他们继续戴罪立功,他们就不必担心了。

    何荣领了圣旨、叩谢皇上天恩后,放手干了起来。他将所部一分为五,自领一军,其余四个参将各领一军,分开来在安南沿海每一个能够停泊船只的地方袭扰。

    何荣这个作法打在了安南人的软肋上。安南海岸线太长,水师又不足以对付明国的水师,虽然现在全国的将士已经超过四十万人,但也不够在沿海处处布放‘’即使明军一分为五,可每一路明军全部登陆的话也不是除乂安城、西都城、海防城以外城池守兵能够对付的。他们只能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明军有登陆之意马上阻止。可这样将士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支撑不住。

    胡季犛与胡汉苍商议后,只得传令从正与占城、哀牢(老挝)、真腊等番国交战的地方抽调军队到海边。并且,胡季犛还传旨到多邦城,要从多邦城调兵前来海边。

    十一月二十九日,多邦城。

    一个身穿一身奢华铠甲的人瞪着大眼睛看着‘圣旨’,双手略有些颤抖。他面前站着一名年纪大约四十出头,但却面白无须、肉皮保养很好的男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无须男子有些不耐烦了,用十分尖锐的嗓音说道:“阮将军还没有看清陛下和太上皇的旨意不成?陛下在圣旨上写得很清楚,要阮将军马上派出三万大军赶往西都城,将军何必拖延时间?”

    “为什么,”被称为阮将军的人抬起头来,好像是在询问,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多邦城内只有七万将士,算上埋伏在周围小道出口的士兵也不过十万,一下减少三万大军,就只剩下七万人了。”

    “可对面的明军有足足四十万大军!现在十万大军与明军对峙尚嫌不够,为何太上皇和陛下还要调走三万人!”

    “阮将军,陛下的旨意上写得很清楚,”这个无须男子强忍着不耐解释道:“明国派出船队要在我大虞海岸登陆,虽然被陛下亲自指挥打了个大胜仗,但明人仍旧不死心,余下的船队仍旧在海边游曳,伺机登陆。”

    “大虞国内没有南北向的河流,若是让大军在岸上跟着明军的步伐行走,用不了几日就会全军疲敝无力交战;但对何荣所部又不能不防。”

    “太上皇与陛下商议后,只能从各处抽调军队至海边要地,防备何荣统帅的明军。”

    “可是多邦城更加要紧!”阮将军站起来,大声喊道:“多邦城堵住的,是四十万明军的南下之路!若是因为抽调三万大军导致多邦城被攻陷,升龙府必然不保!大虞国也有亡,危险!”

    “阮将军,太上皇前几日亲自前来多邦城巡视后,认为多邦城易守难攻,即使明军数倍于我国也无法攻下,这才决定从这里抽调军队。”

    “太上皇在咱家前来传旨前还特意叮嘱咱与将军说,多邦城确实十分要紧,但现在海边的形式更加紧急,只能暂且抽调些兵马到海边。两京还有数万士兵正在训练,少则十日多则月余,就会将抽调的三万大军给将军补上。”无须男子又道。

    “罢了,太上皇和陛下的旨意,我岂能不听从,又岂敢不听从?我这就调集三万将士。”阮将军叹息一声,旋即高声喊道:“陈源!”

    “是,将军。”一个十分壮实的大汉走进来,躬身说道。

    “你去宣各军大将,于下午未时正前来此处,就说有本将军有重要事情同他们商议。”

    ‘重要事情,什么重要事情?’他一边在心里嘀咕着,一边答应道:“是,将军。”随即退下。

    名为阮仁烈的安南将军转过头来对无须男子说道:“魏公公,此时已经是午时,李公公不如先吃了饭,等下午我与他们商议出调哪些大军后再请李公公返回复命?”阮仁烈虽然很讨厌宦官,但李公公很受胡季犛信任,他也不敢得罪他,不得不虚与委蛇。

    “那就多谢阮将军了。”现在正是战时,李公公也不敢得罪阮仁烈这样受到胡汉苍信任的武将,忙答应道。

    下午未时正,各大军将领遵从阮仁烈的命令前来议事厅。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不过是安排部署士兵,没当回事,安静坐在座位上听着他的吩咐;可等到他说“要调集三万大军离开多邦城前往海边待命”后,在场的武将马上大声喧哗起来,都要闹翻天了。众人纷纷说道:“将军,我多邦城内不过七万人,抽调三万,只剩下四万,难以防守全城啊!”

    “对面的明军足有四十万,抽调三万去它地城内只存四万大军,如何能够挡得住明军?”

    “”

    阮仁烈坐在座位上,待他们都平静下来后,说道:“这是太上皇与陛下的旨意,你们照做即可。”

    “可是,”还有人大声说道。

    “这是圣旨!你还想抗旨不成?”阮将军加重语气说了这句话,随后又道:“太上皇也答应只要再有新军练成,就首先派到多邦。这些日子先将驻守在附近的士兵调一万人入城,以防备明军。”

    “可是将军,那也不能”

    这人话还没有说完,阮仁烈忽然站了起来,大声喊道:“你们以为我愿意抽调三万大军去海边,以为我不知道多邦城很危险?但这是陛下的旨意,咱们能怎么办!”

    阮仁烈本来就满心不愿,现在听到他们这样抱怨,也忍受不住,发泄起来。

    他顿时将众位将领给吓住了。阮仁烈一向在众人面前喜怒不形于色,大家还是头一次看到他生气的样子,一时间无人再敢出言反对。

    过了一会儿,阮仁烈自己平静下来,重新坐下,看着面前的诸位大军主将,说道:“我命令,阮世诚,李文温,莫迪,莫隧,,你们几个统领所部,前往西都城听从陛下的命令。”

    被他点到名字的几人不敢耽搁,躬身应诺。

    阮仁烈点点头,又道:“救兵如救火,你等马上统领所部前往西都。”

    正要再说,忽听莫迪道:“将军,今日已经是下午,现在多邦城北面的江河上定下了木桩,又有明国水师驻守无法通行,全军须得前往三十里外的黄江坐船前往西都城。现在诸军将士疲惫,恐怕在天黑之前无法赶到那里,还请将军允许诸部明日一早出发前往海边。”

    “是啊阮将军,现在集合将士出发无论如何不可能在天黑之前赶到黄江坐船了,一些士兵夜间不能视物,夜晚行军恐怕有走失之逾,还是明日一早再出发更为稳妥。”阮世诚等人也说道。

    阮仁烈犹豫了一下,道:“既然如此,那就明日一早出发。”虽然他十分不愿三万将士被调走,但一旦下了决心绝不迟疑,要让他们即可出发前往黄江坐船去西都。虽然有一些将士夜间不能视物,但这样的将士不多,在尚未被明军侵扰的地方行军可以打火把而行,算不得多大事情。可他们都要求明日一早再出发,阮仁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