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73章

宗明天下-第573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火把而行,算不得多大事情。可他们都要求明日一早再出发,阮仁烈也不便违逆众意,只得答应。

    阮世诚等人躬身应诺。阮仁烈又吩咐几句话,他们行礼退下,返回自己的营地。

    阮仁烈随后又吩咐陈源调城外把守各条小路的士兵入城。可是,他没有注意到,莫迪离去前看向他的那奸诈的眼神。

    刚刚走出议事厅,另外一个大军主将莫远马上对莫迪说道:“三哥,这,”

    “且住,等回去后再说。”莫迪收回自己的眼神,小声说道。莫远只能收敛了声息,跟在他后面走着。

    不一会儿,莫迪、莫隧、莫远三人来到莫迪所部的营地。他们走进正厅后,莫迪吩咐自己的侍卫倒了一壶茶,命侍卫们站在门口看守,他又亲自将正门大开,所有的窗户也全部打开,随后才对莫隧、莫远二人说道:“七弟、十二弟,坐。”

    “三哥,为何大开中门?”莫远待侍卫离开房屋后,马上小声对莫迪说道。

    “为了保密!”莫迪说道:“这儿是多邦城,不是咱们的老家嘉平!这里到处都是阮仁烈的耳目,若是关紧门窗,有人在屋外偷听根本不可能知道。”

    “可是,那些侍卫难道不能信任?”莫远又问道。

    “他们是我从老家带过来的人,家人都攥在咱们家手里,当然可以信任;但若是阮仁烈起了疑心,有很多办法在不惊动咱们的情形下除掉侍卫,偷听咱们的谈话。万事还是小心为妙。”

    莫远说过这话,又看了看屋外,小声说道:“别说那些没用的话了。”

    “阮仁烈要调我与老七的兵去海边,这正是投靠大明的好机会。”

第829章 多邦城——谋划献城() 
是的,他们三个之所以在阮仁烈要调莫远、莫隧所部前往海边后一起来到莫远所部的营地,就是因为他们要叛变安南、投靠大明,或者,按照后来允熥的话说,是“幡然醒悟,从残忍暴虐的安南胡朝反正。”

    他们三个叛变胡氏父子、投靠大明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三人为同族兄弟,所在的莫家是嘉平首屈一指的豪家大族。过去的陈朝虽然也仿效中原设立了科举考试,但实质上类似于从曹魏时期开始实行到宋代终结的九品中正制,普通百姓家里想要考中科举千难万难,而豪家大族子弟要容易得多,他们莫家之前每届科举都能有人上榜入太学,分配官位。

    可自从胡季犛主政已来,科举考试越来越像中原的科举一般,纯以文笔评定,他们莫家已经连续三届没有人中榜了,虽然依仗旧日的势力仍旧有人在军中为官,但随着胡季犛的亲信日益在朝中占据显赫位置,军中的官位也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大明以胡季犛、胡汉苍父子谋朝篡位、欺君罔上为由出兵安南。胡季犛在迫在眉睫的威胁下,不得不停止大多数改革,对豪门大族由以前的压制为主变为安抚为主。

    但他们都看得明白。若是任由胡季犛打败大明,巩固了王位,改革必定重新开始。他们为了保住自己家的权势,决定投靠大明,推翻胡朝。

    但他们虽然有了这样的心思,平日里,表面上却丝毫不露。胡季犛在艺宗时期就受到重用,二十多年的积累党羽遍布全国,他们若是显露了自己的心思,恐怕小命不保。

    所以,此时莫远听了莫迪的话,也看了看四周后才小声说道:“三哥,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是投靠大明的好机会?虽说将由三万大军调离多邦城,城内守备略显空虚,但阮仁烈也说等在两京正在训练的新兵有些模样后马上派来多邦城填补空缺,就算咱们将此事告诉大明,可三哥、七哥你们二人所部都会被调走,城内只有弟弟一支兵,难以接应大明天兵。若是此事被胡季犛的人侦知,咱们三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莫非,”莫远刚刚将话说完,莫迪刚要说话,他自己想到了什么,又道:“莫非三哥你是想在海边接应明军?此事大妙!”

    “除非是驻扎在西都、海防、乂安三城,数千人马已经很多了,足以在明军登陆之时反正,消灭胡季犛的嫡系军队,为大明立下功劳。”

    “咳,咳。”听了莫远的话,莫迪咳嗽两声,说道:“十二弟,你说的倒也不错,在海边接应明军确实比较容易。本来海边的军队已经被明军所败,损兵不少,想要反正容易得多。”

    “可那样的话,咱们三人的功劳也要少得多。明军在海边尚未受到挫折,多半不会在乎我等。可若是帮助大明夺取多邦城,明军一定会对于咱们极为感激,咱们几个的功劳也要大得多。”

    “七弟,十二弟,咱们莫家虽然在嘉平算是豪族,但在整个安南也不过勉强算是上等人家,这次咱们家能独领三军还是家族砸锅卖铁捐了钱得到的,若是四平八稳的投靠安南,以后也仍旧会如此。”

    “可若是能够为大明立下大功,咱们家就有可能平步青云,成为安南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为了家族,也要搏一搏。”

    “邸报上不是写了,陛下亲自指挥乂安守兵大败明军,消灭明军四万,斩杀明军指挥使一人,自家损兵不足七千么?”莫远此时插话道。

    “呸!”莫迪说道:“你还信胡家人的邸报?出兵三万迎战明军五万,损兵不足七千消灭明军四万,我呸!”

    “就凭我安南军队,能在士兵差不多的时候与明军打个平手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还是因为明军中有许多蛮夷之兵、不熟悉战阵的缘故;三万对五万能不败已经很不错了,还消灭明军四万,就算有大炮相助也不可能。扯谎也不会编一个像样一点儿的。”

    “再者说了,若是打败了明军,怎么还会调兵前往海边?”

    莫迪完全不信平章—兴贤之战安南取得了胜利。不仅是他,安南大多数官员,即使是支持胡朝的官员,也不信这一战的战果是真的。

    这一点是胡季犛、胡汉苍父子始料未及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官员竟然对这次真真切切的胜仗不相信。安南毕竟是小国,上上下下对中原王朝的害怕是在骨子里的。平时中原王朝没把他们当回事取得些胜利也就罢了,现在中原的大明动了真怒,他们怎么可能打出如此的胜仗?

    所以莫远听了莫迪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又想了想,说道:“可依照情形看来,也应该是没有打什么败仗。”

    “大概是成功阻止了何将军率领的军队登陆,消灭了一小股登陆之兵。”莫迪不在意的说道:“咱们现在说的,是在多邦城接应明军,让他们夺下多邦城。”

    “明日一早我与七弟所部就要出发前往西都,所以若是要让大明夺下多邦城,只有今晚一晚的时间。”

    “可到底要如何让大明天兵夺下多邦城?”莫隧此时问道。

    莫迪笑着说道:“附耳上来。”随即在他们耳边轻声说了自己的谋划。

    之后,莫迪说道:“现在,必须马上派人去告诉明军此事。莫隧,你的人可还与阮勋有联络?”

    “这些日子查得太严了,所有的船只不得允许一律不能离开港口,已经断了联络。不过之前已经与阮勋定下了联络暗号。”莫隧道。

    “这就好。马上派人去告知明军,让他们今晚渡河攻打多邦城。你们都去准备吧。”莫迪说道。

    他们二人答应着,整了整衣服,要离开屋子返回自己所部的营地。

    临走前,莫迪最后说道:“咱们莫家能不能就此翻身,在此一举了!”

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卫() 
同一日中午,白鹤。

    此时驻扎着大明近四十万大军的营寨内,正飘着渺渺炊烟。无数火头军架起大锅,将费劲力气从国内转运过来的大米淘了三遍后放进锅里蒸;一缸又一缸的榨菜也被从车上拿了下来,撕开泥封每人分一点儿;还有无数穿着大明军服或有西南民族风情衣服的人手里拿着野菜或野物走进营寨,交给火头军做菜。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些头戴钢盔的士兵了。这些头戴钢盔的士兵都说着一口京城官话,身上穿着一件下摆到膝盖的红色上衣,腿上绑着绑腿,脚下穿着皮鞋,手里拿着一杆杆火枪,腰上挎着精良的朴刀,上衣的袖子卷起到手腕处露出里面的衬衣,右肩的肩膀上缝着肩章,三五成群从临时设置的校场走出来,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手里的武器放回原地后来到露天厨房,等着开饭。路过的其它士兵,无不用即羡慕又嘲笑的眼神看着他们。

    这些士兵都是京城上直卫的士兵。允熥去年开始对军队进行‘火器化’,同时发明钢盔,在上直卫开始装备。到现在为止由于时日尚短,所以只有这次派来安南征战的羽林左卫、金吾前卫、府军右卫和虎贲左卫四个卫所实现了全员装备火器和钢盔。

    允熥对上直卫寄予了很大期望。允熥认为,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大明全员装备火器了。火器不仅一次性投入很高,后续的维护也比较复杂,与刀剑相比很容易坏,即使以现在大明的财力,也不足以给所有的步兵换装火器。

    所以允熥只能重点培养上直卫。他的目标是在将来让十一个上直卫十二万多士兵全部装备火器,打造全世界第一支纯火器部队。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扶菻诸国在实行义务兵役制之前任何一国常备军的人数。

    允熥几乎完全依照他印象中排队枪毙时代的扶菻国家的火枪兵的样子来建设上直卫。依照阴阳五行,大明属火德,所以之前朱元璋选定的士兵军服为红色。允熥为了方便识别敌我也没有改变上直卫的军服颜色,但为了适应使用火枪,改为现在的样式。

    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火枪外,还有一个背在后背的背带,背带上有无数小口袋,里面装着用油纸包着的内装精确量发射火药和一颗弹丸的预装火药卷。装弹时用来将弹丸与火药压实的通条也挂在上面。

    虽然允熥不会让上直卫单独出战,觉得没有必要准备冷兵器,但士兵们手里没有能够肉搏的兵器感觉很不安心,最后不得不给他们装备朴刀。

    另外随着各种用途的手雷的发明,允熥已经考虑在每个百户单独设立掷弹兵,以进一步增强作战能力。

    这一切,都使得上直卫成为大明军队中极为特殊的存在。他们武器装备与一般军队不同,军服样式与一般军队不同,士兵待遇与一般军队不同,其它所有卫所的士兵对上直卫无不羡慕嫉妒恨。此时对安南之战开始已经一个多月了,就连多邦城附近的安南士兵都知道:对面的明军中有奢侈到全军着钢盔、军服衣料十分奢华的明国皇帝的禁卫军。

    可同时,上直卫的训练也是诸军最繁杂的。允熥有超前的观念,不会让他们走扶菻国家走过的弯路,一开始就是最标准的排队枪毙,这对纪律性的要求比传统的军阵更高;火枪的维护也比刀枪剑戟要复杂,他们要做的事情比其它卫所也要多。同时因为成军不久,还需要多加训练,即使现在还在和安南人打仗,他们只要当日没有打仗的任务,也要分两波进行操练。这使得其它卫所的士兵又时常嘲笑他们:看,这些京城来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家伙现在每日还得操练。

    当然上直卫的将士对其它卫所的人都是不屑一顾的。此时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