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47章

宗明天下-第647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炊裕欢圆缓苷钡拇蟪祭此担裰略旱钠芳短吡耍桓錾裆襁哆兜难妹啪谷痪偷搅苏钠罚圆荒苋蹋卜炊裕恢劣谝恍├铣沙种氐拇蟪迹蚴嵌杂谘妹诺谋涠醯妹挥斜匾K栽谛镣瓯鲜ブ己蟪蒙弦黄炊灾

    允熥对他们会反对设立格致院早有预料,当即说道:“儒学虽是正途,是大道,但有道无术也是不成。天文历法、数学演算、造船修船、大炼钢铁、研习火器、钻研医术甚至养马喂马,哪个不需要研究?”

    虽然允熥真正想要设立的是科学院,但现在也只能拉出技术来垫背了。毕竟大明的官员对于技术还有了解,对于科学则是完全不知所云。至于以后,格致院把门一关谁知道研究什么。

    “这只不过是工匠之术,如何能够为他们单独设立一个衙门专司研习这些事情?”已经奏了请求退休的折子但尚未履行完退休程序的宋麟道。

    “就算是工匠也是为国效力,工部若无那些工匠如何能够做下这么多事情?”允熥反问。

    “这,”宋麟对于现在工部除了尚书、侍郎和几个郎中外其它的官员都是识字的工匠当着很不满意,但毕竟工匠也是为国效力,他也不能对此说什么,只能说道:“即然如此,将除研习天文历法之外的人划归工部,即能研习这些事情,又能节约了朝廷的钱粮,岂不一举两得?”

    “现下工部的差事已经很多,如何再能承担起这许多事情?”允熥说道:“不过按理说这确实是工部份内之事,就划归工部管着,但仍旧为一单独的衙门。”

    “陛下,若是划归工部管着,那品级就有些高了,不如降为五品。”吏部尚书李仁出言道。

    “可。”允熥答应。

    既然允熥已经退步,并且说得也在理,众官员也就没有在反对设立格致院。

    允熥也松了口气。对他来说,只要这么个衙门设立了就成,至于品级高低与什么名头倒不重要。就算划归了工部,工部尚书也不是没眼力见儿的人,敢随意插手么?

    等下了朝,允熥马上派人将曹徵叫来,在自己平日里批答折子的前殿,对他与杨士奇吩咐了有关格致院的许多事情,包括衙门设立在哪里、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招揽人才,又吩咐杨士奇与曹徵商议一番格致院内的官制如何设立,回头报给自己。

    杨士奇顿时明白皇上这是表明自己对格致院的重视,让他们不至于生出自己被贬镝的想法。是的,他们。内阁现在这么多中书舍人、通事舍人,杨士奇平日里最勤奋肯干,从来没有出过纰漏,要是无缘无故的被分到冷衙门,可就散了人心。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对此很明白的允熥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至于为何挑选杨士奇也是有门道的。现在他身边的这些中书舍人,杨士奇、杨溥、金善、王艮等人是资格最老的,理应从他们中间挑选;而这些人中杨溥、金善、王艮都是进士出身,恐怕看不起格致院,只有杨士奇只中过秀才,还因为家里穷曾经四处漂泊,不至于鄙视格致院里的人。

    将此事吩咐完毕,允熥又把王艮、杨溥、金善三人叫过来笑道:“若不是最近的会试殿试,朕也想不到你们几个已经到朕的身边三年了。”

    “这三年你们在朕身边为官,票拟折子议论政事,朕也可以放心的委托给你们一些重任了。”

    “王艮,现在吏部文选司出缺,朕命你为吏部文选司主事,明日就去吏部吧。替朕将文选司管好了。”

    “杨溥,朕命你为凤翔知府,协理军务。这二年西北就要有仗打,你可要好好为此筹备,与陕西布政使夏原吉、提调西北军务的徐晖祖有事多商议。”

    “金善,朕命你为国子监祭酒,仍旧兼任中书舍人,替朕将国子监打理好。”

    “是,陛下。”他们三人忙躬身行礼。

    允熥又吩咐几句,让他们退下交接自己手头的差事。

    之后自然是批答奏折。中午用过膳允熥又回去睡了一觉,醒来后一边被小宦官服侍着穿衣服,一边听王喜说道:“官家,萧卓与郑派两个商人已经离了皇宫,杨士奇报请下午出宫去勘察一番选定的衙门,。”林林总总的奏报了不少事情。

    允熥认真的听着。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但也不能完全轻忽,尤其是他对于事情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与一般人不太一样,即使跟随他已经超过十年的王喜也未必一定能判断准确,所以每次他都吩咐王喜在空隙的时间,比如午睡前后和伴晚停止处理政事返回后宫前奏报给他这些事情。

    正听着,只见王喜说道:“官家,昨日吩咐曹行前来宫里商议选择一上直卫练精锐骑兵之事,还有接见胡元澄之事,可要今日下午就宣他们二人入宫?”

    “曹行,还是让他多休息几日。”允熥说道:“他经年不在京中,多陪曹震。曹震现在年纪也大了,也不知还能辅佐朕几日,现在曹彻又在台湾,就让曹行在家陪着。”

    “不过胡元澄之事朕有些兴趣,下午宣他入宫觐见。对了,胡氏一族的人现在如何安置着?胡季犛的尸首如何处置的?”允熥问道。

    “胡氏一族的人大多被安置到了凤阳府天长县为农户,少数人入了军户在武德卫,留京为兵的人户籍落在江宁县,朝廷在城外给他们批了一块地方作为墓地。四月初二胡季犛被处斩后,礼部的人不知官家是什么意思不敢擅自处置,上奏折请官家示下。不过那份奏折不太要紧,所以虽然前日已经奏报上来,但尚未被陛下批答。”王喜答道。

    允熥嘴唇动了动,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胡季犛好歹曾为安南的高官,还曾有世袭的爵位,命礼部以正五品的官的礼仪安葬了他吧。至于胡汉苍,就以正七品官的礼仪安葬。”

    王喜答应一声,服侍着允熥来到前殿后出了乾清宫吩咐去了。

    过了许久,一个大约三十上下、皮肤黝黑。穿着一身卫所普通将士衣服的人在小宦官的带领下,走进来,在允熥将视线转过来后跪下说道:“罪民黎澄,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939章 铸炮() 
    “黎澄?朕记得你名为胡元澄,为何改名为黎澄?”允熥本来打算观察他一阵后问问他这些日子在大明如何,但听到他自称黎澄不由得这样问道。

    “启禀陛下,草民之父虽然自称为三皇五帝之中舜帝之后,但这只不过是先父为谋朝篡位所做的托词,草民祖上虽然确实来自中原,也确实原本姓胡,但天下姓胡之人如此之多,我家在中原时的族谱也早已丢失,如何能够自称为舜帝之后?所以草民改回原来的姓氏。”黎澄说道。

    除此之外,他改回姓黎还有另外一个缘故:向大明的皇帝表示自家已经忘记了曾经与大明兵戎相见的事情,对大明表示臣服。

    允熥当然理解到了他的第二层意思,顿时表情缓和了许多:“这样也好,你们安心在大明,朕必不会有所歧视。”又问道:“你可知晓你家祖上为哪里人?若是愿意回归老家,朕也允许。”

    “陛下,草民不知。草民祖上来到安南前在廣西,但又不是廣西土人,大约也是从北方迁来,但到底从何处迁来因为族谱丢失已经难以查证。”

    “况且草民与族人即使仍旧知晓祖上来自何处,既然陛下已经安排草民族人在天长县与京郊,草民等人若是另行迁徙它地岂不是又要花费大明的钱财?这如何使得?”黎澄又道。

    “朕记得你族之人大多迁移到了天长县,只剩下不到二十户入了武德卫,但平日里也是以种地为生,你族之人可还习惯?”允熥又问。

    “如何不习惯?我家在先父发迹之前在安南清化,说是地主,但家族的子弟平日里也要下地干活,也就这三十年来宽省些。所以虽然年轻的子弟手脚不麻利,也还过得去。”黎澄道。

    允熥知道他当然在撒谎。胡季犛有两个姑母都嫁给了当时安南的国君为妃,他们家虽然当时在朝堂上官位不高,但怎么也不至于家族中的人还需要自己下地干活。不过他这样说允熥还是很高兴。

    问过家里的情形,允熥又与他寒暄几句,咳嗽一声,说道:“前几日有人推举你到上直卫为官,说你精擅打造火器也擅长指挥火器军队打仗。正好朕也对火器很有兴趣,遂将你叫进宫来与你谈论一番。”

    黎澄明白这是对自己在政治上的考验结束了,对自己的实干能力进行考察自己,顿时打起了十二份的精神,理了理思路,说道:“陛下,臣对于打造火器确实有些心得。”

    “陛下,虽然我安南大量铸造火炮、火铳是从先父听闻岷王殿下在缅甸使用大炮征战的事情后才开始,但在这之前臣因为曾听闻傅友德傅将军、黔宁王大人攻伐雲南时就曾使用过大炮火铳,所以小时候就对研制火器很有兴趣,经常私下里用铜、铁来铸造火铳。久而久之,草民就对打造火器有些心得。”他随即说起了自己铸造火器时采用的法子。

    首先造出一些专用的木模具,作为支撑物使用。完成后,打造毛坯阳模的。先在支撑物上用草绳缠出大炮的形状,然后用粘土和水混合成的泥灰糊在毛坯阳模上。当所有的泥灰都干透后,在毛坯阳模外面涂一层蜡,这样它的表面就会变得光滑。炮尾是车制的木模,用钉子固定在毛坯阳模上。

    阳模完工后就利用它制造铸炮的铸模。铸模是把粘土等不同的土与水混合成的泥灰涂在阳模上。模具彻底干燥之后将阳模取出,方法是将铸模头尾部切开,取出阳模内芯的支撑物,拉出缠绕的草绳。因为阳模表面涂了一层蜡,所以在取出的时候比较容易。炮尾的模具是单独制造的。

    随即打造型芯,由附着在铁条上的粘土制成,一般是圆柱体的形状。型芯被装入主模具中,装在主模尾部的用铁打造的芯撑和模具炮口用粘土打造的圆环会把型芯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单独制作的炮尾阴模和炮身铸模重新组合在一起,焙烧模具使其完全坚固,最后模具被炮口朝上的整个埋进熔炉旁边填实压紧的土坑里。

    然后就是浇筑铁水铜水。浇铸完成后再过十二个时辰再将模具与造的大炮从泥坑里挖出来。再等着炮身完全凉下来后将铸模打碎,清理炮身上残余的灰渣。到此为止,一门大炮就算铸好了。

    “不过,之后还需对炮膛镗光,就是让炮膛内光亮能够反光之意。但虽然镗光能够让大炮的炮膛内更加整齐,但也无法让炮膛内变得如同削出来的钢板一般光滑,仍旧会有凹凸不平之地。并且膛光十分不易,即使是手艺最精湛的工匠也难以很快完成。”

    “并且这其中铸造泥模最为重要。泥模必须烘得干透,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融成水体的铜铁,则生出潮气,铸成的火炮就会有蜂窝,施放时大炮容易炸裂伤人,草民在安南铸造大炮的时候就曾因此炸裂过好几门大炮。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

    “陛下,草民并未与大明的诸位工匠交流过铸炮之法,也不知现在大明的铸炮之法比之臣的铸炮之法是优是劣,若是优于草民的铸炮之法,也不知草民的铸炮之法能否有长处。”黎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