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48章

宗明天下-第648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草民并未与大明的诸位工匠交流过铸炮之法,也不知现在大明的铸炮之法比之臣的铸炮之法是优是劣,若是优于草民的铸炮之法,也不知草民的铸炮之法能否有长处。”黎澄说道。随即垂手低头侍立。

    他说完这番话,本意是等着允熥将大明铸造大炮的工匠叫来或者让他去铸造大炮的地方与工匠谈论,得出他铸造大炮是优是劣。但好半晌,他都没有听到从身前传来声音,不由得好奇起来:‘陛下这时在想什么?’

    他哪里知道,允熥此时有些惊喜。他因为要召见黎澄,所以提前了解了一番大明现在铸造大炮的方法,知道黎澄所说的的方法与大明现在的法子差别不大,都是使用泥模铸炮,但是在细节上却有所优化,比如铸造泥模时采用的加强筋。这将使得大明铸造大炮的工艺有所提高。

    ‘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看来确实有道理。即使是一个小国也未必没有大明值得借鉴的东西。’允熥想着。

第940章 队列与方阵() 
    过了一会儿允熥才说道:“朕曾大略了解过朝廷现下的铸炮之法,与你所言的差不多,大约一样。过后你与工部官员讨论可有改进之处。”

    之后允熥随意问了问他对运用火器的见解。刘明诏当时举荐黎澄到上直卫羽林左卫为官,除了说他擅长打造火器,也因为他对运用火器打仗也有独到之处,所以允熥照例问一问。不过允熥并不觉得黎澄真的能有什么见解。

    但是黎澄给了允熥惊喜。“陛下,臣以为,大炮还罢了,使用方法与许多年前使用投石车的法子差别不大,尽可沿用;但火铳却不可视作一种更为简单的弩。”

    “手弩的射程不及火铳,非得用起来十分复杂的脚踏弩才比火铳射的更远;但手弩比火铳要打的更准,火铳的弹丸飞出去以后根本不知道它会落在哪里。”

    “所以使用火铳的法子就不能与手弩类同。使用火铳,必须让将士排成整齐的队列,挤得满满当当面对敌军向前走着,一直走到火铳的射程之内时停下脚步,由将领依靠锣鼓发号施令,同时对敌军发射弹丸,只有如此才能让火铳有用武之地。”

    “即使面对敌军步兵、弓兵来攻也是一样,绝不能在敌军达到火铳射程内之前发射弹丸,违者定要重处,待敌军走进火铳射程内后才能发射弹丸。面对火铳齐射,天下少有军队能够继续冲锋,必然溃退,此时出动骑兵追击定可大获全胜。”

    “若是面对骑兵,因火铳装填甚慢,一轮齐射后来不及装填第二轮敌军就会冲到阵前,所以必须与枪兵或者长矛兵配合运用,编为方阵。草民虽然未曾用过,但也大略拟定了一种方阵。”说着,他描述了一番自己构想中的方阵,还要了一张纸画了起来。

    允熥越听越是惊喜。这不就是历史上扶菻人采用的长枪兵与火枪兵组成的方阵的一种么?还有之前所说的列队,不就是排队枪毙么?

    他顿时对黎澄另眼相看起来。后面的方阵也就罢了,自古以来以步对骑不管有用没用都使用各种各样的方阵,但前面的排队枪毙可算得上是一种发明。

    同时允熥心中也有些疑惑:黎澄如果这么有本事,在历史上应该会很著名才是,为何自己从未听说过此人?

    他所不知道的是,黎澄历史上在被大明俘虏后同样因为擅长打造火器被朱棣所重用,后来当官一直当到工部尚书。但是在明史上却并无他的传记,在明实录上也甚少对他的记载,所以名声不显。

    黎澄继续说道:“只是若让火铳兵如此列队迎敌或与枪兵结成大阵,对将士们的训练也必须更为严格。火铳兵列队迎敌必须训练的他们在行进时面对敌军的弓弩、投石甚或炮弹丝毫不胆怯,队列整齐甚至步伐都不能乱,有人若是被敌军打死后排的人须得上前补上,直到走进火铳射程内依照将领的命令发射弹丸。”

    “若是组成方阵要求会宽松一些,但也必须勤加训练,使得将士们在阵型转换的时候既快又准,不至因敌军骑兵前来而乱了方寸。”

    黎澄最后颇有些遗憾的说道:“若是要如此训练将士,必须使其知晓大义名分,且以厚赏结其恩,如此将士才会用命。当年先父谋朝篡位先并无大义名分,又国困民穷难以给将士厚赏,所以除先父手里的那支精锐护卫外其余将士均不可能如此训练。若是去年安南有这样一支军队,人数不必多有五千人,即使最后仍旧会不敌大明,也必能给大明诸将士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欣赏起黎澄来,允熥不禁开了个玩笑:“不必有这样一支军队,安南的大军在多邦城堵住大军一个多月不得南下,已经给了大军将士深刻印象。”

    黎澄不知允熥这是在开玩笑,顿时误以为允熥对他这样说话不满,马上跪下说道:“草民孟浪了。”

    “黎爱卿平身。”允熥说道:“朕并无怪罪你的意思。你说的不错,若是有这样一支军队,出其不意之下足以对付大军数万人,使得大军伤亡惨重,堪比平章之战。”

    “大军征伐安南之战中,安南的将士表现已经十分不错,若不是因为调防的缘故,恐怕大军要攻下多邦城还要多耗费二个月,此战也会多拖延许多时日。”

    允熥简单的评价了一番安南军队的表现,将话题拉回来:“你所说的火铳兵单独列队与和枪兵结成方阵之事朕觉得很有道理,值得一试。”

    “朕许你入羽林左卫为将,暂且加卫参谋的差事,辅佐指挥使与其余诸位将领依照你的想法训练军队。”

    允熥早就想要将排队枪毙在军中推广了,他去年改变上直卫的训练方式、又加快火器的装备速度就是为这在做准备,只是当时训练尚未完成所以暂且没有变动,现在正好借着黎澄的法子推广。

    当然,未来明军可能在许许多多复杂的地形作战,很多地方未必有让火铳兵列阵的空间,所以还要继续研究其它的作战方法。

    ‘未来十一个上直卫,其中一个为炮兵卫,一个或两个为骑兵卫,其余的都是步兵卫。’允熥想着。

    “另外,黎爱卿也去工部与督造火器的官员就刚才所言打造火器的法子谈论一番,若是有长处,朕再加你工部主事衔,协助打造火器。”允熥又对黎澄说道。

    “多谢陛下隆恩。”黎澄马上跪下说道。

    “黎爱卿,虽然你曾经是安南人,甚至曾经带兵与大明交战,但大明乃是上国,朕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不会在意那些过往。更何况你还已经入了大明籍,现下是真正的大明百姓。你只要安心为大明效力,朕绝不会有偏向。”

    “陛下胸怀之宽广,草民定然会竭诚为大明效力,绝不敢有丝毫藏私。”黎澄又道。

    允熥因为他的马屁笑了笑,又说了几句话,让他下去了。

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 
    允又对王喜吩咐了几句,让他去羽林左卫传旨,之后就将此事放下,开始批答起奏折来。

    其后数日,黎澄在羽林左卫与刘明诏一起协助指挥使桑敬开始依照排队枪毙和火铳长枪混合方阵的要求训练将士,虽然惹得将士们怨声载道,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皇上吩咐下来的事情,倒也不敢不听从命令。

    四月十二日,格致院正式挂牌开张。格致院的衙门定在了皇城大门前,与工部衙门比邻而居。不过虽然格致院划归了工部管辖,但工部尚书赵好德是个聪明人,很快领悟到皇上对格致院的兴趣很大,所以对格致院没有丝毫插手的意思,让允很满意。

    萧卓与郑派出宫后,郑派离开大明的京城去南洋寻找那些手上有‘货’的人贩子来大明卖‘货’。虽然他们不能进入大明内地做买卖,但可以在两个市舶司贩卖奴隶。萧卓则留在京城,开始光明正大的贩卖来自南洋的奴仆。不仅是安南人,还包括一小部分占城人、吕宋人甚至朝鲜人、扶桑人等。因为购买外番的奴仆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买卖很火爆,萧卓赚了不少。

    王艮等人分别来到新的衙门为官。各个衙门原来的官员知道他们都是皇上的亲信不敢得罪,但对他们官运如此亨通要说没有嫉妒之心也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品级与他们差不多的官员心怀等着看笑话的心思看他们。他们三个也知道自己不是很受欢迎,十分谨慎的在新衙门开始为官。

    安南征讨军的将士也在依照次序从安南出发返回驻地,朱赞仪一面宣布开科举选拔官员,一面依照陈洽的计策准备正式称王,另外还带领留在当地的将士平定叛乱。值得高兴的是,叛乱的人不多,并且很快就被扑灭了。

    允也在按部就班的批答奏折,处理朝政,日子很快就到了四月十五日。

    ……

    ……

    “还不错,今日是个大晴天。”刚刚睡醒的允躺在床上看向窗户,看着照射进屋内的阳光,说道。

    “已经连着下了几天的小雨了,地面都没有干的时候,也该晴几日了。”听到屋内传来的动静走进来的熙瑶随口说道。

    她随即又道:“夫君,既然已经醒了,还是起床吧。敏儿今日休沐,一大早不睡觉吵着要找爹爹呢,我好不容易劝她先去将先生们留的课后作业先做了才劝住。不过历来女子学堂的先生留的作业都不多,恐怕也该写完了,又要来找爹爹了。”

    “敏儿怎么这么早就醒了,总算有几个休沐日还不多睡一会儿懒觉。”允听了熙瑶的话,一边让宫女服侍着穿衣,一边说道。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她晚上睡得又早,可不一大早就起来了。”熙瑶答道。

    待允穿好了衣服,熙瑶又道:“夫君,早膳已经吩咐御膳房预备好了,正好文垣、文圻也都起来了,夫君就与垣儿、圻儿一起用膳吧。”

    “怎么,你已经用过膳了?”允笑道。

    “并未,今日不是可以见家人的日子?妾等着父母兄弟入宫一起用膳呢。不仅是妾,怡儿也一早就起来了,但也只是稍微吃了点儿,等着与家人见面。”熙瑶笑道。

    “见了娘家人,就忘了夫君了。”允开玩笑道。

    熙瑶当然知道他在开玩笑,这样的玩笑已经有过几次了,她也已经习惯,听到后马上笑道:“不过是一日的事情,又不是妾回了娘家就不回来了。”

    允又与她调笑几句,走出寝殿,前往膳堂。熙瑶也又打扮一番,对知易说道:“你吩咐各个管事的太监、女官,今日依照惯例,若是没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就推到明日再报。”然后也走出了寝殿。

    允来到膳堂,文垣与文圻已经在这里等着了,见到他前来马上行礼。

    允答礼,注意到照看文垣的女官衣兜里似乎有一本书,马上说道:“文垣,你年岁还小,即使喜欢看书,也不在这一时半会儿。”

    “是,父亲。”文垣马上答应。

    随后他们坐下用膳。只允许皇族子弟入学的皇家学堂的休沐日与百官一致,所以今日文垣文圻也不必去上学,几人因此也不着急,慢慢吃着早膳,允还不时问他们一些问题。

    正说着,只听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又听得传来“殿下慢一点”的声音,允放下手里的碗筷,刚转过身,一个穿一身淡青色宫装的小人儿就冲了进来,一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