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98章

宗明天下-第698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皇兄。”昀兰说了这一句,蹲下身子将母亲扶起来,对她说道:“母妃,不要再和皇上闹了,跟女儿回去!”

    “我也是为了你……”“你要是为了我,就不应该来和皇兄闹!现在跟女儿回去。”昀兰打断她的话。

    不知怎的,好像是秦太妃很怕她的女儿一般,竟然不再吵闹了,又对允熥请罪后,让宫女扶着回去了。

    昀兰却没有一起回去,而是又转向允熥,跪下说道:“皇兄,妹妹的母妃小户人家出身,即使入宫后学了宫里的礼仪,到底旧习难改,妹妹请求皇兄饶过这次。若是非要惩处,就惩处我吧。”

    其实秦太妃这么闹对昀兰一点好处都没有。

    “你快起来。”允熥弯下腰要扶起她,但扶了几下竟然没扶起来,只能说道:“我知道了,就罚秦太妃半年不得出宫殿。”

    允熥虽然生气,但也没想过重罚。秦太妃毕竟是长辈,岂有晚辈惩罚长辈的道理。就是这个处罚也不会公开宣布,而是会采取类似于软禁的方式。

    听了这话,昀兰才站起来。她站起来后却也问道:“皇兄,确实要派杨峰出征?”

    “嗯,二妹,杨峰身为朕的亲信,将来也要和你成婚,那就是大明的贵戚。皇兄的想法你一向也是知道的,确实要派他出征西北。”允熥又赶忙补充道:“不过他担任的是统领五个上直卫的参将,绝不会战死。”

    昀兰一时没有说话。她如何不知道允熥的想法。允熥对身旁的人平日里十分厚待,钱粮赏赐很多,偶有小错也不计较。

    但国家有事的时候,这些人都要为国效力,并且越是平日里受优待的人这个时候的责任越重,不论亲王郡王,还是勋贵贵戚。若是谁不愿,那从此之后就不要想有前途了。从这一点来说,允熥又是相当刻薄的。

    昀兰低着头沉默片刻,忽然抬起头说道:“妹妹知道了。但请皇兄将这封信转交给他。”说着,从身上掏出来一封信递给允熥。

    允熥打开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第1013章 离京坐船() 
    允一时间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缓缓点头:“我知道了,会将这封信转交给杨峰的。”

    “谢皇兄。”昀兰又行了一礼,转身离开。允站在原地,也不知想了些什么,才继续去往延禧宫。

    ……

    ……

    “杨峰。”站在船头看着码头仍在欢送他的文武百官与看热闹的京城百姓的允忽然喊道。

    “陛下。”杨峰忙答应一声。

    “你说这些官员和百姓,有多少明白这次出征的意义?”允问道。

    “这,臣不好说。”杨峰思量一下,觉得难以衡量。

    “依朕看,官员不会有几个,至于百姓,倒是还可能多些。”允又望了望旁边船上装载的那数万京城卫所的将士。

    “官员们都认为现下大明如此强盛,绝不会输给西边的一个蛮夷之国,虽然像模像样的筹备兵马钱粮,但不论文武官员都略有些轻视,觉得帖木儿数千里劳师远征就是来送死的。”

    “他们就不想想,当年宋代初立的时候两次北伐均败给了契丹人,隋炀帝、唐太宗二人在位时均是其国十分强盛的时候,但都没有打败高句丽人,大明过往不败,既有将士用命也有得天之幸,如何能够轻慢一个在西方十分强大的国家?”

    “反倒是百姓,因为当年蒙古灭宋的故事,又有些戏曲夸大了帖木儿的战绩,所以忧心忡忡。”

    允一开始对于击败帖木儿的信心是很足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信心反而不那么足了。如果类比的话,就像一个学霸临到考试前又紧张起来。在加上帖木儿出兵比预计要早得多,相当于擅自提前考试时间,使得他更紧张了。

    “陛下说的是。”杨峰道。他在昨日得知自己的任命后就非常紧张,不仅担心打败仗,甚至就连上直卫在自己手里损失过大也害怕。

    “不过陛下,即使帖木儿在西方甚强,但臣也查看过了有关撒马尔罕国之事,知晓他在西方打过的那些国家国力都远远比不上大明,此战大明必胜。”杨峰又赶忙道。

    “若是时间不提前,朕不觉得帖木儿能取胜,但时日提前这么多,若是真的被他攻陷了伊吾,可怎么好。”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收到尚炳决定坚守城池的文书,但通过从小的了解就知道他绝不可能撤走。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秦王殿下吉人自有天相,陛下不必太过担心。”杨峰只能安慰道。

    “但愿吧。”允也只能这样说。

    说过此事,允将担心尚炳被俘的心放下,又和杨峰谈起了他的职责。“杨峰,你指挥的是上直卫,但心里也不要有顾虑。更不必担心损失太大致使朕对你不满。军队是用来做什么的,不就是用来打仗的!尤其是上直卫这般主力军队,更是用在最为关键时刻的军队。”

    “所以上直卫打的仗不一定都是硬仗,但硬仗一定都是上直卫打的!既然是硬仗,那损失就不会小。你不要担心损失,担心损失就没法打仗了!若都这样想,最后上直卫久疏战阵就不能打仗了。一支不能打仗,只能当做仪仗队的军队对朕有什么用处?”

    “你也不必担心战力下降。这次对撒马尔罕国之战打完了,之后几年都不会有大仗,朕可以慢慢让将领重新训练他们。”

    杨峰的担心允岂能不知?即使一开始没想到,今日集合后看到他的表情也能猜出来,所以此时主动出言说道。

    杨峰听了这话表面上振奋起来,但心下仍旧愁眉不展。他可也是出身上直卫,虽然这次他出身的卫所没有出动,但其它卫所他熟悉的人也不少,真要是死了谁,他仍旧不好办。

    允却不知他的心思,认为自己这一番话能够解开他的担忧。又与他议论起西北的战局来。

    但没说几句,忽然江面上的风大了起来,浪头也高了许多,看着天上的云层,好像还有要下雨的意思。王喜走上来劝道:“陛下,杨大人,船一直开到扬州才会停下,先进船舱里避避吧。”

    “请陛下返回船舱避雨。”杨峰而已说道。

    “那朕就会船舱避雨。”允说了一句,众人一起离开甲板,走进船舱。

    “陛下,臣略有些晕船,还请陛下准许臣会船舱歇息。”等到了通道内,杨峰忽然说道。

    允当然不会不准,笑道:“既然杨卿晕船,就回去休息吧。不过杨卿以后可要好好适应,以后坐船的时候还多着呢。”

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 
    允五月十一日从京城出发,第二凌晨抵达扬州,丝毫不做停歇就沿着运河北上,一路经过徐州、郑县甚至开封等地,只在两座城池停歇,其它城池都一闪而过,包括周王所在的开封。西北的急报是一封接着一封,虽然撒马尔罕国之兵已经攻占乌鲁木齐的消息尚未传来,但允也十分担心,所以急于赶往西北。

    但有两座城池是必须要停下来的。其一就是盱眙县。盱眙县有大明的祖陵,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也就是允的高祖父、天祖父和烈祖父埋葬在这里,不要说仅仅是尚炳处于危险之中,就算朱元璋病危允经过也得祭拜一番。允在这里还顺便带了一个人上船。

    其二就是洛阳。洛阳当然没有老朱家的祖坟,但洛阳有嵩山少林寺。虽然少林寺主持方正大师并不知道皇上为何要带上他一起前往西北,但皇帝相召,除非他病的起不来了,不然只能从命。

    方正还顺便带上了十几名年轻的僧人。依照当初允给宗教界定下的规矩,向西北传播的是佛教,少林寺身为中原佛教第一大寺虽然不太情愿,但也只能义不容辞的出钱出力。现在伊吾的千佛寺就是少林寺出资兴建的,寺庙主持方生也是少林寺出身,方正的师弟。方正每年都要派出僧人去西北支援,今年搭朝廷的顺风船一起前往。

    之后允又经过运城、渭南、西安,来到宝鸡。到了宝鸡就没法坐船了,换乘马车继续行进。

    允松了口气。从京城来到宝鸡,昼夜行船也花了十几日才来到西北,可这段时日的奏折一直并未奏报撒马尔罕国之兵已经抵达伊吾城下,允也就稍稍放下心来,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了。

    “立杰,去将少林寺主持方正大师请来。”允坐在宽敞的马车上,对侍卫陈立杰吩咐。

    “是,陛下。”陈立杰答应一声,就要退下。

    “慢。”允忽然又叫住了他,笑着说道:“立杰,过年那几日朕十分忙碌,都忘记问了,你可参加了讲武堂的选拔?”

    “臣参加了讲武堂的选拔,只是没有选中。”陈立杰回答。

    “你还没有选中?”虽然陈立杰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就足以说明他并未选中,但允还是有些惊讶。

    “臣参加在京城卫所中的选拔,选拔结束后臣也曾去询问,得知臣排在第二十一名,恰好没能录取。”陈立杰显露出遗憾的神情又道。

    允听了这个名次却心下雪亮:他必然是被有关系的人顶了。

    允所制定的讲武堂学生录取方式很类似于现代西方大学的录取方式,有相应的比试,但因为很多项目难以量化,最后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还是由负责的武将来决定。

    这就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虽然他们不敢将歪瓜裂枣送到讲武堂,但在同样的条件下,他们就会录取有关系的人。就像一个现代人想上西方的著名大学,你拿出大量的美元砸在学校董事面前,或者如同小布什一般祖上两代都是国会议员,只要不是太差就能上。陈立杰显然就是被有背景的人给顶了。

    “回去以后得问问,到底是谁顶了陈立杰的名额。这太不像话了。”允心中暗想。

    一边想着,允还对他说道:“朕瞧着你的本事应该能上讲武堂,兴许今年杰出的人太多。明年,明年你再参加选拔,一定能选拔上!”

    “多谢陛下吉言。”陈立杰躬身行礼。

    允又说了几句话,让他下去了。

    不一会儿少林寺主持方正来到允的马车面前,躬身行礼:“贫僧方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师请起。”允伸手去扶。

    方正不敢让他扶,又磕了几个头自己起身,恭敬的站在允面前。

    “大师,坐。”允重新坐下来,指着面前的椅子对他说道。方正双手合十行了一礼,半坐在椅子上。

    “大师,自从洪武三十一年,朕已经有六年未曾见过大师了。可今日一见,大师的风采一如往年,丝毫不见老。”

    “陛下谬赞了。贫僧这二年的身子比不上过去了。过去一口气能走上十几里地,现在走不到七八里就累得气喘吁吁。不过是如同贫僧这个年岁的老人再老几岁不显罢了。”

    “也不是,还是大师身子康健。朕在京城,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将,这五六年来都老了许多,十分明显。”

    方正也不知该不该承认,只能坐在椅子上,含混的附和。

    “这莫非就是少林功夫的另一个用处?除了强身健体还能保持容貌?”允接着说道。

    “这,陛下,少林寺自从北魏末年创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