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239章

汉祚高门-第1239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棘城主是否真有归化之良心,我与阳君私下言论如何都可,但若真要取信于行台大人,绝非能够取决于你我。这当中礼制章程,想必阳君也能了然,我这里能够做到的,无非礼书急呈的方便而已,至于最终结果如何,还要敬待行台诏命。”

    虽然刘群这里还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也总算是松了一个口子,阳鹜闻言后心中不免一定。他也是早有准备,当即便将一早便携带至此的国书呈送到刘群面前,再作感激拜谢“大棘城主盼望行台训告,恰如禾苗仰望甘露,须臾不愿等待,还请刘公深念此情,义助成事。待到乱事悉定,及后必有重谢。”

    其实对于是否接受慕容的重新投效,这段时间里刘群等人也都不乏争论,这其中持坚决反对意见的就是卢谌。

    抛开慕容部本身狡诈反复的问题不谈,卢谌认为慕容其人单单弑父一桩便是大逆不道“孝者,天经地义,人伦之本。慕容毒手弑父,天理不容,此类孽种,岂可以行台王道章制名位轻许!”

    但温放之却有另外的看法,他认为恰恰慕容背负弑父这样的恶名,反而可以适当的稍加扶持,慕容部久来标榜尊崇敬慕诸夏章制,所以才招引众多辽边士流为其所用,如今慕容是挑战了人伦底线,这也会让他的许多追从者需要承担更多道德层面的压力。

    “况且仁义孝悌,是我诸夏表里章制,本就不是边胡久来俗习。禽兽之族,唯凶悍自恃,本就不必寄望能以仁义教化,否则何至于永嘉祸患?白虏弑父,本就无关中国事务,目下短作羁縻,也只因需待诛杀良时,或剿或抚,无关道义。即便于世风有所败坏,受害者也是白虏更多,自此后父子离心,兄弟失和,于我何损。”

    温放之秉承的是行台长计以来的作风,从不奢望能以仁义教化四边六夷,我不杀你是因为短期内实力不足或者留下你另有用处,但我绝不相信将你冠带、仁义打扮一番就能对你信重无疑。

    讲到承受中国恩惠,南匈奴屠各部那是源远流长,结果首乱于中国的就是屠各部。汉赵刘渊最开始还以汉室血裔自我标榜,这不得不说是种讥讽。

    所以跟这些边胡打交道,也实在不必以人伦道德作为取舍标准,根本还是要着眼于实际,你想跟我混可以,先要把你的用处体现出来。

    对于阳鹜所言口惠而利不至的所谓重谢,刘群也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在稍作表态之后便也摆手道“我受大将军任用东北,察举边贤本就职责所在。慕容家私事务,我是不便插手,但万年早已背弃行台,如今其子若还要再得行台赏用,必然是很为难。这一点,想必阳君也能理解。”

    阳鹜脸色刚刚有所舒缓,闻言后又是老脸皱起“大棘城主忠义赤诚,乃至于痛除君父,只为能够……”

    “边中秽乱,不提也罢。至于肺腑念想,唉,说实话,我又何尝没有匡扶王业、靖平河朔之大志,还不是人生半百,一事无成?”

    刘群不惜自嘲,就是在告诉阳鹜一个道理,彼此都是浸淫此边年久的老奸,漂亮话谁没有攒了一箩筐,若止于红口白牙,那也无需废话。

    “还请刘公、请使君不吝赐教。”

    阳鹜沉吟片刻,不得不继续低头,请问刘群有什么条件。

    刘群这才露出笑容来“近来我也常与辽边旧人联谊座谈,旧年王势微弱,他们无奈寄命辽边,也都多受慕容部保全恩惠,未尝没有报还之切念。但如今中国壮胜,幽燕复治,才力告急,他们也想自荐王用,襄助社稷。情理两难,近乎大棘城主绝亲取义之决念,我是希望大棘城主能够感于此志,勿以旧年恩义阻隔他们从王归治,否则难免人情两失啊!”

    阳鹜听到这话,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起来,这是公然当面要挖墙脚了。他也不由得忿恨那些同行者表态倒是快,居然已经谈到请刘群出面逼迫慕容将他们放行。

    “这、这……”

    见阳鹜一脸为难状,刘群倒也不继续刁难他,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我知阳君受遣与人,诸多不能自主,这也不妨,我有时间可以等待大棘城主答复。”

    说完后,他便站起身来,摆出一副送客的姿态。

    刘群自然有充足时间,可是阳鹜却没有。慕容遵已经兵临大棘城,战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辽东方面自然也不会安稳旁观,届时一旦也加入进来,三方混战,结果如何还未可知。

    于是阳鹜只能匆匆传信给慕容,这种事他自然不能做主。其实他内心里,未尝不希望刘群能够也帮他稍作发声,逼迫慕容将他的家眷放行。但他也知慕容绝非能够容忍之善类,若知他名为求援、实则另有打算,说不定会直接对他家人亮起屠刀。

    大棘城方面倒也很快给出了回应,慕容表示可以将那些愿意投入幽州刺史府的士人家眷送往徒河,但他也留了一个心计,只是托辞强敌在畔,道阻难行,希望刺史府能够自己派出王师接应。

    慕容当然是希望借此营造一个王师出兵助他的假象,以此来稍微缓解一下正面战场的压力。同时也是将问题抛给刘群,既然你打算在辽边自成局面,那就看你有没有那个实力,若连出兵接应这些士人家眷都没有胆量,又谈什么招揽他们效忠?

    殊不知他这一回应正中刘群等人下怀,他们正愁没有契机再向外出兵。徒河一战诚然胜得漂亮,但辽边王师数量有限这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提前的沟通而贸然有所举动,会将几方内讧的慕容部势力的视线都吸引到他们身上来,或是联手抗拒都未可知。

    正好徒河这里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治民渐多,防务方面也有慕容疆等人卒力可用,于是刘群便直接指派徐朗率领麾下王师行船抵达平林口,并在此进行设防。

    平林口乃是辽水的入海口,由此水道可以直接抵达辽边腹地,也是温放之整个辽东湾计划的重要支点。只有取得了这里,东西两侧的据点才能达于呼应。

    若是往常时节,王师想要获得这样一个据点实在不容易,此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一旦把持于此再顺势控制辽水水道,相当于直接将辽地中分切开,因是慕容部在此处也多有营建。

    只是眼下部族陷入更大的内讧,慕容的势力被压缩在大棘城周边不得外延,原本驻守在平林口的守军也被抽调回了大棘城,才被王师如此轻松占据。

    慕容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本意是希望王师能够从徒河陆路东进抵达战场外围,却没想到王师干脆绕过陆上战场抵达了后方的重地,一时间也是叫苦不迭。

    无奈他眼下也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底气,凡事只能往好处去想,反正眼下他也乏力分兵驻守平林口,此处落入晋军手中,最起码可以帮他承担一部分来自辽东的压力。崽卖爷田,算不上有多心疼,最关键还是希望能够尽快获得南国行台在法礼上对他的承认。

    于是慕容只能将一些辽边士人并其家眷送往平林口,算是彻底放弃了这一部分人才助力,同时也催促刘群尽快将他的诉求传往行台。

    麾下有了一批可用之人,再加上计划中的几个据点除了平郭以外,已经尽在掌握之中,刘群也担心慕容败得太过猝然以至于之后都没有了继续得收渔利的余地,倒也不再拖延,除了派遣使节前往洛阳行台汇报之外,还传言警告慕容遵即刻放弃那个燕王僭称,否则他将有可能联合慕容共同对抗慕容遵。

    反正你们慕容氏谁是家贼,根本就不是行台关心的问题,但若谁对行台王命不恭,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加入书签,方便

1401 典午第一() 
崔悦、卢谌既作为辽边的使者,同时也响应行台的征辟,离开辽边,跨海返回中州。他们一行人先是抵达青州的乐安,然后沿黄河继续西进,只是在抵达汲郡的时候得知沈大将军早已不在行台,于是便折道向北,前往目下正位于邺地的北伐王师大本营。

    崔卢二人常年流落于辽边,关于中州的记忆已经变得极为模糊,这一路沿黄河而来,本以为所见应是满目疮痍的残破景致。

    毕竟中州行台虽然壮盛,但也仅仅只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自古以来创建困难、破坏却是轻松,永嘉之祸至今将近四十余年,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复元气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行台这些年一直不间断的征战讨伐,自然没有太多精力经营地方。

    所以,崔悦、卢谌他们心中倒也不敢抱太大的期望。然而他们却没想到,渡海登陆后的第一站便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乐安地处青州北境濒海,本就盛产渔盐之惠。他们在海面上刚刚靠近码头,便被那规模宏大得港口并连绵几乎没有边界的舟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今年以来,王事用急,港上诸多泰半军用,若不然繁荣还要更胜数倍。”

    前来迎接的青州官员一边引领崔卢一行人众入港,一边笑着解释道。

    而听到这话后,一众辽边来人更是无言以对,实在是眼前这一幕繁华景象,与他们已经习惯的辽边寒荒相比,简直是有云泥之判,当中的差距之大甚至令言辞失色,让人不知该要如何表达描述。

    微微让他们心情有所舒缓的是之后行程,黄河下游旧年一直作为南北对峙的最前线,因是纵有营建也多为军事所用,如今王事已经大举北进,这些地方也难免有所冷清,但是也有沿岸郡县官府逐步将民户填入此中,那桩桩种种、人头攒动的忙碌景象,也远非辽边可比。

    “行台治世,堪称伟业。只怕中朝最盛之时,也未必能过于此啊!”

    崔卢二人自是感慨连连,或许这种评价有些过誉,毕竟中国得天独厚,任何大一统的时代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中朝得国,本就诸多权宜,即便是有一段时间的繁荣兴盛,但也只是一种畸形的繁华,论及普世惠利,是远远比不上如今的行台。

    不过这些辽边来客那种惊叹不已的表现,也的确是让沿途随同的行台官吏们大感欢畅自豪,堂皇盛世已经端倪可见,而他们这些幸逢其时又投身其中者,自然是深感与有荣焉。

    荥阳乃是中路王师后勤大营所在,此地下接鸿沟,凡豫州、河洛、淮南、江夏等各地资粮器械俱都集结于此,之后再向河北输送。崔卢二人虽然仅仅只是在此短留,但那堆叠连绵如山峦起伏的仓邸以及蚂蚁搬家一般不断向河北输送物资的后勤军队,仍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中州骄阳大势相比,辽边豪强不过天野微星,慕容皝枉以人杰自比,终究还是边胡浅见,自寻死路啊!”

    虽然慕容皝早已身死,但崔卢等人长年客居辽边,对于这个辽东的霸主心中多多少少还存几分重视,但当真正见识到中国大势已经旺盛集结到此等程度之后,也终于意识到他们旧年那些思计真是多有浅薄。

    边胡再怎么骄横一时,但只要一日不入中国,便永远只是上不了台面的边野蟊贼。

    一行人跨河北进,很快便抵达了位于邺地的王师大本营。这一个旧年羯国的腹心中枢所在,早已经被王师彻底的掌控,极目四望,到处都是王师各个旗号的营垒所在,连营几近百里,军势之盛,更让这些辽边来人心旌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