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263章

汉祚高门-第1263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们整体的兵力是远远比不上晋军,但是他们却没有城地的拖累,沿着晋军于河北大地上铺开的局面四处游荡,总能有所收获。晋军虽然也有强大的游骑力量拱卫后勤路线,但长达千数里、覆及郡县乡邑的庞大网络,又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这些羯卒们化整为零,往往几十、百数人便为一支小队,他们也不去招惹那些明显有重军戍守的大邑节点,只着眼于一些小的偏远营戍。

    特别是在阳平、魏郡之间的那些乡野中,由于晋军已经开始组织民众入屯归耕,这些生民据点中往往都存储着一定的粮谷物资,但却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守戍,便是他们下手的最好目标,得手之后即刻远遁,即便是晋军游骑闻讯赶来,他们也早已经远远遁出。

    当然这些区域的小规模战斗,根本就没有什么战功凭据,而这些羯卒们意图也不在此,他们只是需要夺取可供自己生存的物资而已。

    虽然在晋军的占领区中活动难免凶险,但在这些羯卒看来日子过得却比此前还要恣意得多。最起码战获都由自己笑纳,也没有兵长、将主居上盘剥。

    至于更长远的前途,大概就连信都的主上都不知前路如何,他们这些寻常胡伧又何必为此劳心,能饱餐一日对他们而言已经是赚到了。

    可是这样的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晋军突然加大了对境域中流窜羯卒的剿杀肃清。这些羯卒们自然不知此前吸引晋军相当一部分精力的上白羯军已经覆灭,但郊野中巡弋的晋军游骑增加了数倍,却让他们感受深刻。

    特别境域中几路规模稍大的羯军游骑被扫荡剿杀,甚至就连他们此前的将主朱保在数日前都被晋军的骑兵追踪而上,予以诛杀,更让这些羯卒游骑们惶惶不可终日。

    而且随着凛冬到来,晋军的物资运输也逐渐减少,乡野中秩序渐成,更让他们谋存的空间进一步压榨。

    这一路奔逃野中的羯卒,规模原本有数百人,多日不曾截获晋军物资,就算人还可以采猎果腹,但是战马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马力下滑严重。身在这种四面皆敌的环境中,马力衰竭则不啻于坐而等死。

    因是尽管明知道郊野中凶险已经增加数倍,但这些人为了活命,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处偏僻的乡民屯营发起了进攻。

    可是他们在屯营攻打到半途,已经有周边巡弋的晋军骑兵闻讯而来,针对他们展开了追击。羯卒们人疲马乏,更不敢与晋军骑兵展开正面的碰撞,一路逃窜一路失散,不知逃亡了多远的距离,仅仅只剩下了如今这三十余人。

    突然,左前方又遥遥传来了马蹄声,这些羯卒们对望一眼,神情俱是灰败异常。他们自然不敢奢望前方迎来的乃是羯国友军,只能勒转马头,换了另一个方向继续逃窜。

    然而转向未久,另一个方向却又有烟尘遥遥升起。

    “这些南贼,究竟派出了多少卒力……”

    羯卒们哀呼一声,连咒骂都没有了力气,只能奋起余力再作折转,这一次是向着远处一座山丘奔逃,尽管郊野空旷,但晋军骑兵似乎无处不在,就算他们还能咬牙坚持,但战马状态已经岌岌可危,马鼻中喷出大团的浊气,马身上更是挂满了汗气凝结的白霜,随时都有可能累毙于途。

    虽然明知道就算逃窜入山野中暂时隐匿下来,也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但能偷生一刻也是好的。

    可哪怕是这点可怜的愿望都成了奢想,奔跑途中一匹战马突然步伐踉跄起来,那骑士感受到后,脸色顿时惶然一变,趴在马背上紧紧抱住马颈,另一手则不断摩挲着马腹,口中念念有词,似在为坐骑打气,又似乎是向苍天乞告。

    然而这些都是徒劳,那马腿已经渐渐僵硬,只是循着惯性又冲出丈余,终于轰然栽倒于地,抽搐打摆,渐渐气弱,骑士随之滚落在地,挣扎好一片刻都难爬起身来,只能无助的向同伴摆手叫嚷:“救我、救……”

    但这会儿,人马都已经将近油尽灯枯,又有何人会耗损马力将其人携带上路,对于那人的乞告,众人只是恍若未闻,继续向前方奔行。

    一匹战马的倒毙仿佛一个信号,逃亡的队伍接连有轰然摔倒之声,此前无顾同袍生死的羯卒们也并没有逃出多远,逐次匍匐郊野途中,颓然望天,神情绝望。

    很快,一支王师小队游荡至此,发现了野途中一溜排开的羯卒并马尸,不免眉开眼笑,浮尸小功。他们策马行上前来,打量着那些累瘫在地、已经无力在逃的羯卒,若是发现羯卒状态已经不佳,顺手一刀割取首级,若羯卒乞饶声还有些微元气,便用抛索缠住腰颈,拖在野地中继续前行。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类似的状况在整个王师占领区域中屡见不鲜,频频上演。寒冬的到来虽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王师的军事活动,但对这些羯卒的压制则更大,特别是上白羯军被及时击败,中路战场又增添足够的骑兵力量,使得王师对于收复领土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增强。

    负责清剿野外羯军残余的乃是谢奕,其麾下骑兵在过去这段时间中逐步增加到一万五千余众,以汲郡为起点,依托着王师的后勤网络肃清境域,在极短时间内便扑杀、俘虏境域中羯军、流寇并抗治乡豪武装近万之众。

    恰好此时王师前线各路人马冬日物资储备也初步完成,用以维持后勤路线的兵力有了大量的盈余。在初步完成了清剿工作之后,谢奕率领八千主力骑兵,赶在十一月初,如期抵达了中路前锋大营所在的沙河。

    沙河方面将主乃是枋头都督谢艾,对于谢奕的如期到达也是倍感欣喜,亲自离开沙河营地远迎这一路援军,并将谢奕所部引入早已经安排好的营地中。

    “战中无需多礼,儿郎思战如渴,稍息之后,还请都督即刻安排战事。”

    虽然彼此都有都督官职,但谢奕在此前主要还是负责后勤线路的安全,谢艾则是名正言顺的东路军前锋大都督,浅胜半级,且全面主持之后针对襄国的攻战,其余各路前线人马包括奋武军在内,俱受谢艾一人节制。

    大将军对谢艾的信重也是令人羡慕,为了确保谢艾拥有足够权威主持攻打襄国,原本预定巡察沙河大营的行程都打断,防止令出多门的混乱,主动避出一席,撤回三台。

    当然这也是因为三台方面章制事宜已经铺设完毕,将要在今冬正式设立魏州,大量的行政事务包括人事任命需要大将军亲自坐镇,并与河南的行台及时沟通,确保明年春里魏州军民屯垦如期铺开。

    谢艾独执前线军权,心中对大将军感激更是无以复加,但也并未因此便倨傲起来,他将谢奕引入营地后,便快速讲述起襄国周边目下的形势。

    虽然去年襄国被奋武军所攻破,之后又被羯主抛弃,但并不意味着这座羯国旧都便成了不设防的废墟,目下所保有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

    首先便是麻秋所统率的羯国旧戍邺地的人马,麻秋其人还是不乏军略才能,虽然是被逼而走,但仍带回襄国将近四万人马。

    其中主力精锐被羯主石虎抽走一万余众用以拱卫信都,但也有一部分原本襄国军民之众被留了下来,总兵力仍然维持在五万上下。可见羯主虽然迁都,但仍然没有完全放弃襄国,将之当作阻拦晋军北伐进程的一座要塞。

    “麻秋失土败将,久戍于边,因是威望匮乏,不能协统诸军。如此前盘踞上白之羯军,便是由襄国出走……”

    国势越危急,内部的辗轧争斗便越激烈,一如中朝、又如匈奴汉国,眼下的羯国同样不能免俗。石虎虽然命令麻秋镇守襄国,但又同样安排卫军将军张贺度留守,将襄国军权一分为二,并留其子石琨节制二军。

    不过战事进行到这一阶段,沙河王师主要面对的还是老对手麻秋。

1425 谢公八阵() 
自沙河北望,旷野平广,全无地势险阻可供依仗。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谢艾所率中路军主力同样面临右翼兖州军的问题,那就是机动力严重不足,包括奋武军在内的骑兵力量都需要在后方游走扑杀、庇护后勤运输路线。

    而中路军主力所面对的对手,又比上白的羯军要强大得多,留镇襄国的羯军虽然军权被分割,但麻秋手中所掌握的骑兵兵力最起码有两万之众。中路军前锋在到达沙河之际,兵数堪堪一万五千余众,是经过接连几场的恶战才在沙河立稳。

    但就算如此,谢艾仍然没有引部龟缩沙河大营中,而是有条不紊的从容布置,将麾下兵众利用到极致,于襄国南面平野中从容铺设开来。

    襄国南面地形虽以平野为主,但也并非全无变化,林野、沟壑、沼泽等种种地形一应俱全,立足于这些现有的地理条件,在过去这段时间里,谢艾指挥各路兵众、役力,垒土为丘、深挖壕沟,多设营垒,使得原本乏甚变化的襄国南郊步步险途,甚至就连襄国游骑都不敢随意出城游荡。

    步骑对阵,骑兵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机动离合,任意来去,首先已经立在了不败之地。平野会战,如果没有坚固的营垒城池作为依仗,步卒可以说是待宰之众,或能凭着装备的精良得于自保,但反击之力实在匮乏。

    但战争之妙,就在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变化,兵法之奥妙,谢艾于沙河与襄国这一片天地中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随着后路各边悉定,沙河大营也陆续得于增兵,特别是随着谢奕所率骑兵填入右阵,整个沙河大营所拥兵众已经达于三万之众,另有丁壮役力五万余人。

    如此庞大的军力,谢艾并未以中军独重,而是层层外遣布设,以他中军大帐所在的沙河大营形成一片阔及十数里的营盘。而随着骑兵比例的增加,这一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到如今前阵已经推到近及襄国城池十数里外的郊野。

    中军大帐所在乃是一片规模不甚大的土丘,谢艾又命令兵卒役力将这片土丘垒土叠高,架设战堡,务求营盘各处兵众转首便能看到中军旗令之变化。

    军中能战之卒并分十军,除两路游骑用以策应诸军之外,余者八军各自独成一座大营,一座大营又分八小营,六十四营军众错落分置,如星斗张合。诸营内外层次分明,所处位置、地势不同,又搭配以不同的器械武备。各营之间距离有大有小,阔者将近里数,窄者连营而设。

    整座营盘,极富变化,哪怕是知悉方面,也难推演全局,以至于交战数月之久,襄国的羯军甚至不知晋军所摆设的阵势乃是威名赫赫的古八阵。

    八阵之名,古已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麾下大将风后八阵,及后又有先秦穰苴八阵,汉八阵等等。先秦古法,今不可追,而汉八阵则就是汉时北击匈奴的强大战阵,其中不乏以步制骑的妙法。

    今世所言八阵,则主要是三国蜀相诸葛亮所设武侯八阵,三国旧年,宣帝司马懿对战诸葛武侯,虽以强大之众,不能破蜀寡弱之军,以至于宣帝感慨诸葛亮天下奇才也。及至中朝,同样不乏兵家钻研武侯八阵,并增以器械之变化,使得阵势越发强大。

    八阵之名虽然赫赫,但如今王师之中能够掌握的却是稀少。一者阵图繁多,而中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