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264章

汉祚高门-第1264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阵之名虽然赫赫,但如今王师之中能够掌握的却是稀少。一者阵图繁多,而中朝旧籍至此已经多有不存,很难由一些缺失的典籍中得推全貌。二者便是变化繁复,非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精锐之众不能成军,否则不待敌军攻来,单单中军变幻旗令便足以让各营军众无从接受并实施,自乱阵脚。

    真正的古八阵,包括近代的武侯八阵,谢艾也并不了解,他虽然也从一些残缺古籍中推演出一部分八阵阵图,但更多的还是结合自身的军略才能再作推演创造。

    镇守枋头多年,行台大将军予以十足的信任,在防备羯军之余,谢艾也一直在训练枋头军众操练八阵,至今已经卓有成效。

    北进沙河之后,虽然也有各路王师友军加入部伍之中,但主体还是久经操练的枋头军众。虽然八阵旗令多达数百种变化,但这些军众也都是经过长达数年之久的操练,特别那些营中担任兵长的卒众,他们或是不及同袍英武,但对于旗令的辨识和执行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本能。

    有了变化莫测的八阵阵型,有了训练精熟的卒众,可谓是磨剑数年,一朝用命。尽管在兵种的搭配方面,王师相对于羯军是处于明显的劣势,甚至就连地形上都无从依仗,但中路军仍是逆流而上,在羯国精骑的凶恶打压下一点点接近襄国。

    北伐羯国乃是社稷大事,天下凡带甲之众俱难侧身于外。陇右强军东经关中,加入并州战场作战。而作为江东旧年第一军府的荆州军,自然也需要派出代表参战,无论战绩如何,这是基本的态度表达。

    荆州军方面一共派出三路人马合共五千军众,一路由竟陵太守李阳之子李果率领,目下跟随河内韩晃游战于太行山侧,另外两路则由武昌太守邓岳之弟邓逸并豫章太守周抚之子周楚统率,俱受中军大都督谢艾统率。

    江东旧年,荆州自有分陕之重,除了对于国内局势深具定鼎之威,某段时间内更有以一州之力独当三大敌国之强悍。

    只是随着大将军归国掌势,于河洛创设行台之后,荆州军的威名才渐渐有所回落。特别是襄阳的桓宣加入到西征关中战事后,荆州便已经从原本的分陕大镇降低成为只负责蜀中成汉的方面战力。

    所以对于这一次北伐羯国,荆州众将也都怀揣一股闷气,各遣麾下精锐将士,希望能够于大将军亲征战事中搏于优异表现,再塑荆州军威。北上如军之后,便主动要求前往最凶险的前阵,负责最艰难的战事,乃至于裂目以争,壮烈十足。

    目下在王师大阵最前方的一处大营外,正在进行着一场对战搏杀。

    这一营军众营主便是荆州勇将邓岳之弟邓逸,邓岳于荆州有勇冠三军之名,如今虽然已经渐渐年高,但仍每每临战冲锋陷阵,勇不畏死。

    相对于其兄邓岳,邓逸要显得有些平平无奇,其人本身也乏甚战名,身躯瘦弱,没有什么悍勇姿态。但是由于荆州军目下还有别于行台直属各路王师,北进者主要为邓氏部曲,因是才有邓逸典军。

    前方的战场乃是一处平坦野地,随着后路稳定,也有许多战马逐渐补充进各营之中,今日出战者便是一营王师游骑。羯军的军营就设在十数里外的襄国城外平地上,有约五百名骑众出击与王师游斗。

    眼下寒冬时节,战场上杂草要么被踩踏一空,要么被收刈焚烧,但是随着骑兵往来冲杀,仍有大团的烟尘笼罩于战场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战的视野。

    虽然看不清楚具体的厮杀画面,但那打杀声声震于野,令人闻之血脉贲张。

    邓逸自率三营近千兵众压阵观战,神情颇为凝重。在其身后两翼各有鹿角车向左右铺开,士卒们并持弓弩,神情严肃的凝望前方。

    混乱的厮杀声中,突然响起一段嘹亮尖啸,旋即便听到战阵中响起了喝彩叫嚣声:“贼将已死,贼将已死!”

    邓逸所在前阵距离战场尚有里许的距离,听到寒风送来这模糊的喊叫声,心弦顿时绷紧,他稍作迟疑,才将手臂一挥,后方又冲出几十名骑士,直向战场方向冲去。

    虽然各营都增添了一部分战马,但数量仍是有限,派出这些游骑之后,营中已经没有了战马留备。如果不是战场上厮杀那名将领非同寻常,邓逸也不会将所有骑兵全都派出。

    片刻后,战场上尘埃渐落,结果也有了分晓,众多骑卒向北方羯军营地冲去,冲在最前方的骑兵阵型溃乱,后方追击者则显得气势旺盛。

    眼见是己方获胜,邓逸脸上也露出轻松表情,只是看到己方骑士们还在不依不饶的追杀羯军溃卒,距离对面营垒已经渐近,而敌营中隐隐又有了部伍集结的迹象,邓逸又皱起了眉头,抬手示意鸣金收兵。

    金戈声清澈悠扬,追杀羯军的骑士们听到军令,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还是勒马回转,返回了己方的阵线。

    “少主英武冠军,阵斩羯将!”

    靠近己方阵线后,骑士们仍是激动异常,簇拥着当中一个将领,欢畅大笑,喝彩连连。而中间那名将领也以大槊挑起一个血淋淋的羯将首级,奔逃途中早将兜鍪甩脱,露出一张神采飞扬,但却稚气浓厚的脸庞,分明只是一个少年。

    “末将率部出战,幸不辱命!”

    少年飞奔至前,马速未减便灵活的跃下战马,显示出高超的骑术,他挥手将马槊挂在马鞍上,趋行上前双手奉上那名羯将首级,只是在凑到邓逸马前的时候,脸上喜色稍敛,流露出几丝不忿:“正待要挟胜旋阵撼营,叔父何必要鸣金收兵?”

    邓逸听到这话,抬眼瞪了少年一眼,上前拍拍少年肩膀,甲衣上血水凝结的冰层簌簌剥落:“儿郎敢战自是可喜,但也不可小觑兵凶,乐极生悲。”

    说话间,又见敌阵烟尘飞腾,千数卒众飞奔出营冲向战场,明显是不甘先前落败,想要挽回被斩将之耻。若是先前王师骑众不退,此际再想脱离战场便不容易。

    少年脸色变幻一番,随手将那羯将首级摔在地上抬腿踩住,仍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兵若不凶,大功何得?既然临阵,生死无顾,但想杀我,嘿嘿,也要拿出足够人命来钝我刀锋!”

    

1426 雄阵万变() 
少年名为邓遐,武昌太守邓岳之子,虽然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但却已经颇具悍力,大得其父风采,已是荆州军中首屈一指的少壮战将。

    听到邓遐这少年忿声,邓逸也不恼怒,只是摆摆手示意他归阵,家门有此英壮,又逢此大用之年,确是一桩幸事。

    邓逸此番率领家众部曲北进助战,主要任务还是给这个侄子保驾护航,在各路王师面前彰显他们荆州强军后继有人,绝非浪得虚名。

    此时对面那千余羯兵已经冲过半程,直向此处阵线而来,明显是不肯善罢甘休要作复仇。军伍之中,邓遐不敢违逆叔父军令,只是脸上仍有跃跃欲试,希望能够继续上阵杀敌。

    但邓逸却不敢再将他轻易放出,前阵各营补充马力后,中军大都督示意各军可小试锋芒,他才派出邓遐并部下最精锐的部曲先得头彩。但若还要继续出战的话,不只要担心少年乏于后力,也会让其他各路友军心怀不忿,觉得他们独占风光。

    不过邓逸也没有引部归营,只是转首望向旗令战楼。

    八阵大营占地广阔,近日再作扩充,整片营地已经达于数十里深阔,邓逸军所在已经算是最前线,从这个距离上已经很难再看到中军旗令变化。

    但这大阵的精髓就在于及时的掌控与灵活的应变,因是整个指挥系统也是非常的细致周全,除中军旗令之外,各军大营也有战楼用以接收中军旗令并向下属小营传达。

    除此之外,尚有鼓令并传令兵卒游走战阵之中,几套系统搭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整个庞大营地凝为一体,反应灵活,如臂使指。

    邓逸虽然不是什么勇将名将,但也是戎行多年,军略或是不及,眼光却还是有的。他也曾经有幸得观武侯故垒,或是囿于见识,难有更深刻体会。但如今身在实实在在的阵营中,更觉得这阵图精妙强悍,对于中军那位谢大都督的崇拜也是越来越浓。

    八阵势变繁多,几无穷尽,邓逸终究没有经过长久训练,对于一些旗令细微变化了解并不深刻。如今独掌一军,为了确保军令执行无误,谢艾给他搭配了数十名精熟旗令的枋头老卒。

    由于近年来大将军专心中国事务,对于荆州军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改编,因是眼下荆州军还保持着相当浓厚军头、部曲的搭配。但是为了保证部众能够及时应变、配合阵势变化,邓逸也并没有强求部曲的独立性,而是主动打散旧编,以枋头旧军构架起目下的军伍。

    中军旗令很快便传达到前阵,邓逸依令率部后撤半里,同时右侧友军大营中又涌出百架刀车战阵,掩护其军后撤。

    当羯军冲达阵前时,邓逸的部伍已经没入了战阵之后,迎接他们的乃是前后三层重叠的刀车。刀车车架坚固,前方巨盾能够有效拦截羯军流矢,同时巨盾上又镶嵌着长达半丈锋锐尖刀,仿佛凶恶的猛兽爪牙,人马一旦撞上,必被尖刀洞穿,横死当场!

    羯军虽然来势汹汹,但也不敢以血肉之躯去硬撼这狰狞刀阵,侧行掠过此边,一轮流矢倾泻,又不甘就此撤离,打算从侧翼绕过刀车战阵继续杀敌。

    但是前线大营之间虽然距离很大,留下的可供冲杀的缺口却并不多,邓逸军右翼虽有刀车战阵的遮蔽,但左翼却是空荡荡,据此数里之外才有另一座友军大营。

    而在这一处空隙中,却耸立着一处高出周边的土丘,土丘上架设着三座箭塔,每座箭塔具有两百余人的弓弩手,布置了大量的强弓劲弩,辐射周遭里许方圆。羯军一旦由此经过,必受箭雨倾泻攒射,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谢艾虽然不知古八阵具体面貌如何,但他所摆设出的这一座新八阵却是包含了大量的战术韬略。大阵的基础虽然是各营兵众,但除了基础的营法之外,另有丘法、械法、水法、火法、风法等诸多变化。

    所谓的丘法,便是在不同的位置垒土为丘,依托营伍的配合搭配起相对优势的地形,这也是八阵核心变化之一。武侯八阵垒石而成,便是属于丘法的范畴。

    这样的营丘,并不同于野中俗传那样依靠本身的存在便能有令人迷不能出的玄妙,本身作为阻障,搭配以兵种的配合,一旦有敌军冲入阵中,凭借地形并器械的打击,以限制、诱导敌军的前进路线,使得敌军在冲杀路线上始终都要面对己方的优势打击,运动中被逐渐消灭。

    比如眼下敌军绕行而止的这处营丘箭塔,若只是单独的存在,杀伤力实在有限,特别是在襄国南郊这处空旷原野上,敌军有着大量的进攻路线可供选择,箭塔能够造成的阻挠微乎其微。

    可是敌军一旦选择由此方位进行冲阵,后续就会有着一系列的战法配合,刀车、鹿角车、拒马等等阻截设施架设各处,将敌军的冲杀路线始终限制在一定范围中。

    敌军速度一旦降低,便会遭到周遭各营军众的优势围剿,而若要保持冲击节奏继续深入,早晚会被引入固定的伏杀地点,全军俱没亦是寻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