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259章

汉祚高门-第259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了,以后不会再这样。”

    兴男公主怯怯看了沈哲子一眼,而后才对皇太后说道。

    待行出来,公主才拉着沈哲子的手皱眉道:“沈哲子,你是不是不喜阿珝?虽然我也不太喜他冷淡性情,但你何至于这么厚此薄彼,都不愿带他一同去玩耍?”

    等了车,沈哲子才撇了撇嘴角,摇头道:“皇太后似有以琅琊王继鼎之念,我不能助她。公主你也要记住,日后此类之请,统统一概回绝。”

    兴男公主听到这话,美眸不禁瞪大:“不至于吧……阿、阿琉他又没错,母后怎么能有此想?”

    沈哲子闻言后却是默然,许多直觉根本讲不清楚。或是自己过分敏感,或是皇太后对于收复京畿并不看好,故而希望能将琅琊王推出来为时人所知。但无论如何,哪怕是杜渐防微,沈哲子绝对不会去帮琅琊王邀取名望。琅琊王只是他手里用来吓人的一张牌,哪怕撕毁也不能打出去。

    他见兴男公主一副忧心忡忡状,笑着安慰女郎道:“公主不必为此忧心,无论皇太后陛下是否有此念想,皇帝陛下才是法统唯一,我也不会坐视旁人肝肠妄动”

    待行到砚山庄园门口,已经有许多人家在此整装待发。三月修禊在时下乃是不逊于端午、重阳的大节日,因而庄园内诸多人家也都郑重对待,各具盛装,赶去江畔庆贺。

    沈哲子与公主同行至此便下了牛车,翻身马,一边与各家族人打着招呼,一边与十数名亲随骑马开道,带领女眷同往江边。

    暮春时节,天地早已回暖。从庄园到京口大城这一段路途,田野已是绿意初被,清风拂面未有寒意,草长莺飞风物迷眼。

    此时田野已经不乏各家外出踏青的女眷,魏晋人士尚风流、轻礼法,民风豁达开朗,并无日后那种严苛到变态的男女之防。

    因而放眼望去,野地不乏彩衣女子轻盈跃动,如翩翩彩蝶,间或引来一些纵马疾驰的膏粱子弟欣赏喝彩,只要言语能发乎情止乎礼,非但不惹人反感,有幸运者甚至还会获得女子抛来的花环。偶有此幕发生,有观者往往都要报以欢笑之声。

    这大概也是民风淳朴一面的体现,人们不吝于将自己美好一面展示出来,哪怕只是匆匆一面而后再无回音。但等到夜阑人静时,美好的人和事随思而入梦,将梦境都装点得美好起来。

    此一类场景,往往都不会少了沈家几个浪荡子,沈牧尤其是其之最。虽然已经成婚,但大概是为了弥补爱情的缺失,放浪形骸姿态较之过往尤甚。为了在今天出尽风头,他专门让人打造一顶高冠顶在头,率领一众狐朋狗友转往人多处钻。

    若在旁处,人们大概还要非议这小子太过嚣张。但在京口,几乎无人不知这小子乃是沈总裁之子,哪怕心对其有恶感,往往也都要抛一个花圈,只求不再被骚扰。

    当沈哲子等人行过时,沈牧等人正从坡地呼啸而过,他那高足数尺的高冠已经挂满了各色花环,在沈哲子一行面前绕行过之后,冲到对面去指着沈哲子对周遭人喊道:“诸位娘子们,我家玉郎正在此啊”

    这话恍如一个信号,将周遭人的视线纷纷引到沈哲子身。再远处,则更有更多人行出布屏帷帐,手提衫裙小跑着行过来,要看一看如今在京口名气如日天的沈郎究竟是何人物。

    沈哲子心内虽然不乏少年轻狂,但眼下他家醋娘子在后方车,哪怕被人围观也实在不好过分卖弄,因而只是带着矜持笑容往道路两旁挥挥手。

    “这一位是沈郎?真是神清人物”

    沈哲子向来不憷大场面,再多人面前都能侃侃而谈,但被一众女子围观,于他而言也是难以淡然的体验。他今日出门未着氅衣,新裁春衣也是修身窄袖,颇具胡风,臂尚扣着鹿皮护腕,是打算稍后与人游猎的装扮,头顶并未着冠,只以玉扣攒成散髻,虽然望去颇为英挺,但却无甚柔弱姿态。

    不过大凡对一个人的印象,出身和名位大概也占了一定的重。沈哲子这一身猎装勇武,配合他少年假节的名气,却给场这些妇人一种别样冲击。突然,一个花环自道被抛出来,仿佛一个信号,接下来沈哲子便不断遭受袭击,不独身挂满了鲜花,连胯下的马身都沾染诸多花瓣。

    这种热情,沈哲子实在消受不起,尤其耳边还充斥着“沈郎美形”之类的尖叫声,更觉难以招架。尤其身后一道似有似无的冷厉锋芒,随着道旁人反应越来越激烈,更是渐渐有凝化为实质的趋势。

    “云脂,你看这些妇人是何姿态我家夫郎美形,与她们又有什么关系”

    牛车,兴男公主听到道旁那些叫嚷声,初时尚有几分沾沾自喜,可是过不多久便渐渐不能释怀,攥着旁边的云脂娘子手腕恨恨说道。那云脂娘子手腕被攥得生疼,这会儿却不好再去劝告已经妒火烧的兴男公主。

    “阿奴望我”

    一个清亮的声音压过了道旁其他人的欢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女子正站在车厢,笑靥如花对着道沈哲子连连招手。

    “她、她是哪一家的女郎?她凭什么、她怎么敢喊我家郎君作阿奴”

    公主亦听到这叫嚷声,小脸更是纠结气愤,语调都有了几分扭曲,连她都没好意思这么亲昵的称呼自家夫郎

    然而正在这时候,突然车帘被打开,旋即身挂满花环的沈哲子探出头来,伸出手对兴男公主招了招。兴男公主试探着前,将小手放在沈哲子手心里,旋即整个人都被扯出了车厢,低呼一声后,整个人稳稳的落在了沈哲子怀。

    将兴男公主横置身前,沈哲子一手紧紧揽住女郎娇躯,继而策马扬鞭,一路疾冲到了前方高坡。沿途不断响起尖叫声,鲜花更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徐徐难以平静。

    沈哲子勒马高坡,低头去看,怀小女郎双眼紧眯着,嘴角轻抿,只是那娇美脸庞,却如透出光一般的闪耀。

    耳边听着周遭嘈杂尖叫喝彩声,兴男公主紧紧偎在沈哲子怀内,语调怯弱又颤抖:“坏家伙,你吓到我、我……我一世都忘不了,沈哲子,我、”

    望着高坡一路蔓延到大道的五彩斑斓花径,沈哲子将公主拥入怀,引吭长啸,更引起了一阵高亢的喝彩声。

    何止是兴男公主忘不了,场这众多人日后回想此一幕,大概这画面也都会历久弥新。

    沈牧指认沈哲子,除了爱玩笑以外,也不乏要给兴男公主添添堵,找到一点身为伯子的尊严,却没想到这夫妻俩都出尽了风头。

    尤其看到公主紧紧偎在沈哲子怀里共乘一骑,从发梢都洋溢出一股浓郁的甜美,这让他更感觉意兴阑珊,继而抚着高高发冠对左右人说道:“你们猜,维周所乘那匹马是不是骟过的?我最知他骑术如何,若不是骟马,他怎敢载人狂奔?”

    大好的气氛,被这一句话破坏殆尽,旁人正有感于这男女璧人相得益彰的美好一幕,这大煞风景的家伙居然讨论那匹马是不是被阉过

    “狂贼怎敢恶语向我沈郎”

    有正双眼迷离望向高坡的别家娘子听到这话,顿时柳眉倒竖,招呼左右,抓起土块泥巴掷向沈牧。

    区区一两个女子,沈牧还不放在眼,大笑抽飞掷向脸庞的土块,可是不旋踵,他便看到其他人也转望过来,心内便是一凛,急忙勒转马头狂奔,随即身后土块如雨点落下。幸亏他的马是不曾骟过的,否则差点要被沙石掩埋。

    :

0316 行路难() 
巳日修禊乃是士庶同乐的大事,因而如今的大江之畔,不独有众多民众香草结环、濯水为乐,亦有大量为官者呼朋唤友,于竹楼曲水流觞,诗赋相和。

    庾怿身穿一件时服鹤氅,坐在江小岛一座竹楼,伸出手捻住流觞杯翼一饮而尽,旋即又将漆器酒杯置于面前流水。看到堂众贤云集,其乐融融,心不免伤感,又有几分感慨。伤感之处在于,如今他所坐的主席,若是大兄仍在,岂能轮到他恬然居之。

    至于感慨处则在于,往年大兄在世时,对三弟庾条多有薄视。然而如今若非三弟在京口经营的一番局面,他也绝无可能安坐此席之。

    京畿陷落,西面诸多人家涌来此处。如今在这竹楼,单单南北旧姓人家便不下数十。像是颍川荀氏、沛国刘氏、太原王氏、河东卫氏等等,都是朝以降旧誉隆厚人家。

    而以个人名望而论,颍川荀邃乃南渡老人,平原华穆乃是太常华恒族弟,陈郡谢裒曾居大尚,吴郡顾众、会稽贺铭俱为江东名士。在这一群人当,庾怿资历名望都是太浅,原本也不应轮到他坐在主位,但眼下众人都请他坐于此,便是已经表明了对他的认可,承认他代替大兄在时局的位置。

    这一份认可,对于庾怿而言实在太重要了。他以侍郎而假事,若是不能获得认可,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众人对他的认可,便意味着对来日京口行台的认可,只有如此,来日平叛他才有可能执掌大局。

    座这些人家,多与隐爵有涉。庾怿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肯予他认可,其相当一部分也是看了庾条的面子。因而再望向三弟庾条,庾怿的神态便更加温和。继而又想到让庾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沈哲子,心内不禁感念更深。

    早先庾怿其实也如大兄并时下许多北人一般,对南人不乏警惕。但相对于其他人那些情感的好恶,庾怿又不乏自察之心,明白他们这种警惕其实也只是一种偏见。若是南人真的一意要与侨门为敌,移鼎江东之事绝难做成。换言之,江东局面若想维持下去,绝对不能将南人排斥在时局之外。

    在这一点,庾怿跟大兄其实是有分歧的。他深知自家在朝虽然略具根基名望,但落在他们这一支身,其实难称显宗,更不要说与根深叶茂的琅琊王氏相。若想要获得与琅琊王氏那样在时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只要靠乡人故旧的支持,南人的支持更加重要。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庾怿并不排斥与沈家的交往。尤其这么多年交情下来,原本的功利之心之外,他与沈充也不乏惺惺相惜的认同。所以对于近来喧嚣尘会稽分州之举,庾怿心并无排斥,甚至亲自出面去说服那些对此持警惕态度的侨门旧姓。

    重任骤然加身,稍有不慎便是灭族之祸,庾怿不能再如那些侨门人家一般袖手空谈,他必须要考虑到更实际的问题。会稽分州表面看是南人的一次突围,但实际,将事权分割下去反而更有利于枢平衡局面的操作。尤其沈家乃是他坚定不移的盟友,借此示好于南人,不只有利于平叛,更有利于平叛之后的局势平稳。

    而且沈哲子也与庾怿有过深谈,会稽分州只是权宜之计,一方面是为了抓紧一点军权平叛之用,一方面也是给他们争取多一点政治筹码。待到以后局势平稳,他们要进取的是整个扬州,而非简单的江南一隅

    对此,庾怿深以为然。过往这段时间,会稽分州基本已经在京口达成共识,当然不是如吴人所设想的那样沿太湖南岸一刀切下,整个吴兴、大半吴郡都要划为新立的东扬州。而是以浙江为线,一路向南延伸至广州,基本是沈充如今都督的范围。

    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吴人立州的要求,一方面还能保证朝廷对三吴大半的直接统辖,可以说是各自让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