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869章

汉祚高门-第869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取一个优异表现罢了。

    其实沈哲子发兵合肥的时候,已经将庾翼算在其中,他既然已经出兵,便不可能再将合肥放手,但他也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兼管合肥,本来是打算送给庾翼。

    一方面是对庾翼稍作安慰,表示自己并无意介入以历阳为中心的这一片区域中,另一方面也是对庾翼稍作补偿,毕竟台中都将宣城交到了庾翼手中,他们作为同盟,总不至于一毛不拔,合肥入手之后,庾翼便几乎已经达到庾怿在入主荆州之前的权位。

    可是庾翼这种态度,分明是近于台中更多,对自己有了提防和钳制之心,大概是担心他若势大难制,会顺势将历阳也收入掌中。

    既然如此,沈哲子又何须对庾翼客气,毕竟面子那也是相互给的。

    “若非亲长厚爱,教诲提携,我又哪得如今时誉。小舅用心深刻,我也是深有感动。但我虽然不敢自比仲尼,行至今日,也想将心迹表于春秋,岂敢因时誉褒贬而有畏行懈怠。”

    你想让我白璧无瑕,我对此却并不在乎:“而且,合肥积弊并非一时,早前我是因于边事为重才未有训言,也盼王愆期能有感悟,先以国务为重。然则其人非但不因此而自诫,反倒将之目作纵容。如今执之府下,我也不敢专擅论罪,届时必有陈情台中。若是台辅公裁仍然认为我是轻率任性,我又怎敢恋栈此位而成跋扈事实,必将挂印自隐,绝无怨言。”

    话讲到这一步,算是将天给聊死了。沈哲子态度鲜明,如果台中认为他此番行事有错,他情愿弃官而去,也不接受模棱两可的说和。

    但问题是,如今淮南的局面又不独只局限于淮南,还有整个中原沉重包袱,另有在外十数万强兵悍将。台城甚至连想要收回淮南,都要拐弯抹角用淮南王北上试探,在这种形势下,谁敢公开说夺去沈哲子的职事?。。

    非但不能如此,反而需要做出极大的让步,否则区区一个合肥,绝不是淮南军内进的一个终点!

    沈哲子表态之后,气氛算是彻底变僵。庾翼的打算彻底落空,且将要面对里外不是人的局面,心情自是更加恶劣。若非他早已经过了少年任性的年纪,只怕即刻就要拂袖而去,但就算还坐在席中,也根本不与沈哲子交谈。

    只是如此一来,便累了纪友并刘绥等双方属官,必须要花费心思缓和气氛,才不至于令局面完全交恶。

    晚宴甚至还没结束,沈哲子便直接离席而起,以公务繁忙为由而提前退场。面对这种情况,庾翼等人自然也不会久留,便闹了一个彻底的不欢而散。

    庾彬将叔父送走之后便匆匆返回,老实说席中看到这一幕,他心中也颇多酸楚,很明显随着局势演变,他们庾家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庾怿、庾条为首,希望能够巩固当下局面,继而谋求更大创建。

    另一派原本只有一个叔父庾冰,希望能够退回中兴以来世家共同执政、稳定内外的局面。如今看来,小叔庾翼也渐渐靠近过去了。

    房间中,沈哲子正与纪友论事,待见庾彬行入,便笑着说道:“实在是难为阿恭了。”

    庾彬听到沈哲子唤他小名,也是忍不住叹息一声,闷头坐入席中。

    “我打算请文学暂时接管合肥,不知文学你可否愿意。”

    既然庾翼是那种态度,沈哲子也就不再顾虑其他,直接问向纪友。纪友在多年前便担任近畿县令,且颇有政绩,如今又久在淮南历练,算起资历来也已经不浅。沈哲子对于王愆期那个庐江太守的本职兴趣不大,用纪友接任合肥这个早年的重镇也正合适。

    纪友听到这话后便苦笑道:“若能更进一步,我又何尝不想。但未来终究所重在于河洛之间,我若困于合肥一地,反倒有些不安。”

    讲到这里,他又指向庾彬说道:“不过我倒觉得,道安应是一个良选。”

    庾彬闻言后便忙不迭摆手:“纪文学勿要害我!”

    沈哲子这么问,自然是打算将合肥彻底纳入都督府治下,但合肥与历阳之间关系又实在太微妙,庾彬若是去了,说的好听叫还能稍作缓冲调和,但更大可能是两头为难。

    “其实、其实阿叔他或是一时迷困,未必不能……不妨趁着眼下便利,稍后请三叔前往规劝?”

    庾彬沉吟片刻之后才说道,他实在不愿见家人隔阂越来越深,还是希望能对庾翼稍作争取。

    “如此那就麻烦道安去禀告小舅了。”

    沈哲子心里算是已经彻底放弃了庾翼,不独只因为当下之事,也因为过往一些风闻,但当着庾彬的面,总不好连尝试都不愿做,因此便点头说道。

    说实话,对于庾翼的改变,他心里也是颇感惋惜。他倒不是希望庾家所有人都围绕着他,可问题是眼下局面已经如此明朗,可以说复兴社稷的大局已经铺开,但庾翼却仍对此视而不见,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0999 兄弟歧途() 
在都督府上遭到那种待遇,哪怕回到了住所,庾翼仍是愤懑难平,索性也不入室休息,命人大张灯火而后便在院子里引弓夜射。

    年过而立,正是一个人经验积累、格局初成,精力最为旺盛的巅峰时期。庾翼正值盛年,久来便怀北伐创功的壮志,因此也是弓马娴熟。

    如今胸怀忿气,往常使用不太便利的三石强弓都应扣而开,弦动而矢中,频频引弓而不觉力竭,周遭观者无不哄然叫好。

    “丈人尚能射否?”

    劲矢频频射中标靶,庾翼心内闷气稍有缓解,转而望向站在不远处的刘绥,笑语问道。

    刘绥摇头摆手:“终究已是力衰,难效稚恭如此壮气豪迈。”。。

    “可惜,实在可惜。人生壮力不过十数载,倏忽而过,时流不知多少壮士,烈气辜负,无从用武!”

    庾翼手扣弓弦,感慨说道,不知是惋惜刘绥辜负盛年,还是感怀自身。

    “社稷颓败,王事艰难,所重者可不仅仅只是勇壮而已。”

    夜色中响起一个声音,而后庾条便从阴影里行出,走向庾翼。

    庾翼见状脸色已是一沉,随手将强弓递给卫兵,转而望向庾条冷笑道:“三兄来见,是为那狂傲东吴小子来做说客罢?”

    “我只是来看一眼,原本我家壮志少贤的幼弟被江东那些虚妄之辈吹捧迷惑到了何种程度。此前阿恭道我种种,我还不信,听你这么说,确是已经昏聩到让人惋惜。”

    庾条语气也算不上好,脸上带着几分怒色。

    庾翼闻言后却并无羞恼之色,只是嘴角一撇冷笑道:“如今世道贤能,俱在淮南传捷籍册,捷册之外俱为庸碌。我若不是昏聩匹夫,反倒会让阿兄奇怪吧?”

    “你是要在庭中与我相争竟夜?”

    庾条眉头皱起,但还是按捺住心情,肃容说道。

    庾翼虽然对沈哲子颇多怀怨,但总不至于因此将自家兄长都拒之门外,听到这话后便也将情绪稍作收敛,垂首将庾条请入室中,而后再屏退余者,这才望着庾条说道:“阿兄想要说些什么,我也大概猜到。但在你训告之前,可否听我先说几句?”

    庾条早年孟浪,常为大兄所厌,本就没有太多身为兄长的威严,此时眼见庾翼如此,已是不免一愣,抬手道:“那你说。”

    “即便余者全都不论,我与沈维周总还俱是王命之臣。他今次纵兵出镇,私掠合肥,无论怎么说,总是不对吧?今日能够纵兵入于合肥,来日纵兵历阳,而后入于建康……”

    “你在说些什么!”

    庾条听到这里,已是勃然色变,拍案怒声道:“维周因何兵入合肥,我也深知内情,且王愆期也是我亲自使人囚下。其人迷于私欲,罔顾北面大事所困,反而以此要挟,若还加以纵容,则必逆乱之臣!莫非在你看来,我也是目无君父之贼?”

    庾翼这会儿反倒变得冷静下来:“阿兄也知我所言意指,何必再为那小子做如此狡辩。中原之胜诚是可喜,但其人之后目无余子,跋扈难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呵,这么说来,只要在江北手执重兵,便是心怀异念之辈?那么,何如生民俱都驱过江东,江北不置片甲,中原拱手让与胡虏,晋祚便能于江表长治久安?”

    庾条闻言后已是长声冷笑起来:“若非中原大胜,我尚不知江表尚有如许多居安思危,拳拳心念社稷的高士!但往年贼赵几十万大军滚滚南来时,那些忠义之臣又身在何方?王师大破贼众于河津,他们又有什么殊功创建?如今边事将定,反倒一个个凶逞口舌之利!”

    “正是阿兄这种想法,才让内外警惕于淮南独秀。阿兄你不妨自问,若无内外上下配合,单凭淮南一镇之力,究竟有无能力全此壮功?诚如阿兄所言,王事艰难,绝不能独取勇壮,但你等一众淮南僚属,难道不是恃功而骄,小觑世道?难道除你一镇军民,余者便全无作为?”

    庾翼讲到这里便顿了一顿,继而说道:“我也不愿就此便与阿兄争执,维周今次功事,诚然可喜可贺,但这就是他骄狂而罔顾国法律令的依仗?他做出这种事情,我代表台中来此训问究竟有何不妥?”

    “然而入镇之后,他便厉言向我,言辞决绝不留余地,这是身为王臣该有的态度?他若不能警醒自持,石祸未除,吴祸必生!即便不言礼法,我总是他妻族长辈,且往年若非我家护佑提携,他家怎能骤显?亲谊尚要如此淡薄,又能指望他未来能谨守忠义,庇护晋祚?”

    庾条听到这里后,先是怔了一怔,继而有些不敢置信的望着庾翼:“原来你对维周,偏见已经积深至此?看来,今次我来见你已经算是多余。若早知如此,今年年初无论如何我都该让你前来淮南任事,感受一下如今淮南壮阔,或能免于这种无谓妄想!”

    听到庾条这么说,庾翼眼角也是微微抽搐,涩声说道:“难道阿兄,居然以为是我错?难道我就不知这些浮华事功惑世之能?我是为了我家能够立足时中,才放弃这一机会啊!阿兄莫非以为,我只是因为无有功勋加身,才因此嫉贤妒能怨望维周?”

    “家世飘零,立足不易,幸得帝眷,我家才能客安江表!大兄罹难,二兄苦于维持,不得不退走出于豫、荆,但阿兄真以为我家凭此便能长立此世?那沈氏貉宗,尚知固立中枢,外以子弟掌军职事,内外俱得。但我家兄弟俱是壮年,难道就坐望皇太后陛下困于苑中、近无强援?如今世道所进几家,各因帝眷、宗亲而显,我家若只浮游于外,根基又将依附何处?”

    庾翼讲到这里,已经不乏痛心疾首之态。

    “稚恭,你幼来便是聪颖,向来都受父兄喜爱。这一点我是真比不上你,也就无从辩论你这想法是对是错。但我于世道,也有自己一番见解,江东几家共掌局面,不过只是中兴从宜之态,世道绝不会久固于此。尤其今年北事大进,维周才具几何,都为南北共见。无论为国还是为家,我都愿从行维周。”

    庾条这会儿也有几分动情,叹息说道:“我才庸智浅,这一点无从辩驳,就连父兄见我劣态都常有叹息。但我多受维周指点,如今也不是自美夸言,我于社稷家业贡献,反要胜于你这家门良才。说实话,能够领袖南北群贤,大权自持,谁又愿假于旁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