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870章

汉祚高门-第870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夸言,我于社稷家业贡献,反要胜于你这家门良才。说实话,能够领袖南北群贤,大权自持,谁又愿假于旁人之手?”

    “往年大兄应该也是此想,我不敢论兄长德才究竟如何,但往年我家领袖南北,独秀于中,结果便是家业险折于江表。你言我家提携沈氏,为何不念若非沈氏强助我家,如今庾氏诸子,应在何方负罪待死?我是才志浅薄,深念旧患,宁从于后,不争于先。”

    “至于你所说我家若久离于外,根基无从依附,但这一点,又该怪罪何人?终究是我兄弟未能尽报帝眷,见辱于世道,才得如此境地。皇太后若还如往年一般亲于家门,如今世道群贤共进,就连沈充都位于三公,何以我家于中不见进益?这当中人情变化,稚恭你以为是单凭你守于历阳就能扭转?”

    “二兄自放于荆荒,难道你以为他所图者,仅仅只是分陕之重?我家旧罪难掩,唯以实劳、唯以事功,才能真正略得薄誉留于史籍,若还只是迷于弄权争进,于后则只会是一侫幸家门!我兄弟才力并非此世超凡,所以二兄甘心相助维周成事于中原,得此强援才能入于荆州以势众缓进。”

    庾翼听完庾条这一篇长篇大论,一时间也是默然当场,久久不知该要如何回答。但观其眉目之间眼色,庾条也知自家这个少具才志的幼弟,其实仍不认可他所言庾氏目下尴尬境地。

    “共为家业而计,难道兄弟都不能相忍?稚恭你或笑我自甘末流,不敢奋取,但我却自知才力所限,不敢再轻弄凶险。既然如此,我也不在你面前久作厌声,使兄弟疏远。”

    庾条讲到这里,便长身而起,准备离开。

    “阿兄且慢,你、你能否道我,维周他今次兵出合肥,究竟怎样才会止戈?那合肥、合肥究竟……”

    庾翼心中犹豫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发问道。他跟沈哲子的会谈已经陷入僵局,但若此行没有收获,则势必会影响到他在台城中的分量,届时不要说做什么沟通桥梁,只怕就连已经归于他治下的宣城都要有所反复。

    “淮南当下务在求稳,这一点也不是什么秘密,维周今次发兵,也实在王愆期此人过分愚钝,不识轻重。至于善后,当下淮南最重便是维持南北通道畅通无阻。此事关乎今年所进成果究竟能否保全,所以谁若于此掣肘,王愆期此人下场便是警告!”

    庾条又郑重说道,这一点倒也没有泄密之嫌,台中或是以为沈哲子发兵合肥将有重大图谋,但其实他们淮南上下都知道眼下根本就没有精力和余力。整整一个中原摆在眼前等待他们去经营创建,也就只有江东那些浅见自困之徒才会因此患得患失。

    听到庾条这么说,庾翼便知他此行是不可能达成台中的意图了,沈哲子今次发兵,与其说是跋扈,不如说是申明淮南眼下的底线,谁都不能逾越。

    失落之余,庾翼又说道:“既然如此,那我明白了。不过,王愆期旧年终究也曾从事二兄,三兄你能否保全其人一命?如此我北行一遭,也不算全无所获,总算是有一个交待。”

    “我尽力一试吧。”

    庾条一边说着一边往门外行去,待到门口又反过头来看了一眼垂首在他身后送行的庾翼,叹息道:“稚恭你、还是要以旧祸为戒,不要执迷过甚。”

1000 投献为奴() 
虽然调和陷入僵局,但庾翼的到来,终究也是促成了合肥之变的解决。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沈哲子根本没有太多精力可分神于此,不如索性快刀斩乱麻。庾条转达庾翼的请求,留下王愆期一命,沈哲子没有多想便答应下来。他就算不给庾翼面子,也要考虑到庾怿和庾条的感受。

    而且王愆期其人是生是死,本就不是沈哲子关注的重点。他家崛起这一路上可谓树敌无数,若全都要斩草除根,那也不用再做别的事情了。

    更何况,沈哲子也要考虑到一旦擅自处死王愆期将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即便不考虑江东朝廷的台辅感受,他也要顾及江北一众军头的想法。

    这件事说到底虽然王愆期有错,但也并不是完全过错方,那个乡宗罗氏同样罪有应得。沈哲子若就这么简单便将王愆期斩杀而后夺其部曲,这对于徐州军融合治下也有着不利的影响,意味着沈哲子太不尊重这些军头了。

    而且,王愆期在江北也是不乏故旧交好,比如眼下坐镇于襄阳的桓宣。河洛稳定后势必要向关中渗透,届时就非常需要襄阳方面的配合。不把事情做绝,来日也有合作余地。

    当然也不能就这么容许王愆期全须全尾的离开,沈哲子在给台城的奏书中多陈其人不法,建议夺职禁锢,顺便推举了就任合肥人选,而后便将人交给了庾翼由其押送回江东,也算是给庾翼一个面子。

    毕竟历阳也是江州物货北运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真的跟庾翼关系闹得太僵也不好,除非他再次出兵将历阳也夺下来。但若真的那样做的话,局面可就真的不好控制了。而且若真进攻历阳的话,还需要从淮河北岸再调兵马,那造成的后果实在难以估量。

    至于那个违禁的豫章罗氏,查实罪状之后按照其违禁数额罚没一部分资产,同时剥夺了其家申请关条商贸的资格。

    所以,这件事最终的处理结果就是涉事双方都没有好下场,王愆期被剥夺官职,功业俱毁,至于那个豫章罗氏则被从淮南商贸体系中剔除。

    如此处置,更远处的反应还不好说,最起码在当下的寿春,豫章罗氏一时间陷入众矢之的,大量商贾受其连累,纷纷增买关条,毕竟货品都已经运在路上了,只能亡羊补牢。

    经此一事,淮南一时间气氛也是不乏肃然。

    至于庾翼,北上闹了一个很大的不愉快,也根本没有心情在淮南久留,当王愆期被送出来的时候,即刻启程返回历阳。

    “多谢庾使君执义相救,若非使君出面,愚恐再无生见天日之时!”

    被在都督府扣留十多日,兼之又得知淮南直接发兵攻占合肥,王愆期更是惊恐欲死,这段时间一直患得患失,当被放出的时候,整个人再无早前那种智珠在握的从容姿态,须发杂乱瘦的脱了形,两眼更是血丝密布,一待见到庾翼,已是忍不住哽咽哀叹。

    庾翼对王愆期实在乏甚好感,尤其淮南不愉快的经历更让他对这个人颇存厌恶,闻言后便微微皱起了眉头,凝声道“你若能够谨守自持,何至于遭此灾祸。梁公今次厉行严惩,但总算也留你一命,经此一事若能自守于行,即便来日难以再为国用,也能保家室安乐长传,横祸不生。”

    “是、是,末将……什么?难、难……”

    王愆期劫后余生,已是庆幸,可是听到庾翼这么说,已是忍不住陡然色变“使君能否详告,梁公究竟要陷我何地?”

    “你这待罪之身,难道还不知自己罪实?梁公诸多陈言,将要由我呈送台中,稍后你也先去都下廷尉待罪,虽然罪不至死,但夺职禁锢也是难免。还有,梁公国之勋柱,岂会因私怨构陷良臣!此一类话语,你若再长挂嘴边,口舌生祸,届时我也未必会再援手助你。”

    庾翼听到这话,当即便皱眉不悦道。

    王愆期这会儿已经完全陷入了呆滞当中,两眼中更泛出近乎绝望的黯淡,他没有想到仅仅只是一次略带私怨的报复之举,竟令他半生功业权位尽作虚无!

    “国之勋柱?哈,往年我募集乡众,为晋祚藩篱死战江北,又知吴貉何人……我、我,多谢使君活我,此恩毕生难忘!”

    王愆期说完这话,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当中,整个人都变得颓丧下来,周身上下更弥漫着一股绝望的味道。

    往年虽然他也抱怨自己遭到闲置冷待,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两千石太守之职也是加在他身上一层保护,因为有此权位,才能团结部曲,坐地生财。

    可是当这权位不再,他旧日拥有一切只会让他成为旁人眼中的羔羊肥肉。正因他是从江北动荡中崛起,才知生存于此世的凶险与艰辛。所以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江北几乎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可是江东就有了么?沈氏在江东的势力之大较之江北还要更加深厚,更何况如果没有了权位在身,单单类似豫章罗氏这种旧怨乡宗的报复,对他而言都是凶险异常!

    一路南行,越靠近大江,王愆期的绝望便越深厚。最终在横江渡口登船的时候,他一头扎倒在庾翼脚边,痛哭流涕道“罪民久来为晋祚奋献薄力,甚至不敢妄作私计,如今一时旧怨情激,未料因此见恶梁公。即便受责加刑,不敢因此怀怨。只求使君念我劳苦旧事,能够全我父老妻儿性命。”

    庾翼见状后便弯腰去搀扶王愆期,微笑道“王君你又何须如此,我不是已经道你,你虽积旧错,但也罪不至死。梁公尚且能够相容,台辅诸公也比量裁公正,不会罔顾你对社稷旧勋,活命不难。”

    “末将、罪民……唉,奔劳半生付予流水,此身苟活也只是惶恐度日。使君大恩无以为报,只求来日论罪议定之后,以此罪身投献门下奴事偿恩。只可惜部曲多离散,深恐不能偿还大恩……”

    听到王愆期这么说,庾翼目光便闪了一闪,又稍作安慰吩咐王愆期放心,便让人将他安排在船中舱室里。

    趁着座船还未驶入江中,庾翼让人将刘绥传来,说道“我这里一桩私事要劳烦丈人再行一程,王愆期业已投入我门下,他的家室部曲我也理应照顾,请丈人持我手书行于庐江、合肥之间,将其离散部众集入历阳妥善安置。”

    刘绥闻言后也是一喜,欣然应命,待到庾翼将手令交来,即刻放下小船返航登岸。

    听到大江上哗哗水声,庾翼脸上也是喜色流露,这王愆期总算还没有愚蠢到死,明白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保全自己。其人身为久驰江北的老牌军头,麾下部曲集结千数户并不困难。

    这一点家私部曲,沈哲子自然不会放在眼中,且不说其治下已是生民数百万,单单沈氏门户之内便家僮过万,役用无数。但对庾翼而言,却能够极大程度的充实他的私人财力、人力。

    往年庾翼倒也无需为此忧愁,但今次淮南一行很明显他与两位兄长之间都有了分歧,未来未必还能从容调用家中人力、物货,对于自己私人班底的建设也该更加重视起来。

    往年他虽然也不乏经营,但能将王愆期这种经营多年的江北军头家资、部曲完全收入囊中的机会,也实在不多,简直就是翻倍的增长。

    如此一来,就算今次没有达成台辅们的要求,单单这一点私人收获,也完全值得他奔劳一行。毕竟职事上的升迁全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而私人力量的丰厚则更有着极大的意义。

    往年沈氏在苏峻之乱中凭着部曲私兵大收其利,名实兼得,那种机会虽然不可多得,但是至今想来都令庾翼羡慕不已。

    假使当年大兄不那么洁身自好且约束家人,也如王氏、沈氏那样大量招收门生荫户,手中集结一股忠诚可信的力量,当时他们兄弟也不必那么仓皇逃离建康,以至于引来更大的悲剧。

    如今再想起来,其实当年大兄的死也透出几分古怪。那时同行的沈哲子不过一个少年而已,哪怕再怎么少贤高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