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933章

汉祚高门-第933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这样一个年纪,郗鉴也早有宠辱不惊的涵养,他也明白广陵乡人热情迎送目的并不单纯,而在江东遭受的冷遇也并非他就是完全的一无是处。

    他虽然还高居太尉,但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权位不在的老人而已,地方官员们也犯不上冒着得罪台辅的危险来烧他这个即将坍塌的冷灶。

    在行经琅琊郡治金城时,一个请帖送入郗鉴手中,打乱了郗鉴的行程规划。做出邀请的,乃是早已经归卧乡中的太傅王导。

    郗鉴手握着王氏家人送来的请帖,一时间陷入沉吟。王导邀请自己前往相见,可谓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稍作沉吟之后,郗鉴便吩咐队伍暂时停在金城,他则带领长子郗愔前往赴约。

    琅琊王氏虽然在当下时局中已是彻底的时势,但乡声乡望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寻常乡众对于时局中的起起伏伏感受并不怎么敏锐。

    况且就算不谈王氏早年乡土中的名望,单单南渡之后凭着自身权势生生在丹阳郡里划出实地侨置郡县,给一众乡人以栖息地,王氏在乡里所享受的盛誉便没有门户能出其右,就算正当势的琅琊诸葛氏也不行。

    而且随着王太傅卧养乡里,加上许多王氏子弟都归乡养学,所以琅琊王氏的乡声反而有所进益。郗鉴行入乡里,哪怕道左寻常役卒都知郡中有此高望贤门并热心指引方向。

    王氏乡里家宅较之乌衣巷的宅邸还要宏大数倍有余,这就是乡资不失的门第所具有的优势。在这一点上王氏做得非常好,凡江东中兴以来历任掌权门户,除了吴兴沈氏这一个特例之外,其余人家都不具备这种优势。

    郗鉴到来时,王导已经远出家门里许相迎,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野途相遇,彼此眼中映出对方那苍老的模样,一时间心中都是杂絮丛生,根本无从压制。

    “太傅,久违了!”。。

    郗鉴在儿子的搀扶下了车,颤颤巍巍抬手向王导深揖,讲出这话的时候,浑浊的眼眶都隐隐有些潮湿。

    凡经历过南渡中兴的晋臣,面对王导都有一种天然的恭敬。郗鉴虽然晚渡数年,没有直接经历中兴建制的风波,但早年与王导也是往从甚密。

    甚至可以说,王导对江表晋祚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臣子那么简单,更是一个象征的符号。

    正因为有这样一位雅量从容的掌舵人,江表这个小朝廷才能屡经风雨却总能化险为夷而不坍塌。而随着王导的隐退,时局其实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断层,风气大有改变,各方都有私欲所图,那种相忍为国的情怀已是荡然无存。

    而对郗鉴来说,则又更多一层感触。早在苏峻之乱结束时,他困于当时的现实问题而选择联姻庾氏、结好沈氏,与王导渐行渐远,从此之后整个时局走向与他个人的仕途都发生了根本上的偏转。

    如今看到与自己一般老迈,甚至站都站不稳而需要家人搀扶的王导,郗鉴心内伤感之余也忍不住心生遐想,若是当年他没有做出改变,而是一直与王太傅内外呼应、通力合作,那么时局的变化又会与眼前有何异同。

    “不意尚能生见郗公,此番良友重逢,可谓近年难得的大喜啊!”

    王导上前一步,抬手握住郗鉴的手腕,脸上除了重逢的喜悦之外,也充满了复杂的意味。他心内的感触,较之郗鉴只多不少,甚至想要不乏怨气的问上一句:当下时势局面,可是你当年作出取舍想要的结果?

    可是现在他却什么都讲不出,嘴角微微翕动着,认真将郗鉴上下打量一番,继而便笑起来:“近来常作闭门自伤,总觉逝者迫我太甚,如今眼见郗公如此,才知我这老朽并非孤客。我们都老了……”

    听到王导这番感慨,郗鉴心弦又是一颤,一直到了这一刻,听到王导这一声长叹,他才总算接受了一个事实,属于他们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

    王导盛情将郗鉴请上了行辇,然后便吩咐家人往家里行去,沿途他兴致盎然向郗鉴介绍着乡里诸多风物,尤其在行过一条溪流时,指着溪上架设的水碓不乏卖弄道:“吴人多夸貉儿擅器,巧作连碓使民大收其利。其实这连碓本是发于中国,近年我闲来无事,召集乡众擅器匠人复制出来,较之吴中所立还要得用许多啊……”

    郗鉴听到这话,有心想告诉王导貉儿在淮南所设连碓已非旧态,不独能够加工谷米,连矿石都能碾压粉碎。但看王导一副欣欣然卖弄姿态,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分,最起码可以不必像自己,想到那个小貉子便是满腹的挫败感。

    返回王家之后,王导又召集家里一众子弟出来拜见郗鉴,而后便是盛情的款待。席中王导极力不谈时事,但偶尔一句话还是暴露出了他的心境最起码不像表现出来的这么淡泊:“同是淡出时局,我倒羡慕郗公,虽然脱于事外,但能继用得人。”

    郗鉴听到这话,也是哭笑不得,既然羡慕自己继用得人,那不就是说王导自己所托非人?换言之其人心目中其实对于在位的台辅们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不大满意,看不上眼的。

    这一日,宾主也算尽兴,只是临近宴席末尾,王导终究还是忍不住,望着郗鉴不乏好奇道:“我听说,今次徐州交接,当中似乎有些波折生出?不知沈维周是如何应对?”

1071 时局难返() 
眼见王导一副极力要表示淡然,但又忍不住侧耳倾听的样子,郗鉴不禁莞尔。但很快他脸上笑容便淡去,因为他如果不是恰好身在其中且亲身经历,也不敢说表现会比王导更好。

    这件事虽然涉及徐州内务,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徐州都必将成为江东关注的焦点,各方自有其渠道得知内中详情。既然王导问起来,那郗鉴自然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便将这件事详情仔细讲述一遍。

    王导初时还能保留几分随意姿态,可是随着郗鉴的讲述,脸色已是几番变幻,认真听完后又默然良久,而后才长叹一声道“晋世能得沈维周,可谓一幸。跟这位吴中少贤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已经老了。”

    郗鉴身在局中,尚有自己的愁困与诉求,诚然也是感触颇深,但若讲到整体的认识,反而不及王导全面。

    江北军镇本就是敏感所在,大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小心处理,南渡初期为了避免聚集在广陵附近的流民帅们过江败坏时局,执掌局面的琅琊王氏甚至需要严厉封锁大江,不许流民大量南来。

    王导在倾听郗鉴讲述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将自己代入其中,设想若是自己面对这样的局面又会怎么办。但很快他就丧气的发现,就算是他面对这样的局面,也不可能比沈维周处理的更好。

    因为这件事表面上虽然只是军械的失窃,但实际上却是一段时间内矛盾的一个汇总,中枢与军镇的矛盾,乡众与强权方伯的矛盾,甚至不排除胡敌涉入其中的可能。

    如果王导来解决的话,他只能凭着自己的旧望与亲和力去联络所有可能有涉的各方,通过各种劝说与权衡,拿出一个各方都能勉强接受但又都不怎么满意的折中方案,虽然有可能将事情应对过去,维持一个表面的稳定,但裂痕却始终存在着。

    而沈维周则不然,他是通过夸大事实来制造更大的恐慌,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恐慌压制下来。而这恐慌虚高的一部分,便是沈维周接下来一系列操作的余地。

    这样一个处理的方法,王导就算是能想到但也不会选择。他与沈维周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年纪、阅历与出身,而在于他本性里是一个求稳的人,不愿意冒险或者说没有必要去冒险。

    这一点不同,也造成了如今二者截然不同的处境。王导的价值体现在维稳,在一个相对静态的博弈环境中,他是作为一个缓冲和粘合的存在,可是当局势一旦稳中有进,各方都有了更大的诉求,王导的存在便成了时局进步的障碍,因此要被一脚踢开。

    听完郗鉴讲述沈维周进入徐镇之后的诸多作为,宴席便也结束。王导吩咐家人将郗氏父子安排入住,他倒是不乏彻夜详谈以了解更多北面局势的想法,但两个人精神都有不济,也只得作罢。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王导却迟迟难以入睡。往年被排挤出时局,他虽然不乏失落,但心内多少还存一些底气,就在于他对时局无可取代的意义。

    如今局面中各方博弈看似热闹,可是一旦当局面激化的不可收拾,那么王导作为中兴缔造者和长久的局面维持者,自然而然会被人再次想起来。

    就像早年的王大将军包括后来的苏峻作乱,尤其是王大将军那一次,肃祖难道真的不想彻底铲除他们王家?之所以在大胜的情况下还要将王家尤其是王导保全下来,就是因为无论肃祖还是时局各家都明白,最后收拾残局少不了王导在其中的弥合。

    譬如沈维周虽然北伐风生水起,但根基还在江东,一旦朝局各家合力锁死大江一线,势必会令其力量的调度出现断层。沈维周虽然强兵在握,但江北的摊子实在太大,尤其以方镇反攻中枢,大义层面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所以一旦双方矛盾激化到不得不动手,沈维周最聪明、代价最小的作法是什么?就是将淡出时局已久的王导重新扶立起来,用以取代那些想要将其除之后快的台辅们。中枢局面的重新洗牌,足够给他争取到重新布局的时间和余地。

    所以早前王允之积极参与到台辅们压制沈维周的事情中,且看起来不乏成效。王导虽然看在眼中,但却并不认同。

    因为他很清楚,沈家如今正在势头,而失势落寞的王家已经不是其家主要对手,反而有可能是潜在的合作对象。相反的由于王导的存在,中枢台辅们是绝不可能容忍王家重新崛起以瓜分中枢事权的。

    所以王允之这一番作法只能是徒劳无功,反而更加消耗了王家本就残留不多的影响力,比如此前惨死狱中的北军中候赵胤。只要王导还在,王家就还有能够凌驾时局各家的潜力,王允之奢望能够通过跑腿做棋子而重返时局,只是一种自甘堕落的徒劳尝试。

    一旦徐州的交接发生什么变故动荡,使得沈维周深陷其中、疲于应对,台辅们肯定不会视而不见,一定要猛烈的冲进去,撕开此前无能涉足的江北局面。

    甚至在王导看来,徐州这次军械失窃就算不是台中某人指使,那个盗窃者如果足够聪明的话,在事后肯定会联络台中某个人,因为只有获得台中支持,其人这种冒险行为才能获得相当程度的回报。

    徐州局面不稳定,将会是波及整个江北的大隐患,在不能发兵反攻的前提下,沈维周想要化解掉台城的紧逼步伐,推举王导重回台城执政将是其人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甚至不需要完全促成此事,只需要其人表态出来,江东自然会有大量投机者去鼓动此事,以期获得重新洗牌的利益。

    毕竟此前台辅们在中枢洗牌手段太刚猛,得罪了相当一批的时流人家,甚至都内已经有人提议让王导重回台城,只是人微言轻,声音被压制下去罢了。

    到了王导这个年纪,尤其已经被冷落数年之久而渐渐习惯,权欲其实已经不太浓烈。人情冷暖都已看透,乡情不可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