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088章

挽明-第108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岩所要做的就是,尽快突破城内满人的抵抗,夺取营口北面的城墙,即便这只是一道低矮的城墙,也比在野外毫无遮蔽的状况下同清军对战强。

    此外总参谋部也很担忧,营口之战会变成另一场遵化之战。当初居于劣势的遵化明军依托城厢街道和后金打了一场巷战,从而拖住了后金军队南下的脚步,为京畿明军集结北上抵抗赢得了时间。

    对于这样的战例,总参谋部自然也是下了很大的力气去研究的。然而研究的结果就是,如果守城方能够拥有足够的抵抗意志和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那么即便是一群平民,在巷战中也能够给最为精锐的明军部队以足够的杀伤。

    因此切断城外清军和城内满人的联系,防止营口变为第二个遵化城,自然也就成为了李岩的另一个作战目标。

    不过当他踏上了营口的码头地面,还没有站稳脚跟时,他才发觉自己的剧本似乎出现了一些偏差。指挥第一批登陆人员控制码头的少校营长见他登陆之后,便立刻跑来向他汇报了一件自己难以处置的麻烦事。

    李岩看着面前的这位少校,也是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他不由向对方开口重新询问了一次,“你说本城的满人守备没有组织抵抗,也没逃出城去,反而带着本城商会的议员跑来向你们投降了?你确定他们不是在拖延时间?”

    这位少校其实心里也是狐疑的很,不过在李岩面前他还略略为那些人辩解了几句:“我觉得应当不会,本地商会的会长是四海贸易公司在营口分公司的主官,他为本城的满人作了担保,还要求我们尽快派人去接收北面的三座城门,以防止城外的清军入城。

    不过按照作战计划,我的营应当首先保证码头附近的绝对控制权,现在如果穿过整座城市去北面的城墙,有可能打乱整个作战计划。所以我需要李参谋你给我授权,让我带上两个连去北面看一看状况。”

    李岩站在原地思考了片刻,便对这位少校说道:“不,你的任务还是不变,守住码头接应后续部队的登陆。两个连的兵力是无法控制住三座城门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你带部下来接应我,比我带着他们去接应你要强的多。

    我会亲自带着第二批登陆的营队去接收北面的城门,第三批人马登陆之后就不必执行原计划进攻城内的守备衙门了,让他们控制住从码头到北面城墙之间的主干道。

    只要控制住了码头、通往北面城墙的主干道、北面城墙三处地点,剩下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慢慢再做打算了。能够把清军挡在城墙之外,那可真是减少了我们不少麻烦,这个险值得冒一冒,请带我去见一见那位满人的守备和商会会长吧…”

    李岩在进入军校学习前,就已经在家乡处理过不少地方事务了,因此他的人生阅历比那些一直在军中生活的军官们要丰富的多,对于如何应对这位本城的满人守备和本地的商会代表们,还是比较放的下身段的。

    他向这些人承诺,只要本城的百姓能够服从于明军的指挥,那么明军就不会闯入民宅,伤害他们的性命和夺取他们的财物,满汉百姓一视同仁。不过他也向对方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城内的武器必须要全部上缴封存,等待明军派人去接收;二、守备德山须要跟随他一起前往北门接收城防,并交出守备府名下所有人员的名册;三营口商会必须待在码头,协助明军装卸物资和腾出城内空余住宅、仓库作为明军的住所。

    梅勒章京,在八旗系统中仅次于固山额真,相当于明军的副将。驻守在营口城外大营的这只人马统帅乃是镶红旗梅勒章京洪尼喀。这位在遵化城外损兵折将的八旗将领,在代善的庇护下虽然没有被追责,但也被旗主贝勒岳托给边缘化了。

    不过在他走了不少门路之后,终于被岳托发配到了营口大营来,算是为两红旗守好营口这处钱袋子。应该来说,洪尼喀虽然军事才能不突出,但是替主子办事还是相当老实可靠的,因此在他驻守于此之后,两红旗的利益始终都没能被其他旗给抢了去。

    洪尼喀也算是后金开国时的老人,年轻时吃了太多的苦,因此到了崇祯十二年他的身体终于开始不行了。就在洪尼喀认为自己将要终老于营口大营时,却不料明军突然来袭了。这令他顿时大惊失色,强忍着病痛穿戴起了铠甲,跑到了中军衙门来见营口守备德山派出的求援信使。

    洪尼喀稍稍询问了几句,便忍不住对信使大发雷霆道:“德山是不是泡在酒坛子泡傻了?明军从海上偷袭营口码头,他不立刻派人传口信,还有空让师爷给我写正式公文?他这是贻误战机…”

    洪尼喀终究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老将,他的陡然发怒,顿时让大堂上弥漫起了一股肃杀的气氛,让下方半跪的信使瑟瑟发抖,将头紧紧埋在了胸前而不敢吱声。

    发了一通火气之后,洪尼喀突然意识到他再怎么愤怒,德川现在也听不到,而事情也是难以挽回的,这才强忍住怒火,再次向信使问道:“你出城的时候,明军已经有多少人上岸了?他们上岸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如何?德山是怎么布置城内防御…”

    对于洪尼喀这一连串的问题,这位德山派出的信使却几乎一个都答不上来,即便说了一些,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完全不知所云。本就身体不适的洪尼喀终于失去了耐心,叫人把这位糊涂蛋拖下去打上十军棍清醒清醒,便叫来了亲信图鲁什吩咐道。

    “德山这混蛋,太平日子过久了都忘记怎么打仗了,连派个信使都挑不出个明白人。现在城内的状况我们什么都不清楚,这仗就没法打了。

    你带着本部三百人先入城去,替我做好两件事。第一找到德山问清楚城内的状况和入侵明军的虚实;第二安定住城内百姓的情绪,不要让他们在街上乱跑,妨碍了我军进攻的通道。我这里集结了部队就去支援你们…”

    图鲁什连连应是,他也知道眼下是关键时刻。一旦让明军抢先掌握住了营口的外城墙,那么给他们造成的麻烦可就不是一点两点了。

    更何况,营口城内还有诸多贝勒的产业,要是被明军洗劫了一遍,恐怕他和洪尼喀都是难以交代的。作为一名资深的八旗中层将领,他对于军队的纪律是从来都信任的。攻下了营口这样的城市,明军要是不劫掠一番,那才是真正的奇迹。

    图鲁什返回自己营中点兵,才发现营中居然还有五十余人未归。他此时也顾不上找这些混蛋算账了,就这么带着200余人的队伍直接冲向了三里外的营口城。

    只不过当图鲁什带着部下狂奔到营口北门时,北门上已经升起了大明的日月星辰旗。图鲁什赶紧停下了脚步,又派人向东西两侧的城门去探望,结果部下很快就跑回来报告,那里的城门楼上也竖立起了大明的旗帜。

    从部下跑去东西两侧门侦查时,图鲁什就极为注意的倾听城内发出的动静。只要城内枪炮声还在持续,那么就证明城内还在抵抗明军的进攻,他们还可以试探着打一打城门,说不定还能夺回一处来。

    不过图鲁什听了大半天,也没能听到城内有什么激烈的抵抗声,城内实在是太过安静了。这就让他有些狐疑了起来,他打心底以为明军已经彻底控制住了这座城市,否则就不可能这么安静。

    毕竟,如果明军还在进攻屠城的话,城内此刻不说火光冲天,起码也能听到许多声响了。

    看着北门城墙上那一杆日月星辰旗,和城墙上空空荡荡的模样,图鲁什总觉得这是一个陷阱。他站在北门外思量了半天,决定还是等洪尼喀的大部队到了再说,免得冲上去送死。

    站在城门楼内观察着这一队清军动向的李岩,看到清军将领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原地等待,他的心里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为了控制住整道城墙和三座城门,李岩手中的兵力就变得有些单薄了。图鲁什这两百余人要是瞄准一座城门进攻,他还真担心挡不住。毕竟北门城墙上,加上他自己和身边的满人守备,也不过才31人而已。

    图鲁什带着兵马冲到城下时,李岩和德山手里都是捏了一把汗的。而当对方放弃了立刻进攻城门的打算之后,战局就已经开始向明军倾斜了。

    

第676章 营口四() 
营口守备德山在北门城楼上看到图鲁什这么快带着队伍赶过来时,也是吓了一跳。毕竟他知道梅勒章京洪尼喀这些天身子不太爽利,连日常和营口往来的公务都是让身边的笔帖式代办的。

    因此他原本以为,在自己故意拖延了报讯时间之后,营中乏人主持,又得不到城内准确的消息,一定会迟迟难以出兵的。

    他可没想到,洪尼喀虽然平时看起来老而昏聩,但是一收到警讯就作出了最正确的反应。

    当然他不清楚的是,这种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领,即便才能平庸,但是能够历经百战而活下来,必然也是有着某一方面的长处的。而洪尼喀的长处就在于守规矩,只要是天命汗和各旗主贝勒共同制定的行军和宿营规矩,他是从来也不会违背的。

    所以即便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无法正常视事,但是一听到战争的警报,他还是迅速的按照正常步骤集结军马出兵了,甚至还不忘派出图鲁什进城来联络守备德山搜集明军的情报。

    但是正因为图鲁什的来的太快,使得明军虽然接手了营口北面的城墙,却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防御体系。毕竟李岩也无法完全信任城内的满人,还必须抽调一部分人马监视自己的身后,以防止自己被前后夹击。

    不过即便是在这么危急的状况下,李岩也还是镇定自若的同德山交谈着,向他询问着城内的一些状况。李岩的镇定终于让德山安静了下来,也让他无暇再去思考其他事情。

    而随着图鲁什的犹豫,也令李岩有时间将身后的队伍收拢回来,从而加强了对于三座城门的防御。

    和明军的登陆效率相比,清军的集结速度显然有些缓慢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清军需要从武器库内取出铠甲穿戴的原因,图鲁什之所以不敢立刻进攻,也是因为他的部下未曾披甲,因此不愿意去冲击有可能陷阱的城头。

    在这个时代,铠甲远比武器重要的多。毕竟一个穿着重甲的战士可抵的上四、五个不着甲的士兵。所以不管是满清还是大明,私藏铠甲超过五副就是重罪,但是刀具和弓箭的管理就没有这么严格了。

    就算是在军营之中,铠甲和*都是被另外收藏起来的,只有临战时才会下发。洪尼喀是个守规矩的人,这条规矩他也是执行的很好,因此警报发来之后,他才命人打开了武器库,把铠甲、*发放了下去。

    清军平日里虽然有着五日一操,但是清军的操练还是较重视弓箭射击和个人的搏斗技艺,对于士兵的服从性和组织性并不太重视。

    因此虽然清军就在家门口作战,但是因为事发突然,发放铠甲、*的队伍就显得毫无秩序,硬生生的拖了2个多小时,洪尼喀才带着队伍出了营门。

    从军营到营口北门,走路大约为30…40分钟,也就2公里左右的路程。不过当洪尼喀带着清军大队人马赶到营口北门时,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