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089章

挽明-第1089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军营到营口北门,走路大约为30…40分钟,也就2公里左右的路程。不过当洪尼喀带着清军大队人马赶到营口北门时,已经差不多是下午3点以后了。

    此时营口码头上的明军已经完成了三个批次的人员登陆,正准备进行第四批次的人员登录。按照明军的编制,也就说有一个团的明军已经进入到了营口城内,其中抵达李岩手下的人马已经是一营又一连,约1200人左右。

    而城外的清军这边,除去今日未在营中的200左右将士,也足有1300人。洪尼喀抵达了营口北门,发觉图鲁什居然什么都没做,只是等待自己到来,顿时让他愤怒了起来。

    不管图鲁什说的多动听,他都不相信明军能够这么快控制住全城。而城内究竟还有没有人在抵抗,图鲁什发动一次进攻不就什么都弄清楚了么。

    图鲁什一个坐失良机的罪名,在他看来是没跑了。如果不是他现在身体不适不能亲自冲城,洪尼喀都打算在阵前斩将来威慑手下这群骄兵悍将了。

    虽然这两年洪尼喀一副准备在营中养老的模样,对于营中大小事务都颇为放任,但是并不代表他会容忍这些将士在战场上出现纰漏。

    洪尼喀心里倒是有一个朴素的认知,即辽东的满人比蒙古人和汉人都少,但是满人能够迫使蒙古人、汉人屈服,让他们替满人打仗生产,靠的就是满人的武力。

    平日里这些将士在外面欺压下蒙古人和汉人,洪尼喀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满人连上战场都要开始偷奸耍滑,那可就真的该治一治了。

    洪尼喀震怒的抽了图鲁什一鞭子,打断了他为自己的分辨,然后对着这名亲信怒斥道:“你说的什么鬼话,你不带着人去冲一冲,怎么知道明军已经控制了整座城市。

    我让你带着人先出发,难道是叫你在这里看戏的吗?现在马上带着你的部下给我冲上去,若是让大汗知道你坐视明军占据营口而无所动作,你以为大汗会饶了你…”

    虽然洪尼喀这一鞭子并没有直接打在图鲁什的脸上,但是他的脸颊还是被鞭梢刮到了一部分,这令他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不过图鲁什并不敢有所抱怨,而是大声的回道:“是,大人。下官这就亲自带人去进攻…”

    图鲁什转身正想去招呼自己的部下,洪尼喀突然又叫住了他说道:“再派两个百人队,东、西两门也试着去打一打,看看明军对三座城门是不是都控制住了…”

    在刚刚同营口守备德山交谈的过程中,李岩算是搞清楚了下方这只军队的组成。这只军队并不是纯粹的八旗军,而是约三分之一的满人,三分之一投降明军,三分之一朝鲜火枪兵组成的军队。

    对于沈阳来说,营口毕竟算是内陆而不是边疆,因此这里的驻军自然不会使用八旗的精锐,而代之以这种杂牌军驻守了。也正因为如此,在李岩眼中下面这只部队就显得过于凌乱了,丝毫没有一只强军的气势。

    当他看到之前驻扎在城外不动的清军突然有所动作,一路人数较多的正向北门扑来,而另外两路较少人数的则向着东西两侧冲去了。

    他心里只是稍稍考虑了一下,便对着身边的营官李佑说道:“看来清军是想要一边整理队形,一边试探我们的守备力量。

    北门现在有2连1排的兵力,我建议以一连人马防守,剩下的人员待命。待到清军的试探进攻结束,待命的人员从城门出击,尾随败退的清军直接进攻清军本阵,一口气打垮他们。”

    李佑有些迟疑,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正乱糟糟冲过来的清军,方才小声的说道:“以一连人马防备这些清军的试探进攻倒没什么,但是以一个连又一个排去冲击清军的本阵,那里可最起码是三倍以上的敌人啊。”

    李岩低头整理了下自己的军服,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会亲自带领他们实施追击,既然我们来到了辽东,就应该预计到会遇上这种状况。

    如果连三倍之敌都不敢邀击,我们又怎么给士兵们建立起必胜的信心?这里距离沈阳不过400里,如果我们不能让士兵获得足够的勇气,当清军大队人马赶来时,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吗?”

    李佑沉默了一会,随即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请将反击的任务交给我吧。李参谋你还是在城墙指挥为好。”

    李岩正想反对,李佑却已经正色说道:“他们是我的部下,我对他们比你更为了解。我不会允许让一个陌生人带着他们去执行这样的任务,而且你如果对自己的计划有信心,那么我比你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因为他们在战场只会信任我…”

    在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长篇大论的时间,指挥官决定只能以适合和更适合来分派任务。李岩只是看了一眼不断接近城墙的清军,就接受了对方的主张。

    不过在他下去之前,李岩抓住他的肩膀说道:“这次反击要想成功,必须要做到两点,第一不要给敌人集结起来的机会;第二我军不管在追击还是撤退,都要保证完整的队形,切不可分散队形去抓俘虏。

    只要你能够一直给敌人以压力,我们必然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方可不是什么精锐,只是一群杂兵而已。他们一旦开始逃亡,就不会轻易停留下来…”

    李岩对于城下这只清军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下面这只清军的成分过于复杂,也就使得他们在打顺风仗时还能表现出一只军队的样子。但是一旦战场形势不利,那么军中的满人、汉人、朝鲜人就立刻各自抱团跑路了。

    图鲁什的进攻并没有什么新意,依然是上千年来最常见的蚁附攻城。因为洪尼喀带着器具还算齐全,因此他并不需要现场伐木做梯,只要拿着营中带出的短梯便可直接攻城了。

    营口城墙的矮小,此时倒是给了清军不少便利,但也仅此而已。营口虽然并不是按照军事重镇来建设的,但是因为税收充足,因此储备的守城器械并缺乏,毕竟这可是一年可以报账一次的项目。

    因此图鲁什带队攻城时,城墙上遮蔽弓箭射击的棚子已经迅速张开了。这样一来,明军的火枪就发挥了充分的威力,而不必担心下方清军的弓箭压制了。

    而且李岩也没有把一连人马全部放在城墙上射击,他令两排人轮换在垛*击,并故意放置一块城墙不做防守让清军冲上城墙来,接着再用预备队排枪射击冲上城墙的清军。

    这种城墙上的小陷阱,下面的清军根本看不到,但是对于清军士气的打击却是巨大的。毕竟能够冲上城墙的,都是清军中最勇敢,最想立功的士兵,这些人冲上城墙就被打死,再冲上去又被打死,无疑令下面的普通士兵犹豫胆寒了起来。

    在这样的攻城战中,攻城的一方本就处于较为不利的局面。而一旦攻城的队伍开始犹豫,这无疑就给了明军充分射击的机会。就连图鲁什自己登上城墙时,都被明军一枪轰了帽子上的顶子,不得不重新跳了下来。

    当李岩看到清军冲上城头的士兵越来越少时,便知道清军士气已经被自己打掉了,于是他立刻给城下的李佑下令,让他带着士兵即刻出城反击。

    

第677章 营口五() 
和洪尼喀一样,图鲁什也是遵化之战的失败者。应该来说,十年前的这场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黄台吉绕道入关南下最后被明帝阻于蓟州,使得这场战争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获。

    虽然因为黄台吉宣称这场战争获得了预想中的战果,因此是沈阳胜利了。但是在私下里,这位大汗却认为如果不是没能如期攻下遵化,他们原本可以走的更远一些,从而把明国的京畿地区搅个粉碎,让明人彻底失去抵抗满人大军的意志。

    正因为这点执念,当日进攻遵化不利的将领都被从一线部队踢了出来,被丢到了地方上当守备军去了。因为有着代善的照顾,他和洪尼喀才算没有被赶去北面环境更差的边城守备,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不过比着洪尼喀年轻了许多的图鲁什,并没有像这位老上司那样认命,他还是朝思暮想着回八旗一线部队中去的。毕竟满人最重军功,在这种二线守备队里,只能是干些混吃等死的活计,这显然是养老的待遇。

    可是当今日明军把立功的机会送到他面前时,三次登城而无果的图鲁什,这才气喘吁吁的意识到,他的确是老了。即便当日在遵化和那些明军在小巷内纠缠,因为明人的火器而不得不逃亡,他也丝毫没感受到如同今日这般的疲惫不堪。

    遵化的明军虽然在巷战中击败了他们,但是图鲁什一直不觉得那是一场战斗,而是明人使用了阴险的计谋坑害了他们而已。图鲁什至今还能想起,那些遵化明军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绝望,就好像是一只被关在了笼子里的老鼠作最后的反抗。

    而今日在营口城头的这些明军,虽然还有人脸上挂着几分胆怯的神情,但他们却始终都是睁大了眼睛在战斗,手上装填弹药的动作也很少紧张到变形的。

    图鲁什就眼睁睁的看到,自己身边武艺最为出色的五、六名亲卫,登上墙头还没一刻,就被这些看起来毫不凶狠的明军给一个个击毙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春秋战国开始,肉搏战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这条规律。清军数次登城而不克,图鲁什身边的亲兵和军中有名的几位勇士也死伤惨重时,刚刚清军冲城的那点锐气也就彻底消失掉了。

    就在图鲁什发觉自己的部下步履蹒跚,拖延着进攻的节奏,再没有刚刚踊跃上前登墙的势头时,他心里就有些犹豫,是不是该退一退再说。

    不过他又担心,空手返回会让洪尼喀对他更为愤怒,毕竟他之前已经犯了一次错误了。于是他又转而希望,也许明军也到了强弩之末,只要再来一次进攻,说不定明军就先崩溃了。

    图鲁什这般犹豫不决,最终错失了最后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大明新军已经成军十年了,但是在许多清人的印象中,明军依然是哪只不敢出城野战的军队。

    比如当日明人吹嘘的宁远之战,袁崇焕可是依靠着用土石堵住了城门,才能迫使明军将士无法脱逃而留下来死战的。对于满人来说,宁远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自然是清楚的,而明军将士胆怯到了这种地步,也是被当成笑话而在国内大肆宣扬的。

    黄台吉等满清上层人士虽然知道明国新军的建设状况,但是对于军中这种嘲笑明军战斗力的笑话,不仅不制止,反而还加以推波助澜,以此让清军的将士获得对于明军在心理上的优势。

    利用谎言欺骗敌人,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在欺骗敌人的同时,连自己的盟友、下属和国民也一起欺骗,古往今来大约也就是爱新觉罗一家了。

    这种自努尔哈赤流传下来的传统,到了黄台吉手中可谓是发扬光大了。黄台吉甚至连写给满人自己看的满文档案,也删除了努尔哈赤每次战斗中满人自己的损失,而只留下了击败多少敌人、缴获多少财物、掳掠多少人口等记录。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爱新觉罗一族的谎言还是很成功的,毕竟在后世,直到满清入关窃取了汉人的天下,满人满万无人敌的神话也依然没有被戳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