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109章

挽明-第1109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不相信这些满人个个都会守口如瓶,正如汉人中有不肯屈服的英雄好汉一般,满人中贪生怕死的人也不少见。如果这些满人个个都是忠*的,那么他们早就应该在明军上岸的时候就战死了。

    明人派遣他们送还清军将士的尸体,这些满人如何敢在他面前流露出想要回城的心思,那岂不是坐实了通明卖清的满奸身份么。以满人宗室过去的性格,恐怕这些人是永远都不用回去见家人了。

    不过现在么,当多尔衮打发他们回去之后,恐怕很快就会有人向那些明军告密,把他们在清军大营中的所见所闻如实汇报,以换取明军的信任,防止这些明军离开时和满人似的,把他们这些城中的满人来个干脆的。

    多尔衮的猜测自然是不错的,他虽然多次叮嘱这些城内满人,让他们不要把在清军大营中看到的景象和汗王身体不适的消息传出去。但是当这些送还清军尸体的满人回到城中之后,还是有一大半的人都偷偷去见了明军的军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了上去。

    清军首日攻城之后,因为伤亡惨重而导致士气低落,黄台吉同诸将争吵结果气晕昏倒,暂时无法视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明军将领的耳中。对于这样的消息,孙传庭等明军将领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不过随着双方尸体交换完成重新开战,清军连续几日的进攻都是士气低迷,甚至有几次连营口的城墙都没接近,进攻部队就这么在明军一轮炮击下崩溃了。清军的这种表现,终于让明军的将领开始相信,清军内部也许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否则这些清军士兵的士气就不会如此低落。

    而在清军这边,换了普通将领服饰的黄台吉,每日只带着几名侍卫在战场一角观望攻城的进展,对于清军的颓废表现,不仅不以为怒,反而连连点头称赞,认为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为了让明军坚信不疑,这些进攻的清军自然是要伤亡不小的,当然黄台吉也不会拿满人的性命去如此浪费。多尔衮从左近搜罗来了汉人和朝鲜人,并给他们剃头换上八旗的铠甲衣服,然后以小股八旗将士督促上前,虽然在明军的大炮下死伤不少,满人却没什么损失。

    而这些汉人和朝鲜人被迫上阵,他们在进攻中的无序和胆怯,却正好可以用来欺骗城中的这些明军。就在这些汉人和朝鲜人不断在炮口下死去的同时,在黄台吉的亲自指示下,一些汉人正不断的逃向锦州,并顺便把他们听到的关于营口大捷的消息传到辽西和关内去。

    在范文程等汉官的积极策划之下,明军在营口挫败大清汗王亲征大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关内,这个速度甚至没比孙传庭从海上送回的消息慢多少。河北、京城的百姓、文人士大夫们皆是精神大振,接连街头巷尾的市井小民都认为规复辽东失土的日子不远了。

    这场胜利固然是激起了民心士气,但也不可避免的助长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主义,不少文人更是喊出了要全线出击,一举收复沈阳的口号。

    近卫军所受到的赞誉更是空前绝后,领军出征的孙传庭更是成了街头说书人口中的武穆再世,戚少保第二。至于朝中的文官们,对于这场突入其来的胜利也是有些措手不及,一时起了许多心思。

    近卫军出击辽东,内阁诸大臣自然是知晓的,不过之前总参谋部说的很明白,就是趁着沈阳没有防备去攻一攻营口,把沈阳的清军吸引到辽南,好让总参谋部放手解决衮楚克台吉和阿敏两人通敌一事。

    因此内阁诸位大臣们对此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他们只求不要再闹出一次柳河之败,坏了当前的大好局势就成。也因为孙承宗当初有柳河之败的先例,所以这次内阁诸臣根本就没想去分什么功劳。他们潜意识的认为,上次渡条河流都不成功,这次要跨海攻击营口,恐怕结果也不怎么妙。

    正因为怀抱着这样的心思,近卫军成功攻下营口时也没多少官员去向皇帝报喜,大家都认为只有等近卫军成功撤回来,这次的作战才算是圆满结束。但是谁能够想到,这一次军队居然这么争气,连黄台吉亲自带领的大军都击败了。

    这可不是军队传来的捷报,对于明军自己的报捷,文官们都是要打个折扣再看的。这是从辽东逃回的汉人口中传回的消息,有几位甚至还是清国汉军旗中的小头目。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大捷的消息会传播的如此之快,但是朝中上下倒是确定,黄台吉在营口城下受挫是一定的了。

    如此一来,出征营口的近卫军就立下了一桩奇功。可这样的功劳怎么能够让武臣们独占呢?以文御武可是文官们的政治正确,虽说孙承宗、孙传庭这些官员也是文官的一份子,但是在某些官员眼中,他们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武臣的序列,不能完全向着文官们了。

    以前明军太弱,女真八旗太强,就连孙承宗这等算是知兵的文臣,弄了几年还是弄出了一个柳河之败。至于熊廷弼更是因为辽东军事问题而丢了性命,作为一名文臣因为军事问题掉了脑袋,在大明朝也是极其罕见的。

    因此在柳河之败后,除了想要冒险一搏的中层官员之外,朝中执政大臣们都避而不谈辽东的军事问题。大家都是从天下读书人中冒出来的人尖子,除了少数书呆子之外,有那个不是一点就通的聪明人。

    口头上喊一喊恢复全辽,这是大明朝的政治正确。大明可以自己放弃一部分难以管理到的土地,但是绝不能被人打的割土求和。更何况辽东又不是越南,丢了越南尚有两广、福建、湖南等地屏障江南腹心之地。而丢了辽东之后,女真八旗就直接可以威胁到京畿要害了。

    因此任何人敢说什么同满人议和放弃辽东之地的言论,必然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当然大家同样很清楚,口头上不放弃不代表现实中真要去收回。柳河之败中军队的无能已经吓到这些朝中的文臣了,能够保住山海关一线已经是大家的心理底线,至于宁锦之地,大家都认为迟早是要丢的。

    面对一只不能打的军队,哪怕是戚南塘复生也是无计可施,因此执政大臣自然也就极力避免同辽东军务扯上关系了。这也是皇帝建立总参,而文官们反抗不激烈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军队若是不整顿是真不行了,但是连孙承宗这等人物都没扛住军中将领给他挖的坑,他们自然更不会去担当这个责任。

    皇帝愿意自己担负责任来整顿军队,对于文官们来说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崇祯真能把这件事做成而已。近卫军在营口挫败清军的进攻,使得文官们都有些坐不住了。

    既然大明的军队又能打了,大家自然就想着插上一脚,就辽东军务发表下自己的看法,看看能不能入了皇帝的眼,也好让自己蹭些功劳。民间对这场大捷越是赞许,官员们也就跳的越欢,就连一向很少提及军务的钱谦益,也忍不住在崇祯面前谈起了恢复全辽的想法。

    

第701章 赛马会() 
在海淀区海军军官学校的东南方,是一大片湖泊草甸和芦苇区,这里风光秀丽,距离皇帝的别院燕园也极近。

    米万钟所营建的“勺园”被内务府购入之后,其格局显然不适合皇帝的居住和日常办公,因此在内务府的督造下,这座别院足足扩大了三倍,不仅足以容纳后宫嫔妃和太监宫女居住,还在附近驻扎了两营军队以护卫别院的安全。扩大后的“勺园”形如一只飞燕,故也被称之为燕园。

    而这片开阔的湖泊草甸和芦苇区也就成为了护卫燕园军队的养马及训练用地,就连皇帝居住在别院时,也时常跑来这里进行骑马训练。

    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展,在崇祯的授意下,大明的商船在世界各地搜索着各种优良的动植物品种,优良的马种也是不断的被引入到国内。皇帝表现出的对于马匹的热爱,自然也就引发了士绅贵族及民间的养马热。

    不过崇祯对于马匹的热爱倒是有些与众不同,这位皇帝并不是把最出色的马匹收入到自己的马厩中去,而是喜欢和人谈论养马、训马的经验,并不时的举办赛马会,同人比试谁家的马匹训养的更为出色。

    在崇祯的带动下,京城勋贵很快就形成了一种风气,用权势或是金钱购买一匹良马并不算什么,只有自家亲自培育出来的好马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甚至有人认为,良马和贵族一样,都应当是天生的血脉,那些找不到谱系的良马就和暴发户一样,完全不应该算是良马的一种。

    当然这种言论的背后,是那些世袭勋贵们对于如今皇帝大肆册封的新贵族的鄙视和不满。但是不管怎么说,以京畿为中心的河北、山东地区,养马热潮直接带动了民间养马技术的发展和不少良马品种的出现。

    这些良马的源头其实主要来自三处,安达卢西亚马、阿拉伯马、阿哈马。最后这种正是中国历史上所称的“汗血宝马”,这也是明军占领了费尔干纳盆地后的意外收获。当然这种良马引入的时间太迟,在京城不及安达卢西亚马、阿拉伯马的数量众多。

    培育马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投入的。此前大明的养马制度废弛,不及马匹的品种极度退化,甚至于连数量也难以保证。而蒙古和女真人虽然有着养马的地方,但是在不断的挑选良马阉割为战马后,他们的马匹虽然比大明的战马强,但也强的有限。

    在大宋宣和年间,辽东女真人还能够穿戴重型铠甲组建铁浮屠,可见此时辽东的良马还是能够承载重装甲骑的。而到了今日,满清的重甲骑兵却只能穿棉甲和链甲欺负一下大明的骑兵了,历史上的重装甲骑已经无法重现了,因为马力不足。

    而安达卢西亚马、阿拉伯马、阿哈马,这三种马匹不仅体型巨大,也是真正能够负担起重装甲骑冲锋的马种。只不过现在这些马匹繁育的数量还是不足,只能用于少数将领和近卫骑兵骑乘而已。

    为了进一步扩大这股养马风潮,崇祯十二年六月,崇祯在这片草地上建立了赛马场,令京畿勋贵报名比赛。内务府还和四海贸易公司等商户筹建了赛马会,一是发行马彩,筹集资金用于赈灾;一是借此组建一个鼓励培育新马种的社会组织,以扩大良马的种群。

    自皇帝在京城取缔赌场妓院以来,赛马会这种博彩形式还是第一次公开面世。这十余年来京畿一带的工业发展,也使得大量的财富在京城百姓中积聚了起来,有钱就想要娱乐,这也是人之常情,而过去大明百姓最为热衷的娱乐方式,也就是赌和嫖了。

    因此即便朝廷取缔了公开的赌场和妓院,但是那些私赌坊和私娼却始终无法杜绝。当这种公开的博彩业出现之后,自然就迎来了京城百姓的热捧,原本打算只举办到10月中旬的赛马比赛,也因此延长到了11月初。

    虽然现在北京的天气已经较为寒冷,但是依然阻挡不了这些京城百姓观战的热情,赛马场围栏外可谓是人山人海。

    而在赛马场另一端给贵宾专用的高大阶梯看台上,人数也是依然不少。不过这边看台上的人员和对面那些普通百姓的目的却不太一样,他们可不是为了赌博才来观战的。作为今年赛马会最后一日的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