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9章

挽明-第19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工匠拘谨的回答时,一名30出头的太监拿着一块板子走进了房间内。

    朱由检看着不大的屋子挤的满满的,于是干脆下令道:“王德化你跟来做什么,你回去给我盯着改卷子去,除了王承恩之外,你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别站在这里发呆。”

    在朱由检的轰赶下,房间内很快宽敞了起来。经厂的主事太监赵德尚,把手上的板子放在了桌子上。原来是一块排好版的铅活字印刷版。

    在赵德尚的演示下,一页油墨印刷的纸就出来了。朱由检接过这张纸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和他小时候学校里用油墨印刷的考试卷的质量差不多,和雕版印刷的效果没法比。

    “这个和雕版印刷的相比,花费如何?”朱由检关心的问道,作为一个项目经理,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

    “微臣使用的是铅和锡两种金属混合制作的活字,只要制作出字模,就能随用随制。以四种不同的书籍,各印百本来计算,活字的成本是为雕版的二十分之一。若是书籍种类越多,成本就越低。”赵德尚计算着说道。

    这时两名研制油墨的工匠已经把混合好的新油墨冷却完毕了,两人再次印制了一页纸出来。这次的效果让朱由检也觉得有些惊讶了,几乎和雕版印刷的效果差不多了。

    “这种油墨是怎么配制出来的?”朱由检看着纸张反复的看着,的确效果很不错。

    “这是用亚麻籽油、松香、炭黑融合而成的,多亏了陛下提醒,多用几种不同的植物油试验,这才能成功。”老工匠老实的回答道。

    “哎,我不过是说说,真能把它做出来,是你们两的功劳。你们父子叫什么名字啊?”朱由检看着这三人眼睛中的血丝,知道为了自己一句话,这三人几乎都没怎么休息。

    “小人许成,小人的儿子叫许茂。”许成激动的有些结巴的回答道。

    “好,这墨就叫许墨好了,赵德尚把这墨的配方记下来,归档。王承恩,给他们每人发10两赏银,另外…”朱由检突然住口了。

    他原本想要提升这两位工匠的地位,但是在官本位的大明朝,就只能封个官职给两人。这对于工匠整体地位的提升毫无帮助,也不符合他想要激励工匠生产积极性的想法。

    大明的工匠制度的诟病,他这几天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把一群工匠当做奴隶来圈养,难怪人家干活没积极性了。不过随着大明经济的高度发展,各地轮换的班匠(一年服役几个月的工匠)制度差不多消亡了,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工役银就免除了这种劳役。

    但是所谓的住坐工匠,就是终身服役的这种工匠制度还是依旧存在的,经厂内的这些工匠就是皇宫内的住坐工匠。普通工匠月给米3斗盐若干以养家,上工时给饭食,高手大匠则是月给米1石盐若干。

    这么低的工资,难怪明末造火枪、大炮的次劣品始终占据多数了。朱由检知道,只有改善了工匠的地位和生活,他所想要的工业时代才能真正的到来。

    对付通古斯野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工业时代惊人的生产力碾压他们,朱由检并不认为通古斯野人能挡的住,工业时代批量生产的近代化军队的碾压。

    所以,只是单纯的提升一两名工匠的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并无助于改变工匠这个群体的境遇。而看不到希望的奴隶,是不会有创造的热情的。

    这样的状况,朱由检在上辈子共和国的工业发展历史中,就看到过无数的例子。一个49年之前几乎连火柴都需要进口的国家,短短数年之内就奠定了一个工业国的基础,那些被解放了的工人们的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朱由检改口说道:“好好做,我会记住你们的,许成、许茂是吗?”

    朱由检的奖励和夸奖让两父子非常感动,一时都忘记了,曾经加诸于他们身上的那些匠户制度所带来的痛苦。

    离开经厂的时候,朱由检对跟随他出来的主事赵德尚说道:“你把厂内这些工匠的生活、生产情况具体写个东西给我,在说说你有什么改进的意见。此外,关于活字印刷的事情,除了油墨、活字之外,你再去多找些纸张来试验下,那种纸张更适合油墨印刷…” 

第28章 混日子的锦衣卫() 
朱由检让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陪着行人司去南方宣诏的决定,很快就在外朝的文官中掀起了风波。

    九月初六,户部尚书郭允厚上奏钱粮印用蓝印看不清,请求单独使用朱印,朱由检痛快的答应了。

    兵部主事钱元悫突然站出来上奏,他啰啰嗦嗦的说了一堆文言文,朱由检只听懂了他是劝谏自己不要派太监和锦衣卫出京,他说这些人一旦离开了京城,就喜欢耀武扬威,欺压良民,搞得地方民不聊生之类的。

    朱由检一下子火气就被他撩拨上来了,他不过是派几个人出去探听下南方的情况,这些东林党人就开始跳出来了。朱由检竖起眉头正想呵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座位前方的几位内阁大臣们,都低着头沉默不语的样子。

    这让他顿时惊醒了起来,干掉阉党让东林党人独大,固然是找死。但是反过来让东林党人在朝中没有立足之地,那么阉党照样是另一个祸害。

    “恩,我知道了,你退下吧,还有其他事吗?没有就散朝吧。”朱由检原本紧绷的身体,突然放松了下来。

    已经准备好接受被皇帝训斥的钱元悫,却发现对方的反应一点都不像个少年人,并没有被他的话所激怒。

    这让他有一种一拳打倒棉花上的感觉,朱由检的顾左右而言他,不仅让他无法继续进言,也打乱了其他言官的声援步骤。钱元悫气势一窒,便只好顺着朱由检的话退了回去。

    崔呈秀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一动,“似乎这位新皇帝对于厂卫并不排斥,那么也许他和魏忠贤的下场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糟糕。”

    当日接受了朱由检的命令后,连善祥就从王承恩手中领取了50两银子作为安家费。

    连善祥接过了卢九德手中一个银子包裹,他看了看四周,没有其他人在场后,就从包裹中取出了一锭,然后咬咬牙又取出了一锭,合计十两银子,递到了王承恩面前。

    然后一脸笑容的说道:“小将一向多蒙公公照顾,些许茶钱,还请公公笑纳。”

    王承恩向后退了一步,然后气急败坏的说道:“连百户,咱家一向以为,你还是个人物,没想到你居然也学会了这种偷鸡摸狗的勾当,我真是看错你了。”

    王承恩说完之后,就甩着袖子转身离去了。完全不理会,被他的行为刺激的犹如石化一般的两人。

    好半天之后,连善祥才反应过来,他无意识的对同样在发愣的卢九德问道:“王公公这是怎么了?受刺激了吗?”卢九德:“…”

    王承恩转身离开的时候,还想着朱由检放他出来时,告诫他的话,“钱当然是好东西,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既然是我身边的人,就要弄清楚什么钱该收,什么钱不该收。如果你看见银子,就忘记自己姓什么了,不如早点和我提出来,我给你安排个好地方,足够让你快活下半辈子。不要因为拿了不该拿的钱,让我挥泪斩马谡,知道吗?”

    虽然朱由检说话的语气很温和,但是王承恩却感到了脖子上的阵阵凉意。他陪伴信王也有六、七年了,但是还是第一次觉得完全无法明了朱由检的心思,不过他能感觉到,朱由检并不是在恫吓他。

    王承恩以前贪些小钱,那是他以为自己将来是要陪信王去藩邸的。外地藩王的府内可是没有什么常例的,只能靠皇帝的赏赐过日子,而信王当初又是一个中二式的愤青,怎么看也做不出主动求赏的举动。所以他才想着,有一点攒一点,好备不时之需。

    不过今日既然信王已经一举登天了,他还会去贪那点小钱吗。要不是看在陛下似乎格外看重这位锦衣百户,王承恩都有些找个由头远远的打发了出去的念头了。

    连善祥和卢九德约定了明日会面的时间、地点之后,就提着包裹返回了自己驻守的门楼中去了。

    看在连善祥回来,几名相熟的校尉顿时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道:“百户大人,陛下叫你去,可是要赏赐你些什么吗?”“哎,这还用问,没看到百户大人手中的包裹吗?百户大人,陛下可有想起我们啊?”“…”

    “够了,都给我住嘴。陛下召见我,是给我下了个命令,让我挑几个人去南方。”

    “南方?是苏州、南京还是杭州?百户大人,我一向跟着你做事,这等好事可不能忘记我啊。”“呀,只有你在做事吗?百户大人有事,那次不是我第一个站出来,你每次都是躲在最后…”

    连善祥说了一句,几名部下吵的更厉害了。他有些头疼的看着这些手下,大明锦衣卫除了一些勋贵子弟被挂名进来之外,大部分中下阶层的将士都是父子相替,代代流传下来的。

    这些将士们的家族都是聚住在一起,有着一两百年的交情,互相都是知根知底的街坊邻居。以至于连善祥平时都不敢过于得罪这些部下,你这边责罚了他,回过头人家父母就找上门来,说你不近人情了。谁小时候没吃过街坊家的饭,受过邻居家的帮忙,远亲还不如近邻呢。

    京城锦衣卫太平日子的过得太久,早就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只需要上阵打仗的军队了。而且作为皇帝亲军,锦衣卫的待遇一向高于京营,守着偌大的四九城,街面上的外快也有不少,根本不用像京营的苦逼士兵一样去种田。

    就算朝中出了一两个魏忠贤式样的权阉,那也不会和锦衣卫底层士兵过不去。而投靠魏忠贤这样的权阉,想要获得一步登天机会的,大多数是那些京城街面上的地痞流氓。他们是先投靠了权阉,然后才能批上这身锦衣卫的皮。

    真正出身于锦衣卫世家的,反而很少去投靠魏忠贤这样的权阉。一是锦衣卫父子相承,关于锦衣卫中的秘事,这些人没有不知道的。作为皇帝陛下的鹰犬,见多了大明朝这样的权臣,然而到了今天,锦衣卫仍在,而那些权臣连后代都不知所踪了。因此,真正的锦衣卫都知道,自己应该效忠的对象是谁。

    二来就是,被圈养在京城百多年,锦衣卫身上的血腥味早就淡漠了。让他们赶赶街头上的混混还可以,要是让他们拿着全家老小的命去博一个富贵,那你还是有多远走多远吧。 

第29章 选人南下() 
连善祥摇了摇头,挤开了这群梦想着去南方捞上一笔的部下。这才几天那,在信王府内的时候,一个个似乎都面貌焕然一新了。被调来守东华门之后,一个个就原形毕露了。

    离开了信王的视线,再加上守卫东华门不能擅自离开,原本一班人分成三班轮值,这下连平日里的学习功课都无法上了,大家又回到了整天聊天吹牛的日子里去了。

    不过总有些人,突然觉得这种日子有些提不起劲来了。就好像让一辈子困在山沟里种地的农民,出去打了一次工之后,忽然发觉自己的生活失去方向了一样。

    虽然有些人还是一如往常的混着日子,但是也有人则悄悄的开始背着人看书学习起来了。

    江南之繁华他们从信王的清客陈先生那里听了不少,早就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