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20章

挽明-第20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有些人还是一如往常的混着日子,但是也有人则悄悄的开始背着人看书学习起来了。

    江南之繁华他们从信王的清客陈先生那里听了不少,早就心痒难耐了。更何况锦衣卫去江南公干,总是能捞些好处的。

    如此一来,大家挤破头都想跟着连善祥,去江南公款旅游一番。

    连善祥走进值房后,把包裹丢在桌子上,然后转身对着跟进来的部下,黑着脸说道:“别想着下苏杭这种美事了,是去福建探寻海防,说不定还有去海上走一趟,想去的就留下了,不想去的就给我滚到门口去值岗去。”

    “出、出海?我可不会游泳,这等好事还是让与你等吧,我去值岗。”一个刚挤进房门的校尉,听了连善祥的话语后,忙不迭的收腿又转身挤出了房门。

    连善祥不过说了句实话,原本积极挨挨的房间内,顿时只留下了小猫三两只。

    看着试百户赵晨芳也在留下来的三人之中,连善祥有些犹豫了,他把赵晨芳拉到一边小声说道:“你还是别去了,你家中只有母亲和妹妹二人,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让她们怎么办?到时我也不好意思再见赵家婶子了。”

    稚气未脱的赵晨芳脸色涨的通红,似乎被连善祥的话给刺激到了,他有些激动的说道:“母亲告诉我,既然继续了父亲的官职,就要上报君王,下抚黎民,不可借着锦衣卫的名头败坏了我赵家的家风。我既然已经从军,就该为国家效力,出海就出海,有什么可怕的。”

    看着这个倔强的少年,连善祥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下了。赵晨芳的父亲一向耿直,也是他的好友。当初就是因为在言辞上得罪了顶头上司,所以被派去了辽东探听军情,结果在觉华岛上为国尽忠了。

    8千将士、8千商民,外加无数的军资,被后金奴酋一扫而空。而辽东大军坐拥宁远城内不敢动弹,事后却报了一个斩首256级的大捷。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善祥大醉一场,不久之后就半是主动半是被迫的接受了调入信王府的命令。连善祥觉得藩王府怎么也比这京城安稳一些,就顺带着把赵晨芳要到了自己手下来。

    不过看起来这赵家的种始终是赵家的种,乳臭未干就把报效君父挂在嘴边了。

    连善祥也知道劝不动这愣头青,就转身对着另两名部下说道:“这次我们去福建,不是抓人是要打探一些消息,所以大家都谨慎一些,别把往日在京里招摇过市的架势摆出来。你们要是吓坏了那些小民,完成不了陛下的任务,也别等陛下处罚你们了,我第一个处置了你们。听明白了吗?”

    连善祥好久没有用这么严厉的语气说话了,两名熟悉他脾气的部下顿时规矩了起来。

    连善祥打开了包裹,看着里面8锭5两的银子,倒是松了口气。王承恩亲自吩咐下去的银子,库房的小吏只取了两成漂没,可算是很给面子了,往日能到手六成就不错了。

    他取过两锭银子,丢给了站在身边的两个部下说道:“这是陛下赏赐的安家费,你们可要老实的交给家人,别自己胡乱花掉了,我可是要告诉你们家人的。”

    “瞧您说的,就我家那母老虎,我怎么敢私吞。不过哥哥哎,你不会连多少数量都说出去吧。”年约30却依旧脸上刮的干干净净的张云汉,转着眼珠子不知打什么歪主意的说道。

    另一边留着两撇小胡子的,气质稳重的周志坚则拱手答应了声,就沉默了下去了。

    连善祥再次取了两锭银子丢过去,继续说道:“张云汉,这一锭是给你小舅子吴芳元的,周志坚,这一锭是给林远忠的。你们把这两锭安家费交给他们,然后告诉他们明日一早来我家集合,然后一起南下公干。”

    两名部下立刻气势高昂的答应了一声,随后听了连善祥吩咐的几件事后,就把银子揣进怀中推门出去了。

    看着房间内没人之后,连善祥取了两锭递到了赵晨芳面前,然后说道:“既然你要去,那么把安家费领了去吧。”

    赵晨芳红着脸取了一锭银子,然后说道:“我和兄弟们拿一样的安家费就好。”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既然你母亲把你托付给我了,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是军中的规矩,你今后迟早要熟悉。坏了军中的规矩,就连我也是保不住你的,以后做事之前,多想想你母亲和妹妹。”连善祥抓过了赵晨芳的另一只手,把另外一锭银子塞给了他。

    赵晨芳终于没有在反对,连善祥收起了自己的拿两锭之后,就叫上赵晨芳离开了值房。

    九月初五,卢九德、连善祥跟着行人司的官员离开了京城,而这一幕也被言官所目睹了。

    几位东林党人了解了这个事后,决定借着这件事试探下崇祯的心思。虽然户部员外郎王守履打着包票,说信亲王在潜邸时素恨阉党祸乱朝纲,不过几位东林党人却不敢这么冒险直接上书。毕竟在阉党的打击下,东林党人在朝中已经十去其八了,要是没有一击必胜的把握,他们可不愿再被阉党清理一遍朝堂,让东林党人在朝中颗粒无存。

    因此钱元悫提议先对崇祯让锦衣卫出京一事进行规劝,明了了崇祯的心意再做打算。 

第30章 上课() 
朱由检返回了乾清宫之后,还是有些意气难平的感觉。他正在暖阁内踱步思考心思的时候,王德化和两名太监,各自拿着一叠纸张走了进来。

    王德化汇报道:“陛下,都知监的考卷已经批阅完毕了,合格者计278名。其中宫女69名,内侍209名。其余落选者也已经录下名单,并送入内书堂附属学校学习了。这是合格者、不合格者的名单,还有合格者的试卷。”

    王德化把手中的两张单子递给了朱由检,又让身后的两名太监,把试卷放在房间的桌子上。

    朱由检接过了名单,粗粗看了几眼后就放到了一边,然后吩咐道:“正好明日不用上朝,把西五所的房子打扫出一间来,明天早上让合格的人在那里集合,我给他们上课。”

    “陛下给他们上课?”王德化有些吃惊了,虽然朱由检爱读书,但是一向没有真正拜过经师,这是准备教什么呢?

    带着深深的疑惑,王德化还是接受了命令离开了。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就开始查看起这些合格者的卷子起来了。他希望能通过这些卷子,对这些人的学问有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天在连夜收拾出来的西五所的院子内,挤挤挨挨的站着278名考试合格的都知监新成员。他们正好奇的看着,院子正中间放着的一块刷的黑乎乎的木板,不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

    对于新皇帝要来给自己这些人上课,张省声是有些嗤之以鼻的,他认为这不过是少年天子的玩闹之举。有这么一刻,他都有些后悔参加这场考试了。

    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考试已经得罪了那个小肚鸡肠的张公公,他还真不想来这里陪朱由检胡闹。比起朱由检的自学成才,他可是正经的内书堂出身,翰林院学士教出来的弟子。

    在这些合格者当中,如他一般出身内书堂的也有7、80人,而即便是那些宫女,也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他实在想不通,朱由检到底哪来的自信,大言不惭的要给他们这些人上课。

    朱由检走进院内的时候,发现了自己似乎有些考虑不周,近300人围在院子内都挤成一团了,根本没法上课啊。不过既然已经叫人过来了,自然也不好打发一些人离开。

    他只是想了想,就走到院子中间。示意这些宫女内侍拿着自己的小马扎,以竖立的黑板为圆心排成半圆就坐。虽然场面很混乱,但是在朱由检的亲自指挥下,倒是每个人都很听话。

    不一会就排成了,从15人至30人不等的十来个同心圆了。朱由检走到最后一排,让第一排的人说了几句话,确定了声音的大小之后,就走回了正中的黑板前。

    黑板和粉笔,朱由检不过随口吩咐了一句,今天这两样新事物就出现在这院子内了,可见这时代的工匠们并不是混吃等死的废物。

    朱由检走到黑板前,端正的写下了两个字,然后回头对着这些宫女太监们说道:“今天我要给你们讲的,就是这两个字,成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是需要投入时间、金钱和劳动,而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成本…”

    虽然不是经济学出身,但是作为项目经理的苏长青,最为关注的就是两件事,成本和质量,这是关系项目成败的关键。

    原本对朱由检讲学毫不在意,只是想着来配合一下皇帝的虚荣心的宫女太监们,完全被他所说的粗浅的商品经济学给迷倒了。在朱由检看来,这不过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最为简单的道理。但是他全然忘记了,他所学的这些知识是前人数百年的积累才建立的一个严谨的体系。

    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高度,把所有东西包括劳动力都物化了,才会出现这门学科。

    而他所面对的这些能通过考试的宫女太监,都是属于宫内最为聪明的一群人。但是即便是这些人,也只能寥寥无几的理解了朱由检讲的内容,大部分人都如听天书,他们只能把今天听到的新名词记下来,等待日后的验证。

    不少人非常后悔没有带上纸和笔,好记录下来,回去慢慢推敲。倒是几名一心想要讨好新皇帝的,为了在朱由检面前表现,带了纸墨过来。

    朱由检原本想要从成本开个头,然后粗浅的谈谈商品经济,给这些人脑海中留个经济学的初步知识。为他接下去的宫内变革,做一个舆论宣传。

    但是没想到,光是一个成本的解释就耗费了他一个上午。为了回答这些宫女太监们提出的问题,差点没把他自己那点经济学的底子给掏干了,毕竟他对于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早就还给老师了。

    讲了半天的课程,让朱由检口干舌燥的,回到自己的住处就喝干了半罐子的冷茶。虽然上午应付这么多人的提问,让他有些头晕脑胀的,但是他的精神却显得格外的旺健。

    而在另一边,如张省声、郭楷、苏言蓉等考试中的佼佼者,却在一堂课后,完全被朱由检的学说给打动了。并不是朱由检讲的有多出色,在这些聪慧的内官耳中,朱由检讲的结结巴巴的,甚至有些地方自己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这完全无损于他所说的这门学说,朱由检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这大门内的风景已经依稀向他们展露出了一角迷人的风姿。

    接下来的日子,朱由检就保持的半天上课,半天处理政务,并通过王承恩等近侍小心的观察宫内的动静。

    在英国公张维贤的引荐之下,锦衣卫、京营的几位实权军官,朱由检都一一接见了。

    而在另一边,崔呈秀借口京营总理戎政空缺,英国公代理此职非长久之策,请求择人担任京营总理戎政。一时之间魏忠贤的党羽纷纷附和,并推荐兵部右侍郎霍维华为京营总理戎政。

    朱由检看着下方七、八位官员拜在地上保举霍维华,在斜眼看了看站在御座边上,目不斜视的魏忠贤。突然笑了笑,他对着下面的官员说道:“兵部右侍郎霍维华在那呢?站出来让我看看。” 

第31章 阉党的试探() 
“臣霍维华在此,拜见陛下。”一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