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200章

挽明-第200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顺义知县,曾经被变民军赶出了县衙。按照大明律,知县是守土之官,丢失了城池就是重罪。

    他们到现在都没有被追究,不过是崇祯有意让锦衣卫纵容,不代表他们就平安无事了。

    徐从治脸色难看的紧,这张道浚不过是虚言恐吓,他身后这三名县官已经屈服投降了,这实在让他觉得有些丢脸。

    但是要处置这些知县,只有顺天府或是顺天巡抚才有这个权力。他这个参政并没有人事处置的权力。

    他无法让这三位县官听从自己的命令,继续和锦衣卫对抗下去,只好再次使出了拖延战术。

    “既然陛下的御命还没传达到地方,那么张佥事又何必着急开展这清理地方田地清丈的事。不如且待本官回遵化领了旨意,大家再来讨论这个事。”

    许显纯有些诧异的说道:“徐参政这话就说的不对了,之前几天不就是徐参政逼着我们尽快把田地厘清,尽快吧庄园田宅退还给本地百姓的吗?

    现在有了陛下的旨意,何以又要让我等暂停?徐参政行事未免太过于随心所欲了吧?”

    徐从治顿时发觉,几名地方官员向锦衣卫屈服之后,他顿时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这样和锦衣卫对峙下去,无疑是阻止不了,他们想要瓜分那些地方士绅手中土地的计划的。

    徐从治不得已对着张道浚拱了拱手,小声说道:“张佥事,我们何不借一步说话。”

    看着徐从治居然对自己放低了身段,张道浚心中倒是有了些莫名的快意。不过他很快就散去了这种情绪,严肃的对着徐从治说道。

    “徐参政你和我说再多也没有用,刚刚我说的都是真话,陛下亲自点名了叶柒作为分田地的主事者,我一样插不了手。”

    徐从治有些恼怒的盯着张道浚的眼睛说道:“张佥事,这残害地方名士是好玩的吗?今日你夺走这些地方大族的田地,今后在这顺义县,你打算让谁去征发徭役,收取田赋,平息乡里的争斗诉讼?

    ‘耕者有其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本朝惯例皇权不下县,乡里治安全是依靠地方宗族在管理。铲除了这些地方宗族,地方上能安定下来吗?要是再出了乱子,谁来担负这个责任?”

    张道浚对着徐从治还了一礼之后,便不客气的说道:“我出京城之前,陛下曾经派人告诉我一句话,不要怕出乱子,大乱之后方有大治。徐参政,本官就不和你再浪费时间,作这个口舌之争了。

    今天,本官就是来讨论怎么进行分田事宜的,如果参政和各位知县还是继续搪塞拖延的话,那么说不得,我们锦衣卫就只好单干了。”

    徐从治最终还是没有能同锦衣卫们翻脸,一方面是他不愿意让锦衣卫完全取得对田地分配的主导权力;

    另一方面也在于,朝堂上的文官领袖们,现在根本没心思过问几个地方小县的事务,他们正忙着争夺两个空缺的入阁名额。

    在叶柒的强势主张下,顺义全县的土地先以村为单位划出边界线,然而在按照村为单位丈量土地和计算人口。

    一些土地参杂不清的小村,则被强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土地按村为界进行分割,去掉那些自有小片土地的自耕农之后,按照村内人口进行剩余土地的调配。

    这一部分倒是同皇庄改制的内容差不多,徐从治同几位县官并没有太多的异议。

    但是接下来,叶柒主张把村内的土地平均分配给无地农民或是以前的佃户,每年上缴收获的5成,3成作为地价,剩下的2成扣除国税之后,按照县3村7分配掉。

    县内得到的这部分额外粮食,主要用于贴补胥吏的工食银,地方赈灾、修建道路、水利、兴办教育的经费。

    而村内的截留的部分,则主要用于村民的教育及扶助村内孤寡老人,还有新建村内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的费用。

    三河知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道:“开什么玩笑,本县又要赈灾又要修建道路,水利,兴办教育,结果只得三成?这倒过来还差不多。”

    三河知县的话顿时引起了平谷县的附和,顺义知县上官荩也情不自禁的想要点头同意。

    徐从治撇了一眼下手的几位不争气的下属,冷冷的向着叶柒发问道:“闻香教叛逆的田地也就算了,这村里那些人的土地要收,那些人的土地不收,你究竟是个什么章程?而且这个地价银,你又打算上缴几年呢?”

    叶柒毫不迟疑的回道:“以田设限,每户超出50亩以上的土地就必须交出来,每年的地价银由官府直接给付,和村民不发生关系。卑职以为,缴纳10年已经足够了。”

    徐从治顿时被激怒了,他一拍扶手站了起来,对着叶柒愤怒的指责道:“这北方的田地就算是粟麦轮作,上田一年也不过2…3石而已,再脱去外壳不过余下1石左右,十年地价也就是3石粟米上下。

    这岂不是只有2两银子不到?这等上田往日最少也要5、6两,尔等不觉得盘剥小民过于酷烈了吗?”

    上官荩几人一脸的纠结,并没有上前附和义正言辞的上官,张道浚、许显纯则是一脸懵懂,感觉这徐从治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叶柒看着徐从治略带惶恐的回道:“参政大人大概是误解了,这顺义的田地虽然比左近的几个县肥沃,但是本县位于京城到密云之间,是要负担密云军粮的输送徭役的。

    本县田赋虽然不重,但是徭役极重,是以常有人抛荒流亡外地,这田地价格一向就在1、2两之间。而就在去年,顺义旱灾,县内大户给出的田地收购价,就是一亩田一石粟,甚至于还有七斗折一亩的。”

    许显纯低头算了算,不由晒笑道:“原来我们倒是付出了三倍的田价,这岂不是太过公道了。”

    徐从治听了之后,顿时气势大消。作为一位能吏,他当然知道,这些大户人家趁着荒年压低价格收田,无疑是绝了这些小民的生路。

    这么说起来,刚刚平息掉的闻香教之乱,也未必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士绅豪族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徐从治只是暗暗想了想,就忘记了这个念头。

    虽然对这些乘人之危的顺义大户并无好感,但是作为一名官员,他更为看重的却是维持大明的这个旧秩序。

    如果让锦衣卫就这么把这些没有罪过的士绅地主的土地强制征收了,那么今后天下的士绅还有活路吗?

    徐从治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对着叶柒说道:“即便是如此,但是这田地毕竟是人家的,岂能强制人家进行买卖,而且还不是一次性付清。如果这样,田主又何必买卖,他自己收租的话,岂不是一样可以拿到这些田租,还不会失去田地?

    这些田主,不是书香门第就是官宦之家,家族之中未必不会出现本朝的栋梁之材,而今你等锦衣卫如此行事,岂不让人寒心?若是让这些地方名士失去对朝廷的效忠之心,尔等担当的起这个责任吗?”

    叶柒顿时有些卡壳了,对于这种政治性十足的话题,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许显纯却抢先一步说道:“徐参政多虑了,我出京之前,陛下就对我说过。今日之大明不是忠臣太多,而是貌忠实奸的官员太多。

    这些人口口声声要效忠大明,报效陛下。但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却连一文钱都不想出。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这些人不是想着同心协力一起共体时艰,而是打着算盘想要换个主子,继续享受他鱼肉百姓的生活。

    像这种寡廉鲜耻的无耻之徒,早点揭开他们的真面目,倒是一件好事。如果这些无耻之徒因此而对陛下有怨恨之心,吾等锦衣卫不正是为此而设的吗?” 

第264章 派人去皮岛() 
“所以,大明的侯爵,一边在军营之中放高利贷,一边把还不出债务的军士妻女卖给妓院,或是卖给别人当做奴仆是吗?”在武英殿东面的槐树下,朱由检一手紧紧抓着树干,一边对着连善祥问道。

    听着崇祯话语中极力压抑着的怒火,连善祥不敢怠慢的立刻回答道:“是的陛下,不过这妓院的确同阳武侯本人无关,是他家奴所开设的。”

    朱由检冷冷的说道:“到了这个程度,是不是他亲自开的,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吗?阳武侯还真是有经济头脑啊。”

    朱由检在槐树下的雪地中来回不停的走了几趟,当脚下的雪都被踩成了雪泥之后,他终于停了下来。

    “王承恩,你替朕记录下,自今日起颁发军人、烈士家属保护法令…”

    王承恩把朱由检的话默背了下来,心中重复了一遍觉得没有遗漏之后,才对着崇祯问道:“陛下,还有其他吩咐吗?”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天空,终于下了决心说道:“把那些收集起来的勋贵们的恶劣事迹都刊登出去吧,这件案子交由三法司公审,都察院那边就让那个姚士恒参与这件案子的审讯吧,后天下午在刑部公开审讯,找一些京营军士和京城百姓去旁听。”

    王承恩只是偷偷抬头瞄了一眼崇祯,就点头答应着去司礼监传递命令去了。

    王承恩离去之后,朱由检才对着连善祥问道:“去皮岛的人选挑出来了吗?”

    连善祥立刻说道:“回陛下,锦衣千户吴安国,锦衣总旗林远忠,都是实心任事之人,臣以为此两人可去皮岛公干。”

    朱由检只是低头思考了一会,便说道:“皮岛苦寒,又是战区。这吴安国已经位列千户,平日里锦衣玉食的,能不能捱得了这苦,办的了这凶险差事?皮岛毛镇手下的,都是些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汉子,要是和这些人说不到一块去,还怎么办朕吩咐的差事?”

    连善祥犹豫了下,说道:“陛下,最近这段时间,陛下升迁的都是当初信王府的旧人。这锦衣卫都是陛下之亲卫,对陛下一向忠心耿耿,臣以为陛下当一视同仁才对,免得锦衣卫内部出现裂痕。”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一碗水的确是要端平。这样吧,让吴安国跟着满桂去辽镇整顿边军,顺便在辽镇建立一个管理军纪的机构,接着让五军都督府经历处派两个人,把辽镇的后勤机构建立起来。至于林远忠,把他叫到西华门,朕在门楼上见见他。”

    西华门外就是太液池,在城楼北面,岸边和宫城之间的建筑,是宫内的御厨房。虽然厨房门口人来人往的,但是靠近西华门这边却行人稀落。

    朱由检在这里看了好一会风景,才听到一阵脚步声从后面的阶梯上传来。

    林远忠跟着连指挥使走上城楼时,手心都攥了一把汗,他年约30多岁,长得也是相貌堂堂。

    不过因为双亲早亡,家中贫寒,所以始终孤身一人。原本他自己都认为,这辈子大约是当一名军士当到死了,却不成想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了一名总旗。

    林远忠自然知道,这都是因为有连善祥照顾,加上陛下一直关注着他们这些信王府出身的锦衣卫。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林远忠相信,他们这些在信王府待过的锦衣卫,在陛下眼中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当连善祥问他愿不愿意去皮岛待上一段时间时,他毫不迟疑的回答了愿意。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信王府的旧人,得到了陛下这么多关照之后,也应当对陛下做出回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