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201章

挽明-第20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连善祥问他愿不愿意去皮岛待上一段时间时,他毫不迟疑的回答了愿意。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信王府的旧人,得到了陛下这么多关照之后,也应当对陛下做出回报。

    “起来吧,这地上太凉,跪久了对身体不好。”朱由检转过身来,对着行跪拜之礼的林远忠说道。

    “陛下厚恩,下臣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林远忠感激涕零的,对崇祯说道。

    看着一脸憨厚诚实的林远忠,朱由检有些担心,他到底能不能对付皮岛那些从死人堆里挣扎出来的骄兵悍将了。

    不过想着现在也无法挑出更好的人选了,朱由检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便对着林远忠说道。

    “朕此次让你陪着王化贞去皮岛,一是要保护王化贞的安全,顺便看看皮岛的将士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第二就是要在皮岛、朝鲜的王京汉城两处设立一个情报机构,朕不需要你打探什么军国之事,朕需要的是朝鲜、后金、皮岛三地的物价、地理情况,及朝鲜周边海域的水文资料。”

    朱由检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从吕琦手中接过一本书交给林远忠说道:“当然,如果你打探到了一些特别的情报,就按照这本唐诗三百首,给京城进行密报。怎么使用,一会下去让连善祥教你。”

    林远忠接过了崇祯手中的书,有些心潮澎拜的说道:“臣一定会把陛下需要的情报,详细的发送回来的。”

    朱由检对着林远忠勉励的点了点头,才从吕琦手中接过了两个颜色各异的盒子。

    他注视了这两个盒子许久,才扬起左手拿着的盒子说道:“待到毛文龙同王化贞解救出朝鲜光海君父子后,你可当众问他,他是否愿意回北京面圣。

    如果他有推诿之意,你便把这蓝色缎盒内的事物给他,就说朕封他为铁山公,从此皮岛、铁山军政大事,由他自专,兵部也不再点检他的兵马,但从此不许他的兵马再上大陆。

    皮岛等地有愿意返回大陆的军民,你一一登记下来,朕到时自会派船接回。”

    林远忠顿时有些气愤的说道:“陛下太过仁慈了,这毛文龙如果辜负圣恩,拥兵自重,起不臣之心,臣拼了一死,也要为陛下取他的性命。”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那倒不必了,毛文龙怎么说都是赤手空拳建立了东江镇,为大明保住了几十万辽东难民的生命。有这样的功劳,有点想法也是正常的。

    毛文龙驻守东江近10年,有功无罪,朕若是因为疑心杀了他,岂不是令亲者痛而仇者快?这种蠢事,朕是不干的。你代表朕而去,也绝对不能干,明白不明白?”

    林远忠不得不向崇祯保证,他不会在东江镇做出鲁莽的事情来。朱由检这才扬了扬右手上的盒子继续说道。

    “如果毛文龙毫不犹豫,立刻答应愿意回来见朕的,那么就把红色缎盒内的东西给他。朕封他为安东侯,并赏赐勋章一枚。

    然后你便按照吴芳元在京营中的做法,从东江军中挑选人员设立执掌军纪的军纪官,并设立肃反营,清除后金的奸细。你可以从诏狱中挑选两个许显纯的部下带去,他们差不多已经知道怎么进行肃反了。”

    虽然林远忠不知道这盒子内的勋章是什么东西,但是想必应该同丹书铁券之类的差不多吧。他一脸恭敬的,从崇祯手中接过了两个盒子。

    朱由检这才有些轻松的说道:“后日你便要同王化贞出行了,朕也就不耽搁你了。离去之前,你可有什么要求吗?”

    林远忠抱着两个盒子摇着头说道:“臣无所求,唯祝陛下圣安。”

    朱由检笑了笑,定睛看了看他,有些伤感的说道:“你好好的去,也要好好的回来。朕听连指挥说,你家门中就剩下你一个人了,原本朕不应该让你去,但是国事艰难,也希望你能体谅朕的决定了。”

    “臣不胜惶恐,不敢劳陛下如此担忧。”林远忠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激动。

    朱由检让连善祥送林远忠下去时,对着他说道:“提升林远忠为锦衣卫百户,这样他去东江镇行事也方便一些。此外,你也尽快处理下宫内的侍卫事务。过完元旦,皇城守卫同锦衣卫就分开吧。

    皇城宫内的侍从全部改成御前侍卫,废除亲军指挥使,设立领侍卫内总管,你便是第一任总管。御前侍卫今后只负责皇城宫内的守卫工作,不再插手缉捕盗贼,侦查情报的工作。

    御前侍卫今后只许听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插手御前侍卫的管理。”

    连善祥眼睛眯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回答道:“遵命陛下。”

    听着脚步声渐不可闻之后,朱由检才转身向着身边的吕琦问道:“徐应元这两天都在做什么?”

    吕琦低着头回答道:“徐公公这两天抓捕了27名大小太监,拷打致死了5人,但是无一人自供与京营兵变有关。”

    朱由检嘲讽的笑了一声,才继续问道:“那么皇城里面难道什么动静都没有吗?”

    吕琦飞快的说道:“陛下让徐公公大张旗鼓,又令小臣放松皇城四门的守备,小臣的确发现了三名可疑的太监想要混出皇城去。”

    “都是些什么人?”

    “二名尚膳监的,一名惜薪司的,都是不入流的小太监。臣已经细细询问了这三人,几乎没什么收获,不过三人隐隐之间倒是同涂文辅、王体乾等一干司礼监的旧人有联系。”

    朱由检突然冷笑了一声,才面色不渝的说道:“好么,朕用一个打草惊蛇,他们就还朕一个李代桃僵,这宫内还真是藏龙卧虎了。

    不必再审下去了,赏他们一个全尸。另外掌管尚膳监、惜薪司的首领太监管理不善,令发往凤阳守陵去。这事到此为止,让王德化好好整顿下尚膳监、惜薪司…” 

第265章 封爵() 
连吕琦也走下楼之后,朱由检信步走出了城楼,一直走到女儿墙的边缘才停留了下来。他沉默了片刻后便提高了声音说道:“满桂将军很快就要回辽东了,朕给你两天假,去和你的同僚告个别吧。”

    吴怀从城楼的阴影处转了出来,他对着崇祯的背影低头行礼说道:“刚刚微臣已经同满大帅见过一面了,至于军中同僚和微臣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深交,不见也罢。”

    朱由检转头意外的看了吴怀一眼,“你还真是…身为一名军士,没有要是融入不了集体之中,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可是赢不了战争的。明日开始,你每日花上半天去武学上学去吧,先学习下怎么和人打交道。”

    吴怀对于崇祯的命令迟疑了片刻,他以为崇祯把他调到身边是不想让边军离心,更多的则是保卫自己的安全。

    “陛下,臣现在是保卫陛下安危的侍卫,离开陛下去上武学,恐怕有失职责,臣请陛下三思。”吴怀对着崇祯分说着。

    朱由检转回身继续眺望着远处的风景,口中平淡的说道:“宫内保卫朕的侍卫不下万人,也不差你一个。朕的危险从来不是来自朕的身边,而是朕看不见的地方。

    你既然是朕身边的侍卫,有时候就必须要出去替朕办事,要是你始终这么孤僻下去,不和人打交道,你怎么知道要找谁去办事?天下事都是人做出来的,不了解人你就办不好事,办不好事又怎么能护卫朕的安全?

    再说了,武学是未来大明军队指挥官的培养之地。但是为了不让那些文官们在朕耳边鼓噪,朕也不能经常去武学巡视,朕希望你作为朕的眼睛,好好的观察这个武学的情况,朕可不希望武学养出一帮酒囊饭袋的废物出来…”

    郑芝龙兄弟从北安门走入皇城时,发觉两日前看似声势浩大的兵变,居然在这座雄伟的城池内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街上行走的行人脸上毫无紧张慌乱之意,他们路过的几座兵变中被毁坏的宅院也开始了忙碌的修缮工作。

    看着这些进进出出忙碌工作的工匠们,郑芝龙心里叹息了一声,果然还是郑彩说的有道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不会因为一场小小的兵变而倒下的。

    每次进入皇城的时候,郑芝龙心中就不由生起了几许畏惧的情绪。到了北京城,他才发觉自己以往对于大明皇帝手中的力量还是低估了。

    当初想着要以台湾为基地,聚拢起上千艘船只,封锁大明东南沿海,并袭扰闽粤沿海地区,迫使大明的朝廷主动招抚自己的策略果然还是有些冒险了。

    看过了雄伟的北京城墙和皇城之后,郑芝龙就惊讶的发现,如果大明皇帝真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并把大明的国力用于修建战船和重建水师上,那么在大明朝廷动员起来的国家力量面前,十八芝不过是大象脚下的一只强壮的蚂蚁罢了。

    从大明最繁华的南京、苏杭地区北上的郑芝龙,并没有意识到,他所见到的东南地区的盛世景象,不过是一个王朝回光返照的虚幻景象罢了。

    在东南及运河以外的其他地区,大明王朝的统治正在不断的萎缩下去。

    “兄长,你说今日陛下会给你什么赏赐呢?昨晚卢公公可说是今日要给兄长一个惊喜呢。”走在郑芝龙身边的郑芝虎,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说道。

    郑芝龙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另一边的郑彩,才随口说道:“左右不过是加一个虚衔罢了,难道还能再给我升官不成。我等不过是接受了朝廷招抚,又没有替陛下立下战功,陛下就算对我等另眼相看,也不会逾越了朝廷规制的。”

    虽然郑芝龙表面上装出了满不在乎的表情,但是他上扬的嘴角却显示了他现在心情相当不错。

    一边的郑彩虽然目不斜视,但是心里对于郑芝龙的说法不免有了一些腹诽。若是从前他一定会觉得,崇祯的赏赐不过是市恩卖好,会私下小心的提点郑芝龙几句。

    但是今日他却觉得,陛下如此推心置腹,而郑芝龙却还要装模作样,实在是太没有臣子的分寸了。

    自从被皇帝单独召见过之后,郑彩心中突然觉得,在皇帝心目中,他这种一时误入歧途的读书人应该才算是自己人,而身边那些粗鄙不堪的海盗同伙,是需要提防的潜在叛乱者。

    有了这种认知之后,郑彩也就下意识的,开始和往日的同伙们保持起距离来了。

    十八芝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失去了可能被朝廷撕毁招安协议的威胁之后,各家首领也就无法再继续团结在郑家兄弟身边,开始各自为自己谋划起利益来了。

    62名海商代表再次进入到嘉乐殿的会场内时,发觉今天的会场里多了不少人。不是携带武器的军士,而是穿着礼服的文官和一群太监们。

    许心素等福建海商一头雾水的看着眼前的隆重场面,而站在他们身边的皇商们同样感到莫名其妙。

    坐在高高在上的议长席位上的朱由检敲了敲木槌,等到会场内安静下来之后,他才示意身边的王承恩出去宣读诏书。

    王承恩走到了会场中间后,便大声说道:“游击将军郑芝龙上前听封…有收复台湾之功…故封郑芝龙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嘉义县男,岁禄300石。令改台湾魍港改为北港,以北港为中心设嘉义县…”

    大明于洪武三年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每个封号下又分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