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331章

挽明-第33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学术团体。

    燕京大学也因为有了这些个倡导新思潮的学术团体,一举成为了北方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新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

    此时能够进入燕京大学任教的,不再是科举仕途不顺的举人,而是学有专长的各地学者。凡是能够获得燕京大学聘请的教授,都是在某个方面有独特见解的学者。

    而崇祯对于燕京大学教授的亲近,和内阁制定国策时,询问于相关学识的教授,也渐渐形成了制度。这使得大学教授一职,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了起来。

    现在燕京大学的教授,如果没有专门的特长,就连进士也难以觅得一个职位。而张岱不过是同皇帝聊了聊天,就获得了这样一个任命,这要是传了出去,必然会让某些知情人眼红。

    不过现在站在崇祯面前的,都是来自于山东的中低层官员,他们或许听过名声鹊起的燕京大学的名字,但是对于燕京大学教授一职意味着什么,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倒不是很惊讶。

    而张耀芳虽然觉得,张岱以一个诸生的身份去燕京大学教书,似乎身份上有些不合适,但是对于他有没有足够的学识担任大学教授,却并不怀疑。

    不过张岱本人倒是对此跃跃欲试,他在山东时便已经听过了燕京大学的不少传闻了,这次入京也极想去看看燕京大学,是不是真如传闻中这么精彩。

    当朱由检还在等待张岱的回答时,房门突然发出了开启的声音,房内的众人回头看去,却是一位地位不低的内侍捧着一个木盒快步走了进来。

    认出进来的人是吕琦之后,朱由检便向他招了招手。吕琦赶紧捧着手上的木盒向前,绕过了站在房间中间的众人,走到了崇祯身边。

    他低头在崇祯耳边窃窃私语了一会,张岱便看到这位少年天子眉头紧了紧,便又松弛了下来。

    朱由检没有去打开放在面前的木盒,而是抬头对着张耀芳几人微笑着说道:“倒是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五省总督朱燮元和西南都督秦良玉,带着云、贵、川、陕诸军,在永宁大败十余万叛军,安邦彦、奢崇明及叛军都督莫德皆于此役灭亡,只有近万残兵退回了水西,这奢安之乱总算是看到尽头了。”

    张耀芳顿时带着身边几位官员向崇祯恭贺道:“臣等恭贺陛下洪福,西南将安已…”

    接受了众人的恭贺后,朱由检才继续说道:“朕还要同内阁商议下,关于西南叛乱平息后的善后事宜。所以,今天的召见就先到这里吧,至于宗子的事就这么定了吧。”

    朱由检一语定案的决定了张岱的任职,便挥手让他们退下了。张耀芳父子互望了一眼,终于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同众人一起退下了。

    待到这些人离去之后,朱由检才打开了面前的木盒,取出了里面的奏报文书翻看了起来。

    这是派往四川的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张道濬送回来的密报,正式的报捷文书大约七、八天后方能抵达。

    文书中说的倒是很简洁,去年秋四川总兵侯良柱轻敌冒进赤水卫败退后,朱燮元同西南都督秦良玉、兵备副使刘可训、贵州总兵许成名等人商议。

    决定以将计就计之策,引奢安叛军出地势险要的水西,在永宁五峰山、桃红坝、鹅项岭一带伏击叛军。

    经过了两年修整之后的水西安氏,虽然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以水西的物力长时间给养一只十余万人的军队,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侯良柱败退后,安邦彦于今年2月出兵,分兵夺取了陆广、鸭池、三岔等要地后,进逼遵义,自称“四裔大长老“,称奢崇明为“大梁王“。

    4月底,两人合兵10万进击赤水。结果在永宁中了已经集结起来的官军主力的埋伏,在五峰山、桃红坝、鹅项岭连续遭遇了三次败战。五月底六月初,叛军终于全线崩溃,安邦彦、奢崇明都在败退中被杀。

    最终只有不到万人的残兵逃回了水西,奉安邦彦兄长之子安位为主,继续抵抗朝廷。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不是张道濬送来的唯一消息。文件中还有另一个消息,才是让朱由检刚刚颇为皱眉的消息。 

第523章 蜀王通匪() 
蜀王朱至澍,按照辈分,朱由检还要叫他一声叔叔。虽然历代蜀王都以好学识文而著称,但是现在这位蜀王却以贪财好色而闻名。

    蜀王宫原本就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在诸藩王府中可称第一。但是到了朱至澍继任蜀王之后,又再次对蜀王宫进行了改建和扩大,使得整个王府的占地面积达到了近600亩。而蜀王府的水上园林、菊井秋香,都是成都最为闻名的景致,只不过平常人都无缘一见。

    朱至澍自继位以来便不断的兴建土木工程,只有在奢崇明叛军刚刚攻下重庆,叛军逼近成都时,方才中断过一段时间。不过当奢崇明的老巢永宁被攻下,叛军退入贵州水西之后,原本风声鹤唳的成都府,又再度恢复了安逸宁静的太平岁月。

    而朱至澍也继续享受起,日居丽春轩,招揽文人赋诗饮酒,刻翠剪红的往日生活,似乎数百里外的平乱战事并不存在一样。

    在蜀中,蜀王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朱至澍自觉只要自己没有叛逆之心,他的富贵闲人生活是可以这么一直持续下去的。而且就算是天塌下来,那些地方官员也不会允许他染指军权。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奢崇明叛军逼近成都时,那些地方官员防范他,比防范外面的叛军还要严密。除了请求他拿出王府的财物充作军饷,并不愿意同他商议任何军务。

    本身也没有什么野心,乐于安逸享乐生活的朱至澍,自然就更为变本加厉了。不过当徐应元抵达了四川之后,事情就慢慢的起了变化。

    徐应元、张道濬、左辅三人被崇祯派往四川后,都分别负有特殊的任务。

    左辅负责组建西南陆军军校,选拔军中中低阶武官进行培训,以加强朝廷对于地方军队的控制权力。

    张道濬则协助秦良玉筹集西南都督府,对各军主要将领建立档案,以备总参谋部查询,并调查各军的编制和实际战斗力,及汇报平乱战事的各项消息。

    徐应元的主要任务,第一是代替皇帝抚慰西南诸土司,并建立西南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把西南诸土司的管理权力收回中央。

    第二则是了解四川土地的产权情况,以作为从陕西移民和卫所军制改革、分配有功将士土地的依据。

    徐应元的第一项任务还是完成的不错,自从奢崇明、安邦彦反叛之后,四川的少数民族和汉人一样,都陷入了苦痛的战乱之中。

    奢安之乱的初期,有不少少数民族被两人裹挟,或是因为长久被流官欺压而加入了叛乱。

    这些少数民族在起兵之初,的确通过对汉人的屠杀和劫掠,获得了他们曾经难以想象的财富。

    但是这种美好时光,不过持续了极短的时间。随着朝廷从相邻各省调兵入川后,官军的反击和报复,终于让这些少数民族感到了畏惧。

    在奢安叛军和官军的交战中,依附于叛军的少数民族固然会被官军报复,那些没有参与叛乱的少数民族,同样被官军骚扰的不轻。

    奢安起兵之后,重庆、贵州的汉人被叛军屠杀殆尽,当官军在平叛战争中占据上风时,对于少数民族的报复,同样不会手下留情。

    而奢安之乱中,贵州、四川大量汉人的死伤,使得繁重的军需运输劳役便落在了西南少数民族身上。

    大明军队的**,在这个时代差不多已经是众所周知了。这些军队在自己的驻地还能守一点规矩,一旦离开了驻地,便有些无法无天了起来。

    特别是奢安之乱爆发后,叛军对于平民的无差别屠戮,使得这场叛乱变得尤为血腥。官军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获取足够的军功,对于少数民族平民的警惕和控制同样残酷无比。

    因此当徐应元抵达四川之后,那些没有参与叛乱的本地土司们,很快便聚集到了新成立的西南少数民族委员会的旗帜下,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太监的庇护。

    但是同西南少数民族委员会建立后的迅速发展相比,徐应元对于四川、贵州土地产权的核实,却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奢安之乱,光是贵州和重庆两地,被屠戮的百姓就超过了100万人,而在乱事中被焚毁的地契田籍,更是不计其数。

    而收复永宁之后的改土归流,官军也从当地土司手中收缴了大片的田地。

    那些因为兵灾而出现的无主田地,和被没收的土司田地,既没有发还给原主,也没有上缴给国库,除了一小部分田地分配给了因叛乱而起的流民,大多被宗室、军官、地方官吏和豪族所吞没。

    其中蜀王朱至澍侵占的田地为最多,蜀王府的管事一次便从收复后的重庆地区夺取了35万亩良田,其中有不少田地的主人甚至还存在着。

    因此,当奢安之乱快要接近尾声时,四川宗室名下的土地,反而比叛乱前大有增长。而其中光蜀王名下的田产,便占了整个四川土地的十分之二、三。

    最为富饶的成都平原,有近六成土地是属于蜀王的。可以说,徐应元想要核实川、贵两省的土地产权,实质上就是在调查蜀王的家产。

    作为一名宫中太监,徐应元虽然不畏惧这些地方藩王,但也不愿意去惹恼他们,毕竟他们好歹也姓朱。真论起来,他们也算是他的主子。

    领着崇祯命令前来四川的他,同样不敢不尽心做事。毕竟他再怎么讨好蜀王,也不能让他返回京城去。

    而且如果完不成崇祯交付给他的任务,恐怕今后他都无法再获得皇帝的重用了。

    徐应元在抵达四川之后,也不想过多的得罪蜀王,因此他只想着,能够把那些因为叛乱变成无主田地的土地拿回一半,应当就足够向皇帝交差了。

    不过,那些吞没了无主田地的宗室、豪族、文武官员,显然不这么看。他们已经吞下去的土地,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吐出来。

    因此一个以蜀王为首的,反战乱中无主田地土地产权重新核实的庞大集团,就悄然出现了。

    面对这个涉及了士绅、官员、宗室和军队的庞大势力集团,初来乍到人单势薄的徐应元,不得不暂时做了退让,中断了对田地产权核实的行动。

    不过随着西南都督府的建立,和对四川各军的军纪整顿,加上四川总兵侯良柱的轻敌冒进失败事件引起的,对本地将领的清洗,使得四川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

    而刚刚上任的五省总督朱燮元,虽然曾经是四川官员,但是他对于川贵两省的土地产权再核实一事,却是持支持的态度。

    有了朱燮元和新建立的西南都督府的支持,徐应元便重新开始了被中断的土地产权核实行动。

    被调任成都陆军军官学校任教的四川总兵侯良柱,也是一个很识趣的人。当他意识到朝廷开始对四川本地将领开始清洗之后,便立刻向徐应元输诚投靠,把自己吞没了的田地交出了大半。

    有了这位四川本地最高将领作出的榜样,四川军中将领们,也或多或少的退出了部分土地。

    而川、贵两省的地方官员、士绅豪族,也在朱燮元的督促下,拿出了一部分吞没的田地,但是本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