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357章

挽明-第357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崇祯来说,这些生胶刚好解决了他的一个难题。去年完成了手压水井的设计之后,京畿各地便开始打造这种利用真空原理抽取地下水的机械水井。

    但是利用动物皮革制作水井的密封垫圈,不仅很容易老化损坏,而且造价也非常高。大家畜的生皮也要2两银子一张,相当于06元左右一斤。而生胶加工成熟胶,在制作成品时,还可以加入占比重40…50左右的填充料,这无疑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

    最重要的还是,经过了硫磺熟化之后,橡胶老化的的速度极大的被延缓了,用橡胶制成的密封材料,显然比皮革要耐用的多。

    当橡胶硫化后的制成品,证明了在密封和老化性能上的优越性之后,朱由检便拨了一批加工好的橡胶材料,前往陕西米脂和榆林地区,准备在这些地区搞一个百日千井计划,以解决当地百姓的饮用水难题。

    虽然今年春天和去年冬天,陕西都下过雨和雪。但是进入了六月之后,陕西的个别地方依然再次遇到了干旱问题。今年的形势固然比去年强,不会形成蔓延到整个陕西的大旱灾,但是这些受灾地区,算是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受灾了。

    榆林地区还好,因为是边军驻地,因此还有一些军粮可食。但是米脂的百姓就困难得很了,延绥巡抚不得不再次向朝廷申请赈灾。

    米脂县是延绥的襟喉之地,北接榆林,西临横山,南通川陕,这里的百姓要是闹起乱子来,显然会影响到延绥刚刚安定下来的局面。

    根据延绥巡抚和三边总督的建议,和内阁诸位大臣的讨论,最终朝廷赞成了延绥巡抚的赈灾建议,并从米脂地区迁移一些灾民进入宁夏地区开荒。而崇祯也决定拿出10万两白银,在米脂和榆林打上1000口水井,以缓解当地百姓的用水问题。

    这些橡胶的到来,无疑给这个打井计划补上了最后的技术缺陷。

    在郑芝虎抵达的时候,京城第二届运动会正好召开。经过了去年的实验,今年的比赛项目终于精彩了许多,也扩大了许多。

    而前往北面比赛场地观看的百姓,更是去年的数倍。而参加的人数,也不仅仅是军人、学生和街头闲人。不少京城或外地的平民百姓也纷纷报名参加,想要一起图个乐子。

    在京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葡萄牙人和几位西班牙人,也跃跃欲试的报名参加了比赛。他们对于这种运动会的形式大为称赞,有个别学识不错的,还拿这个东方的运动会和古希腊城邦之间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大赛,在皇帝面前进行比较优劣,以彰显欧洲并不是中国人眼中的一个蛮荒之地。

    在这场运动大赛中,西班牙人赢得了一个标枪投掷的冠军,而英国人则是获得了推铅球和100米跑的金牌,葡萄牙人一无所获。 

第554章 比赛() 
京城北门外的大校场,9月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乐园。大校场东南角被隔出一块205*282米的运动场地,场地的东西北三面建起了11排座位的看台,而南面则只有一道低矮的栅栏虚虚隔开了。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赛事,9月18日也到了运动会的闭幕日,今天最后一项比赛的项目是四人接力赛跑。参加比赛的有4只队伍,海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燕京大学和英国水手组成的队伍。

    崇祯和孙承宗等参谋部成员就坐在北面的看台上,原本他还邀请了内阁几位阁臣,但是显然那些阁臣还不能够接受,坐在光天化日之下,看着一群穿着短衣短裤的男子在阳光下奔跑流汗。

    不少官员们认为,前往运动会场上观看比赛的夫人女子,看着衣不蔽体的男子在场上运动,实在是有些有伤风化。不过崇祯的坚持显然比这些阁臣的坚持更为坚定,因此这些阁臣只能选择管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不过大明朝一向就没有什么大众化的娱乐事业,在茶馆听听说书已经算是市民最好的消遣了。而南方的戏曲,此时还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娱乐项目。

    运动会既有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也有庙会的热闹,还有踏青郊游的乐趣,因此当崇祯二年召开第二届运动会时,京城百姓的关注热情比去年还要高。即便是那些禁止家人出城观看比赛的士绅家庭,也常常有人偷偷溜出家去观看比赛。

    当作为比赛发号的三眼铳被朝天点燃后,随着一声巨响,4名男子就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朱由检手上拿着一只单筒望远镜全神贯注的观望着比赛,在旁人看来,似乎比场上的选手还有紧张。

    坐在他右手边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经理梅思沃尔德,原本还想同皇帝谈点什么,不过看着崇祯这么认真的模样,他也不得不拿起了自己的望远镜观看起比赛来了。

    对于这样的运动会形式,梅思沃尔德同样很喜欢。他认为这种运动比赛,倒是能够很好的培养绅士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在他看来,英国和欧洲大陆那些动不动就拿起刀剑决斗的贵族青年们,应当把自己充沛的精力投身于运动比赛,而不是发泄在斗殴和女人身上。

    他已经决定,这次回去后倒是要向国王推荐,举办和中国相似的运动会,从而改善英国绅士们虚无和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不过梅思沃尔德觉得,这种运动比赛不应该让下等人参加,应当学习古希腊人,只有贵族青年才能参加运动比赛。

    而且,也只有社会上流阶层的人士,才有时间把自己的精力花费在运动上,从而塑造自己完美的**和健康的精神。至于那些下等人,他们需要的是卖力工作,而不是借着运动的名义偷懒。

    进入了中国之后,这个国家给予梅思沃尔德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人实在太多了。从天津到北京这段路程,他就没有发现过毫无人迹的荒野地带,道路和运河两侧总是能够看到被开垦出来的田地和农舍。

    这个国家在他眼中完全像是另一个世界,即便是人口众多的印度大陆,在城镇之间也还是有着没有人迹的森林和荒原的。而在英国,离开伦敦之后,基本上就是成片的荒野和未开发的黑森林。

    这还是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圈地运动后的现状,要是在亨利八世时代,除了城堡和城镇周围有农场和牧场,稍稍远离城镇一些的村子都看不到。

    中国人口之多,下层民众之富裕,让梅思沃尔德总是惊奇不已。此时的英国还处在海外大规模殖民时代的前夜,除了北美的几个殖民地外,英国人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殖民地。

    虽然英国人垂涎于印度大陆和东亚地区的富饶,也死死的注视着香料群岛,想要从荷兰人手里分一杯羹。

    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二十多年的贸易经历告诉了英国人,虽然他们曾经打败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但是同亚洲的这些国家相比,英国依然还是一个地狭人稀的小国。而英国同西班牙人的敌对,使得英国的海上力量很难毫无顾忌的越过北非发展。

    毕竟西班牙人现在还在同欧洲新教国家开战,英国人如果把自己的海上力量分散到亚洲去,很有可能会让本土受到袭击。

    除了同西班牙人敌对之外,同英国隔着一道海峡的荷兰人,在海上的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荷兰人的船只吨位现在等同于,整个欧洲除去荷兰的各国吨位总和。荷兰商船的吨位虽然只是英国商船的两倍,但是200吨以上的船只,英国只有145艘,而荷兰人足足有450艘。

    正因为荷兰人在海上的力量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因此英国人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接受了安汶岛屠杀事件。英国人在香料群岛上争不过荷兰人,他们对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的君主国家,同样也惹不起。

    虽然这些国家的海上实力并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却掌握着英国人所需要的货物。也牢牢的控制着陆地上的防御力量。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就算海盗经验再丰富,没有一个可靠的基地港口,他们在亚洲损失的每一艘船只,都需要从英国国内进行补充,这显然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梅思沃尔德一直想要在东南亚建立一座由英国人控制的港口城市,就如荷兰人的巴达维亚,又或是葡萄牙人的马六甲城。但是在荷兰人的阻扰下,加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不足,使得英国人始终无法在万丹建立起一座英国人的城堡。

    对于万丹苏丹国的那位老王,更是让梅思沃尔德感到头疼。为了抵御马打蓝苏丹国对万丹苏丹国的侵攻,和荷兰人对万丹的压迫,老王向英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请求了援助,帮助万丹苏丹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是这位老王原本答应给予英国人土地建立城堡的条件,却始终迟迟不愿兑现。至于中国和日本,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排外思想,使得英国人连普通贸易的关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倒是有人向他建议,干脆把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搬迁到印度东岸去,印度土王可比中国人和日本人好说话的多。

    不过梅思沃尔德很难下这个决心,因为搬迁到印度东岸,无疑就等于要放弃马六甲以北的海上贸易,他可不觉得荷兰人还会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机会返回万丹。再说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南亚的香料,显然比印度的棉布利润更高。

    安德烈假冒国王的名义,同中国人建立了贸易关系,对于梅思沃尔德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这也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最为关键的一步,他匆匆赶来了中国的都城,就是想要同中国皇帝请求,达成两个目标。

    一个是希望用固定的包税制替代目前中国的海关关税;二是在天津或是南方的港口购买一块土地,允许英国人修建护卫商人货物的城堡。

    关于他的第一个请求,中国皇帝给他的答复是对等,只要英国国王愿意对中国商船收取固定税,那么他也不介意对英国商船收取固定税。对于这样的答复,梅思沃尔德表示深感遗憾,希望能够回国同国王商议后再定。

    事实上,梅思沃尔德认为,这个条件其实可以答应。毕竟现在英国海岸边上没有一艘中国商船,而英国的商船已经在亚洲了。但是他毕竟只是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不是英国国王,他只能回去劝说国王答应这个条件,而无法立即答应下来。

    梅思沃尔德这些天其实已经思考了很详细了,他觉得回去之后可以告诉国王,这样的协议可以每20年签署一次。如果20年后中国商船抵达英国的数量,超过了英国商船抵达中国的数量,那么协议就可以不再继续。而他也觉得,自己倒那个时候也已经退休了,不会受到这个协议的影响。

    而关于他提出的第二个条件,那位皇帝陛下连对等的条件都不愿意提。他告诉梅思沃尔德,中国的土地只能出售给中国人,不出售给非中国人。即便是有人违反了法律,把土地出售给了他们,这份出售协议也是无效的。

    梅思沃尔德锲而不舍,数次向皇帝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主张。不过他也从购买土地退到了租借土地的问题上,而修建城堡的规划也变成了修建住宅和货栈。

    梅思沃尔德向崇祯再次重申,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是基于减少双方民众冲突的概率,也是为了保证英国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9月25日,便是梅思沃尔德率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