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482章

挽明-第482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损失。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皇帝显然是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劝告退回后方的。与其和对面连续失败的后金军队对峙下去,等到后金援军上来发生其他变数,倒是不如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下去。

    胜利则有三屯营城为倚靠,东路明军也就免去了要同后金主力野战的风险。遇到挫败,也正好退守忍字山口,依托此处营地抵抗后金骑兵。不管如何,皇帝的安全都是可以保证的。

    王在晋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出声支持了皇帝的决定。有了兵部尚书的支持,崇祯的决定就更不是东路明军将领们能够动摇的了。

    祖大寿虽然有些不乐意让吴怀得到了指挥偏师的机会,但是也不敢出声质疑皇帝和兵部尚书的一致意见,反而满面堆笑的赞美了皇帝的英明决断。

    当次日太阳高高升起之后,吴怀便带着数位参谋和近五千骑兵越过了滦河,从滦河东岸向着三屯营城直扑而去了。

    吴怀离开大营不久,祖大寿也带着2000多名骑兵作为明军的前锋,扫荡着滦河西岸,通往迁西城的道路。

    迁西虽然有一座城墙环绕的土城,但是此地却不是什么县治所在。不过迁西城东北相邻滦河,西面和南面都有大山阻隔,因此倒是成了遵化到山海关通道上一处商旅中途歇脚的地方,此处也因商旅和军队往来而逐渐繁华了起来,倒是比迁安城更是热闹一些。

    不过经过了后金同明军的几次易手之后,迁西城内的住户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外,青壮不是翻山逃向了丰润、唐山地区,便是被后金军队抓走,成了新附汉军或是工匠营的一员。

    失去了忍字山口的地势之后,从迁西到三屯营城之间,武纳格能够选择的战术只剩下了一种,便是发挥出他这只军队中以骑兵为主的速度优势。

    把蒙古右营同蒙古附庸各部的人马混合在一起,分成数十只游骑部队,在明军行进时进行侵扰作战,以迟滞明军的行军速度而已。

    十二月四日晚上,武纳格带着军队撤到迁西城后,终于把科尔沁部的土谢图汗奥巴拦了下来。虽然武纳格、杜度、察哈喇三人无法对奥巴的行为作出处分,但是三人还是部分的夺去了奥巴对于科尔沁部人马的指挥权。

    在武纳格、杜度、察哈喇三人的强力要求下,也是出于对后金军队尚在后方的畏惧,奥巴勉强同意了把对科尔沁部人马的指挥权交给弟弟布达齐,并同意杜度留在科尔沁部进行督战。

    武纳格、杜度、察哈喇等人当晚重新整理了退下来的左路军人马,在收拢了迁西和忍字山口大营的守军之后,他们手上的兵力总算有了7千5百余人,其中蒙古右营的人马1500多人,奈曼、敖汉等附庸部族的人马1100多人,关门36部的人马1000余人,科尔沁部的人马近3500人,女真八旗兵约400多人。三屯营城大约还有一牛录的正蓝旗和数百蒙古附庸人马。

    科尔沁部的人马占据了这只后金军队的一半,也由不得武纳格等三人不对这只人马的指挥权不上心。即便是三人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激起了奥巴的愤恨,此刻也顾不上了。

    事实上,替代奥巴指挥科尔沁部人马的布达齐,对武纳格三人的行为比他兄长更为恼怒。虽然颇有形势,布达齐和他的兄长都捏着鼻子承认了黄台吉修改的盟约,认可了后金将科尔沁部从地位相等的盟友,变成了从属于后金命令的附庸。

    此时的后金还没有撕破明国最后的遮羞布,虽然无能的林丹汗被后金的军队吓破了胆,连察哈尔部在辽东的根基都不要了,带着直属部族迁移到了河套地区,去抢蒙古兄弟的牧场去了。

    不过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包括科尔沁部,都在等着明国能够复兴起来,给后金一个重重的教训,从而让草原上恢复安宁的日子,也让蒙古各部再次恢复独立和自由的生活。

    如果说,黄台吉带着后金军队绕道入关的初期,女真人轻易的攻下了那些被蒙古人视为天险的关口,连续击败了关内的明军,使得蒙古各部震慑于后金军队的强大,而渐渐有了几分真心归附的意思。

    那么当后金军攻遵化不克,而明军开始从东西两路反击,看似强大的后金军队显露出了疲于奔命的疲态后,蒙古人对于后金军队的敬畏,就有些消散了。

    如果看似强大的后金军队,和蒙古人一样,依然在明人的城池下撞的焦头烂额,那么女真人不过也就是达到俺答汗的程度而已。

    俺答汗尚且要向明国臣服,女真人难道还会有什么不同么?同蒙古人相比,人口稀少的女真人一旦衰落下去,还能保住辽东的地盘么?说不得就要被明人赶回深山老林中去挖人参,猎貂皮去了。

    科尔沁部连世代侍奉的蒙古大汗都不愿意完全臣服,更别提让他们臣服于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的这只建州女真了。

    特别是,当武纳格、杜度、察哈喇等女真将领开始插手科尔沁部的内部事务,完全把科尔沁部视为了后金国内的下属蒙古部族的举动,更是深刻的刺激了布达齐身为黄金家族血脉的自尊心。

    而杜度取得了监督科尔沁部人马的权力之后,很快就把这只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1千人交给了武纳格使用,5百人在一个女真牛录的统领下保护奥巴,而杜度带着另一个女真牛录同布达齐一起统领剩下的2千人。

    杜度其实还建议奥巴在这只部队的保护下,先退回三屯营城比较安全,不过被奥巴拒绝了。到了这个时候,奥巴只想跟着自己的部众在一起,他要提防着不被女真人给软禁起来。

    十二月五日上午,武纳格作出了兵力分配,察哈喇带着五百人监视滦河东岸,杜度、布达齐率军驻扎于迁西城西面,而他带着主力退往迁西到三屯营城的通道。双方互为支援,以牵制明军的行军。

    至于迁西城,在见到明军拥有大炮之后,武纳格就打消了困居在这座小城内死守的想法了。而那些蒙古人,更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坐骑,和明军打一场守城战 

第704章 明军的分兵() 
察哈喇带着五百人从迁西城北面渡过滦河,他原本以为自己接到了一个最为轻松的任务。

    相比于滦河西岸较为平坦的草原和成片开发出来的农田,滦河东岸除了临近滦河的地方有一些较为平坦的河谷平原外,大多数地方都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在往丘陵北去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燕山余脉。

    滦河东岸的河谷平原本就不多,因此虽然被开发了出来,也不过是住着十几或是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

    至于那高高低低的丘陵地带,则是长满了灌木、疏林,除了一条看起来简陋异常的小路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过路商旅行走留下的痕迹。

    武纳格认为步军居多的明军,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携带大量的辎重,也很难快速前进。如果明军真的这么做了,鉴于滦河西岸复杂的地形,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调集人马过河袭击明军的后队人马。

    察哈喇认同了武纳格的判断,他也知道在迫使土谢图汗奥巴交出了兵权之后,他们三人如果再不作出一点成绩来,恐怕在黄台吉面前就很难交代的过去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武纳格和杜度都有各自要承担的职责,唯有滦河东岸还缺乏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去主持。在土谢图汗奥巴见敌先退之后,三人就已经不大相信那些蒙古首领的忠诚了。

    他们能够信赖的,也只有他们三人自己了。因此察哈喇看着皱起眉头一副伤脑筋模样的武纳格,便自告奋勇的向武纳格请求,由他过河去指挥东岸的后金军队。

    察哈喇的自告奋勇解决了武纳格的一个难题,他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察哈喇给武纳格留下了80余名女真甲士,他自己则带着120女真甲士,200名蒙古骑士,计3百多人过了滦河。

    在一处临近河边的村子里驻扎下来之后,察哈喇便派人去联络昨晚被派驻在滦河东岸的两个不满编的蒙古百户,除了接收这两个百户的指挥权外,他也想了解下东岸昨晚到现在,有没有什么异常状况。

    不过察哈喇派出的使者带回的不是巡游在东岸的哨探首领,而是一群落荒而逃的蒙古骑兵。

    从使者和这些骑兵口中,察哈喇得知明军大队骑兵渡过了滦河,随即便分成了左右两路行军,直接往着西面前进了。

    明军骑兵前进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原本分布在东岸哨探的大部分后金骑兵,还没来得及撤离围了进去。明军骑兵的数量足有数千,而分布在各处的蒙古骑兵还不到2百人。

    这些蒙古骑兵别说阻扰明军骑兵,他们现在就是想要突破明军的包围都是一种奢望。这些蒙古骑兵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完全是因为明军骑兵违反常规的行军。

    按理说,在这种战场上的行军,明军怎么也要派出侦骑巡视个半天,确定了没有埋伏后,才会让后面的将士们跟上。

    而今天这场行军,明军基本没有派出哨探,就这么直勾勾的冲了过来。为了应付哨骑之间的战争,后金军分散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明军行军前派出哨骑,恐怕还一时难以摆脱这些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士。

    但是当分散的蒙古骑士遇到了整列整列的明军骑兵向自己冲来后,他们显然就落入了最难堪的处境。明军的数量优势,在这一刻发挥了最大的效力。

    分散为3、5人一队的后金骑兵,遇到了以小队规模或是中队规模的明军向他们发起的连续冲锋时,这些后金骑兵要么转身就逃,要么就是干脆投降了明军。

    近200人的蒙古骑兵,因为主将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连几片浪花都没泛起,就消失了大半。除了外围的这群骑兵外,也只有少数骑兵躲藏了起来,从而逃过了明军的追杀。

    于是察哈喇尴尬的发觉,当明军骑兵窥破了他们用哨探布置的疑兵,大张旗鼓的强行通过他的防区时,他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只明军。

    察哈喇不得已之下,只能带着刚刚渡河不久,士气还没被打下去的300多骑,跑去观察了正在向西面行军的明军骑兵。他原本还想着,无法阻拦前方的明军骑兵,那就对明军后方的辎重部队进攻,以吸引这些骑兵回头救援。

    但是看到这只明军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他的作战计划大约是无法实施了。因为明军这次动用的是一只纯骑兵部队,他这点人马要是冲上去,也许能够击溃其中的一部分人马,但是他们这些冲上去的人马也不太可能生还了。

    察哈喇关注了下左右部下的神情,发觉不仅是蒙古人脸色难看,便是女真人也躲开了他的目光,显然大家都没有冒着必死的风险去袭击这只明军骑兵的想法。

    心中本就有些迟疑的察哈喇,此刻就更是一言不发了,直到这只明军骑兵从面前全部通过了,也没有发出什么指示。

    看着明军骑兵远去的背影,围绕着察哈喇的女真、蒙古将士们大都松了口气。随即一些女真将士也感到了羞愧,滦河和忍字山口两场战斗的确是打掉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以往,他们何曾担忧过明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只要找到了明军主将的位置,然后发起一波突袭,或是干掉了明军主将,或是逼迫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