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483章

挽明-第483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以往,他们何曾担忧过明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只要找到了明军主将的位置,然后发起一波突袭,或是干掉了明军主将,或是逼迫明军主将逃亡,这些明军人数再多也就溃散了。

    在这些女真人心里,明军的人数越多,战利品才会更多,从这一点看,明军人数倒是多一点的好。而明军以往行军时,不是过于大胆而导致队形散漫;便是过于小心,把整只队伍缩成了一团,都给了他们战胜明军的信心。

    而眼下这只明军骑兵,既没有因为快速前进而失去队形,又没有担惊受怕的把队伍聚拢在一起,显然不是那种一击就溃的明军队伍。

    虽然他们有300多骑,但是倒有大半是蒙古人,见过了滦河之战的失败后,这些女真人觉得和这些蒙古人去冲击这样一只明军骑兵,完全是送死的行为。

    虽然女真将士以这种理由说服了他们胆怯的理由,但是待到明军骑兵全部通过,察哈喇也没有什么动静时,他们倒是把自己的羞愧转化成了对察哈喇的鄙夷,认为这位正红旗调遣大臣莫不是吓呆了。

    一位女真备御想了想,便上前对察哈喇问道:“大人,现在我们应当如何行事?是跟着这只骑兵西去,还是先退回滦河西岸去?”

    察哈喇回头看了这名女真备御一眼,才冷静的说道:“派个人回去通知武纳格,说有将近4、5千明军骑兵正向三屯营城扑去,明军主力尚未跟进,让他定个方案下来。

    额济格带50人去跟着这只明军骑兵,看看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至于其他人,继续分散监视东面,看看是不是还有明军要从此处经过…”

    察哈喇派人送回的消息,顿时让武纳格感到了头疼。在萨尔浒、广宁等数次大败之后,明军基本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分进合击的用兵勇气了。

    这也使得武纳格在考虑明军作战的战术上,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明军有可能会分兵两路进攻的可能性。当然这也同他手中的军力不足,加上连续两次失利,不敢过于分散兵力的心思有关。

    但是现在明军的举动再次出乎于他的预料,明军以数千骑兵为一路,从滦河东岸快速向三屯营城出击,而主力则慢悠悠的向着迁西进军。

    滦河东岸的那只骑兵部队显然是奔着三屯营城而去的,一旦让明军夺取了三屯营城,无疑就等于切断了他们这只军队的后路。

    对于明军分兵两路,他们最好的应对方式自然是先击败一路,然后再回头收拾另一路。

    回军进攻三屯营城下的明军骑兵,保住自己这只军队的后路,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回军救援三屯营城的话,他们在人数上还占据了优势。

    不过这样的话,就等于是让明军主力可以直趋三屯营城,无法再做出什么迟滞明军的行动。一旦让明军主力抵达了三屯营城下,不谙守城的蒙古人未必能够守住这座城池。

    在大汗的援军抵达之前失去了三屯营城,无疑将会使得后金军队失去了周转腾挪的空间,在东西两路明军的压迫下,加上明军死守的遵化城,这次伐明之战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所以从全局出发,最好的选择还是先挫败以步兵为主的明军主力,然后再回师救援三屯营城。不过这样的话,又等于是推翻了他昨日定下的作战计划。

    武纳格对于眼下的局势,顿时失去了此前作战指挥时的平常心,变得有些患得患失了起来。

    后金军队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都没有打过防御战。即便是明军四路进击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采用的也是主动进攻的战术,通过各个击破的战术解除了明军对萨尔浒的进攻。

    武纳格这样的女真将领虽然战阵经验丰富,但也还是第一次被限制在一个区域内,同明军打防御战。这种被束缚住了手脚同明军作战的方式,让这位老于战阵的将领也开始变得心浮气躁了起来。 

第705章 过河() 
后世有一位元帅曾经说过:五行不定,输个干干净净。对于武纳格这样的老将来说,一旦动摇了对于自己判断的信心,那么带来的后果简直是灾难性的。

    虽然不管是理智上还是从他过往在战阵上的经验出发,武纳格知道现在最好的选择还是召回放出去的各只游骑,然后集合全军主力先去三屯营城下对付了那只明军骑兵,接着再想办法守住三屯营城为好。

    但总有一些莫名的期待让武纳格迟迟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心里总是觉得,敢于分兵两路进攻的明军主将,也许会在过于迫切的追求胜利的情绪下,让以步兵为主的明军主力在行军中露出破绽来。

    只要能够抓住明军露出的破绽给予他们狠狠的一击,那么他就能毫无顾及的掉头对付那只明军骑兵,而受挫的明军主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起对三屯营城的第二次进攻。那么他们就能在黄台吉反应过来之前,将明军阻挡在三屯营城以东,给黄台吉留出一个应对的时间。

    然而武纳格显然忘记了一件事,过去数十年他在战场上,都是依赖于自己的双手和部下的英勇去夺取的胜利。而今天他却放弃了这个原则,转而寄希望于明军自己犯错,等待胜利自己找上门来了。

    当一个人开始放弃自己原则的时候,往往也是犯错的开始。武纳格希望在滦河西岸行军的明军主力露出破绽,所以一直迟疑的没有召回游骑,向部下作出一个明确的指示。

    主将的三心二意自然也就让原本士气不高的蒙古人更是无所适从了起来,而武纳格也迟迟没有等到他所希望的好消息。

    同滦河东岸狂飙突进的明军骑兵不同,滦河西岸的明军主力行动起来就如同一只慢吞吞的乌龟。武纳格放出去的游骑即便没派上什么用场,因为明军行军时放出的骑兵搜索范围超出了他的估计,使得后金的游骑失去了最好的突袭距离。

    而且明军主力每隔3里就设立了一座小寨,还放置了一支小部队用于防御后路。虽然这极大的拖累了明军的行军速度,但却让明军稳固了后防。从忍字山口的大营到迁西也不过就十里地而,但是明军却足足走了一日。

    到了当天晚上,武纳格终于醒悟了过来,他在这么继续等待下去,恐怕会造成两头落空的局面。不仅身后的三屯营城会落入到明军手中,便是对面的这只明军主力他也伏击不到。说不定,他带领的这只军队将会陷入到明军前后夹击的最坏局面中去。

    当晚从三屯营返回的哨探带回的消息,也说明了战局正在向最坏的方向转化,明军骑兵抵达三屯营城下之后,便开始修建营垒,制作攻城器具,还遮蔽了三屯营城周围,显然是打算攻城,而不是绕道进攻他们这只军队。

    武纳格意识到,因为他的犹豫不决,倒是让这只明军骑兵在三屯营城下站稳了脚跟,错失了解决这只明军骑兵最好的时机。到了这个时候,他又觉得明军主力今日的行动,莫不是在故意牵制他们这只军队,好让那只冲到三屯营城下的明军骑兵趁机攻城。

    这一刻,武纳格倒是很想找个人商议商议,但是此刻能够同他商议事情的,只有还在大营中的土谢图汗奥巴而已。武纳格就算是再想不开,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同满腹怨气的奥巴去讨论这个问题。

    十二月六日凌晨,武纳格终于拿定了主意,开始召回分派出去的各路游骑,并将察哈喇和杜度召了回来。

    听了武纳格介绍的情况之后,察哈喇倒是很赞成他的意见,召回分派出去的游骑,先解了三屯营城的围再说。

    至于杜度则有些怀疑明军计划不会只有这些,他建议加大对于三屯营城附近的哨探,确认了那只明军骑兵的详细情报再做出行动比较妥当。

    武纳格和察哈喇却认为,明军派出一支偏师奔袭三屯营城,目的就是想要拿下这座城市,断了他们这只军队的后路。

    现在时间拖的越久,三屯营城失陷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昨日的哨探得到的消息已经足够证明了,这些明军骑兵确实是在修建攻城器具准备攻城,还在城池四周设立了封锁线。

    因此武纳格和察哈喇都认为,没必要再继续浪费时间,应当就在今日把部队运动到三屯营城的滦河对岸,然后在明日明军攻城时突袭明军背后,以最快的速度击溃这只明军骑兵,到时说不定还有机会回头继续堵住明军主力西进的通道。

    杜度无法说服武纳格和察哈喇,便只能接受了两人的作战计划。而为了以防万一,三人经过商议后,决定让杜度率领1000骑兵伪装成主力挡住在明军主力之前,布达齐率领的1000科尔沁骑兵调入武纳格军中,跟随武纳格和察哈喇进攻三屯营城下的明军。

    十二月六日,明军从迁西向三屯营方向前进了十二里,便遇到了后金军数队游骑在左右游荡,明军随即便停下修建了宿营地。此时明军停下的地方,距离三屯营城已经不到20里。

    就在当日晚上,朱由检再次召集了营中诸将和参谋本部的成员开会。这次开会的缘由,是因为后金军队加强了对滦河东岸的控制,截断了突袭三屯营城的吴怀部和大营之间的联系。

    按照原本的约定,如果明日当面的后金军不回援三屯营城,那么他们便要全力向前进攻,从而给吴怀部创造从背后突袭后金军的机会。

    现在双方的联系被截断,朱由检就不得不召集众人商议,究竟是维持原来的约定,还是要对原计划进行修改了。

    王在晋和祖大寿都认为,应当按照原来的约定行事,现在加派人手突破后金的封锁,只会打草惊蛇,从而让对面的后金军放弃三屯营城,直接往遵化退去。

    李宏元则认为,后金封锁切断吴怀部同大营之间的联系,明显是有意回援三屯营城的意思。此刻不应当再浪费时间同吴怀部联系,而是应当确定一个我军进攻的时间,以策应吴怀部对后金回援部队的伏击。

    “…我认为后金既然决定回援三屯营城,那么必然会是在明日,超过了这个时间,他们也不能保证,三屯营城会不会被我军攻下来。

    但究竟是明日什么时辰,这个就难以判断了。不过我们如果出击的太早,有可能就会让后金军队返身,从而破坏了吴怀部的伏击计划。

    但我们也不能出击的太晚,太晚的话就有可能无法支援吴怀部,让后金军有从容撤离的时间…”李宏元说完后,便重新坐了下来。

    听完了参谋李宏元的意见之后,朱由检便接口说道:“这一次的决策,由于情报不太完全,所以很难说哪一种作战方案更好。

    在朕看来,选择任何一种方案都要冒相应的风险,所以我们这次不如投票表决。

    我建议,以赞成人数最多的方案作为最终的作战方案。我个人支持李参谋的作战计划,愿意支持这个方案的人可以举手。”

    虽然崇祯说要投票决定作战计划,但是在皇帝首先表明了态度的状况下,也没有什么人想要同皇帝唱反调的。除了王在晋等寥寥几人,包括祖大寿都举手赞成了李宏元的作战计划。

    自己的作战计划能够再一次得到皇帝的认可,李宏元也是兴奋不已,不过他还是谨慎的向崇祯出声问道:“既然会上已经定下了明日主力出击的作战计划,那么陛下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