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11章

挽明-第51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了明国。

    而对于那些各部上层人士来说,明国给予他们的贸易优待,加上大量的贷款,使得他们的生活不仅没有比察哈尔人来之前过的更差,倒仿佛是日子过的更好了。

    除了极少数比较愚昧的首领,将明人给予的贷款统统拿去供奉给了喇嘛之外,大多数首领都过的很滋润。特别是那些在北京留守过之后的蒙古首领,再回到草原之后就开始想念起京城的舒适生活起来了。

    特别是那些首领的妻子儿女,回到草原没多久,就开始催促着自己的丈夫同京城留守人员进行换班。不少首领已经开始认为,今后没必要一年一换,大家分工完毕之后,就不必再换班了。

    卜石兔心知肚明这些首领为什么要这么闹,在从前他领导右翼三万户的时候,不,应当说即便是俺答汗领导漠南蒙古的时候,蒙古各部之间也不过是保持着相对的和平。

    大部落对于小部落之间的欺压,小部族之间为了草场发生的争斗,可谓是比比皆是,就算是威名赫赫的俺答汗也要睁一眼闭一眼。

    因此各个部族的首领都很操劳,一是要站在那个大部族之后才能避免被欺负,一是要如何保住自家部族的草场和增加部族人口,以增长本部族的实力。

    在那个时候,一个部族的强弱,同首领的生活甚至是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由不得大家不小心翼翼的关注着,自己家中的那一亩三分地,不要让其他人拱了去。

    而在明人制定了盟…旗架构,将各部族固定在固定的草场之后,一切争端不再以武力解决,而是由盟…旗组织中的官员进行裁断,这便让不少部族首领去掉了大半的烦恼。

    当一个部族的强弱对于部族首领不再有安全上的威胁之后,这些首领自然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受之上。待在草原上的首领,他的生活也就是比普通牧民强上一些,至于说到享受,自然是无法同大明的京城相比较的。

    而且留在京城的首领,因为算是在宗教委员会内任职,还享有一份额外津贴,这日子自然就过的相当不错了。

    就连曾经还有一份雄心壮志的卜石兔,现在也有些享受起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了,哪里还愿意脱离明人羽翼的庇护,再跑到草原上去吃苦受累,以图东山再起。

    更何况,从察哈尔部西迁之后,卜石兔算是看明白了。现在的右翼三万户早就不是俺答汗时期的三万户了,让他们上阵杀敌或许还成,但是要让他们吃白肉喝树叶茶,过吃苦受累的日子,估计他们更愿意直接向林丹汗或是其他什么人投降。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卜石兔便放弃了有的没的想法,只是一心一意的保住自己顺义王的名头了。有了这个名头,起码明国还需要他在名义上管理关外的蒙古各部,还不用他担忧那些杂务。

    心气平和了之后,卜石兔对于明人的政策手段,也就能看到更明白一些。比如现在崇祯往贵英恰头上戴蒙古第一勇士的帽子,这显然就是一个坑。

    虽然林丹汗常常以成吉思汗作为榜样,但同他打过几次交道之后,卜石兔却知道这位察哈尔部的大汗有多么小气。

    当贵英恰戴着明国皇帝赐予的蒙古第一勇士回去归化,估计第一个看他不顺眼的便是林丹汗本人了,至于其他人的感受么?

    卜石兔看了看对面,又看了看自己身边,除了贵英恰部族出身的蒙古将领面色如常,其他在座的蒙古小首领们都面带不渝之色,显然大家都很不服气这个蒙古第一勇士的称号落在贵英恰头上。

    但是在崇祯的面前,谁也不敢提出质疑之声。这不是因为崇祯明国皇帝的身份,而是在于这位少年不但敢于亲自冒险亲征,还数次击败了被蒙古人看来是无可抵挡的后金军队。

    在大明的历史上,敢于带兵亲征的皇帝,大多是蒙古人惹不起的存在,没有人愿意挑衅这样一位皇帝的威严,即便他现在看起来只是一名柔软的少年。

    朱由检唤人送来的金杯,是一个约有香瓜大小的金、铜、宝石装饰起来的杯子。杯子的外形倒是很符合蒙古人的审美观念,颇为大气豪迈。

    崇祯亲自在金杯中倒满酒后令人送给了贵英恰,如是者三。原本就有些醉意的贵英恰,终于有些喝高了,他甚至捧着金杯兴奋的为崇祯唱了一段蒙古小调。

    朱由检听完之后,拍着手掌对他笑呵呵的说道:“贵宰生果然是意气男儿,上马能擒敌,下马能放歌。

    刚刚朕说过,今日朕请各位前来宴会,这第一件事是为了酬谢大家协助大明抵抗后金。

    这第二件事么,倒是想请贵宰生卖给面子给朕,不知贵宰生可愿意么?”

    在酒精的刺激下热血上头的贵英恰,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一时大有为知己而死的豪气从胸中冒了出来。

    他放下了手中的金杯,快步走到了宴席中间的空地上,对着崇祯单膝着地,右手抚着胸口说道:“只要皇帝陛下下令,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只要贵英恰皱一皱眉头,便不配这蒙古第一勇士的称号。”

    朱由检顿时击掌说道:“好,果然不愧是贵宰生,朕想要向你请求的事倒也不难。

    宰生此番东来,在路上扫荡了不少36部部族,按照原本的约定,朕本不应该对这些被俘的人口说些什么。

    但36部在一时屈服于后金之后,总算有人在阵前醒悟,重新回到了我大明这边。朕念及这些人的功劳,所以想要向贵宰生求个情,能否将这些俘虏交给大明处置呢?”

    贵英恰虽然酒劲有些上头,但是对于36部俘虏的处置,他也还是犹豫了起来。

    他此次出兵,林丹汗要求他的任务便是,将这些俘获的36部人口带回去,以充实察哈尔部西迁损失的人口。关门36部虽然理论上属于右翼三万户统管,但实际上还是处于独立状态。

    这些人口被迁移到土默特川之后,反而要比那些投降的右翼部族要忠诚的多。而且林丹汗也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彻底消化掉36部的实力,避免让后金、明国、右翼蒙古各部获得这个部族的力量。

    对于林丹汗来说,以上三种势力不是他统一蒙古各部的障碍,便是他现在的敌人,又或是他将来的敌人。因此他怎么也不会愿意,让36部投入到其他人的怀抱中去的。

    看着贵英恰迟疑不决的样子,朱由检不由微笑着说道:“朕自然也不会让贵宰生为难,想来林丹汗需要的也是36部青壮,而不是那些老弱妇孺。

    在这种天气之下,将这些老弱妇孺送到河套去,恐怕路上不知要添上多少具白骨。所以朕只要贵宰生将那些老弱妇孺留下就可,朕也不会白要这些人,朕会让人拿甲胄、兵仗交换他们。宰生意下如何?”

    听到崇祯这么说,贵英恰立刻恢复了过来,他忙不迭的说道:“皇帝陛下如此高义,外臣如果再不答应,岂不是太没有天良了…”

    朱由检顿时哈哈笑道:“好,今日两件事情就算是结束了。大家继续喝酒,不醉不归…”

    同崇祯谈妥了以老弱妇孺交换甲胄、兵仗之后,贵英恰颇为洋洋得意,但是他没注意到的是,几位36部小首领甚为仇恨的看着他和边上的察哈尔人,而他们对于崇祯的态度,却更为恭敬了。 

第739章 劝说() 
招待蒙古各部首领的宴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才算结束,在崇祯的有意纵容之下,刚开始还显得有些拘谨和警惕的蒙古首领们,很快便放松了下来。在酒精的刺激下,原本互相看不顺眼的察哈尔部和其他蒙古各部,都开始走到宴席中间,一边手舞足蹈的跳舞,一边放声高歌,似乎就如同他们在自家部族时欢庆一般快活了起来。

    宴席的最后,几位36部的小首领有些喝高之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向抱着金杯不肯放手的贵英恰挑战,要同他较量一番,看看谁才是蒙古第一勇士,彩头就是崇祯赏赐给贵英恰的金杯。

    朱由检自然不会让这场宴席不欢而散,他以贵英恰身上有伤为由,出面制止了这场闹剧,并另外取了一些礼物赏赐给在座的众人,然后顺势结束了这场宴会。

    这些蒙古人醉醺醺的离去之后,喝的脸色发红的朱由检倒还能保持着清醒,他一边喝着侍从送来的醒酒汤,一边对着边上的连善祥吩咐道:“多派些人手护送他们回去,不要让他们在街上发酒疯,惊扰到百姓就不好了。”

    连善祥答应了一声之后,没有立刻下去而是对着崇祯小声说道:“陛下,武纳格拒绝在罪状书上签字,他还骂走了前去劝说的杜度,现在他极力要求求见陛下。”

    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汤碗,微微有些醉意上头的他,心中不由生起了想要见见武纳格的念头,“唔,到了现在他还不甘心去死?也罢,朕就去见见他,看看他究竟想要说什么。顺便叫人整治一桌酒席一起送去,也算朕给他送行了…”

    虽然已经沦为了明军俘虏,但是武纳格却一直颇受优待。送抵遵化城后,他也没有被安排在城外的俘虏营中,而是被安置在了城中一所独立的院落中,除了不能离开这处院子,他倒也算得上自由。

    享受着优待的武纳格原本以为,明人给予他这样的待遇,就是为了想要软化他,从而招降他。他被俘的这些日子里,也极力的在思考,如何同明人虚以委蛇,好重新回到自己的部下中去。

    武纳格相信,只要他能够回到部下中去,想要脱离明人的牢笼并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明人优待了他这么多天,除了向他询问关于后金内部的一些事情之后,并没有任何招降他的举动。

    而前几天更是通知他,将会组建一个什么法庭来审判他,明人这种前后的反差顿时激怒了武纳格,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被明人戏弄了。

    在投降之前,武纳格已经预计过明人也许会处死他,毕竟他在觉华岛屠杀的那些明**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明人拿住了他之后,直接将他推出去砍了脑袋,武纳格还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现在居然要建立一个法庭来公开审判他,还要求他当众认罪,这就是在羞辱他了。两国交战无所不用其极,明国昔日强盛时出关征讨蒙古,难道就没有屠杀俘虏和妇孺么?他武纳格效忠的是后金国,是天命汗努尔哈赤,又没有效忠过明国和明国的皇帝,在作战中奋力杀敌,究竟有什么罪过?

    更为可笑的是,明人还试图让多罗贝勒杜度来劝说他认罪伏法,这种是非不分的做法让武纳格感觉憋屈死了。他为后金国,为天命汗奋力作战要被问罪,天命汗的长孙到得到了明人的优待,这还有天理么。

    出于对杜度人品的鄙视,武纳格当即就将杜度赶了出去,愤怒的他向明人看守提出,除非明国皇帝能够亲自见他,否则他绝不会当众承认自己的罪状。武纳格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不过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等他平静下来之后,便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的要求,明国皇帝连招降他的意思都没有,怎么可能还会来见他呢。

    躺在床上的武纳格,睁大了眼睛看着屋顶,但是在一片黑暗中,他能看到的不过是一团团深浅不一的黑色影子罢了。武纳格从心里觉得,也许说不定这就是他最后一晚了。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