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12章

挽明-第512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床上的武纳格,睁大了眼睛看着屋顶,但是在一片黑暗中,他能看到的不过是一团团深浅不一的黑色影子罢了。武纳格从心里觉得,也许说不定这就是他最后一晚了。对着看守发泄了一通之后,他现在倒是无喜无怒,什么都不愿意去想,只是感觉自己心里空荡荡的。

    武纳格正躺在床上发愣之时,门外的守卫敲了敲门,便拉开了房门走了进来。四名守卫拿着灯火在房间点燃了照明的蜡烛之后,便有一名守卫站在他的床前瓮声瓮气的说道:“武纳格起来梳洗一下,然后跟我们去见见贵人。”

    武纳格慢条斯理的从床上坐起来,正穿着衣服,听到守卫这么说,不由停顿了一下,抬头看着他问道:“什么贵人?”

    往常对他尚算客气的这名守卫,现在却一脸警惕的看着他说道:“你去了就知道,现在快些起来,不要磨蹭了。”

    带着几分疑虑和不可能的猜测,武纳格稍稍洗漱之后,便换上了这些守卫带来的新外套,然后跟着他们离开了自己居住的院子,经过了几道甬道和游廊之后,武纳格便被带到了一处花园内的水榭之中。

    看着花园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守卫,武纳格差不多确定他原本以为不可能的猜测居然是真的,那位明国皇帝居然真的来见他了。武纳格下意识的握了握拳头,心里不由闪过了一丝兴奋,他心里想着要是骤起发难,到底能不能挟持这位皇帝,就算回不去后金,起码也能拖一个垫背的。

    在水榭之前,两名侍卫拦下了他们这行人,在仔细的搜索了他的全身之后,一名侍卫才推开水榭的木门,让武纳格进入水榭之内。

    从昏暗的外界走灯火通明的水榭,武纳格下意识的用手挡了挡双眼,好一会才恢复了过来。他还没来得及打量周围的环境,后面的侍卫已经轻轻推了推他的肩膀,小声训斥道:“还不快进去,别发愣。”

    武纳格踉跄的向前冲了一步,随即站稳了脚步,他回头狠狠的瞪了一眼推他的侍卫,将这名侍卫看的有些心虚的后退了半步,这才转头向着厅内走去。

    水榭内的大厅除了一桌酒席之外,再无其他家具。在大厅的四角各站着一名侍卫。武纳格看着空空荡荡的酒席两侧,相对摆放的两张椅子之后,不由停下脚步喝道:“不是说让我来见贵人的么,人呢?”

    “你急什么,坐到你面前的椅子上去,别太多废话。”厅内的一名锦衣侍卫一手按着腰刀,一手指着椅子对他严厉的呵斥道。

    武纳格正欲发怒,便从眼角的余光看到,另一位厅内的锦衣侍卫跑去了一边的厢房门口,显然是在通传他的到来。他也就深深的吸了口气,按捺下了心中的不满。

    朱由检在连善祥的陪同下,从左侧的厢房内走了出来,他看着坐在大厅内的武纳格后,不由笑着说道:“倒是让武纳格固山久等了,晚上喝了点酒,所以刚刚小歇了片刻,不成想却一不留神睡了过去,武纳格固山不会嫌朕怠慢于你吧。”

    虽说武纳格已经差不多猜到了今晚召见自己的也许会是崇祯,不过当他看到崇祯之后还是有些愣了一会。待到清醒过来之后,虽然对于崇祯有很多不满,但是武纳格还起身规规矩矩的向崇祯行了礼节。

    就算崇祯是敌国之君,和他同样也是君臣有别,不是武纳格可以轻易冒犯的。此前武纳格在路上想着要怎么擒拿崇祯的想法,这一刻也有大多消散了去。

    朱由检举起了面前的杯子看了看,便放下杯子开始倒酒,他一边倒一边说道:“听说武固山想要见证,可是有什么话对朕说么?你有什么未了之事,不妨直说。朕能办就替你办了,要是办不到,也不会糊弄你。来,先喝上一杯暖和暖和。”

    看着崇祯向前递过来的酒杯,武纳格心里盘算了一下,终于还是伸出双手接了过来。他一口干掉了杯中酒之后,便对着崇祯询问道:“陛下缘何非杀我不可?陛下连努尔哈赤的长孙都能放过,难道还不能饶过我这个蒙古人么?

    更何况,杜度虽然号称多罗贝勒,但在我后金国却并不掌权,甚至连承袭牛录都只有几领而已。我武纳格虽然是蒙古人,但是颇受先汗和现在后金大汗的信任,不仅牛录比武纳格多,便是对于后金国机密事务的了解,也远远超过…”

    武纳格正侃侃而谈的时候,朱由检突然打断了他说道:“不一样,你们两人不一样啊。”

    武纳格有些发愣的问道:“不一样?陛下是指什么不一样?”

    朱由检微笑的看着他说道:“你们的态度就不一样,朕问杜度贝勒关于后金国之事,杜度对朕就算不是言无不尽,也起码做到了知无不言的地步。而武固山你连自己儿子也被我们俘虏的事都不愿意说,朕看你们两人自然就不一样了。”

    武纳格哑口无言,顿时沉默了下去。朱由检此时又继续说道:“更何况,杜度贝勒在后金国内既无功业,也不受重用。他若是投靠我朝,除了可以赢得一个未来之外,还能洗清广略贝勒的冤屈,朕自然可以放心用他。

    但是武固山你不一样,你出仕于后金,被努尔哈赤提拔重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都在为后金征战,为后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你投靠我朝,岂不是就等于否定了你过去的几十年奋斗,你真的愿意放弃过去,重新在我大明开始么?

    就算朕敢用你,你怎么能确定自己还能建立新的功勋呢?与其舍弃了过去的声名,在被人辱骂中默默消亡。朕以为,倒不如让你保全名节,起码也好让后金国善待你的家人为好。” 

第740章 祭奠() 
武纳格抬头认真的注视着对面满面笑容的少年,他胸中不由涌起了一股怒气,便不假思索的对着崇祯讥讽道:“这么说来,我接受了陛下对我的审判,让陛下用法律处死我,我反倒还要感谢陛下了?”

    站在崇祯左侧的连善祥紧张的注视着对面的武纳格,和皇帝见的其他人不同,这位可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老将,虽然他现在手无寸铁,但是天知道要是被激怒了,他会不会上来拼命。

    对于连善祥来说,在这种状况下,崇祯哪怕是伤了一根头发,他也是承受不起责任的。因此看着武纳格语气不善的盯着崇祯,他顿时往前曲了曲,弓起了身体,一副蓄力待发的样子,准备阻止武纳格有可能的后续动作。

    朱由检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察觉的继续说道:“人生百年岂有不死之理,君王也罢、乞丐也罢,不管生前是多么威风凛凛,还是多么微不足道,终究还不是要埋在一堆黄土之下。

    所以朕觉得,死亡没什么大不了的。武固山征战沙场多年,上战场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会有回不了家的时候么?因此朕觉得,武固山你也不会是一个怕死之人。

    你之所以想要见朕,也并不是想要向朕求一条活路,不过是想要向朕要个理由罢了。朕现在给了你这样一个不错的理由,难道你还不应该感谢我么?”

    武纳格睁大了眼睛看着崇祯,发觉这位少年的脸上虽然堆着笑容,但是一双眼睛之中却看不到任何情绪。他心里顿时一紧,知道崇祯对他说的都是实话,对面的少年确实是想要他去死,而不是在恐吓他。

    这个发现让武纳格很是心寒,他原本有些通红的眼睛开始渐渐清白了起来,心情平静下来之后,他终于能够冷静的重新进行思考了。

    武纳格一口喝干了崇祯给他倒的那杯酒,这才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说道:“那么敢问陛下,如果不是为了给我这个理由,以陛下心里的真实想法,我是不是也是非死不可?”

    朱由检伸手下意识的敲了敲台面,这才开口说道:“说老实话,朕对你的生或死其实并不在意。朕在乎的是,你活着,对我大明有什么坏处;你死了,对我大明又有什么益处。

    朕考虑了很久,发觉你死了比活着有好处,所以便不得不请你上路了。不过你可以放心,朕会处你以绞刑,让你可以保有一个全尸,而你的尸体也不会受到侮辱。

    至于你被俘的儿子,在你死后会收敛你的尸体一起返回沈阳。你如果还有什么要求,不妨趁着现在提出来,能满足的朕也一定会满足你。”

    听到崇祯如此坦然的安排自己的后事,武纳格也不由为之气节,他沉默了片刻才说道:“陛下何至于做到这种程度,以我现在的处境,认罪不认罪有什么重要的,陛下只要一声令下,我的头颅就可以瞬间落地了。”

    朱由检伸手举起了酒壶,示意武纳格将空杯递将过来,他如同给朋友谈心一般,一边倒酒一边说道:“因为朕要处死的,是分裂大明的叛逆及屠杀大明平民及俘虏的罪人武纳格;而不是杀死一位,反抗大明暴政的后金勇士。这么说,你明白了么?”

    武纳格看着酒杯中蜜蜡色的酒水,突然呵呵的笑出了声,朱由检有些奇怪的看着他,心中正思索着,武纳格是不是想要装疯卖傻。

    却见武纳格似乎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真像啊。”

    朱由检有些皱着眉头的看着他说道:“什么真像?”

    武纳格抬头看着崇祯认认真真的说道:“陛下和天命汗真像啊。”

    朱由检有些错愕,下意识的说道:“怎么可能?朕可是看过努尔哈赤的画像的,朕怎么可能像他。”

    武纳格摇了摇头说道:“不,我不是说相貌,而是说陛下行事的手段。当初汗王攻下了沈阳,召集在沈阳的内地商人与会,写下了七大恨交由这些内地商人带回去,汗王劝说那些商人的语气,倒是同陛下你现在的口吻差不多。”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他可没兴趣同努尔哈赤扯上什么关系,便转移了话题说道:“那么现在,你可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么?”

    武纳格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以大明的版图和陛下的才能,将来也许可以规复辽东也未可知。我只求陛下一事,若是果然有这一日,还请陛下照顾外臣家人一二。”

    朱由检举起酒杯示意了一下,便一口饮下,然后说道:“朕答应你,那么你且慢慢享用,朕先起身了…”

    朱由检走出水榭前,回头看了看,发觉武纳格的肩膀似乎耷拉了下来,这一刻倒是再没有什么军中大将的气度了。

    收回目光的朱由检,便一言不发的踏出了水榭,在两名打着灯笼的侍卫引导下,在黑暗中渐渐远去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遵化城北面后金军遗留的大营,靠近城门方向的木墙已经全部拆除了,营外的浅壕也被填平踏实,这里重新变成了一片空旷的荒地。

    后金军在营内修建的观战高台,在明军重新修缮后,成为了祭奠遵化及本次后金入关,明军阵亡军民的祭奠场所。

    当日一早,遵化军民数万人以白布条扎着头,肃立在祭台之前,等待祭祀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亲友和乡党。

    在铜号角的呜咽声中,一身素袍免冠的朱由检在众人的注视下,从祭台右侧的阶梯缓缓登上了高台。

    随后他在礼官的高声呼喊声中,一步步的完成了祭奠阵亡军民的各项仪式,最后便是一板一眼的读完茅元仪写作的祭文。

    在这肃穆而宏大的祭奠仪式上,台下的军民们都显得极为安静,只有等到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