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784章

挽明-第784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而在英国人眼中,大阪市民议会代表们的行动却很有成效,起码他们暂时能够利用这些招募来的士兵和物资保护这座城市,不会被残暴的领主所摧残掉。

    当然,大阪市民过于驯从权力的表现,使得议会代表们算不上是真正的民众代表,只是一群被中国人任命的无固定职位的新官僚罢了。

    对于李晨芳、许心素等中国官员来说,大阪市民议会虽然看起来有些目无尊上,但却比一般的地方官员更能沟通地方民众的情绪,并从中找出如何治理当地民众的方式,这不失为一种在海外征服地区使用的良好管理方式。

    就在大阪市民议会忙着准备应对来袭的幕府大军时,江户也没有闲下来。虽然秀忠好歹平息了骏府城内的叛乱,但是56万3206石大名德川义直在此前流露出来的同情忠长的姿态,也让秀忠对于这个弟弟警惕了起来。

    而打通了东海道之后,关西诸侯、京都地区的情报也开始顺畅无阻的送到了江户,此前德岛、纪州两藩对西国形势含糊其辞的汇报,也终于被江户戳破了。

    不管是萨摩、长州、熊本起兵,九州全岛沦陷;中国及南蛮各国组建联军进攻日本;还是西国水军数战之后只剩下了一只实力大损的淡路水军,对于江户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传闻。对江户的幕臣来说,西国的形势显然已经沦落在失控的边缘了。

    一夜之间,幕府就冒出了三个敌人,占据大阪的忠长叛军,西南三强藩和东协联合舰队。骏府城叛乱的平息,算是对大阪的忠长叛军一个重重的打击,只要给出一点时间还能将大阪地区重新收回幕府治下。

    但是西南三强藩和东协联合舰队这两只力量,显然不是这么容易打发的。特别是现在西南叛军和大阪叛军在东协联合舰队的联络下,隐隐有成为一体的势态,这也让秀忠和幕府重臣们忧心不已。

    在松平信纲的建议下,秀忠决定让幕府首席家臣彦根藩当代藩主井伊直孝和尾张的德川义直率领京畿一带的军队出击大阪,然后命令阿部正次和纪州藩配合,务必尽快迫降或攻下大阪城,以断绝西南三藩和东协联合舰队在京畿一带得到接应。

    而为了防备九州…毛利联军上洛,又令鸟取藩藩主池田忠雄和广岛藩浅野长晟率中国地方诸藩军整军备战。

    此外,秀忠还让幕府派人同毛利、及九州各藩分别进行联系,试图收买分化联军。而此前出兵骏府的伊达宗政被重新召回了江户,替代井伊直孝和各位老中一起处理幕府的日常事务。

    和幕臣们确定了这些应对之策后,秀忠便命松平信纲将明国驻江户使者申甫和尚带到了自己面前。

    在西之丸的一间装饰朴素的长屋内,大御所德川秀忠邀请申甫和尚和自己对坐在一张茶几对面,令松平信纲在一边为两人烹茶。

    秀忠并没有着急指责大明在日本各处掀起的叛乱,并直接组建联合舰队入侵日本等行为。在等待松平信纲烹茶的过程中,秀忠倒是先向申甫感谢了,此前大明皇帝托人给他带来的药物,让他最近的身体好过了不少。

    原本有所准备的申甫,倒是被秀忠现在的态度所迷惑,一时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秀忠的示好。

    就在申甫捧着一杯热茶尴尬的听着,秀忠讲述之前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关系时,对方突然语气一转的说道:“…自大明派出使者前来江户同我国修好之后,鄙邦究竟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大明,要劳烦皇帝陛下派兵征伐鄙邦?

    此外,那些南蛮人都是不服王化的海外蛮夷,他们不通经义,不拜圣人,平日里好利而忘义,不遵佛门大德之教诲,反以切支丹邪道来蛊惑我国百姓。

    鄙邦实在不知,皇帝陛下和这些蛮夷联手进攻和睦相处之海外友邻,究竟是何道理?难道这也符合孔孟之言,天朝上国的礼仪吗?”

    听到秀忠突然的质问,申甫一时也是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和毫无顾忌破坏一切旧规则的崇祯相比,其他的大明人还未能完全从数千年的天朝上国语境中走出来。

    天朝上国出兵,向来都是言义不言利,只是为了讨伐那些不遵王化的蛮夷,而不是为了抢别人家的东西。只有那些不知礼义廉耻的蛮夷,才会为了抢劫东西而发动战争。

    被一个海外邦国的土王如此质问,申甫感觉自己的脸皮都有些发烫了。

    不过申甫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儒士,他只是一个读过书的和尚而已。因此红了红脸皮,并不代表他会就此羞愧,转而附和秀忠所言。

    当然此前他想好的说辞要完全改变了,现在再抓着几个船员的事说事,恐怕就要被秀忠视为无理取闹了。毕竟对方以大义相责,几个小人物的性命就有些无足轻重了。

    很快他就接着说道:“殿下所言有差,中日两国之间也算不得什么友好邻邦。唐时有白江口之战,百年前我国东南沿海有倭寇之乱,就算是数十年前也还有万历朝鲜之征,中日之间如何能算是友好邻邦呢?”

    秀忠不由皱了皱眉头说道:“大师这话是不是有些勉强了,这些陈年烂事,难道也能影响到今日两国之间的和睦关系吗?”

    申甫总算是理清了思路,很是流畅的说道:“殿下岂不闻: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此乃春秋大义,陛下岂敢忘却。

    再说了,万历朝鲜之征后,丰臣秀吉受神宗皇帝所封,为日本国王。然秀吉之后惨遭屠戮,这难道不是对天朝之大不敬吗?”

    秀忠看着申甫许久,不由平静的说道:“秀吉之子丰臣秀赖倒行逆施,朝廷下令天下诸侯讨之,最终身败而*,并非被人所屠戮,恐怕皇帝陛下乃是被人所欺瞒了。”

    申甫并没有和秀忠纠结于秀吉后人的问题上,而是说道:“即便如此,受我国册封之日本国王也当由丰臣后人承继。闻听秀赖殿下有一女,皇帝陛下已经准许其女重建丰臣氏,其女血脉当为日本国王。

    至于那些南蛮人,恐怕殿下的猜测有误。并非是我国召集这些蛮夷讨伐日本,乃是这些南蛮人听说我国为东亚诸邦之宗主,才向皇帝陛下呈情,言说他们在日本遭受到了非人道的待遇,陛下才派兵带着他们前来日本索取个公道而已…” 

第316章 秀忠的忍耐之道() 
和申甫的谈话结束之后,坐在原地发了一阵呆的德川秀忠,突然向一边跪坐的松平信纲发问道:“听了刚刚我和明使的谈话,你有什么看法?”

    松平信纲仔细的回想了一下,方才谨慎的说道:“回殿下,臣以为明人入侵我国乃是早有计划,否则骏府生变,西南三藩叛乱和明人舰队入侵三件事不可能同时发生。”

    秀忠微微点了点头,赞同了松平信纲的说法,“说的不错,那么你觉得,幕府又应当如何应对这件事?”

    松平信纲沉吟了许久方才说道:“明主何其不智也,跨越大海来攻我国,其军必然不多,但耗费之钱粮却必定惊人。

    臣听说明国在北方尚有一大敌存在,明国多年与其对战却未曾占据过上风,大明军队之精锐,全国之钱粮倒是大都用在了北方大敌身上。大敌未去,却又挑衅于我国,岂非不智?

    我国虽小,但也有2000余万人口,带甲之士近百万。当日我国十数万兵马跨海尚且不能征服一朝鲜,今日明国欲以少数人马跨海攻我,就想要我国屈服,岂不可笑。

    臣以为,今日我国之患,不在明国和南蛮,而在于内部之诸侯。若无忠长殿下的部下和西南反叛诸侯为主力,虽明国也无能为也。

    臣以为,欲破此局,首先就是集中兵力击溃大阪和西南诸藩之叛军,内无接应之人,则明人就无所凭借,再派人好言相劝,明人必然退去。

    这一战事关幕府之存亡,臣恳请殿下征发关东诸侯联军,趁着西南叛军和大阪叛军尚未联结一气,全力剿灭大阪叛军才是正理。

    若是此战久拖不下,幕府之权威衰落,臣恐天下诸侯有异心者会借机而起,到时天下大乱,则明人之所图也就真成了。”

    听了松平信纲这番话语之后,端正坐着的德川秀忠似乎若有所思,好久他才长叹一声说道:“别人在我面前夸你是智慧伊豆,果然是有些道理的。

    你刚刚说的都很不错,这样的局势下,只有幕府倾尽全力,如当年对付丰臣氏一般,把每一分力量都用上,才能万无一失的保证胜利。不过,在今时今日,幕府却恰恰不能用尽全力啊。”

    松平信纲抬头惊讶的看着秀忠问道:“殿下为何这般说?”

    德川秀忠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说道:“我的身体就是幕府不能用尽全力的原因。若是两三年之前,不管是我亲自召集诸侯出征,还是让家光带兵出征,江户都不用担心无人坐镇。

    然而今年以来,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大辟之日不远矣。这个时候动员天下诸侯出兵,若是征战未息而我已身陨,恐怕权现殿开创的德川幕府就真要亡了。”

    松平信纲顿时哑然了,在忠长殿下举起了叛旗之后,尾张和纪州的两家亲藩,举止也有些诡异。一旦真如大御所说的,派兵平息叛乱尚未完成,而大御所已经辞世的话,幕府内乱还真不是凭空猜测。

    不管是德川秀忠还是松平信纲,他们信奉的都是,天下是为了德川幕府而存在的,而不是相反。

    只要幕府实力尚存,哪怕丢了整个关西地区,幕府还拥有半个日本。但如果幕府把实力消耗殆尽,那么德川氏就要步丰臣氏的后路了,这显然是不被秀忠所接受的。

    松平信纲这才反应过来,和大明相比,更拖不起这场战争的,反而是幕府。

    他迟疑了半天才小声的问道:“那么殿下今日召明使前来,并不是单单为了探一探明人的要求,而是另有所图吗?”

    德川秀忠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若是井伊直孝、阿部正次他们作战失利,我们就要和明国尽快达成妥协。哪怕把大阪还给天秀尼,也要确保关东地区不被战争所波及。

    只要明人能够退出这场战争,那些贪得无厌的南蛮人和西南叛军是合作不下去的。待到幕府权力交接平稳渡过之后,再图谋西国地方不迟。

    明国和我国之间毕竟远隔重洋,今日之强势岂能长久维持。明国若是衰弱了,天秀尼又怎么保得住大阪地区?所以,我们不必同明人争一时之短长,只需忍耐…”

    松平信纲这才明白过来,今日秀忠为何要自己旁听这场谈话,这是向他托付后事啊。和经历过德川家崛起的秀忠不同,家光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天生的将军了。

    所以,秀忠更知道如何忍耐,而家光却更为冲动,总喜欢采用武断的政策。面对实力远不如幕府的日本诸侯,家光的做法倒也不算是错误。但是面对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一味的强硬就是在替德川氏掘墓了。

    秀忠知道,家光最为信任的家臣还是他,也只有他才能拦住固执而有些孤僻的家光作出错误的决定。松平信纲拜伏在地,发自内心的向秀忠发誓,他一定不会忘记秀忠今日对他的嘱咐。

    就在日本列岛上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下一场战争时,三千里外的大明都城北京,却是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