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92章

挽明-第92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林诸人带着或多或少的疑虑离开了,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三人则相视一笑,才向着文渊阁而去。

    不久内阁便向天下发布诏书,宣布各省推选商人代表入京,商议商税之事。

    各省地方缙绅一时哗然,而两京勋贵及地方王府则对此毫不在意。一位王府门下的商人公开嘲笑道:“一群平头百姓,难道也能干出什么大事来?不管这群人能讨论出什么东西,只要这大明的江山还是姓朱,太阳就不会从西边出来,难道陛下收税还能收到自己亲戚身上来吗?”

    勋贵和藩王们可以无视这个所谓的商人税收会议,但是各地缙绅则不能视若无睹,虽然这个所谓的商人税收会议未必能起什么作用,但是缙绅们依然想要把这会议给搅黄了。

    不过想要派自己亲信参加会议的地方缙绅,很快就被诏书上注明的,三年内的纳税额的规定给拦住了。这些地方缙绅勾结官吏,早就不知道什么叫纳税了。

    在大明行商纳税,只能说明你是个没有背景的普通商人而已。能被地方称为缙绅的,家中三代之内最起码也出过一任县令。有了这层背景,一般的税吏那里敢上门收税。

    这连续三年的规定,让这些想要临时抱佛脚,交钱换代表名额的缙绅们束手无策。而各地方官员也不敢做手脚,点选这些缙绅推选的不合格商人做代表。因为诏书上已经明确注明了,敢弄虚作假伪造商人代表身份的,推选官员和审核官员一律革职。

    商人税收会议,不过是一个讨论税收的会议,这种看起来只有麻烦没有好处的商人代表,没有那个官员会因此去冒丢掉自己头上官帽的身份,去替缙绅造假。

    因此230名商人代表中,作为缙绅代表的商人不足30名,其他商人到真是货真价实的商人代表。

    在各地缙绅正在为所谓的商人代表会议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份被称为报纸的东西突然刊行天下了。

    这份和邸报形式差不多,但是内容更为直白的大明时报出现时,各地的民众并不在意。

    特别是江南的士子,对于这份报纸上基本用白话写的文章,他们基本不感兴趣。而江南民众大部分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创刊词也引不起他们的共鸣。

    倒是报纸中提及的民间普及教育模式,让一些江南士绅比较赞赏。在大明中枢还没正式颁发义务教育令时,一些江南士绅已经纷纷要求,先行在浙江开展义务教育了。

    而在大明的北方,陕西、宁夏今年虽然没有受灾,但是两地之人还没从连续的灾害中恢复元气,那里还会去关注一份所谓的报纸,除了一些有限的士绅看到了这份大明时报,但是也流传不广。

    河南、山东、山西三地缙绅豪族势力强大,又环绕京畿。他们对于原来的东厂、锦衣卫最为深恶痛绝。听说这大明时报就是东厂改办的之后,三地的官员干脆就没有印发下县,直接把京城送来的大明时报丢进了公文堆中。

    而只有京城和北直隶地区,因为有崇祯的亲自关注,并在北直隶各县及京城地区,雇佣了大批的说书人作为读报官,才算勉强打响了大明时报的名头。

    大明时报的几篇文章经过柳敬亭的修改之后,在崇祯看来已经非常接近口语化了。虽然王承恩等人觉得,在柳敬亭的修改下,原本辞藻华丽的文章现在变成了乡野村夫的鄙下之文,实在是太不成体统了。

    但是有着朱由检的坚持,大明时报还是按照崇祯的意思发布了出去。

    这一天,批改了一个早上的奏章,用过午膳之后。朱由检看着堆在书案上密密麻麻的奏折说道:“其他的奏折的意见为准吧,朕就不再批阅了。今后钱粮方面在1万两之下的,由户部尚书自己决定,不必再上奏了。但是每隔一个月,户部要罗列一份收支表上来。”

    王承恩顿时有些不情愿的说道:“陛下,这户部天天叫着银两不足,想要陛下发内帑。如今陛下再不审核户部用银的事由,就怕有猾吏从中动手脚,让陛下的银子落入贪官污吏的口袋之中,这岂非大大的有违陛下的本意。”

    朱由检自然知道,这是王承恩的小心思犯了,人事权和财权就是内廷和外朝争夺的重点。对这些司礼监的太监来说,哪怕是国库中一两银子的去向,也应该通过内廷的批准,这样才能保证内廷在朝政上的发言权。

    朱由检同样也明白,司礼监争夺外朝的财权,不仅仅是为了内廷的利益,同样也是在保护皇权独尊的地位。

    朱由检不认为这种掣肘户部事务,对现在的大明是什么好事,反倒是大大降低了户部的行政效率,本身文官就不愿意去户部任职,这里指的是户部内的事务官,而不是户部的行政文官。

    大明的儒生读完经义之后,还能读些九章算术之类的杂书,可谓极少。让一群连基本数学概念都没有的书生,去管理大明帝国繁难复杂而又千头万绪的迷宫财政,这无疑是在自找麻烦。

    因此大明户部是六部中缺员最多的一部,这个部门中大部分事务,实质上都是吏胥在干。这些吏胥凭借着家族代代相传的经验,处理着大明最麻烦的财政问题。

    虽然王承恩说要管住国库内每一两银子的去向,但是朱由检可不认为,这些司礼监太监能斗得过,这些传承了数百年户部账目制作经验的吏胥。

    与其看着这些可怜的太监睁大了眼睛被户部的吏胥玩弄,倒不如给这些吏胥一个贪污的机会。在一个没有监管的户部,再加上崇祯有意的放权,很快那些贪婪的吏胥就会显露出来。也许每一名吏胥都能做平自己的账目,但是当整个户部的吏胥一起贪污的时候,那个巨大空缺一定是无法弥补的。

    对朱由检来说,财富从户部转移到吏胥家中,或是从吏胥家转回户部中,都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一件贪污案也许就能把整个户部的官员清理一遍,这个交易并不算吃亏。因此朱由检还是坚决的否定了王承恩的劝谏。 

第131章 小乞儿() 
朱由检闭目养神了一会之后,突然开口问道:“今天就是大明时报创刊的日子吗?”王承恩小心的回复道:“是的,陛下。”

    “关于报纸发行的事务,你安排的怎么了。”朱由检睁开眼睛看着王承恩说道。

    “臣已经尊照陛下的吩咐,命令东厂找了京城所有的茶楼,让那些在茶楼中说书为生的艺人每天在说书之前,先读上一次报纸的内容,也安排了东厂的番子在街头出售报纸,相信陛下建立的大明时报必然会轰动京城的。”

    朱由检没有被王承恩的恭维给迷惑了,在大明朝生活了这么久,他只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不是自己亲眼目睹,基本上他们这些太监说的话,能相信个七八分已经很高了。

    而且地位越高的太监,水分也就越多,这倒不是王承恩有意欺骗自己,只不过有些事他也只是听了下面人的汇报。每汇报一次,水分就增加一点,层层加码之下,到了朱由检这里,真相已经不到一半了。

    朱由检转了半天眼珠子,才对着吕琦问道:“前些天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吕琦躬着身回应道:“小臣已经准备妥当了。”朱由检忽然站了起来,“很好,那就带着东西,和朕一起走吧。”

    王承恩不明白崇祯让吕琦准备了什么东西,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快,但是他还是跟着崇祯身后走出了乾清宫。

    在都知监的内堂,王承恩终于看到了吕琦手中包裹中的是什么物品,原来是两套京城百姓平日穿的衣服。

    朱由检一边在吕琦的帮助下换上衣服,一边对着王承恩说道:“你也别楞着了,快换上衣服吧。”

    王承恩捧着手上的衣服有些不知所措,上次冒险陪着崇祯出城,已经让他担心了很久,想不到没过多久,崇祯居然又忍不住了。这样下去,陛下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正德皇帝呢?

    整理服饰的朱由检看着王承恩站在一边发愣,于是摇着头说道:“要不然你在这里守门,让吕琦跟着朕出门?”

    “不,不,还是微臣跟在陛下身边更为妥当。”王承恩马上就醒悟了过来,现在似乎不是思考的时机。

    朱由检和王承恩经过东安门的时候,守门的几名校尉正是当初信王府内跟随连善祥的部下。

    校尉*、章云良顿时拦住了身后部下的视线,*走到三名太监围绕在中心的崇祯面前,也不敢行礼,就这么抱着拳打了个招呼之后,才小声的问道:“陛下这是要去那?陛下身边连护卫都不带,这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臣可不敢就这么放陛下就这么出宫去。”

    东安门是内阁大臣出入之地,因此宫内太监进出宫一向很少经过这里。因此几个人忤在路当中,实在是有些引人瞩目。

    朱由检可不希望在这里和守门校尉纠缠,被内阁几位大学士知道后跑过来拦阻,那么今天他出宫的计划就泡汤了。

    “那还不简单,武校尉你再叫个人跟着我一起出去转转就是了,早点出去可以早点回来,你不会想要和朕在这里对峙到天黑吧?”朱由检盯着*的眼睛说道。

    *连想都没敢想,就惶恐的回答道:“臣绝无此意。”他话一出口,才发觉似乎自己回答的有点问题。

    但是崇祯显然不会给他继续思考的时间,轻轻的喝道:“还不赶紧去叫人,难道要朕一直站在这里等你吗?”

    “臣不敢,臣立刻去叫人。”*浑浑噩噩的答应着下去了。*退回去和章云良商议了一下,决定由他带着两名小旗保护着贵人出宫转一转,而章云良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守门。

    看着*带着人要离开,章云良有些不安的抓住他的袖子说道:“武兄,我们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要是陛下出宫被人知道了,你我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现在倒是有些清醒了,他从章云良手中挣脱出来后说道:“章兄弟难道忘记了吗?我们可都是信王府出来的,要是没有陛下,我们可能还不知在那条街道上巡街呢。只要陛下记得你我的名字,我们还要担心什么呢?要是惹的陛下不快,难道你想回街上去日晒雨淋吗?”

    *说完就匆匆离去了。章云良虚虚抓了抓手,终于还是放下手,回头对着身后的部下严肃的说道:“把刚刚你们看到的一切都忘记了,记住了吗…”

    安然的走出了宫后,一行人先是去了王承恩在宫外的宅子,脱去了身上的太监、侍卫服饰。嘱咐了两位太监守在宅子内,朱由检才带着王承恩和三名侍卫走上了街头。

    “今天是11月8日,但是这是农历。根据之前和金尼阁的交谈,换算成公历的话,现在应该是12月15日,星期三。”朱由检在心中暗暗的计算着时间。

    “如果在后世的江南,现在应该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吧。就算是在北方,白天也应该有10度…5度左右的气候。但是现在…”朱由检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四周。

    现在的气温估摸着已经降到0度左右了,这还是白天,晚上估计起码要零下10度以下。街道两旁几株青桐树已经看不到几片树叶了,只剩下了几叶焦黄的树叶在风中瑟瑟发抖。

    树下有几名孩童正扫着落叶,看着他们身边的筐子,应该是准备拿回去做引火之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