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93章

挽明-第93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下有几名孩童正扫着落叶,看着他们身边的筐子,应该是准备拿回去做引火之物的。

    京城号称大明首善之区,但是在红墙黑瓦的大宅院的外墙下,一样能看到数量不少的乞丐。

    看着朱由检注意到这些乞丐,*会错意的小声替崇祯解说道:“今年侥幸京城左近没有遇到什么大灾害,这流民的数量已经较往年大为减少。这些乞丐并非是外地流落京城的灾民,大多是本地无产的民户。这些年天气反常,夏天时常干旱,秋冬上冻时间却大大增加了,年年收成不好。一些农户年初借钱,秋收却还不上,仅有的几亩地都被债主收了去,只好全家老少流落街头了,老天爷不给穷人活路啊。”

    仅仅一段不到100米的街道,朱由检已经看到了10多个乞儿,5、6名乞妇,还有3、4名老乞丐了,而这还算是年成好的时候吗?

    朱由检有些黯然了,他走着突然就停了下来,回头奇怪的对*问道:“怎么这些乞丐之中都没有青壮的吗?”

    *恭敬的回答道:“京城大户人家不少,要是有流民之中有青壮的,都已经被这些人家买走当做家奴了。而且京畿重地,老弱妇女尚且要控制数量,那些青壮怎么可能放任他们入京,一旦发生变乱,顺天府也吃罪不起啊。”

    朱由检想了想,指着这些人问道:“我大明不是有养济院,照顾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的吗?难道她们都还不够资格进养济院吗?”

    对于这种官府制度上的事,*作为一名低阶武官就不甚了了了。倒是王承恩对此还知道一些,他为朱由检解释道:“户部在顺天府大兴、宛平县各设了一所养济院。至于收拢流民,则是朝廷命令巡城御史行于各城地方,发现街头乞讨流浪人员,审属民籍,送顺天府的养济院。属军卫,送幡竿、蜡烛二寺给济外处。

    京城300里以内的流民,验发本籍,官司收养。300里以外及不能行走的,一起送二寺给济。按京县官例,养济院不得擅自收养孤老,只有在改元或国有大典时,陛下下诏,部议行县,查都城内外的老疾孤贫丐者,加以收养,养济院并无常期,也无常数,只听上面的命令而已。”

    朱由检随口就评价道:“这收拢流民一事,本就是养济院的工作,怎么能由朝廷来强制性规定。朝廷要做的,不是决定收养谁和不收养谁,而是监管养济院有没有按照规定,收拢应该收养的流民。”

    王承恩马上恭敬的回答道:“陛下圣断,待小臣回宫之后,就命司礼监发文外朝,督办此事。”

    朱由检没有马上同意,他略略思考一会,才说道:“不急,此事回宫后,再从长计议。天下流民非京城一地,总要弄个确切可行的章程出来。”

    朱由检一行人虽然穿着普通,但身上的衣服也比这条无名街道上的路人看起来华丽多了。只不过他身边有三名相貌凶恶的随从,那些乞丐也是很有眼力的,连靠近他们都不敢。

    朱由检停在街道边上和身边人谈话时,一个不到10岁衣着单薄的乞儿,从他身后的横巷内畏缩的走了出来。

    她不敢凑近那些大一些乞儿霸占的街道人流最多的地方,倒是懵懵懂懂的向着朱由检这边走来了。

    “好心的老爷,可怜、可怜我…”这乞儿很明显不懂人情世故,居然往周边路人都避开的,朱由检这群人站立的地方走来了。朱由检还没反应过来,*身后的一名小旗已经出手推开了小乞儿。

    这小乞儿手上拿着的破碗顿时摔了个粉碎,但是摔倒在地的她却惊恐的看着面前的几人,连呼痛都不敢。

    看着这名小孩恐惧的眼神,朱由检感觉自己的脸上有些发烧。同时一股无名火从胸中腾的生了起来,他对着出手推开乞儿的侍卫训斥道:“你干什么?” 

第132章 张幺娘兄妹() 
年轻的侍卫赵雄看着崇祯一脸茫然,他不明白陛下为什么会对自己发怒。不过在他整个人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对上位者的敬畏心,让他顿时条件反射性的就要跪下向皇帝请罪。

    *眼明手快的抓住了赵雄的手臂,不让他跪下去。并出声打断他的请罪,“你疯了吗,这里龙蛇混杂,你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吗?”

    朱由检也很快明白了过来,不管是赵雄还是其他人,都没觉得赵雄推开乞儿是做错了什么。反倒是如果让这小乞儿碰到了他的身体,才是他们真正的罪过。

    朱由检摆了摆手,让赵雄收起请罪的姿势。他绕过了赵雄,走到摔倒在地的乞儿面前,弯下身子对着她问道:“你没事吧?有没有摔到哪里?”

    走到这乞儿的面前,朱由检才发觉这孩子身量矮小,似乎比刚刚自己猜测的更小,大约也就七、八岁左右。

    张幺娘惊恐的看着蹲在自己面前的少爷,这位少爷的样子,看起来和自家住的村子里的徐家少爷差不多,那位徐家少爷指挥家奴把他们一家赶出了村子,那种凶狠的模样至今让她忘不了。因此和徐家少爷极为相象的朱由检出现在她面前后,让她害怕的连话都说不出了。

    看着眼前的小孩子吓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朱由检也有些挠头,他可没有哄小孩子的经验。

    朱由检抬头四处打量了一眼,发现就在斜对面有一家馄饨包子铺。他直起身子对着*说道:“去对面叫上一碗混沌,再要上几个包子。”

    *答应了一声就匆匆走过去了,朱由检这才重新低下头,伸出手对着小孩子温和的说道:“来,只要你不哭,大哥哥请你吃东西好不好?”

    张幺娘眨着眼睛把泪水忍住了,她看着眼前这个奇怪的少爷,不明白他想要做什么。村子里的徐家少爷常常拿着自家的吃食诱惑着村子里的同伴,当村子里的同伴上当之后,他就会翻脸把吃食丢在地上用脚踩扁,然后逼着那些同伴把沾满了尘土的吃食吃下去。

    这种游戏似乎能让徐家少爷开心上一天,隔三差五就会来玩上一会。而村子里的同伴似乎也没有什么记性,每次都会被徐家少爷欺负。

    张幺娘曾经问过自己的哥哥为什么,不过读过几天书的哥哥只是黑着脸不说话。张幺娘想着,“难道这位京城里的少爷也想要玩这个游戏吗?要不然她一会求这位少爷留两个包子别踩扁,好让她带回去给哥哥吃,哥哥已经一天多没吃过东西了。”

    朱由检并不知道,自己面前的小孩子在想什么。看着这名小孩子抖抖索索的伸出了自己的手,又想着收回去。朱由检有些不耐烦的抓住了她的手,想把她从地上拉起来。

    不过他很快就停住了动作,这孩子刚刚摔倒的时候,手被碎瓷片给划破了,看着她还想把手往地上的黄土上蹭,朱由检不由说道:“别动,伤口会感染的。”

    张幺娘还没明白,这位少爷说的感染是什么意思,忽然整个身体就被从地上拉起来了。在朱由检的牵手之下,向着对面的馄饨包子铺走去了。

    朱由检在铺子外面的凉棚下找张桌子坐了下来,然后吩咐身边的侍卫去打了一桶水,小心的替张幺娘清洗干净了伤口,然后拿着手帕替她绑扎好。

    这时老板把混沌和包子也送了上来,看着自己几人霸占了包子铺的一张桌子,朱由检也觉得有些不好意了。

    “老板,再来5碗馄饨,10只肉包。”朱由检喊了一声,结果却看到老板没有答应,反而楞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王承恩小声的在朱由检耳边提醒道:“公子,是店家。”随即王承恩重新对包子铺的老板吩咐了一句,这才看到老板点头答应着下馄饨去了。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口误,一时口误。”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馄饨和包子,张幺娘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但是她却不敢动手。

    “怎么不吃啊?是太烫了吗?”朱由检用手试了试馄饨碗的温度,然后向着张幺娘推了推。

    “我真的可以吃吗?”张幺娘咬着手指,小心翼翼的问道。朱由检摸了摸她的头说道:“吃吧,小心点,别烫着了。”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朱由检才发觉这乞儿居然是一个女孩子。

    王承恩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很惊奇,不知道崇祯为什么要对一个乞儿这么好。而和崇祯对面而坐的三名锦衣卫,则如坐针毡,和皇帝同桌吃饭,这让他们心惊胆战,唯恐有什么失礼的动作。

    饶是今天天气如此凉爽,甚至略带冷意。三位锦衣卫却吃出了满头大汗,就像是洗了一个桑拿一般。

    这大明朝的馄饨皮厚馅多,老板的手艺并不怎么样,调料也只有盐水和陈醋,“要是有些辣椒油就好了。”朱由检尝了一个馄饨就住口了,心中暗暗想着。

    王承恩和三名锦衣卫倒是稀里哗啦的都吃完了,这让朱由检有些佩服起这几位的好胃口了。不过他可不知道,这几位也是硬生生的吃下去的。因为算起来,这相当于是崇祯的赐食了。

    朱由检一低头,发觉张幺娘居然已经吃完了自己碗里的馄饨,眼睛正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吃了一个的混沌。

    朱由检把自己的碗推了过去,对张幺娘说道:“不够,就吃我的吧。”

    张幺娘双手紧紧捧着蓝花大海碗。从凳子上小心的跳了下来,“我能给哥哥带回去吗?他一天多没吃东西了。”

    “哥哥?他怎么?”朱由检不由追问了一句。

    “前天晚上淋了雨,昨天就睡在那里起不来了。今天我叫他,他都不理我。”张幺娘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朱由检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睡了,不回应,不会是死了吧。这个缺乏医疗手段的时代,因为淋雨而生病不治的人可多了去了。就连皇兄天启,也只不过了掉落水中一回,就着凉不治了,连皇帝都有可能因为小小的感冒而死亡,更别提普通平民了。”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大哥哥陪你一起去看看你哥哥好不好?”

    “好。”这时的张幺娘,倒是显出了一个孩童的活泼天性。看着张幺娘抱着手中的馄饨,又看着桌上吃剩下的包子,露出左右为难的表情。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吩咐道:“让店家拿个东西,把包子装起来带走吧。”

    这时店老板看到了张幺娘怀中的海碗,不由为难的说道:“几位客官,这碗可不能拿走,小店可是小本经营。”

    王承恩拦住了他,丢出了一块碎银子在桌子上,说道:“连碗在内,应该足够了吧?”

    包子铺的老板看着足足有八、九分的银子,顿时手一伸就把银子收走了,眉开眼笑的说道:“够了,够了。客官好走,下次再来。”

    王承恩正想离去,看着正和乞儿走进横巷子的崇祯的背影,他突然又转回来,对着包子铺的老板问道:“刚刚那个乞儿是什么根脚,你清楚吗?”

    老板点头哈腰的回答道:“奥,那是一对从山西来的逃难兄妹。据说因为母亲生病,所以父亲把家里的田地典了出去,结果人没治好,又遇到了旱灾,田地欠收,最后被债主收了房子,只好到京城来投靠一位远嫁的姑姑。

    不过这家流年不利,父亲在路上也生病亡故了,只剩下兄妹两人好不容易到了京城,结果却没找到那位嫁到京城的姑姑。我看他这兄长也两日没出来了,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