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16章

奸雄天下-第416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之战中,忽必烈损失了至少八万军队,其中蒙古人占了六万之多!特别是大清河惨败的教训太过深刻,现在忽必烈麾下的蒙古人都害怕和北明再战。除非忽必烈可以拼凑起一个强大的反陈明同盟……而这个同盟的另两方,只能是李唐和赵宋!

    可是要拼凑起这样的大同盟谈何容易?赵宋还好说,他们早就明里暗里和蒙古勾结。可是李璮和忽必烈之间的矛盾却很大,也没有任何信任可言。相反陈德兴是李璮的女婿,陈明的继承人是李璮的外孙,现在在燕京摄政掌权的李翠仙更是李璮的亲生女儿……

    忽必烈想要取得李璮的信任,只怕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可行的办法,大概只有走史天泽、张柔和汪德臣的路子了。那么,汪良臣、史楫和张弘略就不能杀掉了。可是忽必烈之前喊打喊杀的顺了口,现在人都抓到了说不杀仿佛变化太快,出尔反尔,怕手下人不服。所以忽必烈只能阴沉着脸不说话,一副要杀不杀的样子,大概是在等什么人给他找个不杀的理由吧?

    想到这里,刘孝元上前几步,走到了三个跪在地上等死的倒霉蛋边上,先向忽必烈行了礼,然后一指身旁的三人,“大汗,此三人的确罪在不赦,便是千刀万剐也难赎其罪!”

    这话一出,跪在地上的三人都一起在心里大骂刘孝元,把他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个遍。而忽必烈的眉头却拧成了一团,看上去好像是生气,实际却是在责怪刘孝元不会说话。

    “不过,”刘孝元顿了一下,话锋已经转过来了。“这几年我大蒙古与伪唐、逆明苦战连连,蒙古勇士……也多有力竭被俘者。据说已经多至数万人!这数万人都是蒙古的精华,大汗的勇士,是无论如何不能弃之不顾的。”

    说到这里,刘孝元又顿了一下,抬眼偷偷打量了忽必烈一下,只见蒙古大汗的眉头已经松开,还在频频点头,脸上也露出了不舍的表情。仿佛真的很在乎那些被陈德兴捉去当奴隶的蒙古人。

    刘孝元也是一脸不忍,叹息道:“臣听闻,这些蒙古勇士个个都宁死不降,都是我大蒙古的好儿郎啊!大汗,咱们不如就用汪家、史家、张家之人去交换他们。如何?”

    这个理由找的瓷实!

    忽必烈赞赏地点点头,这刘孝元果然是肱骨之臣啊!他的目光朝旁边一扫。

    霸突鲁和安童父子已经会意,一起站出来抱拳道:“臣等也赞成暂时不杀汪家、史家、张家之人,用他们去交换我大蒙古的勇士。”

    霸突鲁现在是大蒙古国的最高断事官,也就是丞相。他年仅十六岁的儿子则是忽必烈的怯薛长!父子二人得宠如此,自然成了朝中蒙古大臣、色目大臣们的首领。看到他们俩主张不杀汪家、史家、张家之人,其他人自然纷纷站出来附和。

    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忽必烈也就勉为其难地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就暂时不杀他们了。”

    下面跪着的汪良臣、史楫和张弘略同时大松口气,身子一软,都瘫软在冰冷的地砖上面了。

    “既然要用他们换回大蒙古的勇士,那就需要有人出使。”忽必烈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的脑袋纷纷低到了胸前。这年头出使好像很危险!早先折了真金王子、郝经、窦默他们,现在又有一个蒲寿庚也坏了事情,估计也已经死了!

    忽必烈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在了刘孝元身上,这事儿……仿佛只有指望他了!至少这位肱骨之臣足够机灵,再危险的龙潭虎穴,他都能活着回来。

    刘孝元已经感到了忽必烈的殷切期盼,也不推脱,一抱拳就道:“大汗,臣愿意出使。”

    出使东唐的使者有了,但是大宋也得有人去。忽必烈沉声又道:“蒲寿庚之事,大宋还欠朕一个解释,也得派个人去问问。”

    这回忽必烈的目光不看旁人,就盯住了刘孝元的叔叔刘秉忠。他曾经出使过大宋,而且还安全返回。那不如就再麻烦他一回吧!

    “臣请出使大宋!”刘秉忠也是玲珑心思,此时当然已经看出忽必烈在打什么主意了——蒲寿庚一个小小的色目商人,如何需要劳烦自己这个大元丞相出使?

    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唐宋元明四国争霸的关键时刻!而且大明的强势已经崭露无疑!靠唐宋元三国中的任何一国,都不足以对付这个强敌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三国同盟,先把大明打出局,然后再上演一场三国大战了!

第553章 好一条毒计() 
退了朝后,忽必烈叫上刘秉忠、刘孝元、姚枢还有霸突鲁他们四个,一块儿到御花园陪他散步。忽必烈在开封府的宫殿是原来大宋的旧宫,也当过大金的宫殿。当年可是森严的气派,不知种了多少奇花异草。如今似乎都已经消失干净,只剩下满院子的衰颓凄清。原来宋朝、金朝皇帝和后宫美人漫步游览的地方,现在只有满地的荒草落叶。忽必烈走到一个小石桌前,无限感慨地拍了一下石桌,叹道:“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金,加上朕的大元,这里可是七朝天子的居停,不想如此萧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又要换主人了?

    这话说的真叫人灰心丧气,中原大战还在酝酿,忽必烈这个一国之君咋就这么没有信心呢?三个汉臣,都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姚枢先开口道:“大汗,事情还没有到那程度……这一次结三国大同盟是很有希望的。陈德兴再强,也不是元宋唐三国百万大军的对手,兵败身灭不过早晚之事。到时,以大汗之雄才大略,以大蒙古勇士之善战,吞宋灭唐,还不是等闲?”

    忽必烈神色黯然,低低地道:“若能结成三国同盟,胜算是有一些的。↙但是三国同盟能成么?贾似道那边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李璮就难说了,且不说李璮是不是甘心,就是他的实力也不足以抵挡逆明的猛攻啊。他的地盘被大元和逆明隔开了,山西和益都两边无法呼应,很容易就会被陈德兴各个击破。而且上一回他被咱们打惨了。手上的嫡系府兵只怕剩下不多。史天泽、张柔还有山西的群贼也未必肯帮他打硬仗。”

    忽必烈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李璮这种人根本不会顾及什么亲情。陈德兴首先是他争天下的敌人。然后才是女婿。但是李璮不会不考虑和陈德兴翻脸的风险!

    现在陈明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光是独一份的杀手锏就有南芬钢、秘h药、青铜炮和大海军。而且又得到宋国许多大商人的拥护,钱多的花不完——就史天泽、张柔那俩货。一人有个一百万贯怎么都肯倒戈了!

    李璮拿什么去和陈德兴打?

    如果李璮对上陈德兴是必败,他又怎么肯贸然当出头鸟?

    所以联合李璮的关键,不在于会不会说话,而在于能不能让李璮看到胜利的希望!

    可是这个希望,忽必烈眼下自己也看不到。

    “大汗,希望是有的,只是不能指望李璮当个出头鸟。”刘秉忠思索了下,已经有了主意,“就李璮那点实力和他打仗的本事。如果一开始就和咱们一块,估计半个月就能叫陈德兴打趴下!”

    忽必烈和霸突鲁都点点头。李璮和陈德兴一比的确差太多了。首先李璮的骑兵不行,基本就是没有,而陈德兴的八旗兵战斗力已经快超过怯薛军了!其次李唐军的武器不行,陈明有钢甲有大炮火药也特别厉害。最后李唐军队的人数也没有陈明多,现在已经查明的陈明陆军番号就有六个军(上中下三军、近卫军、八旗军和大名军),初步估计有十八万到二十万带甲之士,远远超过唐军最多十万人的兵力。而且唐军被分割于两地,无法集中兵力。恐怕很快会被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优势的明军击败。

    刘秉忠的脸色突然凝重起来,斟酌着道:“因此李璮的机会只有一个……趁着咱们和北明交战难分胜负的时候,突然在背后下手,偷袭燕云!”

    “这倒是个办法!”忽必烈露出了笑容。“李璮也就只有偷袭打埋伏的本事,堂堂之阵,他如何是陈德兴的对手?”

    他看了刘孝元一眼。后者连忙道:“臣定不辱命,一定说服李璮与我合谋。置陈逆德兴于死地!”

    忽必烈只是微笑点头,然后又沉默了半晌。放沉了语气道:“终是要有两手准备的……西征的准备也是要做的。咱们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霸突鲁,朕任命你为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再调三个蒙古千人队和一万乌斯藏色目军驻防别失八里,屯田开垦,以备军食。”

    别失八里位于后世新疆乌鲁木齐附近,曾经是畏兀儿人的大城,后归蒙古所有。蒙哥汗时期,为加强对中亚的控制,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又分迁窝阔台孙合丹于此。逐渐发展成为了蒙古人在中亚的统治中心,人口较多,经济也比较发达,附近又有水草肥美的草场。的确是个不错据点。

    如果忽必烈在中原战败而西征,那里就是最理想的中转站,必须由最可靠的部下去控制。

    ……

    大明号帆桨舰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犁开了一道白色的浪花,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这艘黑色的大明海军的旗舰看起来是那样的修长精神。海鸟在战舰的周围四下飞舞。透过深蓝色的海面还能看到大群的鱼群在水下漫游的奇妙景象。这是清澈的海,这是陈德兴完成了南番之行的归途。由于归途是逆季风而行,所以随行的船只不多,只有四艘两千石级的“龙”级三角帆桨船护航。船队穿过了几乎无人居住的吕宋群岛(菲律宾群岛)后,沿着海流一路北上。

    现在陈德兴还不知道他的死对头忽必烈正在策划一个唐宋元大同盟。他已经有很多天没有得到北方来的消息了。这个时代的通信手段就是这样落后。不过相对应的也是整个生活节奏、历史进程的缓慢。基本上没有什么瞬息万变,任何一场上点规模的战争,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才有可能发动。而北方中原的下一次大战,将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混战,没有一两年的准备,根本就打不起来。

    这也是陈德兴敢于丢下北方之事不管,先去南番一行的原因——南番的所谓强国,放在北地根本不值一提。三佛齐这样几百年的霸主,不过就是两万已经可以称为腐朽的封建兵。在陈德兴的舰队和8000泉州天道徒改编的海峡驻屯军面前,三佛齐的封建兵根本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

    那个什么沙伦答腊大王居然想靠这样的军队去帮佛教反攻天竺,根本不是什么雄主,压根就是个富于幻想的老和尚——金刚上师呢!可惜遇到了陈德兴,什么上师都不好使。只能乖乖答应了陈德兴提出的全部要求。割让淡马锡岛,在巨港划定明租界,同意由海峡贸易司总管麻六甲海峡通航和税收事宜(三佛齐王国当然可以从海峡贸易司的税收收入中分账)。

    至于波罗王家,更是认清了陈德兴的强大,那个什么鸠摩智波罗上师和达玛波罗空行母干脆随陈德兴一起返航。慢慢研究在天竺重兴佛教的事情。

    因为南番之行圆满达成目的后的轻松,陈德兴终于也放开心思好好享受起度假般的海上旅行。每天早上,他都会和墨影娘在甲板上散步,看着东方海天交界处,火红的太阳突然跃出,将整个个世界照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