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能生巧 >

第200章

庶能生巧-第200章

小说: 庶能生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青出列郎声道:“圣人所言极是,崇王已自尽,当先设殡宫,安置先帝!该由哪位殿下即位一事,臣有奏请!”

    高太后一竖眉。定王已抢着说:“汉臣快说,天都要亮了,朝臣都要上朝来了!”

    “苏相一言九鼎,故此众人难免心中有疑。其实此事也不难查证。敢问苏相,高似可有和你提起过私闯禁中是哪年哪月哪天?”

    “这倒不曾,只说当时他从秦州军中擅自离营,千里奔袭回京,私闯禁中见过德妃一次。”苏瞻摇头道。

    陈青点头,朝向皇后拱手道“敢问圣人,宫中是否有掌彤史的女官?可有德妃怀上燕王的记载?”

    向皇后点头道:“那是自然,司赞女史下有彤史女官二人,专事记录。”

    “军中每日都有点卯,只需调取秦州当年的军中记录查实。高似绝无役内出逃或亡命后自首的记录,否则不可能被选入带御器械。那他所称的擅自离营,必定是报病或报伤。两边日期一核对,是非黑白则一清二楚。”陈青说道:“臣这主意已经万般委屈德妃,实乃万不得已的下策。”

    苏瞻和其他几位相公低声商议了几句,都点头认可陈青这个提议。

    定王也长叹一声:“如此自辨,已经退无可退。只是的确太委屈德妃和六郎了。”

    陈青道:“京师到秦州,往来三千五百里。四百里急脚递,十日足够。若十日后可证德妃清白,当遵先帝遗命,由燕王即位。娘娘、定王殿下、各位相公,此话可对?

    无人有异议。高太后嘴唇翕了翕,无言以对。

    “这十日内,可从权宜之计。臣奏请太皇太后、皇太后两宫垂帘听政,立皇十五子为新帝,先主持山陵及一应丧服制度,修奉陵墓。十日后若水落石出,新帝可遵先帝遗命,禅位燕王。若不能证明德妃清白,纵然德妃清者自清,燕王也当自请避嫌。各位以为如何?”陈青看向赵栩。

    奇峰突起,众人还来不及反应,赵栩已郎声道:“好!”

    高太后怒道:“这和让六郎即位有什么区别?!为何不能由五郎即位?”陈青敢这么说,看来陈氏和高似并无苟且,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真是可恨!

    陈青神情自若:“娘娘,吴王为何会带阮玉郎进宫面圣,还需大理寺和礼部一同过问,何以能即位?何况先帝所言,清清楚楚,若是吴王殿下安分守己,日后宗室事务会交给吴王殿下。”

    定王沉声道:“事从权宜,我看汉臣这个主意行得通。”皇十五子赵梣年方七岁,生母地位卑微,至今还没加封过,由两宫、二府和宗室看着,即位了也不会生出什么事来。禅位后好生弥补他,做个闲散亲王就是。

    陈青转向苏瞻:“就看二府能否确保:十日之后证明了德妃清白,能否尊先帝遗命,让新帝禅位给燕王?若不能确保,各位相公有何面目对天对地对先帝对良心?可对得起仁义忠信?可对得起大赵万民?!!”

    苏瞻叹了口气,不错!与其苦苦争执,何不另辟蹊径!想不到陈青竟有这般心胸和智谋!二府真是当局者迷,竟被燕王吴王之争绕得头都晕了。若能证明德妃清白,自己也会少愧疚一些。他立刻转头和其他四位相公商议。

    谢相第一个赞成:“陈青所言有理,我等岂可罔顾先帝遗言?”没说出口的还有:怎么也不能立吴王!吴王那德行,他头一个不赞成立他为新君。

    枢密院曾相点头道:“当年太宗皇帝弟及兄位,武宗皇帝三次入宫,两次被立为皇太子,两次被废变回亲王送出宫,又哪里有过先例了?陈青所言,可行。”

    朱相看了看高太后,崇王之死,使娘娘威信大失,实在可惜,他问道:“万一证明不了德妃清白,燕王十天后不肯罢休呢?”

    谢相瞪眼压低了嗓子:“虎符你和曾相掌着,陈青只是挂了个国公名头,你怕什么?上头还有两宫压着呢。再说,皇十五子禅位,只需圣人抱下来就好了!万一按娘娘说的立了吴王为帝,他哭着喊着不肯禅位,你又待如何?”

    苏瞻说道:“陈青和燕王都是说到做到之人,否则我等几人恐怕已横尸柔仪殿了。便这么定了吧?”

    二府五位相公没有了异议,苏瞻朝向皇后拱手道:“圣人,事从权宜,臣等附议齐国公奏请,还请娘娘、圣人和定王殿下酌情接纳此权宜之计。为大行皇帝服丧为先!”

    高太后无力地闭上眼。向皇后哽咽道:“这才是正理!快些置殡宫!”

    陈青上前两步,跪到官家遗体和向皇后面前:“陛下!圣人!臣陈青在此起誓!诸位相公若有人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辜负先帝所托,臣匹夫之怒,必令背信者血溅五步!”

    他的话掷地有声,震得殿上众人耳朵嗡嗡响。高太后一阵晕眩,两眼直冒金星。

    九娘微微扬了扬眉,松了一口气。秦州,有陈元初在呢,做大事,不择手段又何妨?

    张子厚站得笔直,微微侧目,看着那个少女。如果没有料错,此计应出自于她。既让太后无从反对,又很清楚苏瞻对德妃高似一事有微妙的愧疚,对宫内情势十分清楚,又抓住了二府相公们最在意的东西,面面俱到,以退为进。

    还有她那微微扬起眉头的模样,张子厚心猛地一跳,讪讪地转开了眼。那隐藏得不太深的小得意,有些天真有些好胜,尽在眉头一扬之中。当年唤鱼池取名时,九娘就是这样的。他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不经意取了唤鱼池一名,却由得苏瞻写下来派书僮送了过去。他不知道王山长让众师兄弟取名的意图,更不知道九娘也在取名。九娘后来愿意嫁给苏瞻,会不会是有一丝原因,错觉了她和苏瞻心意共通?

    张子厚心骤然抽痛,倒吸了口气,冷冷地看了一眼苏瞻。

    退一步,才有不择手段的时间。这十天,他的人只要保住急脚递的军士路上万无一失就好。秦州军中,那是陈家的地盘,轮不到他操心。

    这一夜,终于还是顺利过去了。张子厚微微地松了一口气。

    四更天,宫中哭声不绝,帝崩于福宁殿。年仅七岁的皇十五子赵梣散发号擗,即位于殿之东楹。

    大内皆缟素。太皇太后披散一头苍苍白发,向皇后、燕王、吴王、鲁王、宫中诸皇子公主和六宫内人全披散下左边的头发,在殡宫大哭。定王着人另行将崇王遗体送回崇王府,由宗正寺少卿带内侍省在崇王府秘办丧事。

    宣庆使韩英任大内都巡检,殿前司军士跟着内侍严守各宫殿门。阁门使王度任皇城四面巡检,京师戒严。城门出入人等,严禁携带兵器。

    众位刚到东华门准备上朝的官员们火速返回家,依礼按品级换常服,腰系黑带,除去鱼袋。内外命妇换布裙,布衫,布帕头,依礼入宫哭先帝。

    汴京城不闻钟鼓之声,礼仪院、司天监、山陵按行使各司其职。礼部遣使告哀邻国,遣使告谕诸路。皇榜唱榜人带着士庶跪地号哭不止。汴京诸军、庶民换上白衫纸帽,要哭足三日才停。

    四位急脚递军士,怀揣枢密院密信,接过金牌,上马出城,往秦州疾驰而去。刑部、大理寺几十位精干官差一路策马护送。

    百家巷苏府内,苏瞻苏瞩皆已入宫。满府缟素,苏昕的两位兄长在门前远远看见家里的牛车,就已大哭起来。

    程氏等人拜别耶律奥野,将史氏和苏昕遗体送进府,全府上下既哭国丧,又哭苏昕。不多时惊呼连连,苏老夫人和史氏已双双晕了过去。程氏红肿着双眼安排请大夫,坐镇苏家后院协理苏昕的丧事。

    天色阴沉,暮春的雨如帘幕笼罩了汴京,哀伤绵绵。

    九娘一身素服,撑着油纸伞等在范宅的角门处。孟存和孟建一见到她问了半天宫里的事才放了心,得知竟然是皇十五子即位,两人面面相觑。

    孟忠厚被乳母抱着,原本就折腾了一夜没有睡好,早间喝了一点奶又被抱了出来,正抽抽噎噎地啃着自己的手,他扭来扭去,终于大哭起来,朝九娘伸手要抱:“姑姑——姑姑!”

    九娘伸手接过他,孟忠厚搂紧了她的脖子。九娘的下巴蹭着他软软的发丝,闻着小人儿满身奶香,泪如雨下。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最后面的十一郎慢腾腾走到九娘身边,捏了捏孟忠厚肉嘟嘟的小脸,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帕子塞在九娘手里;轻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怎么一个人从庙里回来了?娘呢?姨娘呢?婆婆还没回来的话;家里就要迁去南边了。”

    九娘摇着头,收了泪;把孟忠厚抱得更紧了:“官家驾崩了,婆婆没事,留在宫里陪娘娘。走吧;十一郎,我们回家;一起回家去。”

    翰林巷孟府一早人进人出;车马络绎不绝。回事处的管事们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因梁老夫人留在宫中;九娘带着管事去范家接回昨夜避祸的众人;各房又开始忙着安顿。

    等都进奏院把官家驾崩新帝即位的榜文五更天正式贴出来;府里除红摘绿,上下人等皆换上素服;轮班对着皇城方向举哭。因是日禁止屠杀,只能设素馔;各厨房待杀的鸡鸭倒是能多活一天,腿上系了麻绳,被拴在案桌下头咕咕嘎嘎声不绝。厨下的仆妇们,跟着去过范家再回转的犹自忐忑不安,行李放回房中也不敢拆开。被留下的仆妇们小声议论小声叹气。

    孟建回了木樨院,听九娘说了静华寺和四娘的事,大惊失色,不敢置信:“你四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来?你们可不要总是容不下她冤枉了她!她被打发到庙里已经苦了两年了——”看着九娘的眼睛,没再说下去。

    “四姐指使程之才害死了苏昕,原本该送开封府,用不着大理寺出面。是先帝怜惜孟家的名声,才破格让大理寺收监的,冤枉不冤枉,大理寺自有定夺。爹爹还是去问一问阮姨娘,家中还有哪些不要命的下人,在帮她那谋逆重犯的哥哥私传消息的吧。四姐的案子,少不得也会连累爹爹您的。”九娘福了福:“女儿先告退了。”

    孟建呆住了,什么叫少不得连累他?谋逆重犯阮玉郎?他吓得拔腿就往东小院去,心里想着阮家谋逆,罪及三族,出嫁女不在其内,琴娘和自己应该平安才是,再一转念想到四娘万一被判谋逆从犯,他腿一软眼一黑险些摔一跟头。

    过了辰时,静华寺的一应姨娘仆妇跟着杜氏等人从百家巷苏府归来,各房又是一阵忙而不乱。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的林氏一看见九娘和十一郎都等在二门,就捂着嘴哭了起来,连行礼都忘了。九娘对她点点头,先给杜氏吕氏六娘见礼。

    杜氏听九娘低声说了宫里的大概,知道孟在没事,才放了心,握着九娘的手叹道:“好孩子,幸亏有你!你娘留在苏家打理阿昕的事,苏老夫人看上去不大好,阿姗也留在那里陪着。”

    吕氏松了一口气,紧握住六娘的手:“阿弥陀佛,十五皇子即位是大好事,你安心入宫当差,出了国丧,我就给你把亲事定了!”想起丈夫,吕氏轻声叮嘱六娘:“先别和你爹说我的打算。”

    六娘还伤心着苏昕的事,又愤怒四娘竟会不惜利用程之才去坑害九娘,顾不上母亲所言,只胡乱点了点头。她看着一路忙忙碌碌脸有忧色的下人们,想起之前二哥成亲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