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82-古今名医方论 >

第6章

082-古今名医方论-第6章

小说: 082-古今名医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 
状; 
柯韵伯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 
下泄 
故用麻黄连翘赤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 
火法;肠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之色,经冬不凋, 
傲霜 
瘀热 
景治 
虎加 
茵 
通 
便 
汤 
者 
承 
小 

卷三
栀子豉汤
属性:(附加减诸汤) 
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烦躁, 
心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 
安者 
干姜 
柯韵伯曰∶太阳以心腹为里,阳明以心腹为表。盖阳明之里是胃实,不特发热、恶寒、 
目疼 
卧、 
制 
明 
暮 
吐 
表 
色 
这 
心 
之 
加生姜以散邪。若下后而心腹满,起卧不安,是热已入胃,便不当吐,故去香豉。屎未燥硬 
,不宜复下,故只用栀子以除烦,佐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又小承气之轻剂也。 
若以丸药下之,心微烦而不懊恼,是知寒气留中,而上焦留热,故任栀子以除烦,倍干姜以 
逐内寒,而表热自解,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矣。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 
之剂以调之,柏皮、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外热,形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 
,此皆用栀豉于加减,以御阳明表证之变幻也。夫栀子之性,能屈曲下行,不是上涌之剂, 
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能令人吐耳!观瓜蒂散必用豉汁和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此 
义 
豉 
陈 

卷三
猪苓汤
属性: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溶,温服七合,日三服。 
赵羽皇曰∶仲景制猪苓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以益阴,不专利水。(二 
语 
津 
竭 
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 
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顾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 
肾以行水之也;阳明、少阴之用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 
形,以行有形也。(妙义环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 

卷三
白虎汤
属性:治阳明症,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 
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柯韵伯曰∶邪入阳明,故反恶热,热越故汗出,因邪热烁其精液,故渴欲饮水,邪盛而 
实, 
又 
脾 
知母气寒主 
之缓其寒, 
佐,阴寒之 
白虎为西方 
甘草、粳米 

卷三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 是也。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 
赵以德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而渴者,中 也。其症 
相似 
人参汤 
恶寒 
也。 
之源 

卷三大小二承气汤合论
大承气汤
属性:治阳明病潮热,手足 然汗出,谵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 
满痛 
心 
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钱)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再上火微 
煮三 

卷三大小二承气汤合论
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初服汤当大便,不尔再服,以利 
为度 
柯韵伯曰∶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 
因 
是 
其 
滓 
芒 
大 
喻嘉言曰∶《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 
汤,乃死里求生之法也。《灵枢》谓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 也。兹所云卧不着席, 
即腰折之变文;脚挛急,即螈 之变文;且 齿加以胸满、口噤,上中下三焦热邪充斥,死 
不旋踵矣。在伤寒症,腹满可下,胸满则不可下。然投是汤者,须知所谓胸满,谓其邪尚在 
表,故不可下。(存此条,为下能存阴之一证。)此证入里之热,极深极重,匪可比伦。况阳 
热至极,阴血立至消亡。即小小下之,尚不足以胜其阳,救其阴。故取此汤以承领其一线之 
阴气,阴气不尽为阳热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可与二字甚活,临症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 
既有下之重伤其 

卷三
桃仁承气汤
属性: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热,胸满,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 
此 
桃仁(半两) 大黄(一两) 硝(三钱) 桂(三钱) 甘草(三钱) 
上每服一两,姜、水煎服。 

卷三
抵当汤并丸
属性:治伤寒蓄血,并治症瘕,追虫、攻毒甚佳。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各三十枚) 桃仁(二十枚) 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即以四味捣粉为丸,分四丸, 
以 
柯韵伯曰∶膀胱为水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然太阳为诸阳主气,是气之最多者,而其 
经 
热结 
必其 
急 
沉 
便 
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 
,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举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 
陈致新,大黄苦寒,荡涤邪热,此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小腹满而未硬,宜小其制, 
为丸以缓治之。若外症已解,小腹急结,其人如狂,是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加桃仁、桂枝 
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胃和则愈矣。此桃仁承气,又为治之缓也。 

卷三
小柴胡汤
属性: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耳聋,脉数。此是 
少阳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 
而不 
根四 
便不 
咳者, 
程郊倩曰∶方以小柴胡名者,配乎少阳而取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 
通, 
入里 
故 
故 
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 
据症皆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 
症。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 
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 
气,使邪无内向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蒌实。渴者, 
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栝蒌根。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 
安土,加芍药以戢木。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加牡蛎之咸而软 
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土被侵则木气逆,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 
,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 
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木寡于畏也。总之,邪 
在 

卷三
大柴胡汤
属性:治热结在内,往来寒热者。 
柴胡(半斤) 半夏(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 生姜(五 
两) 大枣(十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柯韵伯曰∶此热结在气分,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也。若热结在胃,则蒸蒸 
发热 
加 
心 
不用大 
大柴 
大柴 

卷三
柴胡桂枝汤
属性: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太阳、少阳并病也,柴胡 
桂枝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生姜 芍药 桂枝(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 
(二合半) 大枣(六枚) 
上九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柴、桂二汤,皆是调和之剂。桂枝汤重解表,而微兼清里;柴胡汤重调里, 
而微 
以调 
之任重 
注释; 
柴胡亦 
本渴而 
之时 
微,则 
表证虽 
少阳微 
仍用人 

卷三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二汤
属性: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 
枝加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即桂枝汤倍芍药三两;大实痛者,即原方加大黄二两。煎法如前。 
柯韵伯曰∶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证,然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之出 
不利 
不 
于太阴 
加大黄以 
转属太阴 
则腹大实而 
燥屎之征,故加 

卷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无里证者。 
麻黄(一两)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药,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 
柯韵伯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内热。今始受寒邪,即便发热,而里 
无热,似乎太阳,而属之少阴者,以头不痛而但欲寐也。盖少阴为太阳之雌,大言阴与阳, 
小言 
便露 
里雌雄 
肾气独沉,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 
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豫固 
阴邪始得以内侵,孤阳因之以外越耳! 
(且开且固,本方妙义如此。)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 
枢又不 
阳之微阳 
病及表, 
甘草易细 

卷三
干姜附子、茯苓四逆二方
属性: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者,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生用) 
上二味,以水三升,顿服。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去 
皮,生用)上五味,以水五升,煮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柯韵伯曰∶二条皆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也。凡太阳病而妄汗、妄下者,其变证或仍在 
太阳 
属少 
阳 
少阴则 
少阴 
属 
表证之解不解,为之详辨,则阴阳之差多差少,不致混淆,而用方命剂,无纤毫之失也。夫 
先汗后下,于法为顺,而表仍不解,是妄下亡阴,阴阳俱虚而烦躁也,制茯苓四逆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