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nlp生活法则 >

第24章

nlp生活法则-第24章

小说: nlp生活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牛在旁边,用着贼亮贼亮的眼睛看着她的车,连牙齿都露出闪亮的光芒。她却没在发现,结果,
车被偷了。她就只能走路回家,走着脚都起泡了,好痛啊,破皮了,那个痛啊。回到家里,老公一
听,没有安慰她,还破口大骂,那个委曲啊。 
当她还沉湎于想象之中,这时,老公走到她身边问:“老婆,你怎么哭了?” 她站起来一挥
手就给他一巴掌:“我丢了车,你还骂我。”老公也火了:“车不是还在这里么?” 静怡才发现,
自己是想象得太入神了。可是已经吵起来了。  
后来,她牢牢记住了这个痛苦,车再也不会不上锁了。  
——摘自《静怡日记——相信牛头,害惨了的一天》  
价值观有二种,一种是你追求的;一种是你逃避的。这里面,静怡要逃避的价值观,比如:“痛
苦”“误会”“争执”“伤心”…… 都和“不锁车”这件事通过想象联结在一起了。 
 
能力层   能力与习惯。与习惯相关的技巧是NAC,苦乐锁。刚刚讲了,不重复了。这里只
说说“能力”。 
能力=方法+状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  
方法当然不是找来的,想来的,就是向别人学的。这不用多讲。 
状态,改变状态的技巧,在NLP里主要是:借力法。我还添加了一个逍遥法。  
借力法,就是借来的力,借动物,人物,植物,借自己曾经成功经验的力。  
有一次蜜瓜在夜里,路过一个乱葬岗。他很怕。他就在心里想想谁在这种情况下不怕的?他想
到了张天师,他就在心里祈祷:“张老大,求求你把你的力量借给我吧。”  想象张老大在自己身
上加了一个保护的罩,然后,他就走过去了,心里安了一些。  
呵,这就是借力法了。 
有一段时间,我用得最多的NLP技巧,就是我的八象借力法了,八象是八卦的卦象,分别是:
天、地、河、山、日、月、雷、风。 
那时我刚出来工作,在一家电脑工厂,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起来,想象一下,比如,我先想天,
把自己想成天。 无边无际,空空荡荡的,也可以将自己想成“日”——太阳,灼热无比,威人无穷。
每天早上十分钟的想象,总能让自己整天都处于一种很积极的状态里。而且遇到不同的人或事,我
都会想:要用哪种状态来面对。比如遇到无赖,我就想到水,你赖我也赖,我就与他进行水磨功夫。   
巴山夜雨:这么有的公司每天喊口号还是有用的? 
牛头答:巴山,不同的,口号是有特定的含义的。比如“我是最棒的” ,往往你一说出来,你自己都不相信,
可是,想象是没有特定的含义的。你只是用心去体会天,或体会太阳…… 所以,你不会有“骗自己”的感觉,《NLP生活法则》    
127 
两者的效果差之百里,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性格是比较内敛的,大喊口号,口上那么说“我是最棒的” ,心里还
是很别扭,而且不一定会相信的,只是很麻木地在喊,并没有体会到“最棒的”是啥感受。  
比如,你是做业务的,与其喊口号说自己最热情,不如去想象一下,自己热情的工作时,是啥样的? 
 
经验层  NLP相应的内容就多了,感官类型、次感元、时间线、抽离与结合,都是这个部分
的技巧。 
静怡:我经常想象我是美女,怎么。。。。 
 
牛头答:我知道啥回事。 你想象你是……首先你要做一些事,让自己相信自己在成为……不然你自己都不
相信,怎么会改变?  
自我暗示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欺欺人”。你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让潜意识相信并帮助你?所以,你需要
做些事,让自己向这个方面接近。 
经验这部分,在《重塑心灵》里就写得很详细,分别是:感官的类型、次感元(也叫经验元素)
的改变、时间线及抽离与结合,我就不说了,我只告诉大家哪里有,大家自己可以去看,今天的分
享,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学习的大纲,以及一些要点,诀窍。  
具体的技巧,书里介绍得很明白的,我就只介绍书。不细说。书里没说明白的,我就解说一下。
点到为止。 
 
行为层   技巧主要是:假装法。事实上,与借力法有点像。就是说,你希望自己有某个行
为。你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已经有这个行为的,某个人,有点绕口。  
比如,你希望自己的球技很好,你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优秀的球员,以优秀球员的标准来要
求自己。 
比如,你要成功,要钱,你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者。成功者是怎么做事的?怎么思考的?
怎么说话的?当然,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但是,你可以选择一些你可以做到的,去做。 
普通人有这样一个公式: 
 
拥有——》成为——》做  
我拥有钱,所以我成为成功者,最后我去做一些成功者做的事,这叫平民逻辑。 
卓越者不同: 
成为——》做——》拥有。  
他在没有拥有钱之前,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在向世界证明——我就是成功者,你们挡不住我的
道路的。  
曾经,有一个牛人说,就算是我今天一无所有。给我一套衣服,一点粮食。我过一年,又是一
个富人。因为,他在心态上,就是一个卓越者。“拥有”多少,是挡不住他的道路的。  
 
环境层  不同的环境,对你的工作与生活,有巨大的辅助作用。 
卡耐基曾经有三个小小的建议,帮助过许多人。 
1、依事情的轻重缓急,分类去做。 
2、遇到事情,马上处理,或做个决定。 
3、把与你目前工作无关的东西,清除出你的办公桌。 
他这个三是啥意思呢? 为什么要与二个重要的建议排在一起呢?  
因为,如果你将你的工作环境整成是有条理的。那么,你的思想与习惯,也会倾向于有条理。
好了,身心部就说完了,包括前提假设与影响层次。 
 《NLP生活法则》    
128 
(二)拓展 
NLP的中间部分,是语言——沟通,我作了升级,升级为拓展。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健康活力(生命力) 
2、心智修养(意志力,智慧力,情感力) 
3、人际关系(影响力) 
4、婚恋亲子 
5、事业财务 
6、平衡(有时我们太重视于达成什么目标,而忽略了生活了本身,平衡就是要我在追求的同
时,懂得珍惜;在争取的同时,懂得放弃;在工作的同时,懂得休闲;在博取成就的同时,走进文
学,艺术,休闲,静思,闲聊,乃至什么也不做的无聊,尽情尽性地休验生活本身) 
我们平常的生活,基本上的主要内容,就是这六个方面了,衣食住行,归入“平衡” 
NLP主要是涉及第三:人际关系,而且还倾向于治疗中的人际沟通,不是日常的。 
我这里只是列个纲目。比较完善的,是 
2、心智修养(意志力,智慧力,情感力) 
3、人际关系(影响力) 
大家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以零到十为打分数,零为最差,十为最好。五为一般。  
比如,你的健康情况,你觉得是三?六?十?  
你的心智修养,你认为整体上来说,是多少?——你也可以拆分来打分。分别是:意志力,智
慧力,情感力  
然后,找到哪些不及格的,写出来,再单独列出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不及格了?
我希望变成什么样? 那就是人生目标了 
巴山夜雨:有没有个具体的衡量尺度  
牛头:没有,你问自己的心吧。  
巴山夜雨:凭感觉了  
牛头:是的。  
如果别人认为你的智慧只有三。你自己觉得已经有九了,那有没什么问题,只要你自己觉得管
用够用,也可以了。 
知道了不足,有了目标,你再学习NLP,你就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面学了。  
好了,这部分我就这样简单的介绍一下就罢了。  
 
(三)程序——复制 
事实上,许多NLP的书上都没讲到“复制”技术,可是又有复制的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先跟后带”或说“契合”(也叫呼应),也就是简易版的“复制技术”了。 
先跟,跟啥呢?跟别人的呼吸、动作、思想……这就是复制了么? 
复制主要就是复制三个方面:复制思想、复制策略、复制状态。 
策略+状态=能力。  
我们去与别人来一个先跟后带,如果你做得好,事实上已经复制了三分之二了。——除了策略,
怎么复制策略呢?见《激发心灵的潜力》 第八章 如何找出别人的心略,这个心略,就是策略了。   
呵,今天就说到这。 
 
 《NLP生活法则》    
129 
附录三: 
 
 
2006 年 9 月 4 日午后,牛头正在看《活色生香》这本小说,很有意思。是一本关于电影的小说,说的是一
个平凡的小青年,怎么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导演的故事。看着看着,有点心得。关于NLP的,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主题是:牛头论 NLP应用之方·圆·无形 
牛头开讲: 
前阵子,我见了一个NLP的培训师,他说我分享NLP的方式不对。 
我对 NLP的讲解,一般来说,是结构式的。就是说,不同的主题,对应不同的精神与技巧。比如,如果我
讲情绪,我就会说如果要处理情绪,有哪些观念,与哪些技巧。  
   而他告诉我说,在外国的导师那里,他们讲 NLP执行师课程时,是一个一个技巧讲的,而且每一个技
巧都讲得很深,而把每一个技巧都练得很精湛后,自然而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就顺手拈来了。我说其实这并
不矛盾的。  
   他的意思是:一个技巧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我的讲解是:一个领域涉及到不同的技巧与精神。  
    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题之一:方与圆。  
方是指规矩。一类问题,对应一些技巧与精神。  
圆是指变通。把一个技巧变化地运用到各类问题里去。 
方是:一对一,或一对多。 
圆是:多对一。  
而无形是指不受问题类型,技巧类型的限制,自由运用,随意组成,增删变化。 
 
在我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学习NLP,一开始,肯定要有一个规矩的。 
 
如果说,我们要处理恐惧,这个技巧也可以用,那个也可以,还有某某个技巧好像,大概,似乎也可以,  我
们就迷糊了。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在初学者时,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或几个技巧。 
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来讲,而不是以技巧为导向来讲。 
这就是方了。 
所以,在上一次的分享里,我把目标与问题,先分为二大类:内在沟通与外在沟通。一个是个人的,一个
是二个人甚至群体的,然后,再把这二个大的领域,进行细一些的分类。就像是,先把一个方形切成二块长方形,
再把长方形,切成小块,形成细分。这样子,看来比较机械化。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因
为,我们不能在基础学习上,大讲顿悟与变化。 
上次,我对这这个“方”的主题,只开了一个头,今天,再细一点讲一下。就算是上次《01 牛头论 NLP 的
本质、结构与应用》的续集吧。 
大家学或用NLP,当你分清了你的目标或问题,是个人的,或他人/群体的之后,就进入这二个领域里的细
分了,我这里先讲讲个人里的细分。 
那天,我说过,在个人的领域,前提假设是核心,影响层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