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顾松园医镜 >

第51章

-顾松园医镜-第51章

小说: -顾松园医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瘕之类,瘀血所成,多在少腹,隐辟而痛,独生于妇女。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小 
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若大积大聚,不搜逐之,则邪气日昌,正气日削,而丧 
亡从之矣。审如何经受病,何物成积。如因食者,大安丸和鸡金散,加三棱、莪术之属。因痰者,礞石丸 
之属。因气者,聚宝丹之属。因瘀血者,大黄 虫丸之属。因虫者,槟黄万应丸之属。见之既确,发直入 
之兵以讨之,自无不愈。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故去积及半,即当补气健 
脾为主,脾能健运,则破残之余积,不攻自走。士材云∶积之为义,日积月累,匪伊芳朝夕。所以去 
之,亦当有渐,太急则正气转伤,故宜分初、中、末三法治之。初病、邪气尚浅,正气尚强,则任 
受攻;中则邪气渐深,正气渐衰,则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 
补。余制攻积丸一方,药品稍峻,用之有度,补中数日,然后攻伐,不问其积去多少,又与补中, 
待其神壮,则复攻之。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百发百中者也。洁古云∶壮盛无积,虚人则有之,故 
当养正则邪自除,譬之满座皆君子,一、二小人,自无容身之地。此论治轻浅之积,其法甚善, 
学人均宜究心焉。 
x阴阳攻积丸x〔重订。〕治积聚 瘕,一切皆效。 
三棱 蓬术〔消积聚 瘕之要药。〕 香附〔漆渣制之,化气破瘀,且漆渣同槟榔,兼 
能杀虫。烧酒、醋各浸三日,漆渣拌炒去之。只此二味,治痞块神效。〕 枳实 槟榔 青皮〔凡 
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用枳、槟、青皮,破气散结滞之气。〕 桃仁 虫 海石 瓦 
楞子〔凡积必假血根据痰,故用桃、 、海石,瓦楞子,消瘀化血。〕 黄连〔邪聚则热,用连之苦 
寒以清之。〕巴豆霜〔荡涤一切有形之物,辛热大毒,性最猛烈,不可轻用,一钱,余各五钱。〕 
人参〔恐专用克削。脾虚不运,积愈难去。故用参补助脾元。〕 皂荚〔五钱。〕 〔宣壅导滞, 
性极尖利,无闭不开,无坚不破。〕煎汁。 
同,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丸,一日三服。如积不去,每服再加一丸,渐加至积去暂停,服 
补脾药数日,仍如上法再服,积去大半即止。凡治痞块,俱宜丸散,外用化痞膏贴之。 
此利气清痰,破瘀削积攻下之剂。经曰∶坚者削之。故大积大聚,若不用峻厉之药,早为除去, 
恐有养虎害身之患。按吴鹤皋云∶东垣治五积诸方,率以攻下温热之品,类聚为丸。夫五脏积气,在 
肠胃之外,而用巴霜干漆等峻剂,以攻肠胃之内,非其治也。余直以为此非东垣之方,借曰为之,则无 
脾胃论矣,明者辨之。又按仲淳论治五积,俱忌破气攻下,甚符鹤皋之论,附其治法于左,以俟临症参 
酌用之。 
x仲淳方x 治肥气。〔属气血两虚,肝气不和,逆气与瘀血相并而成。〕 
当归 抚芎〔和肝。〕郁金 香附 沉香 砂仁〔调气。〕红花 赤芍 玄胡 山楂 肉 
桂〔活血化瘀。〕 
此和肝调气,活血化瘀之剂。 
x仲淳方x 治息贲。〔属肺经气虚,痰热壅结所致。〕 
桑皮 紫菀 郁金〔降气。〕天冬〔清热。〕栝蒌 贝母 花粉 茯苓〔开痰。〕 
桔梗〔入肺开发。〕 射干〔散结气,疗瘀血,消积痰,破 结。〕 
此降气清热,开痰散结之剂。 
x仲淳方x 治伏梁。〔属心经气血两虚,以致邪留不去。〕 
茯神 远志 丹参 当归〔安神养血。〕 郁金 乳香 
没药 赤芍 玄胡 五灵脂〔活血行滞。〕 菖蒲〔辛能四达,以散结邪。〕 
此安神养血,活血行滞之剂。 
x仲淳方x 治痞气。〔属脾经气虚,及气壅所致。〕 
人参 白芍〔健脾。〕 木香 砂仁 橘红 香附〔理气。〕 神曲 麦芽〔消滞。〕 
此健脾理气散滞之剂。 
x仲淳方x 治奔豚。〔属肾火虚衰,阴凝结气,上攻所致。〕 
附子 肉桂〔温肾。〕 沉香 砂仁 牛膝〔散结。〕 人参 山药 茯苓 泽泻〔扶脾 
制邪。〕 
此温肾散结,扶脾制邪之剂。 
x大安丸x〔见肿胀,〕治食积。 
本方合鸡金散,甚者加三棱、莪术。 
x礞石滚痰丸x〔见痰。〕治痰积。 
x聚宝丹x〔见胃脘痛。〕治气积。〔经言内伤于忧怒,则气逆不行,凝血成积,此性情乖戾者多 
有之。〕 
x大黄 虫丸x〔见虚劳。〕治血积。 
x万应丸x〔见胃脘痛。〕治虫积。 
此五方皆能去积,但宜审明何物致积,即发直入之兵以讨之。如虚弱者加人参以赞助之。 
x异功散 归脾汤 六君子汤x〔俱见中风。〕 
或再加香、砂、沉、蔻之属。热加黄连。〔平治会萃云∶治块当降火,消食,消痰是也。〕寒加 
肉桂。〔辛以散之,热以行之也。〕 
x资生丸x〔见虚劳。〕 
此四方养正则邪自除,非大积大聚,或病久虚羸,不可 
用克削之剂者,择而加减用之。 
按立斋云∶若形气虚弱者,先调补脾胃为主,而佐以消积之品,若形气壮实者,当先疏导为主,而 
佐以补脾之药;应补应攻,自在医者望、闻、问、切之明辨,则投剂不致有虚虚实实之误矣。又考刘氏 
云∶ 瘕痞块,若久远无碍,不妨任其自然,切不可委外科治疗,及过服消导药。每见急于攻块,反增他 
病,如痞散成鼓之类,遂至不救。 
脉沉有力为积,坚强者生,虚弱者死。 



卷十·御集积聚

举例

属性:一 一人每酒后腹痛,渐至坚硬,得食则痛。士材曰∶脉浮大而长,脾有大积矣,然两尺按之软,不 
可峻攻。令服四君子汤七日,投以攻积丸〔三钱。〕但微下,更服〔四钱。〕下积十余次,皆坚黑者。察 
其形不倦,又进〔四钱。〕而腹痛,所下甚多。服四君子汤十日,又进丸药〔四钱。〕去积三次,又进〔二 
钱。〕而下积至六、七碗。脉大而虚,按之关部豁如矣。乃以补脾之剂,调理一月而愈。 
二 一妇久患痞积,两年之间,凡攻击之剂,无遗用矣,而积未尽除,形体 羸。士材曰∶积,消其 
半,不可伐 
也,但用补剂,元气一复,病祟全祛耳。遂作补丸,服毕而病果痊愈。逾三年,调理失宜,胸腹痛甚。 
咸谓痛无补法,用理气化痰药,痛不减,脉大无力,此气虚也。投归脾汤,用参二钱,其痛立止。 
三 一人腹中嘈痛,左胁手不可按,凡饮食到口,喉间若有一物接之者然。士材曰,脉大而数, 
腹痛呕涎,面色痿黄,此虚而有湿,湿热相兼,虫乃生焉。宜人参汤送槟丸以下虫积,虫若不去,虽 
服补汤,竟何益乎?言之不听,终莫能起。 
四 一人年二十余,生痞块,卧床数月,日进削痞之药,渐至毛悴肉脱,面黧发卷,殆无生 
理。嘉言视其块,自少腹至脐傍。分为三歧,皆坚如石,以手拊之,痛不可忍。其脉两尺洪盛,余俱微 
细。谓曰∶是病由见块,医不究其源而误治也。初时块必不坚,误以破血之药,兼破其气,其气不 
能转运,而结为石块,其实全是空气聚成。用理中汤,加附子五分,一剂块减十之三。再用桂、附药一 
大剂,腹中气响如喧,顷之三块一时顿没,又一剂而全愈。调摄月余,肌肉复生。每遇天气阴寒,必用 
浓被盖复,不敢起身。此病根尚在,盖以肾气之收藏未固,膀胱之气化未旺,倘犯房室,其块复作,仍 
为后累。更用补肾药,加入桂、附而多用河车为丸,取其以胞补胞,而助膀胱之化源也。服之竟不畏寒, 
体加充盛。 
五 一人病腹中有 瘕,不食不眠,烦闷身热,仲淳投 
以参、苓、芍、斛、麦冬、枣仁。病家见多用人参,骇曰∶向因投参至剧,此得无谬乎?仲淳曰∶病势 
先后不同,当时邪未退,滞未消,故不宜。今病久饱胀烦闷者,气不归元也,不食者,脾元虚也,不眠而 
烦者,内热津液少也,今急宜用此药矣,四剂而瘳。后复病,仲淳诊之曰∶此阴虚也,非前症矣。更用 
地、冬、杞、芍、五味,车前,而热遂退。 



卷十·御集

三消

属性:三消者,凡多饮而渴不止,为上消。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鬲消者,鬲上焦烦,饮水多而 
善消也。消谷善饥为中消,验云∶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盖胃热则谷食易消,故令人善饥, 
胃火上炎,心血燥灼,而悬悬不宁也。溲便频而膏浊不禁为下消。经云∶肾脉微小为消瘅。阴精衰少, 
故肾脉微小。瘅者热也,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瘴。景岳又言消瘴者,三消之总称也。按张戴人云∶三消 
当从火断,观《内经》论消症不同,归之于火则一也。河间论治 
三消大法,当泻心火,除胃热,补肾水。又按《袖珍方》云∶消渴皆因肾水沽竭,心火燔盛,三焦猛 
烈,五脏干燥,由是消渴生焉。观此诸论,则知清金、壮水二法,为治消症之大纲也。景岳引内经 
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之条,言消有阴阳,不得尽称为火症。此以示人当知病情 
之变幻耳。勿执是说,而浪用热剂,则不致以火济火而杀人矣。 
x二冬二母散x〔见小便不通。〕 
x泻白散x〔见火。〕多饮而渴不止,甚者舌上赤裂,急合 
二方,加减大剂治之。宜加五味 花粉〔生津。〕生地 玄参〔补水。〕 芦根汁〔降 
火。〕 生鸡子白〔除热。〕甚者可加石膏、芩、连。 
此清金、壮水、生津、除热之剂。《总录》谓不能食而渴者,末传中满,勿过用寒凉泻火之药。能 
食而渴者,必发脑疽,背痈。故消渴病少愈,急宜用忍冬,少佐甘草熬膏,频饮预防,可免。 
x竹叶石膏汤x〔见伤寒。〕治消谷善饥,饮食昼夜无度。〔经言∶善黄而瘦,火之故也。〕大便 
硬少。〔戴人所谓烈火 石,则消为灰是也。〕口渴饮水,〔阳明症本渴炊。〕宜参前方加用之药。〔嘉 
言云∶治中消病,当知急救金、水二脏,故须地、冬之品。〕 
此方上、中、二消通可用之。昔东垣以之治鬲消,洁古以之治中消,嘉言谓人参白虎汤,治火热伤 
其肺、胃,乃清 
热救渴之良剂也。 
x六味加知柏汤x〔见火。〕 
x八仙长寿丸x〔见虚劳。〕 溲溺频数,〔水虚火旺,逼迫膀胱 
下注故也。〕膏浊不禁,烦渴引饮,〔肾水虚,故引饮自救。〕甚者耳叶焦枯,〔耳为肾之外候。〕二 
方通可加减用之。 
此方壮水滋阴降火,为下消正治之方。宜加清金润燥之品,大剂次之。按《金匮》治男子消渴,小 
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八味丸主之。沈目南注云∶男子房劳伤肾,水亏火旺,而成消渴,水亏 
则相火无制,胃关大开,逼迫水饮,直从膀胱溺出而无底止,用六味滋起肾水;因相火散漫不收,借桂附 
收摄元阳入肾,蒸腾肾水而治中、上二焦之火,则消渴自止。此乃兵之以奇胜者也,不善用之,反致祸 
败。又按昔人每用八味丸以治消渴。云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乎肺。如釜 
底无薪,锅盖干燥,故渴。至于肺亦无所禀,不能四布水精,并行五经,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入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