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4-普济方 >

第397章

074-普济方-第397章

小说: 074-普济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也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肺病也。大渴。欲饮水。肝气胜也。玉函曰。作大渴。欲饮酢 
浆。 
木 
小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 
振 
风 
流 
(太阳病二日。则邪在表。不当发躁。而反躁者。热气行于里也。反熨其背而发汗。大 
汗出 
微。阴 
液不得 
虚也。 
津液不 
便已 
卓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 
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 
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风为阳邪。因火热之气。则邪风愈甚。迫于血气。使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风与火气 
谓之 
衄。 
不能 
炎上 
曰。火气内发。上为口干咽烂者。火热上熏也。热气上而不下者。则大便不硬。若热气下入 
胃。 
声哕 
大甚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主之。 
(伤寒脉浮。责邪在表。医以火劫发汗。汗大出者。亡其阳。汗者。心之液。亡阳则心 
气虚 
药。 
之涩以固 
x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x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牡蛎(五两熬味酸咸) 龙骨 
(四两味甘平) 
先煮蜀漆。减二升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 
愈。 
(形作伤寒。谓头痛身热也。脉不弦紧。则无伤寒表脉也。经曰。诸弱发热。则脉弱为 
里热 
得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阳病用火熏之。不得汗。则热无从出。阴虚被火。必 
发躁 
清 
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脉浮热甚。为表实。医以脉浮为虚。用火灸之。因火气 
动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 
力。 
(微数之脉。则为热也。灸则除寒。不能散热。是慎不可灸也。若反灸之。热因火则甚。 
遂 
主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脉浮在表。宜以汗解之。医以火灸取汗。而不得汗。邪无从出。又加火气相助。则热 
愈甚 
腰以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烦。热也。邪气还表。则为烦热。汗出而解。以脉浮。故为邪还表也。)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 
与 
(烧针发汗。则损阴血而惊动心气。针处被寒气聚而成核。心气因惊而虚。肾气乘寒气 
而 
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与桂枝加桂汤。以泄奔豚之气。)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先火为逆。复以下除之。里气因虚。又加烧针。里虚而为火热所烦。故生烦躁。与桂 
枝 
x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x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也。以发散经中火邪。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涩。以 
收敛浮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寒则伤营。营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惊者。温针损营血而动心气。金匮要略 
曰。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 
日吐 
所致 
(恶寒发热。为太阳表病。自汗出。不恶寒发热者。阳明证。本太阳表病。医反吐之。 
伤动 
成热 
热。吐 
晨食入 
故止云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太阳表病。医反吐之。伤于胃气。邪热乘虚入胃。胃为邪热内烦。故不恶寒。不欲近 
衣也 
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 
数为 
(阳受气于胸中。发汗外虚阳气。是令阳气微。膈气虚也。数为热本热则合消谷。客热 
则不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 
自极 
以呕 
(心下温温欲吐。郁郁微烦。胸中痛。当责邪热客于胸中。大便反溏。腹微满。则邪热 
已下 
邪。若 
胃热。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 
满。 
(太阳。经也。膀胱。腑也。此太阳随经入腑者也。六七日邪气传里之时。脉微而沉。 
邪气 
结在 
为无血 
x抵当汤方x 
水蛭(三十个熬味咸苦寒)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味苦微寒)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味苦甘平) 
(若走血。咸胜血。虻虫、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苦。 
以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 
也。 
(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胃热发黄也。可与茵陈汤。身黄脉沉结。少腹 
硬。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伤寒有热。少腹满。是蓄血于下焦。若热蓄。津液不通。则小便不利。其热不蓄。津 
液。 
又 
x抵当丸方x 
水蛭(二十个味咸苦寒) 虻虫(二十五个味苦微寒)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 
(三两) 
更 
(饮水多而小便自利者。则水不内蓄。但腹中水多。令心下悸。金匮要略曰。食少饮多。 
水 

卷一百二十七伤寒门
辨太阳脉证并治法下第七
属性: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 
上白 
(结胸者。邪结在胸。脏结者。邪结在脏。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下后邪气入 
里 
与 
心 
而 
结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于法当下。无阳证。为表无热。不往来寒热。为半表半里无热。其人反静。为 
里无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 
以下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而反下之。则表中阳邪入里。结于胸中。为结胸。无热恶寒 
者。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结胸病项强者。为邪结胸中。胸膈结满。心下紧实。但能仰而不能俯。是项强亦如柔 
之 
x大陷胸丸方x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半升熬味苦寒) 芒硝(半斤味咸寒) 杏仁(半升去皮 
尖熬黑味苦 
(大黄、芒硝之苦咸。所以下热。葶苈、杏仁之苦甘。所以泄满。甘遂取其直达。白蜜 
取其 
如弹 
不下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为邪结胸中。属上焦之分。得寸脉浮。关脉沉者。为在里。则可下。若脉浮大。 
心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悉具。邪结已深也。烦躁者。正气散乱也。邪气胜正。病者必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 
出。 
气躁 
余 
(动数。皆阳脉也。当责邪在表。睡而汗出者。谓之盗汗。为邪气在半表半里。则不恶 
寒。 
乘虚 
浮脉独 
于胸膈 
懊。皆邪热为实。阳气内陷。气不得通于膈。壅于心下。为硬满而痛。成结胸也。与大陷 
胸汤。 
越。不 
x大陷胸汤x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 芒硝(一升味咸寒) 甘遂(六钱匕苦寒) 
(大黄谓之将军。以苦荡涤。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能 硬。夫间有遂以通水也。甘遂 
若夫 
升。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病在表而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此不云下后。而云伤寒六七日。则是传里之实热也。 
沉为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 
胸胁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是可下之证。复往来寒热。为正邪分争。未全敛结。与大柴 
胡汤 
水饮 
以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 
少腹 
(重发汗而复下之。则内外重亡津液。而邪热内结。致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也。 
日晡 
之中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谓之小结胸。 
结胸 
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苦寒) 半夏(半升洗辛温) 栝蒌实(大者一个苦寒) 
(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黄连、栝蒌实。苦寒以泄热。半夏之辛。以散结。) 上三味。 
以水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 
止。 
(太阳病二三日。邪在表也。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者。以心下结满。卧则气壅而 
愈甚 
分。 
至次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 
脉弦 
滑者 
(此太阳病。下之后。邪气传变。其脉促者。为阳盛。下后脉促。为阳胜阴也。故不作 
结胸 
后脉 
嗌痛 
少阳 
脉细 
传 
于 
胜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 
起。 
小 
(病在阳。为邪在表也。法当汗出而解。反以冷水 之。灌洗。热被寒水。外不得出。 
则反 
不渴 
苓散 
本以 
以 
x文蛤散x 
文蛤(五两味咸寒) 
(咸走肾。则可以胜水气。)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x白散方x 
桔梗(三分味辛苦微温)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辛温) 贝母(三分味辛苦平。) 
(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巴豆之辛。用以散实。) 上件三味。 
为 
末。 
利。 
以 
上法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 
肝 
(太阳之脉。络头下项。头项强痛者。太阳表病也。少阳之脉。循胸络胁。如结胸心下 
痞硬 
全入 
邪。 
损 
谵语当止。若复不止。为少阳邪热甚也。刺期门以泻肝胆之气。)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 
状。 
(中风。发热恶寒。表病也。若经水不来。表邪传里。则入腑。而不入血室也。因经水 
适来 
凉者 
之募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 
使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