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09-血证论 >

第28章

209-血证论-第28章

小说: 209-血证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聚血为巢。生子蚀血。故虻虫水蛭。下血即能下虫。此乃治虫之根。而蚕砂乳香枣皮。又以味杀之。人参 
当归则助正气以祛邪。为攻补兼施之法。辨症奇闻论。皆循末忘本。惟此丸能知血化为虫之所以然。 
而其自注。却未能及此。毋亦象罔乃得元珠哉。 
x紫参汤x 
紫参(三钱) 甘草(八钱) 
先煮紫参。后入甘草。温服。 
x当归四逆汤x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桂枝(二钱) 细辛(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木通(一钱) 
治手足痹痛寒冷。 
x抵当汤x 
大黄(二钱) 桃仁(三钱) 虻虫(三钱) 水蛭(三钱) 
x琥珀散x 
琥珀(一钱) 三棱(一钱) 莪术(一钱) 丹皮(二钱) 肉桂(一钱) 延胡索(一钱) 
乌药(一钱) 当归(三钱) 赤芍(三钱) 生地(三钱) 刘寄奴(三钱) 
方主行气下血。使经通而石瘕去。 
x叶氏养胃汤x 
麦冬(三钱) 扁豆(三钱) 玉竹(三钱) 甘草(一钱) 沙参(三钱) 桑叶(三钱) 
清平甘润。滋养胃阴。在甘露饮救肺汤之间。 
x脾约丸x 
麻仁(三钱) 白芍(三钱) 大黄(一钱) 枳壳(一钱) 浓朴(二钱) 杏仁(三钱) 
为末。蜜丸。润利大便。 
x三物汤x 
浓朴(二钱) 枳壳(一钱) 大黄(一钱) 
x附子汤x 
附子(五钱炮)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白芍(三钱) 
此仲景温肾之主剂。附子色黑大温。能补肾中之阳。肾阳者。水中之阳。泄水之阳者木也。故用白芍以 
平之。封水之阳者土也。故用白术以填之。水中之阳。恐水邪泛溢则阳越。茯苓利水。俾阳不因水而泛。 
阳斯秘矣。水中之阳。若无水津以养之。则阳不得其宅。故用人参以生水津。使养阳气。阳得所养。阳斯 
冲矣。六味左归。补肾阴以养气之法。都气丸。所以得名也。附子汤。肾气丸。补肾阳以生气化气之法。 
x栀子豆豉汤x 
栀子(五钱) 淡豆豉(五钱) 
服后得吐为快。 
x甘麦大枣汤x 
大枣(五枚) 甘草(三钱) 小麦(五钱) 
三药平和。养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达子脏。则脏不燥。而悲伤太息诸证自去。此与麦门冬汤。滋胃 
阴以达胞室之法相似。亦与妇人乳少。催乳之法相似。乳多即是化血之本。知催乳法。则知此汤生津润燥之法。 
x桃奴散x 
肉桂(一钱) 五灵脂(三钱) 香附子(三钱) 砂仁(一钱) 桃仁(三钱) 延胡索(三钱) 桃奴(三钱) 
雄鼠屎(一钱) 
x三一承气汤x 
芒硝(三钱) 大黄(二钱) 枳壳(钱半) 浓朴(二钱) 甘草(一钱) 
攻下火结之通剂。 
x都气丸x 
熟地(五钱) 山药(三钱) 云苓(三钱) 丹皮(三钱) 山萸肉(三钱) 泽泻(三钱) 五味子(一钱) 
人身呼吸之气。司于肺而实根于肾。此气乃肾中一点真阳。而深赖肾中之水阴充足。涵阳气而潜藏 
于下。故气退场门鼻。则有津液。气着于物。则如露水。以气从水中出。水气足。故气亦带水阴而出。其纳入 
于肾也。有水封之。而气静秘。故肾水足者。其气细。龙能蛰。龟能息。世传仙术。有五龙蛰。有龟息。皆是敛 
气之法。即皆是保养肾水之法。气者水之所化。吾故有气。即是水之论。此丸用六味地黄汤。补水以保 
其气。利水以化其气。加五味收敛以涵蓄其气。则气自归元。而不浮喘。名曰都气。谓为气之总持也。肾 
气丸。为阳不足者立法。此丸为阴不足者立法。而皆以气得名。盖一是补阳以化气。一是补阴以配气。 
x补中益气汤x 
黄 (三钱) 人参(三钱) 炙草(一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陈皮(一钱) 
升麻(一钱) 柴胡(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柯韵伯曰。阳气下陷阴中。谷气不盛。表症颇同外感。用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益安。用益气之剂。 
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相须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 
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不宜升。阳虚 
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x清燥养荣汤x 
知母(三钱) 花粉(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生地(三钱) 陈皮(二钱) 甘草(一钱) 灯 
心(一钱) 
x大魂汤x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一钱) 人参(三钱) 附子(二钱) 
火为阳。而阳生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此方补之。 
x豁痰丸x 
当归(三钱) 知母(二钱) 天花粉(三钱) 白前根(三钱) 麦冬(三钱) 枳壳(一钱) 杏仁(三钱) 栝 
蒌霜(一钱) 竹沥(三钱) 桔梗(二钱) 射干(三钱) 云苓(三钱) 石斛(三钱) 甘草(一钱) 
轻清润降。为治痰妙法。 
x烧 散x 
取近阴处 裆。方寸许。烧灰存性为末。开水送下。女病取男。男病取女。以阴头微肿则愈。治阴阳易反。 
男女相传各病。 
x三才汤x 
天冬(五钱) 人参(三钱) 地黄(五钱) 
x清化汤升降散x 
僵蚕(三钱) 蝉蜕(七个) 姜黄(二钱) 大黄(一钱) 金银花(一钱) 白芍(二钱) 
泽兰(二钱) 陈皮(一钱) 元参(三钱) 胆草(二钱) 黄芩(二钱) 当归(三钱) 
黄连(钱半) 栀子(二钱) 生地(三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前四味名升降散。去姜黄大黄。名清化汤。均用白蜜陈酒冲服。凡瘟疫里热等症。用此汤。去伏热。清邪 
毒。生津养血。 
x玉泉散x 
天花粉(三钱) 粉葛根(三钱) 麦门冬(三钱) 生地黄(四钱) 五味子(五分) 甘草(钱半) 
方取甘寒滋润。生胃津以止渴。妙葛根升达。使水津上布。 
x清心饮x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莲心(三钱) 连翘心(一钱) 茯神(二钱) 
枣仁(三钱) 草节(一钱) 麦冬(三钱) 川贝母(一钱) 竹叶心(一钱) 龙骨(三钱) 
心血虚。有痰火不卧寐。用此药清补之。最妙。 
x地黄饮x 
安桂(五分) 附子(一钱) 苁蓉(二钱) 茯苓(三钱) 地黄(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五分) 远志(一钱) 菖蒲(一钱) 枣皮(三钱) 巴戟(三钱) 石斛(三钱) 薄荷(一钱) 
勿久煎。即取服之。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白芍(三钱) 阿胶(三钱) 鸡子黄(二枚) 
煎成待温。入鸡子黄搅匀服。治心烦不寐。大清心火。生心中之阴液以安神。仲景之大剂也。 
x仁熟散x 
柏子仁(三钱) 熟地(四钱) 枸杞(三钱) 五味子(一钱) 山萸肉(三钱) 桂心(二钱) 
人参(三钱) 茯神(三钱) 菊花(一钱) 枳壳(一钱) 
酒服治肝胆虚。恐畏不敢独卧。并补心以实其子。则肝胆益旺。而菊花散风以宁之。枳壳和胃以安之。 
又是闲中一子。 
x清瘟败毒散x 
石膏(八钱) 知母(三钱) 生地(五钱) 犀角(一钱) 黄连(三钱) 栀子(三钱) 桔梗(三钱) 黄 
芩(三钱) 赤芍(三钱) 元参(三钱) 连翘(二钱) 丹皮(三钱) 甘草(一钱) 竹叶(三钱) 
x酸枣仁汤x 
枣仁(四钱) 甘草(一钱) 知母(三钱) 茯神(五钱) 川芎(一钱) 
清火和血安神。则能寐矣。 
x甘草泻心汤x 
甘草(二钱) 黄芩(三钱) 人参(三钱) 干姜(二钱) 半夏(三钱) 黄连(三钱) 大枣(三枚) 
胃虚不能调治上下。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而为痞。用姜半以折水。用芩连以清火。而参枣甘草。 
以从中和之。 
x生姜泻心汤x 
生姜(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黄芩(二钱) 干姜(二钱) 
黄连(三钱) 大枣(三枚) 
x桂苓甘草五味汤x 
桂枝(三钱) 茯苓(四钱) 五味(一钱) 甘草(二钱) 
x小结胸汤x 
黄连(三钱) 半夏(三钱) 栝蒌(八钱) 
x大陷胸汤x 
大黄(二钱) 芒硝(二钱) 甘遂(一钱) 
x左金丸x 
吴茱萸(一钱) 川黄连(六钱) 
病左胁痛。及呕酸苦者。肝火也。以金平木。清火生金。其理至妙。 
x萆 厘清饮x 
菖蒲(二钱) 草梢(三钱) 乌药(二钱) 益智(一钱) 青盐(少许) 
x地魄汤x 
甘草(一钱) 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 
清君相之火。降肺胃之逆。益水敛神。而生津。此补阴法也。 
x葛根汤x 
葛根(三钱) 麻黄(一钱) 白芍(三钱) 桂枝(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三枚) 生姜(三片) 
风寒中太阳经。背项痛发痉者。皆以此汤为主。盖麻桂为太阳发表之通剂。加葛根。则能理太阳筋脉之邪。 
x大秦艽汤x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秦艽(二钱) 羌活(二钱) 独活(钱半) 防风(三钱) 
白芷(二钱) 细辛(五分) 黄芩(三钱) 
x越鞠丸x 
苍术(三钱) 香附(三钱) 川芎(二钱) 神曲(三钱) 炒栀子(三钱) 
x十枣汤x 
大戟(一钱) 芫花(一钱) 甘遂(一钱) 大枣(十枚) 
共为末。大枣十枚。煎浓汤送下一字。下水饮如神。 
x四神丸x 
故纸(四钱) 吴萸(三钱) 肉蔻(三钱去油) 五味(一钱) 
各等分。为末。蜜丸。治脾肾虚泻。 
x金箔镇心丹x 
胆南星(一钱) 朱砂(三钱) 琥珀(三钱) 竹黄(三钱) 牛黄(五分) 珍珠(一钱) 麝香(少许) 金 
箔(一钱) 
蜜丸。金箔为衣。薄荷汤下。治癫惊悸怔忡。一切痰火之疾。 
x黄 五物汤x 
即桂枝汤。加黄 。 
x五蒸汤x 
人参(三钱) 生地(三钱) 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粉葛根(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竹叶(三钱) 粳米(三钱) 小麦(三钱) 赤茯苓(三钱) 
五蒸之名。一曰骨蒸。二曰脉蒸。三曰皮蒸。四曰外蒸。五曰内蒸。统以此方治之。 
x益气安神汤x 
当归(三钱) 茯苓(三钱)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 枣仁(三钱) 远志(一钱) 人参(三钱) 黄 
(三钱) 甘草(一钱) 胆南星(三钱) 黄连(二钱) 竹叶(二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x醋黄散x(下瘀止血) 
大黄(一钱) 郁金子(一钱) 降香(一钱) 三七(一钱) 当归(三钱) 牛膝(二钱) 
均用醋炒为末。酒、童便冲服。 
x小青龙汤x 
桂枝(三钱) 麻黄(二钱) 干姜(三钱) 白芍(三钱) 细辛(五分) 半夏(三钱) 五味(一钱) 甘 
草(一钱) 
温散寒水。外去风寒。内泻饮之大剂。 
x九气丸x(通治气不和作痛) 
姜黄(三钱) 香附(四钱) 甘草(二钱) 
x香苏饮x(发表轻剂) 
香附子(二钱) 紫苏(三钱) 陈皮(二钱) 甘草(一钱) 葱白(二根) 生姜(三片) 
x指迷茯苓丸x 
茯苓(五钱) 风化硝(三钱) 半夏(三钱) 枳壳(一钱) 
x肾着汤x 
白术 红枣 甘草 附子(各等分) 
x天灵盖散x 
天灵盖(檀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