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7-景岳全书 >

第47章

637-景岳全书-第47章

小说: 637-景岳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连解毒汤(寒一) 白虎汤(寒二) 小柴胡汤(散十九) 《局方》凉膈散(攻十九) 太清 
饮(新寒十三) 大柴胡汤(攻七) 解瘟热毒法(寒二四) 玉泉散(新寒十五) 大补元煎(新 
补一)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益元散(寒百十二) 四君子汤(补一) 葛根牛蒡汤(外四五 
)抽薪饮(新寒三) 五君子煎(新热六) 陶氏黄龙汤(攻二一) 茵陈饮(新寒八) 大温中 
饮(新散八) 调胃承气汤(攻三) 玉女煎(新寒十二) 大和中饮(新和七) 五利大黄汤(外 
八九) 犀角散(寒一三一) 大厘清饮(新寒五) 漏芦升麻汤(外九七) 悉尼浆(新寒十六) 
小青龙汤(散八) 连翘消毒散(外六一) 大青丸(攻百二) 金沸草散(散八一) 参 托里 
散(外五) 玉烛散(攻二四) 大承气汤(攻一) 托里消毒散(外二) 百顺丸(新攻六) 独圣 
散(攻百六) 栀子仁汤(寒十九) 清凉救苦散(外一三五) 茶调散(攻百七) 鸡子清饮(寒 
十七) 犀角升麻汤(外四七) 吐法(新攻一) 犀角地黄汤(三方 寒七九、八十、八一) 

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瘟疫
论外备用方
属性:夺命散(补三六 虚极) 芩连消毒散(寒十四) 陈氏正气散(和二二 风寒生冷) 

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疟疾
经义
属性:《疟论》帝曰∶夫咳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曰∶疟之始发也, 
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帝 
曰;何气使然?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 
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 
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此皆得之 
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闭, 
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搏,是以曰作。常曰∶其间日而作者何 
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 
作也。帝曰∶其作日晏与日早者,何气使然?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 
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 
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 
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 
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 
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曰∶此邪气客于 
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 
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于手足 
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 
合,则其府也。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 
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间,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 
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帝曰∶先热而后寒者 
,何也?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 
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岐伯曰∶夫疟之始发 
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 
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复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夫病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 
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帝曰∶攻之奈何 
?早晏何如?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 
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 
并者也。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 
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帝曰 
∶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 
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 
,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畏风。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 
,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 
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 
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帝曰∶瘅疟何如?曰∶ 
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 
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 
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至真要大论》帝曰∶火热或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 
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 
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搏,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金匮真言论》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生气通天论》曰∶夏伤于暑,秋为咳疟。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 
为风疟。 

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疟疾
论证(共四条)
属性:疟疾之疾,本由外感,故《内经》论疟无非曰风,曰寒,其义甚明。而后世之论,则泛 
滥不一,总不过约言其末而反失其本,所以议论愈多,则病情愈昧矣。有辨在后,所当并察 
。 
凡疟因于暑,人皆知之。不知夏令炎热,此自正气之宜。然而,人有畏热者,每多避暑 
就阴,贪凉过度,此因暑受寒,所以致疟。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义可知也。然 
又惟禀质薄弱,或劳倦过伤者,尤易感邪。此所以受邪有浅深,而为病有轻重也。第以病因 
暑致,故曰受暑,而不知暑有阴阳,疟惟阴暑为病耳。至其病变,则有为寒证者,有为热证 
者,有宜散者,有宜敛者,有宜温者,有宜清者,其要在标本虚实四字。知此四者,而因证 
制宜,斯尽善矣。其有云伤暑而认暑为火者,有云脾寒而执以为寒者,皆一偏之见,不足凭 
也。 
凡疟发在夏至后,秋分前者,病在阳分,其病浅;发在秋分后,冬至前者,病在阴分, 
其病深。发在子之后,午之前者,此阳分病也,易愈;发在午之后,子之前者,此阴分病 
也,难愈。病浅者,日作。病深者,间日作。若三日、四日者,以受邪日久,而邪气居于阴 
分,其病尤深。 
凡疟病自阴而渐阳,自迟而渐早者,由重而轻也;自阳而渐阴,自早而渐迟,由轻而重 
也。凡感邪极深者,其发必迟,而多致隔日,必使渐早渐近,方是佳兆。故治此疾者,春夏 
为易,秋冬为难。 

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疟疾
论治(共十二条)
属性:凡疟疾初作,必多寒热,大抵皆属少阳经病。其于初起,当专以散邪为主。若果形气无 
伤,而脉证别无他故者,但宜正柴胡饮,或三柴胡饮主之。少者一、二剂,多者三、四剂, 
无有不愈。若气体本弱而感邪为疟,即宜四柴胡饮为妙,勿以初起而畏之弗用也。 
一、治疟当辨寒热,寒胜者即为阴证,热胜者即为阳证。盖有素禀之寒热,有染触之寒 
热,然必其表里俱有热邪,方是火证。若疟至则热,疟止则退,而内无烦热闭结等证,则不 
得以火证论治。若内外俱有火证,而邪有不散者,一柴胡饮主之。若邪入阳明,内热之甚, 
而邪有未散者,宜柴胡白虎煎。若邪入肝肾,而热极动血者,宜柴芩煎。 
一、疟有寒证,如无虚邪,而但以寒邪不能散,或多中寒者,宜二柴胡饮。若以寒胜而 
兼气虚,邪有不解者,宜四柴胡饮,或补中益气汤加干姜、官桂。若寒甚热少,脉迟而兼背 
恶寒,或多呕恶泄泻者,必用麻桂饮,或大温中饮。 
一、中气虚弱不能胜邪,而邪不能解者,病在脾肺气分,宜补中益气汤、五柴胡饮。若 
阴虚血液不充而邪不能解者,病在肝肾精分,宜补阴益气煎、归柴饮。此证极多,其效尤捷 
。若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而面赤如脂,渴欲饮水,而热退即不渴者,以六味地黄汤加 
柴胡、芍药、肉桂,大剂一服,即可愈。若元气虚寒之甚,阳不胜阴而邪不能解者,大温中 
饮。若元气虚甚,或衰老积弱者,则不必兼用攻邪,只当以正气为主,但使元气不败,则邪 
气无有不服,宜大补元煎,或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而又惟休疟饮为最妙。 
一、疟疾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而病不能止者。必以过伤正气,而正不胜邪,则虽止微 
邪犹然不息,但使元气之虚者一振,散者一收,则无不顿然愈矣,宜三阴煎、五福饮,或小 
营煎、休疟饮主之。若有微寒者,宜大营煎,或理中汤。若微有火者,宜一阴煎。若多汗不 
收者,宜五阴煎之类主之。 
一、疟疾久不能愈者,必其脾肾俱虚,元气不复而然。但察其脉证,尚有微邪不解者, 
当专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若邪气已尽而疟有不止者,则当专补元气,以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或大补元煎之类主之。若肾阴不足,而精不化气者,宜理阴煎最效。若阴邪凝滞而久不愈 
者,宜于前药加姜、桂、附子。 
一、疟作而呕吐恶食者,虽曰少阳之邪为呕吐,然实由木邪乘胃所致。但解去外邪,呕 
当自止,宜柴陈煎,或正柴胡饮加半夏主之。若脾胃气虚而寒邪乘之,则最多呕恶之证,宜 
温胃饮、理中汤、养中煎之类主之。若虚寒连及命门,火不生土而作呕者,宜理阴煎、右归 
饮之类主之。若兼食滞而作呕者,必多胀满,宜加陈皮、砂仁、山楂、浓朴之类为佐。若兼 
火邪者,必多热渴、躁烦、秘结,宜以黄芩、黄连之类为佐;若火在阳明甚者,宜加石膏。若 
兼寒者,必胃口怕寒,或吞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