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7-万病回春 >

第32章

647-万病回春-第32章

小说: 647-万病回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连翘 槐花(各二钱半) 细辛 甘草(各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x槐花散x 治粪后红。 
当归 地榆(各一钱) 生地 芍药 黄芩 升麻(各七分) 枳壳 槐花 阿胶(各八分) 防 
风侧柏叶(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灸法 治下血无度。灸脊中对脐一穴五壮或七壮,永不再发。 
x补遗方x 
x清荣槐花饮x 治便血不拘新久。 
当归(一钱,酒洗) 白芍(一钱) 生地黄(一钱) 川芎(盐酒制,六分) 槐花(一钱) 槐角(八分) 
黄连(酒炒,八分) 枳壳(麸炒,七分) 黄芩(酒炒,七分) 苍术(八分) 防风(六分) 升麻(四分) 荆 
芥穗(八分) 生甘草(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热服。渣再煎服。 
x地榆槐角丸x 
当归(酒洗,二两) 川芎(一两) 白芍(酒炒,一两) 生地黄(二两) 黄连(酒炒,一两( 条芩( 
酒洗,一两) 黄柏(酒炒,一两) 栀子(炒,一两) 连翘(一两) 地榆(二两) 槐角(一两半) 防风(一 
两) 荆芥(五钱) 枳壳(去穣,二两) 茜根(五钱) 侧柏叶(五钱) 茯神(五钱) 陈皮(五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滚水送下。或加细茶亦可。 
x实肠化毒丸x 治肠风下血、赤白痢疾。 
黄连(一斤,摘去须芦) 猪大肠(一条,洗净,将黄连入内煮一日,晒干) 当归(酒洗) 川 
芎(酒浸) 芍药 生地黄(酒洗,各二两) 猪蹄甲(一付,洗净,酥油炙) 
上各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滚水下。 
一儒者,素善饮,不时便血,或在粪前,或在粪后,食少体倦,面色痿黄。此乃脾气虚 
而不能统血。以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黄连,三十余剂,而永不再发(方见补益)。 

卷之四
恶热
属性:恶热非热,明是虚证。《经》曰∶阴虚则发热。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 
。精神外弛,淫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当作阴虚火 
动治之。 

卷之四
恶寒
属性:恶寒非寒,明是热证。亦有久服热药而得者。河间谓火极似水,热甚而反觉自冷,实非 
寒也。有用热药而少愈者,卒能发散郁遏暂开耳。又曰∶火热内炽,寒必荡外,故恶寒实非 
寒症。 
凡背恶寒甚者,脉浮而无力者阳虚也,用参 之类,加附子少许。妇人六月恶寒之极, 
怕风,虽穿棉袄亦不觉热,此火极似水也。六脉洪数,小水赤少。余以皮硝五钱,温水化服 
而愈。 

卷之四
汗证
属性:脉∶汗脉浮虚,或濡或涩。自汗在寸,盗汗在尺。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故也。 
盗汗者,属阴虚,睡中而出,醒则止也。 
x当归六黄汤x 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 黄 (各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各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通日服。 
x当归地黄汤x 治盗汗属气血两虚者。 
当归 熟地 生地 白芍(酒炒,各一钱)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一钱) 茯苓(去皮) 黄 
(蜜炙,各一钱) 黄柏(蜜水炒) 知母(蜜水炒) 陈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枣一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自汗者,属阳虚,时常而出也。 
x参 汤x 治自汗。 
人参(去芦) 黄 (蜜炒)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熟地(各一钱) 甘草 
(炙,二分) 加白芍(酒炒) 酸枣仁 牡蛎( ,各一钱) 陈皮(七分) 乌梅(一个) 
上锉一剂。枣二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盗汗,自汗者,宜实腠理也。 
x白龙汤x 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等症。 
桂枝 白芍(酒炒) 龙骨( ) 牡蛎( ,各三钱) 甘草(炙,三钱)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服。 
x四制白术散x 
白术(四两) 黄 (炒一两),石斛(炒一两),牡蛎(炒一两),麦麸(炒一两) 
止用白术,为末。每服三钱,粟米汤调服。 
x文蛤散x 治自汗盗汗。五倍子(为末)用津唾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系缚。一宿即止 
。加白枯矾末,尤妙。 
又方 用何首乌末津唾调,填脐中。即止。 
心汗者,心孔有汗,别处无也,名曰心汗。因忧思悲恐惊、劳伤、郁结而成。 
x茯苓补心汤x 治心汗症。 
茯苓 人参 白术 当归 生地黄 酸枣仁 白芍 麦门冬 陈皮 黄连(炒,各等分) 
辰砂(研末,临服调入,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乌梅一个,浮小麦一撮,水煎,食远服。 
头汗者,邪搏诸阳之首也。其症渴饮浆水、小便不利,此温热也,必发黄。用茵陈汤或 
五苓散,二药之分,为有虚实故也。 
大汗发润,喘而不止者,死也。 
黄汗者,汗出染衣,黄如柏汁是也。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 
风水,汗染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时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 
之。宜服二仙酒。 
x二仙酒x 
黄 (蜜炒) 白芍(酒炒,各五钱) 桂枝(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原病式》曰∶心热则汗出,亦有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作汗,凉膈散主之(方见火证) 
一自汗不休,因内伤及一切虚损之症所得者,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俱用蜜水炒, 
少加制附子、麻黄根、浮小麦(方见补益)。 
若阳盛阴虚盗汗者,用当归六黄汤(方见前)。 
若阳气虚弱,汗出不止、肢体倦怠,用参附汤(方见眩晕)。 
若上热喘急、盗汗气短头晕者,用参附汤(方见眩晕)。 
若肾气虚弱,盗汗发热者,用六味丸(方见补益)。 
若肾气虚乏盗汗恶寒者,用八味丸(方见补益)。 
若气血俱虚而盗汗者,用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 
x治脚汗方x 
白矾(五钱) 干葛(五钱) 
为末。水煎,逐日洗。连五日,自然无汗。 

卷之四
眩晕
属性:脉∶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头晕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痰弦而滑;瘀 
芤而涩;数大火邪;虚大久极。先理气痰,次随症脉。 
眩者,言其黑运旋转,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 
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 
大凡头眩者,痰也。 
x清晕化痰汤x 治头目眩晕。 
陈皮(去白)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半) 甘草(三分) 川芎(八分) 白芷 羌活 
(各七分) 枳实(麸炒,一钱) 南星(姜汁炒) 防风 细辛(各六分) 黄芩(酒炒,八分)气虚,加 
人参七分,白术;有热,加黄连六分;血虚,加川芎、当归各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以此作丸,亦可。 
肥人头眩者,属气虚湿痰也。 
x四君子汤x 治气虚湿痰头眩。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黄 (蜜炒) 川芎 陈皮 半夏(姜制) 天麻 
桔梗(去芦) 白芷 当归(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瘦人头眩者,属血虚痰火也。 
x四物汤加减x 治血虚痰火头眩。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人参(减半) 陈皮 片芩 山栀 茯苓(去皮) 天麻(各 
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忽时眩晕倒者,是风痰,脉浮滑也。 
x二陈汤加减x 
茯苓 陈皮 羌活 防风 人参 当归 白术(去芦) 枳实(麸炒) 南星(姜制) 川芎 
桔梗 瓜蒌仁(各等分) 甘草(少许) 
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姜汁同服。 
劳役之人,饥寒眩晕者,脉虚弱也。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半夏、熟地 
黄、白芍、天麻。 
阴虚火动眩晕者,脉必数也。滋阴降火汤加减(方见虚劳)。根据本方加川芎、天麻、山栀 
、竹沥少许。 
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手足冷者,脉沉细也。 
x参附汤x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眩晕。 
人参(五钱) 大附子(炮,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十片,水煎,温服。 
若泄泻多而眩晕,时时自冒者,难治也。头旋眼黑,如在风云中者,乃胃气虚停痰而致 
也。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见头痛)。 
头目昏眩者,乃风热上攻也。防风通圣散,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闷痛、痰喘咳嗽。根据 
本方去麻黄、芒硝,加菊花、人参、砂仁、寒水石(方见中风上治)。 
临事不宁,眩晕嘈杂者,此心脾虚怯也。 
x滋阴健脾汤x 此治气血虚损,有痰作眩晕之仙剂也。 
当归(酒洗,一钱) 川芎(五分) 白芍 生地黄(酒洗,八分) 人参(七分) 白术(一钱五分) 白 
茯苓(去皮,一钱) 陈皮(盐水洗,去白,一钱) 半夏(姜制) 白茯神(去皮木)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各七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一剂。姜、枣水煎,早晚服。 
大学士中玄高公,患头目眩晕,耳鸣眼黑如在风云中,目中溜火,一医以清火化痰,一 
医以滋补气血,俱罔效。余诊六脉洪数,此火动生痰。以酒蒸大黄末三钱,茶下。一服而愈 
。盖火降则痰自消矣。 
一熊槐二官,年六十余,身体胖大。余诊其脉,下手即得五至一止,余乃惊曰∶君休矣 
!渠曰∶连日微觉头晕,别无恙也,何故出此,愿实教焉。予曰∶越十日用药,相哂而退。 
少顷间中痰,求救于余。见其必不可治,令以香油灌之,即醒。逾十日,果卒。 

卷之四
麻木
属性:脉∶脉浮而濡,属气血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也。 
麻是浑身气虚也。 
x加味益气汤x 
黄 (蜜炒) 人参 白术(去芦)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木香(各五分) 香附 
青皮(去穣) 川芎(各八分) 桂枝(少许)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治十指尽麻,并面目皆麻,此亦气虚也。以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麦门冬、香附、羌活、 
防风、乌药,立愈。 
x加味八仙汤x 治手足麻木。 
当归(酒浸) 川芎(七分) 白芍(八分) 熟地(酒浸,七分) 人参(六分) 白术(酒浸,四钱) 茯 
苓(去皮,一钱) 陈皮(八分) 半夏(姜制,七分) 桂枝(三分) 柴胡(四分) 羌活(五分) 防风(五分) 
秦艽(六分) 牛膝(六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食远服。 
木是湿痰死血也。 
x双合汤x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 桃仁(去皮,八 
分) 红花(三分) 白芥子(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熟,入竹沥、姜汁同服。 
凡人遍身麻痹,谓之不仁,皆因气虚受风湿所致也。 
x祛风散x 
生川乌 白术 白芷(各三钱) 甘草(三钱) 
上为末。酒调吞下五补丸。 
x五补丸x 
黄 (一两,蜜炒) 人参 白芍(酒炒,各五钱) 当归(二钱) 大附子(一个,面包裹煨,去皮 
脐) 
上为末,炼蜜为丸。用祛风散送下。 
妇人手足麻痹者,七情六郁滞经络也。 
x开结舒经汤x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川芎 苍术(米泔制) 羌活 南星(姜制) 半夏 当归(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