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13章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13章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这个地方说明:
  【非言无以开导。故佛於此无问自说。惟此二种。总名方便。】
  就是说一个是言说,一个是示相,都是方便。所以古德才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种种设施都是方便,种种言说也是方便。悟入真实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萨没有办法把真实明显的揭露给你,没有办法,这是要你自己悟入的。底下这两句就说了,这两句诸位要特别留意。
  【实相妙理。惟人自悟。】
  这两句话,你要不是『自悟』,谁也没有办法指陈给你,谁也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说明给你,没有办法,一定要靠你自悟。我们看看底下,这些二乘、权教,他的毛病在哪里,这些我们都要记住,我们自己修学不犯他这种错误,我们就有悟处。
  【声闻已入法性。】
  『声闻』是指阿罗汉与辟支佛,这些人已经断见思烦恼,已经证得了偏真涅盘,涅盘是证得,但是偏真,真俗二谛偏於真。你们记住这个地方,偏於真就不圆满,有没有证得?证得,但是偏在真上,不圆满、不究竟,但是不能说他未见法性。他的毛病在哪里?就是底下这一句话,你们大家记住:
  【耽著三昧。懈怠自恣。於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有异菩萨。】
  二乘的病就在此地,他们舍不得所证得的三昧,我们一般讲「九次第定」。为什么叫它九次第定?世间禅定有色界四禅、无色界四空就八种定,第九定超过世间。阿罗汉这个定比八定还要高,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没出三界,到第九定超越了,出了三界,阿罗汉所证得的九次第定。他住在这个定中他不肯舍弃,『耽著三昧,懈怠自恣』,「自恣」有自己反省检点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功夫、自己的境界,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了。菩萨是勤於自恣,你看结夏安居圆满的时候自恣大会,那个自恣就是检讨得失。菩萨勤於自恣,阿罗汉是懈怠於自恣,他不搞这个事情,一年到头都在定中。定中境界当然是很自在,所以这个阿罗汉称之为小乘,偏重在自度,不愿意度生。为什么?度化众生在他觉得这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不愿意干。而且这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又不是很听话,这个样他更不愿意干。诸位要晓得,阿罗汉不是不度众生,阿罗汉什么?你跟他有缘,你去求他,他看了你不错,可以收你做个徒弟来教你,他不主动来找你。不像菩萨,菩萨是很随缘,什么人都愿意教化,教了几天调头而去,去了没关系,他不在乎,阿罗汉在乎这些。所以阿罗汉的作风跟菩萨大大的不一样,菩萨教化众生是主动的,阿罗汉教化众生是被动的,学生求他。菩萨对众生,你看看大经里面讲,「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请他,菩萨就想方法来接引他,来接近众生,来教化众生。因此阿罗汉们对於『净佛国土』,我们常讲庄严佛国土,「净佛国土」就是庄严佛国土,『教化众生』心里面没什么欢喜心,不太愿意干这个事情。所以跟菩萨不一样的所在。
  【故世尊自叙备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以启二乘之懈怠也。】
  在这最后的遗教,也就是世尊教学最后这个八年,你看看他对二乘人所用的口气,极力的来劝勉二乘人回小向大。说他自己在过去生中如何的修学,不但是言教,而且还有身教,以自己修学的榜样已至极。在佛法里面所谓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释迦牟尼佛说出他过去生中如何修学,这就是作证。今天学术界里头常常讲要拿证据出来,不拿证据出来他不相信,这是拿出证据。拿出证据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譬如现在有很多讨论到佛教的,讲到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你拿证据给我看,你不拿证据我不相信有六道轮回。实在讲六道轮回的证据太多,大家稍稍留意一点,不难见到证据,这个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一点都不假。不相信的人是愚痴,不相信的人不能避免,如果说信则有,不信则无,那我就不信了,不信就无!这个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佛在此地说明,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未曾有法」,这底下讲有两种,也是一个实,一个权,第一是实相,第二是诸法,这是两种未曾有法,稀有之法。实相二乘人没有证得,前面讲二乘人虽然已入法性,但是他「耽著三昧」,所以他不能证得。佛在楞严会上说他们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所以他不能证得。
  但是,佛在经上很明白的告诉我们,阿罗汉会不会回小向大?会,决定会回小向大。一般阿罗汉要两个大劫以后才能回头,辟支佛要一个大劫才能回头。换句话说,他当中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确实是耽误了,停止在这个地方,不能够向前精进。这个时间确实是长,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能够向前进,他一回小向大,证得实相当然不是难事情。讲到修证方法非常之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如果你要是懂得、要会应用,给诸位说,人人都能够一生成佛,这是不假的,一点都不假的。你看《法华经》里面佛先说成佛不容易,当然也是实话,的确不容易;可是说了不容易,后面又说个龙女八岁成佛,这就说虽然不容易、也不难。所以这个法门是非难非易,不能讲它困难,也不能说它容易。就是诀窍你能不能把握?好像开保险柜一样,号码你晓得不晓得?如果你晓得保险柜的号码,一对门一拉就开了,很容易;如果你要不晓得的话,乱转,转上一个礼拜都打不开,急得一头大汗打不开。所以这个事情确实是非难非易之法,说穿迷悟之间,迷了就难,悟了就容易。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中国的佛教跟南传的佛教,在思想上、方法上是走两条道路,我们中国的方法巧妙极了,运用的大乘方法。南传的一直到今天,你们去看看缅甸、泰国、锡兰,还都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吃的苦多,用的方法笨拙,真正要下苦功破八十八品见惑,在天上人间七番生死证阿罗汉,他们搞这路子。而且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成佛,他们也不相信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他方诸佛,他们不相信,他们脑袋里头是大乘非佛说,不相信大乘法。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是完全接受了大乘佛法,以大乘的理趣、方法来修学,所以在断证的功夫上,比小乘要猛力得太多,我们中国一生成佛,在历代是大有人在。所以我们想想,从前这个古道场,这是你们同学们都要留意,为什么?将来一代佛教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责任,是在你们的肩膀上。我们要学要学古人,不学今人,我求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出家要学高僧,在家要学高士,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我还在家。讲到高士他举了两个人不可以学,「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这在世间法是高人,他在世间法里头有成就,他在佛法里头没有成就。所以学佛诸位要记住,你在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当中,要找个模样、找个模范,一生就学他,你们等於说是学东西有个标本、有个模样,你好学。否则的话,你学什么?学到老,问你学什么?不知道学什么,这你当然不能成就。
  譬如说以观世音菩萨做标本,一心一意就学观音菩萨,学到自己要像个观音菩萨,学到最后自己就变成观音菩萨,要这样的学。或者祖师大德里头找个榜样,譬如说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的,他有个样子。我们中国古来像这样的修学法很多,他有一个老师,有一个典型,有一个样子在,他能够成就。从前也没有办佛学院,可是成就的人那么多,就是他有他的方法。譬如说蕅益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圆寂,他对於莲池大师很崇拜,他一生就学莲池大师。从哪个地方学?从莲池大师遗集里头学,学他的思想、学他的行持、学他的待人接物。莲池大师是一代祖师,他也真是不辜负莲池大师,他自己也成为一代祖师,所以要有个样子、有个典型在。我们学谁?你学哪一宗,哪一宗都有祖师、都有大德,都可以做为我们师范、做为我们表率的,我们的修学有典型、有模样,不是盲修瞎练。此地讲:
  【声闻已证实相。故曰我与菩萨同入法性。但不知诸法亦即实相。】
  这个地方讲『声闻已证实相』,是这些声闻在世尊会下,听了四十年经,世尊给他们讲经,你看看从阿含、方等、般若,般若二十二年,这些声闻都在座,所以确实对於实相他们都比我们了解得还多。我们才听几年?而且我们听的凡夫僧说的,他们是听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可见得他们比我们懂得多。但是怎么样?不晓得诸法就是实相。如果晓得诸法就是实相,他就不是二乘,他就不是凡夫。所以入了这个境界之后,凡所有相皆是实相;没入的,《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入门的。为什么?他用妄心,所以你见的一切境界、一切诸法是妄相。实相是什么?用真心,妄心去掉,你所见的一切相都是实相。我给诸位讲《四书》就是《华严经》,你们不相信,你们要是多念念这几句话,应该相信。《四书》是不是诸法?既是诸法,诸法就是实相,《四书》怎么不是实相!基督教的《新旧约》是不是诸法?既是诸法当然也即实相,没什么两样。所以古德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你们学过天台藏、通、别、圆,贤首小、始、终、顿、圆,圆教的菩萨叫圆人,圆教的菩萨看一切法没有不圆。那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为什么?心是平等的、清净的。我们之所以不圆就是心不平等,还分这个、分那个,不平等!诸位要晓得,他分别,我们不能分别,为什么?我们学的是圆顿大法。那我们一分别跟他一样,见不到实相,见不到诸法,妙法见不到了。只有心清净,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心里清净到一物都没有,然后你才能见到『诸法亦即实相』,就见到了,真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好,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九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09
  二乘人因为不了解诸法就是实相,不了解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他有分别。
  【故疲於教化。不欲庄严万行。证其报身。】
  这是讲到二乘圣者,他们的一般情形。
  【唯大觉世尊。圆证此法。故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实相之理。言思道断。心行处灭。】
  在佛法的目的,确实就是要证实相,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如果要说不以证实相为目的,那个事情就很麻烦,说个实在话,我们要想到声闻缘觉这个地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过去这些大德们无论是出家、在家,大家可以在《大藏经》里面看看,《高僧传》、《居士传》,看看诸宗的语录,你就晓得我们前贤目标的确是在证实相,所以他们有那么样大成就。实相要从哪里去证?实相要从大定里面去证,还不是小定,是大定。什么叫大定?六根一天到晚接触六尘境界,不动心,样样都清楚、都明了,这是慧;明了而不动心,这叫定,所谓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唯有定,他才能够把这些事理看得清清楚楚,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