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38章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38章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於西方,也不次於华藏世界,你一生怎么会不成就!不要看到经,经就这么几本,前面不跟你说无量义,哪里是这么几本,你看看佛家的经典几万卷,这就多得不得了,不止!真正是所谓说「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一一微尘都是经卷,一天到晚六根所接触的,怎么不是诸佛菩萨所说的经典!底下有一句:
  【议论削平异见。】
  所以这个『议论』,争论有的时候也必须,那是在某种场合,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议论,议论开智慧,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有议论。你们看看《楞严经》,《楞严经》议论最多,阿难尊者有许多的意见提出来问佛,这个一问一答。同学与同学当中还有争论的,虽然是争论,争的是个理,不是意气用事。理是说的愈辩愈明,是辩明个理,理明了大家都有福。所以佛教在从前在印度有辩论大会,在我们中国过去也有辩论大会,佛教不是专制,佛教是开明的。讲到大众选举,我刚才讲这选举,我们中国的选举是贤人选贤,不是大众的。这个大众选举最初实行的,就是在我们佛门,你看我们佛门常住执事是大家推选的,现在制度不像从前,从前是大家选举,每年换一次。执事是什么?执事是服务常住,是服务,那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真正用功的是清众,哪个不愿意做清众,谁愿意管事!但是大众事情谁做?总不能是请别人来做,这是不可能,所以轮流做,一年轮一次。执事是选举,和尚也是选举的,这个普遍选举制度最早就是实行在我们佛门,一切是大家开会决定。
  佛门里头羯磨,羯磨是印度话,翻成现在的意思就是会议,羯磨就是会议。那个三番羯磨、四番羯磨,就等於现在所谓是三读通过、四读通过,这表示谨慎。不是说一次这就决定,三次、四次是叫你仔细思考,不要到以后好像有顾虑不周到地方,有过失,慎重的考虑。我们佛门里面有四番羯磨,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制定法律,最慎重三读通过还没有到四读,我们佛门里有四读。可见得我们佛门里制定一切法规,比世间法律还要谨慎。所以真正的民主是在我们佛门,几千年来我们就实行民主制度,一切事情由大家共同决定,绝没有任何一个人专制。所以制度之良好,这佛法为别人称道,为社会所尊崇,有它的道理。也只有到了最近,这个寺庙所以才变成子孙庙;在从前这个寺庙都是十方常住,只要是出家人,任何庙里都可以挂单,出家人的家就是庙,天下庙都是自己的家。到了以后这才慢慢变成有所谓子孙庙的出现,才分派系,这是错误的,这不是佛门本来的。
  【见平则如来性地清净明了。】
  可见得这『平』是什么平?见解平了,见解要有高下就不平,见地平,心性就显了。禅家所谓说明心见性,念佛人所讲一心不乱;换句话说,我们念佛不能达到一心不乱,参禅得不到明心见性,障碍就是我们的心地不平,我们的见解不平。要不然怎么会不见性?怎么会不一心?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一切大乘经的好处,就是它的理论都是最高的原理原则。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到,无论修哪一宗、修哪个法门,你应用这些原理、原则都能很快的成就。底下有两句说:
  【佛法兴胜。则魔外不侵。】
  从这两句我们也能够明了,现在有很多对佛法关心的人,说我们佛法衰到这个样子,佛法将来还能兴吗?佛门整个都败坏还能兴吗?给诸位说能兴。整个世界的佛法统统败坏了,如果有三、五个人同心就兴起来。你看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组织了个僧团五比丘,连佛一共有六个人,就把佛法兴起来。前面也给诸位说过,邪不胜正!今天真正有个像样道场的话,有个小道场提倡正法,我前面给诸位说过,如果每天能够做到八小时讲经,八小时修行,长年不断,不用多。如果说有个小庙的话,有个五个人、十来个人能够这样做、这样修学,三年这个小庙一定名闻世界。为什么?全世界所没有,你们这个地方能够是有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修行不得了!在从前你要想名闻世界上很难,为什么?每家都是这样,每个庙都是这样,不希奇!你今天如果有个道场能够这样实行三年的话,电视台就来访问,卫星传播播到全世界,哪个不知道!真正是慕名来拜访、来求道的都到你家来了。正法在此地,你不用出门,真正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庙不在大,有道就灵;那没有道,建再大的庙也没有用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真正有道人,有那么三、五个道人在一块,那个道就兴起来。
  所以这个事情要吃苦,以前洗尘法师碰到我的时候,也曾经跟他拉拉手,我们两个人想合作来做,结果他跑掉了。我给他怎么个建议?我说我们向全世界弘法,我们不要动,找个五、六个志同道合,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住帐篷。现在的帐篷很考究,比起古时候是殊胜得多了,又轻便,那个帐篷很轻巧,叠起来是个背包,张开来的时候,晚上哪里都可以住,托钵。过从前释迦牟尼佛时候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这五个人组织一个僧团在全世界弘法。他拍著我的肩膀,「好,我们决定就这么做。」好,我等你,一直等到今天没消息,这洗尘法师说的话。好,真好!什么都没有,到哪个地方人家尊重,托钵一定会有人供养,而且天天吃好菜,为什么?难得!大家斋主一定做了好菜,不容易,会有今天这几个出家人来托钵,天天吃好菜,天天有好供养。可惜他没有很认真的做,肯认真好,把你什么一切事业统统丢掉,我们住帐篷、托钵,弘法利生,我们走到哪个地方都讲经说法。你这个寺庙请我讲经说法,我不住在你寺庙里,我不打扰你寺庙,对你只有贡献,没有一点点的骚扰。我们住到野外搭帐篷去住,我们吃饭到街上去托钵,弘法你借地方给我们,我们在这里讲经说法,我们组成这样的僧团,就把佛法给兴起来。你们想想看,如果有五个人在台湾这样弘法,台湾佛法就兴起来,可见得事情不难!当然这个事情女众不行,不相应,这个事情要男众,女众不相应,女众还是要有精舍,还是要有道场不能住帐篷。这个里头佛法决定能够兴。我们还是要赶进度,诸位看后面几行,后面倒数第五行:
  【是故欲证自心。当以灭意为首。记其成佛。必曰供若干佛。造若干塔者。】
  这个几句话要留意,这是讲修行,你要想『证自心』,「证自心」就是正报,就是证真如本性,也就是证法身理体。从哪里起?从『灭意』起,就是转识成智起,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前头讲的统统是这个道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要从这地方做起,不转不能成就。佛在本经里为诸弟子授记,每一次都讲到他曾经供养多少尊佛,曾经造多少塔。也许我们听了这个话我们完了,我们一尊佛也没供养到,我们没指望,成佛没指望。诸位要记住,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佛,就是因为你没供养是真的。如果我们拿对待佛菩萨一样的恭敬心,对待一切人,你就供养无量佛。如果以《华严经》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无量无边佛一天到晚都围绕著,你不晓得供。一切大乘经里面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你见这个众生还过不去,那个众生还跟他发脾气,那你有什么办法?你要跟佛做对头,你怎么能成佛?你想想看,这不学善财行吗?善财的眼睛里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佛,他每天供养无量佛。你说是每天供养无量佛有问题,他每天接触的人还是有限,纵然像我们天天讲经的,讲经的时候接触的人也不过几百人、几千人而已!纵然还有几万人来听经,这个场面殊胜,那也不是无量佛。诸位要晓得,有形的事相看起来不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刹那当中,你已经供养了无量无边诸佛,信不信?我们凡夫是只看到事相这几个人,你没有看到心之所及。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供养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原来也不是难事情,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都做到了。
  起塔是做什么事情?起塔是供佛舍利。说这个两句是有始有终,佛灭度后留下舍利,大家都起塔来供养,这是说明什么?就是这个供养恭敬有始有终。不是供养有开始,后头就没有了,这不可以,这不是恭敬心,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代表无尽的心。所以我们对供养父母,一生都要供养的,父母不在了,到忌日还要祭祀,慎终追远,念念不忘。我们对老师也是如此,老师跟父母一样,老师在我们要供养他一生,老师不在了我们要纪念老师,老师还有后人、还有眷属我们还要照顾,这就是此地的意思。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成个什么佛?你们那天到中兴大学听我讲孝,孝是无始无终。孝道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那个大纲,就印在《弥陀经要解》最后的一页,这个书里面都有,你们打开看就在那篇。这是我给个日本人讲的,东西很简单、很扼要,已经把一切世出世间法给说尽。孝道就是佛道,孝就是法身、就是理体,表现在事相上万德万能,就是此地供养恒沙诸佛,『造若干塔』就是这个意思。
  理上通达,没有障碍,事上要做到,没有事修,性德不能现前,性德要靠修德才能够显,我们这一生才能到如来地。所以佛法是真实法,一丝毫的假都掺不得,别人对我们假的,我们清楚不是不清楚。像道安老和尚被人家骗他钱一样,他晓得,晓得还是让人家骗,这叫慈悲。我们样样明了,心如明镜,自己做的事情正大光明,随顺一切众生,众生在迷,他不觉悟,那就随他迷。到可以觉悟的时候再把他唤醒,好像一个人睡觉一样,他还没睡好,你把他叫醒他发脾气,他恨你。你让他睡,睡到他差不多,快要醒的时候你再叫他,正好他睡醒了,精神饱满,你把他叫醒,他感谢你,所以什么都有时节因缘。那个人正在迷,他迷得很起劲,不能唤他,唤不醒他,那是成反效果。这个底下一段诸位自己去看,我们下一节讲「化城喻品」。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十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22
  「化城喻品」,化城这个意思是变化所作;换句话说,它不是真实的,是变化的。这在菩萨道里面它算是个中途站,因为有些小根性的众生,听说菩萨道长远就不敢修。譬如佛在一般经典里面常讲,成佛要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时间太长,往往就把人吓住。实际上给诸位说,三阿僧只劫所修的不过是藏教佛而已!你们学过天台藏通别圆,藏教佛。圆教的佛,你们看看《华严经》里面,这些大乘经里面无量劫,哪有什么三阿僧只劫就成就了!所以心量一定要有大,要有耐心。今天下午如虚法师来看我,听说我来讲经,他来看我,就说到现在人缺乏耐心。他今天谈了一些话,跟我的见解完全一样的,没有耐心就不能成功。我们今人说实在话,比不上古大德的就是耐心,坐不住。古来大德坐在一个寺院里面,就能够二十年、三十年都不下山的,如如不动。所以他这个影响力太大了,几千年之后那个地方寺庙都没有了,还有人到这个古迹的墙角里去拜一拜,你们想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