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度鬼传 >

第11章

度鬼传-第11章

小说: 度鬼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两大迷团,在历史上多多少少都有个定论,比如讲,主张发起“靖难”之变,在明成祖朱棣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正是这个和尚帮他拿下了造反这天大的主意,以致一遭事成,明朝改代立新,从此开始了励精图治的鼎盛时期。

    而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朱棣身边的众谋士、心腹们没有一个有如此决绝之心,甚至对这种造反的话连讲也不敢讲啊,而只有逍遥世外的一个和尚,坚决建议要起兵,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个和尚为何要如此热衷于关心政事呢?

    这还要从另外一个故事谈起,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吧!在当时已颇具名望的前提下,他为何不去投奔一统北方的曹操,而偏要苦苦追随一穷二白的刘备呢?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位卧龙先生的童年。

    在诸葛亮的青葱岁月里,童年是美好的,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彻底让他远离了曹操,也改变了他一生对明君的看法。那一年,曹操在南征北战,大败袁绍后,突然想起了在后方的父亲,他想接自己的父亲前来和自己一起享受这荣华宝贵,因为在之前的几年里,曹操怕征战无定,一直让其父在山东的一个地方闲养,而此时羽翼丰满的曹操准备让自己的父亲来一起看看自己得到的天下。

    曹操的父亲当然很高兴,足足准备了两百辆马车的家产,连人带物一起准备运往曹营。这可吓坏了当时那里的地方官,心想这如若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有个三长两短,曹操肯定会治罪的,于是命人一路护送曹操父亲的车队。可谁料到半道上护送车队的人看有如此多的财宝,见钱起意,就杀了曹操的父亲,抢走了财宝。

    曹操得知其父遇害后,十分愤怒,既治罪于当时的地方官员,也屠杀了大批无辜百姓,而当时年少的诸葛亮就生活在那个地方,他目睹了曹操的所作所为,也把曹操凶残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里,后来受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危急,天天有人被无辜杀掉的情况下,少年诸葛亮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这也为年少的卧龙先生心里种下了绝不伺候曹操的因果。

    道衍也一样,他年少的时候,经历了元朝末期的衰败,社会也动荡不安,而当时的朱元璋正与张士诚在江南打着群架,虽然最后以朱元璋得天下而告终,可明朝初年的社会问题丛生,只有更有能力的明君才能真正治理好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而道衍就选择了既有能力,又有势力的燕王朱棣。因此他的关心政事,从一方面讲,可能是骨子里流着政治的血,而从他少小入寺,剃度为僧看,何尝不是以政治的手段,取得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宏愿呢?

    像道衍和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是不会以一时的强弱而左右自己追随和投奔方向的,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要以自己的智慧和治世理想,去积极地改变时代,引导社会的潮流,也可以说这样的人不是高官厚禄所能收买的,他们看不起的人,不屑伺候。

    第二个迷团,就是建文迷踪,当朱棣得了天下后,对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猜测一直是一个迷团,当然,正史上讲是在南京被攻破后,建文帝自焚而亡,野史上的说法更多,猜测更甚,可依眼镜刘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个骗局,是朱棣、朱允炆和道衍三个人演的一出戏,也就是说朱允炆本就没有死,而是在朱棣登基后,一直被朱棣和道衍藏于某个寺庙中,而道衍完全知道其下落,甚至还可经常接近,这也就是道衍有如此大之功,为何却不愿还俗,不谋功利,安于佛事,可能是他看穿了这权利的更迭和世事的无常吧,什么又比清修更能安抚本心的呢。

    那么还有两个迷团呢?这也正是与村头的古钟有联系的两个事件,甚至还要牵扯到另一个明朝的重要人物。如果说这古钟有镇邪之能,那《奇门遁甲》之术与此钟是否又有一定的联系呢?每每讲到这里,眼镜刘都要仔细地摸摸古铜色的大钟,一件历史疑案,一段民间传奇,就此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蛟变() 
眼镜刘就在村头的大榕树下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离奇的事件,记得当时的天空也是阴沉沉的,随着他讲的唾沫横飞、抑扬顿挫的样子,还真让人时不时有些汗毛发诈。

    他说,当年明朝开国后不久,身在南京的朱元璋听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奏报,说是在北京城的这个早春,一到单日子,就会下雨,而且还不是大片大片的下,只见一片黑云飘到哪里,哪里就会下起瓢泼大雨,因为正是农耕时节,所以很多秧苗被淹,要知道那时的老百姓是靠天吃饭的,旱涝的变化比起朝代更迭他们更重视的是前者,也别说,不管哪朝哪代,总得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吧。

    因此,当时的朱元璋很重视这件事,重视的原因不仅如此,更多的是据奏报称,坊间已有传闻,说是明朝的建立不顺应天意,这是老天给明朝点颜色看看。这可是大事,这足以造成人心不稳哪,正在朱皇帝焦头烂额的时候,走进来一个人,谁啊?正是开国大国师刘基——刘伯温。

    我们知道,一般人的印象中,刘伯温是一个或道或僧的神人,在民间更说他是天师级的人物,可要看正史就会知道,在明朝开国的几大战役中,他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研究、把握以及贡献,则完全是一名政客所干的事,因此说,这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又有神鬼莫知之法的高人。

    朱皇帝一看国师来了,心中暗喜,心说,我何不让他去北京一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没等他说话,刘伯温已经抢先说了:“陛下,我夜观天象,北方邪气丛生,想必对国事不利啊!”

    呵!朱老板心想,高人哪,于是把奏报的内容说与他听,刘伯温虽然听的不动声色,可心里已然对此事大致有谱了。既然君臣话说至此,便达成共识,让刘伯温去北京一探究竟,也顺便安抚一下人心。

    长话短说,您也别管这刘伯温乘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也甭管人家用没用公费旅游,至于有没有带家属前去更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事儿了,反正很快,就到了北京城。

    过去的交通也的确是不方便的,可景色好啊,这位国师级的人物也是第一次来北京城,抬目一望,呵,果真气派啊,虽然都有一个“京”字,可这南北就大有不同了,青砖红墙琉璃瓦,城宽水阔燕赵塔,这也正是燕王朱棣与众不同的建制,把个北京城造得是生龙活虎啊。

    安顿下来后,刘伯温开始微服了解民情,所谓“微服”指的就是脱下官服,下入民间,以防被粉丝围堵的一个极其方便的方法。

    话说这一日,刘国师微服刚来到北新桥旁边,正准备找人了解一下今年的农业情况,就在这个时候,从东边眼看着就来了一团黑云,这黑云可不同于以往阴天下雨的黑云,是像一个大团样的飘来的,怎么看怎么像那黑云里有东西在舞动。

    由于国师刘伯温博览古书,尤其喜欢那些奇闻异事的书,所以他心里并不像旁人那样慌张,见大家都东奔西跑的样子,想必说的那邪门儿的暴雨云就是这玩意儿了。

    刘伯温正仔细地端详着那黑云,可说来也怪,那黑云仿佛也像是看到他一样,竟躲着往旁边移去,可是再躲也是能看到的啊,只见黑云过处,暴雨倾盆,转瞬,那田地里的秧苗就被淹过了顶,河里的水位也陡然上升了不少。

    刘伯温仍仔细地观察着那黑云,他见黑云每下一次雨就会薄一些,借着远处天边的亮色,他终于看清楚了,在那黑云里正有一只蛟龙在张牙舞爪地兴云布雨呢。随着黑云一点点渐薄,只见它一个转身,箭一样地直向北新桥下扎去,随即就没了踪影。

    安抚了一下受惊的百姓,刘伯温独自一人来到了燕王府,那时的朱棣还是少年,听到国师的一番话后,自然也来了兴趣,就问有无解法。刘伯温说有,需要降龙,方能化此一灾。

    君臣一席话后,刘伯温就回自己的临时住处歇息,这时候已然到了傍晚时分,忽然有报来称,有人求见。刘国师一愣,本人在此地人生地不熟的,再说,自己已有官职在身,并不是北漂啊,不会是被哪位导演看上了吧?笔者闲话一大堆,还请各位看官见谅啊:)

    刘伯温让随从把那人请进来,原来是一个小伙,可也不认识啊,小伙左右看了一下,刘伯温明白,吩咐左右退下,心想,以自己的这等功夫,也不会有什么闪失的。

    小伙见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于是开门见山地直言到,刘基,我呢,本是渤海之蛟,今天幻化人形是有几句话同你讲。

    呵,刘伯温也是一愣,心说话,还真被我看对了,不过从它讲话不卑不亢的语气来看,也不是一般的蛟啊,像是上过厅堂的主儿。

    他还真猜对了,这蛟本是龙子,可偏偏不被宠爱,于是一气之下,出走至渤海,修行到一定程度后,也能腾云驾雾,呼云唤雨了,于是来到北京,希望通过自己的布雨来增加修行的力度。并当堂狠言让刘伯温不要乱管闲事。

    说完还未等刘伯温答话,便转身离去。随从进来说,怎么没见那小伙走呢?刘国师并未正面答话,而是让随从赶快出去,见黑云就追,看到有红绳入地,马上回来禀报。原来,这刘伯温一听它是蛟龙变的,就长了个心眼,趁这变幻成人形的蛟龙正说得起劲儿的时候,往它衣服上别了一根细细的红绳。

    快至亥时,随从回来禀报,说就在北新桥下,有一口大洞,那红绳就在那洞口处消失的。转天,刘伯温与燕王朱棣商量,一方面增派了人手,另一方面让众多铁匠不分日夜地打造铁链,经过几天的准备,在又一个单日子里,将个北新桥团团包围,他亲自来到那洞眼前,命人将特制的铁链套儿套在洞口处,然后打坐在地,静等蛟龙出洞。

    快到辰时的时候,虽然无事,但刘伯温睁眼看了看那洞口,已然有雾气喷出。巳时刚到,只见一只黑蛟正欲腾空而起,还没等拔出身量,刘伯温已然口里念念有词了,随即那铁链套儿不歪不斜地正好套在蛟身上,呵,这下可把黑蛟给气坏了,心想,这老贼,不识吓啊,我都变成人形去见你了,你还要制我,只见它腾空而起,一会变成个人的模样,一会变成个龙的模样,一会又变回蛟的模样,把众官兵都看傻了。

    刘伯温看一时套住似乎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于是再次念了一道咒语,眼见那铁套一点点地收紧,这下可把那黑蛟痛得够呛,一个劲儿求饶。

    刘伯温知道,以自己的本事,充其量也只能把它暂时封印住,并不能彻底制服,因为制服异类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它本心走正路,去修正果,只有从心里一片光明,才能泻了这恶念和怨气。

    于是对它说:“你本渤海之蛟,虽有变化之能,吞云吐雨之术,怎耐修行不够,难入仙班,我且固你千年,你待好好修业,千年之后,这铁链自会解除,你也应修成正果,去吧!”

    刘伯温是一番安抚之语,心说,别说一千年,如这铁链子的质量不好,要是碰上豆腐渣工程,算你小子捡个便宜,可那时的手艺人有诚信哪,燕王出钱,有酒有肉,把个铁链造得是钢筋铁骨,直到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