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鬼浒传 >

第103章

鬼浒传-第103章

小说: 鬼浒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打了。

    说来奇怪,当女人扶住男人的时候,男人似乎感到了女人的存在,从地上坐起来。

    这时,只听那女人说:“你别吓我,我不去了,不去了还不行吗?”

    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到路边一个躺椅上,双方坐下来。

    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那女人确实就是邵秋。那个叫二愣子的男人是她的丈夫。

    原来,邵秋离开工地后,应聘去了一家幼儿园。她要洗心革面,从头再来。可是,如果把小冬生带到身边,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赢得那项工作的。所以,她只能忍痛割爱,暂时把小冬生抛弃给图门的工友。因为她看出来,他十分喜爱冬生,他一定不会亏待他。

    半年之后,她的工作稳定了。等她再去工地寻找,那工友已经不在了。她问包工头,包工头本来就对她心怀芥蒂,爱理不理地。她又去找二愣子,二愣子也爱莫能助。

    最后,邵秋哭得肝肠寸断。

    那段时间,是二愣子在她身边安慰她,让她挺了过来。

    再后来,二愣子愣是从家乡拉出一帮人,成立了一个包工队,自己也成为一个包工头,从此,钞票哗啦啦地赚。成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成了包工头的二愣子开始追求邵秋。

    一开始,邵秋觉得自己毕竟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岂能下嫁一个包工头。可是,好女怕缠,更何况,邵秋曾经是做过那个的,已经不是什么好女,所以就屈尊下嫁,跟了二愣子。

    一开始,他们过了一段甜蜜恩爱的日子。可是令二惭子不能忍受的是,每隔一段时间,邵秋就去往日的工地,在那里一呆就是半天。渐渐地,二愣子看出了苗头,一股无名之火从心中窜上来。

    他没白没黑地干,供她吃供她喝,而她心里则藏着另一个男人,一个死鬼男人。

    于是他们就吵,吵得两个人的心都懒懒的。

    二愣子觉得没劲,又出去找女人。

    邵秋看着,心里就痛。

    二愣子不以为然,说你以前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有什么好痛的。

    ……

    苏宁把他们的经历讨了个一清二楚。再寻图门,图门已经离去。

    他追上图门,把邵秋这十几的经历讲了一遍。

    图门说,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个结果。只是不愿去面对罢了。

    苏宁问图门:“你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他们是人,我们是鬼,鬼怎能干涉人的感情。哎,如果有来生,来生再相聚吧。”

    “冬生呢?你也不打算去看看他?”

    “冬生进了你们家,已是穷小子进了富人区,我有什么好担心的。从此以后,他就叫苏睿好了。”

    苏宁和图门正聊着,白袍先生和夷山道人来见他们。他们没找见邵秋,却找见了董皋老爹。白袍先生告诉苏宁,他已经带着他的三米三八牛皮大鼓到了埠东,筹建一家琅琊水泊的鬼谈社呢。

    苏宁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建一家这样的鬼谈社,正是他的想法。把琅琊水泊宣传出去,让世人尽知啊。

第146章 鬼谈客() 
琅琊城里,一条大河自北向南流淌,河面宽阔,岸边是埠。说来也怪,河西的埠却叫埠东,几千年了,琅琊人就这么叫着,谁也不解其意。

    董皋老爹带着他的三米三八大鼓,穿过一尺街,来到埠东,一眼就瞧上了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地方了。他想。

    董皋老爹生在泺水,对水有着特别的依赖,到人间创建鬼谈社,也是奔着水去。

    董皋老爹能够带着他的三米三八大鼓,顺利来到人间,很有必要说一说一尺街这个地方。因为他是穿过一尺街来到人间的。

    一尺街,顾名思义,只有一尺。但那只是夸张的说法,指这条街很短。不管怎么说,一尺街短得不像一条街。但它确确实实就是一条街。

    三米三八的大鼓,足有董皋老爹的个头两个高,要想把它弄到人间,绝非易事。董皋老爹虽然会飞鼓法术,也就是坐在大鼓上,飞奔旋转,腾云驾雾。但那是在阴间,若是阳间,他却没有经验。

    董皋老爹说唱山东大鼓,是离不开这面三米三八大鼓的。离开琅琊水泊时,他推起那面大鼓,就像小人国的小人儿推着一个大轮胎。结果那面大鼓从山上滚下来后,就再也收不住脚步,飞速朝前跑去。董皋老爹立马慌了,一溜小跑,紧随其后。

    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跑得董皋老爹浑身是汗,他想收住脚步歇息一下,都不可能。就在他万分紧张之际,只听得那**鼓噗地一声,像是闯进了一座棉帐。紧接着,就是汽车喇叭声,行人的脚步声,小贩的叫卖声,一派喧闹的景象。

    董皋老爹一抬眼看,兴奋不已。

    到了。他竟然一不留神,把他的三米三八大鼓推到了人间。

    董皋老爹继续推着他的三米三八大鼓走过市区,引得路人一阵唏嘘。

    “哇,这么大的一面鼓!”

    那高度,足有双层公交车身那么高。再看看那位干瘪的老头,正不停地挥动手臂,推动那面大鼓。

    “哇,力气真大啊!”

    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是来自阴间的一只鬼。一个鬼老头。

    董皋老爹在埠东岸边,之字路下,扎下营寨。

    背面是一个桥墩,靠桥墩处,顶上一个护栏,可以遮风挡雨。董皋老爹只是把那个处所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在护栏下安下身来。

    鬼的适应性极强。离开阴暗潮湿的阴间,来到阳世里,哪怕一片草地,一顶树冠,对鬼来说都是好去处呀。

    没有装饰豪华的书码头气派,没有茶餐厅优雅的小资氛围,更没有冬暖夏凉的空调开放。董皋老爹秉承的是一种粗粝、开放的格调,是市井街巷式的人人可观的文娱风尚。更为关键的是董皋老爹的说唱内容,都是涉及鬼怪的,自然吸引大众。

    所以,董皋老爹的鬼谈社的招牌一挂上来,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众多游客纷纷上前,一探究竟。

    董皋老爹说唱山东大鼓,从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开始,至四点半结束。中间休息半个小时。围观的听众在大鼓跟前,一边听着董皋老爹的奇谈,一边琢磨着那一面大鼓,真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董皋老爹开唱的剧目是《相爱一百天》。

    一开始,董皋老爹还不能放开自己。比如,讲到高兴处,一步跳到大鼓上去。他不敢,他怕把听众吓坏了。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一个鬼啊。作为一个平常人,没有草上飞的本领,怎能一步跳到那么大的鼓上去。但是他的故事,仍然吸引了一大帮人。

    董皋老爹以鬼谈客自居,每日谈鬼、论鬼,狐仙妖怪,鬼语魔音,谈笑之间,让人忍俊不禁。他的大鼓前,天天围满了人。有的听众听了,把故事编成**,连同董皋老爹的图片,一起发布出去。到了最后,直接有记者来采访董皋老爹了。嘿,发出来的题目是《牛人鬼谈客》。

    一时间,董皋老爹成了琅琊城街头巷尾的新闻,关于他的八卦比比皆是。

    等到苏宁、白袍先生、夷山道人、图门赶到埠东的时候,董皋老爹的鬼谈社已经经营得有模有样了。

    苏宁看着那三米三八的大鼓,十分纳闷,问董皋老爹,你是怎样把这面大鼓运到人间来的。

    董皋老爹说,他从琅琊水泊,一路把大鼓滚下山,也不知道怎么搞得,就滚到一个叫一尺街的地方,紧接着就听到汽车喇叭声、行人的脚步声、小贩的叫卖声。然后就一下子滚到人间来了。

    一尺街?那个地方他曾经去过一趟,很短很短的一条街道,短得像兔子的尾巴。

    苏宁想,既然能把大鼓弄进来,也就能把其他东西弄进来。反过来,也能把一些东西弄进鬼间去喽。比如汽车,比如枪支弹药。或许,精灵镖局的卡车,就是从一尺街运进去的。看起来,那一定是阴间一个秘密的走私通道。

    苏宁看了一遍鬼谈社的布局,若在以前,他在人间的时候,如果弄这样一个书码头,怎么也得有模有样租几百平米的场地,装饰考究,然后再聘请几位资深的艺人吧。

    董皋老爹说,你说的那是经典艺术,咱这里是大众艺术,要的就是这种粗粝的效果。

    夷山道人也觉得董皋老爹的思路不错。再说了,现在是起始阶段,可以循序渐进,不必一步到位嘛。

    鬼谈社的对过,是一个画室。白袍先生一看,不正是周晓葵的画仙坊吗。这么巧。这个地方还真让董皋老爹找对了。与画仙坊在一起,一定能营造出一个灵异气氛来。

    末了,苏宁拿出一沓子人民币,对董皋老爹说,这些钱你拿着,缺什么就购什么,入乡随俗,一切都要按照人类的规矩去做,不要亏待了自己。

    董皋老爹说,其实用不了多少钱的。对着一条大河,河里什么都有。这几天每天都是去河里捕几条鱼,正吃得快活哩。

    苏宁他们在鬼谈社呆了一个星期,辞别董皋老爹,打算回琅琊水泊去。临行之前,苏宁指派图门留下来,帮助董皋老爹打理鬼谈社。

    图门正打算随苏宁去琅琊水泊,说我一个粗人,既不会唱,也不会念,留下来有什么用。

    苏宁说用处大着呢。董皋老爹一个干瘦的老头儿,独自呆在人间,麻烦随时都会有,没有一个帮手怎么行。

    图门听了,想想也是,自觉留了下来。与苏宁、白袍先生、夷山道人挥手告别。他和他们相处了一个多月,就这样分开了,竟然有些不舍。

第147章 埠东奇闻() 
纵贯琅琊城南北之河,河水宽阔。有的地方由于地段的因素被水冲刷的很深,存有很深很深的水,大约像是潭吧,不过琅琊人都叫它眼子。

    这天早晨,有个老头早早的去眼子捕鱼。可能是去的早,天刚蒙蒙亮。这个老头听见水里水花一响。猛然见有个白胡子老头从水里冒出头来,打着眼罩四处张望。捕鱼老头感觉很稀奇。这么早,水里怎么还有白胡子老头呢?

    水里的白胡子老头看了看四处,没发现什么就下潜水里了。

    一会儿,水中央缓缓升出一艘船,呵呵,装饰的像是戏台,有两个人穿着戏服在上面开始咿呀唱戏。

    捕鱼老头开始很惊异,傻呆呆的看着,后来看得入迷了,拍着大腿喝声彩:“好戏!”

    一句话不要紧,那艘船马上沉入水里不见了。

    紧接着轰的一声响。水花翻滚,一条很大的鱼翻出水面,飘了起来。原来,鱼已经死掉了。

    捕鱼老头不敢声张,吓得撒腿就跑,跑回家去,跟大家一说,大家也惊慌不已。最后,大家的分析是,那条死去的大鱼一定是那白胡子老头。

    过了几天,又有人说,一定是水怪。其实是水怪想出来唱戏玩耍,让白胡子老头出来观察情况。由于被捕鱼老头看到了,水怪责怪白胡子老头,所以把他废掉了。

    这事儿被传得有鼻子有眼。

    其实,是董皋老爹和图门在一起。唱戏不假,只是并非为了玩耍。董皋老爹想,总不能光唱《相爱一百天》吧,得有几个拿手的戏。于是,他便拉着图门一起排练起新节目。被人发现后,董皋老爹灵机一动,装作捕鱼的,赶巧就抓到了一条大鱼。

    尽管机巧,董皋老爹还是没能掩藏住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