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鬼浒传 >

第104章

鬼浒传-第104章

小说: 鬼浒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皋老爹灵机一动,装作捕鱼的,赶巧就抓到了一条大鱼。

    尽管机巧,董皋老爹还是没能掩藏住自己。

    因为接下来,有三三两两的好事之人早起来一探究竟。最后,竟有一个年青人偷偷地朝他们仍石头。

    董皋老爹再不敢去水上排练他的新节目了。

    图门气不过,要去收拾那个年青人。董皋老爹不让,说苏宁临走之前,告诉咱们要入乡随俗,不要惹是生非。

    图门表面上答应下来,实际上,暗地里早准备好了。

    再次等到那个年轻人到河边来寻衅滋事,图门从背后猛地窜上去,把那年轻人搂抱住,猛地摔倒在沙滩上。接着,图门又扑倒在地,使劲压住那年青人。

    那年轻人惊恐万状,拼命挣扎,最后总算挣脱开去。逃出沙滩,用手一撸胳膊,只见一道淤青。

    “呀,果然有水怪。”

    那年轻人的家人迅速报了警。警察查来查去,找不到线索,就把目光盯住董皋老爹的鬼谈社。

    “鬼谈社?”

    警察把董皋老爹带走了,一做笔录,董皋老爹说是泺水人。警察让他出示身份证。董皋老爹拿不出来。那警察上网一查,董皋老爹提供的个人信息完全不存在。原本是有一个叫董皋的,可是早已病故,注销了户籍信息。

    董皋老爹说不明白,他总不能说他是一个鬼吧。

    警察不敢让董皋老爹离开,可是,又没有证据。就把董皋老爹关押了二十四小时,到了二十四小时,只得把董皋老爹放了回来。

    查来查去没有结果,警察放弃了。可是,那位被图门撸了一顿的年轻人,却不肯放弃。因为他越来越觉得,水里的那个白胡子老头,跟鬼谈社的鬼谈客一模一样。

    一日,董皋老爹正在鬼谈社说唱他的山东大鼓,忽然从远处走来一群人,约有一、二百众。及至近了,才发现,为首的正是被图门撸过的那个年轻人。

    那一、二百人怒气冲冲地来到鬼谈社前,那年轻人用手一指,大声叫道:“他,他就是那个水怪!”

    “弟兄们,给我上!”只听得有人喊道。

    董皋老爹一看,慌了手脚,轻提腰身,嗨地一声,跳到三米三八的大鼓之上。

    “看,他不是水妖是什么。不是水妖,能一下子跳那么高。”

    可是,尽管他们叫喊着,却无计可施。因为那只大鼓实在太高了。更重要的是,大鼓四周连一只抓手都没有,他们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

    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人提议,水鬼不就怕火吗?干脆把他的牛皮鼓给烧了。

    于是,有人取刀割鼓,有人掏出打火机,有人去寻汽油。形势万分紧急。

    董皋老爹想,此时此刻,如果使出什么法术,一定会引来更多的猜疑。图门虽然是一个老鬼,可他却没有什么法力。一个对付一、二百人,恐怕有些难度。怎么办呢?

    董皋老爹半立在鼓顶上,正想着解救之策,只听得鼓下人声躁动,低头一看,原来是那伙鬼谈社的听众,跟寻衅滋事的一、二百众争执起来了。

    那伙人胡作非为,拎来汽油,真的要烧大鼓。如果真的把大鼓烧了,还怎么说唱山东大鼓。说不成山东大鼓,他们到哪儿听去。这么好听的山东大鼓,可不能让这伙人给毁了。鬼谈社的听众们一不做二不休,群起而争,跟那伙人理论起来。

    “他是水怪!”

    “管他水怪火怪,他唱的山东大鼓就是好听,又不收费,就是不兴你们捣乱。”

    两伙人互掐起来,甚至撸起了袖子,准备动手。

    鬼谈社的听众虽然人数少,可是他们自认为站在正义的一边,所以理直气壮,当仁不让。那伙莽汉仗着人多势众,更不含糊。

    眼看着一场殴斗一触即发。

    这时,忽然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大声喊了一句,“警察来了。”

    警察果然来了。那伙莽汉一看势头不对,将刀子一收,油桶一丢,撒腿就跑。跑得慢的几个,被警察拦住,与那群鬼谈社的听众一一对证之后。警察才将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先把董皋老爹救下来,然后又对在场的人们说道。哪里有什么水怪,不要听信谣传。都散了吧散了吧。

    董皋老爹感激不尽。

    其中一个警察盯着董皋老爹说:“不过,你的口袋户口,要抓紧时间解决啊。”

    董皋老爹点头称是。

    事后,图门拉住董皋老爹的手,说:“我真没有用,真是个瞎大个子,什么忙也帮不上。”

    董皋老爹不以为然,说:“不要这么说,以后,有的你忙活。”

第148章 鬼书码头() 
董皋老爹以鬼谈客自居,除了在泰山说唱的《相爱一百天》,又编撰了两部新唱段《说艾山》和《琅琊水泊》。两段唱词都是有关苏宁的。

    这一天,鬼谈社前,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听众。说他不寻常,是因为他与平常的听众不同。平常的听众多是一些游客、揽工汉、沿街商贩,甚至附近街区的居民。或是消磨时光,或是寻求乐子。这位客人却西装革履,座下宝马。按说,他应该去那些高档会所,似这种穷光蛋来的地方,断不是他能光顾的。

    可是,他就是来了,而且,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听起来。因为董皋老爹的山东大鼓,说的这段书中人物,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人是谁?他就是琅琊织产大王苏丙坤。

    苏丙坤一杯茶、一包烟,静静地坐在鬼谈社前的沙石堆上,听《说艾山》。一连三天,他准点到达,完完整整地听了一遍。

    董皋老爹和图门正要收拾东西,关门歇业。一位司机跑过来,对董皋老爹说:“这位师傅,我们老板想请您喝茶,可否赏个脸?”

    “哦?”

    还有这样的好事?

    “不知是何原故,受此殊荣?”董皋老爹反问道。

    “去了您不就知道了。”那司机说。

    其实那司机就是苏丙坤的司机,是他让他来邀请董皋老爹的。

    图门一听,不高兴了,为什么只邀请他?难道,只有说书先生才配喝茶吗?要是没有我这个帮手,他怎能唱出《说艾山》。

    呵呵!那位司机师傅只是呵呵一笑,不作评论,走了。

    “去还是不去?”

    董皋老爹犹豫不决。

    “有人请你,干嘛不去?”

    “可是,他们是人,我们是鬼啊。”

    “这有什么嘛,我们曾经也是人,他们早晚也是鬼啊。”

    图门说得是。董皋老爹心里一想,去就去,有什么大不了的。看他到底要干什么。苏宁先生不是说琅琊水泊要接触人类吗,与人类展开勾通。不与他们接触,怎么勾通。

    于是,董皋老爹把东西一放,跟着那位司机师傅去了。

    “哎,替咱多喝一杯。”

    “一杯茶而已嘛,有这么贫吗?”

    “这你就不懂了,大老板请喝茶,可不是三块、五块的大碗茶,是要去茶楼慢慢品的。”

    董皋老爹随着那位司机师傅,上了一辆白色的宝马车。

    董皋老爹低头一看,车后座里果然坐着一位老板。高高大大的身体,坐在那里,以至于显得十分拘束。

    车子离开埠东,在柏油路上行驶了十几分钟,然后在一座装饰典雅的茶楼前停下来。董皋老爹见那楼前还有一棵长势茂盛的青腾,十分有情调。

    分宾主落座后,那位老板开口说道:“我已经听你说了三天书了,算是你的老书迷了。敢问先生是哪里人,又为何到埠东来说书,而且分文不取?”

    董皋老爹回答说是泺水人。因酷爱山东大鼓,所以才来此说书。

    “可是,你分文不收,拿什么养活自己?”他终于问出想问的问题。

    “我一个老头儿,怎么样生活都行。若为吃喝二字,其实很简单,一顿一馍足诶。”

    “好一个一顿一馍。来,让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董皋老爹喝下一杯茶,也问出了心中想问的一句话。

    “不知先生因何请老叟喝这杯茶,不会仅仅作为老叟的一位粉丝吧。”

    那位老板点一点头。放下茶杯,说:“您说的对。原因很简单,你唱的这出《说艾山》,主人公苏宁的遭遇,与在下的爱子一般模样,莫非就是取材于爱子的身世?”

    董皋老爹一听,心里明白了,原来,坐在面前的这位老板,不是别人,正是苏宁他爸,苏丙坤先生。怪不得看上去跟苏宁十分相似呢。

    “这?”董皋老爹犹豫不决。

    “但说无妨。”苏老板引导道。

    于是,董皋老爹就照实说了。把苏宁的事情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末了,苏老板追问道:“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

    “我……我有过阴的经历。”董皋老爹撒谎道。

    “哦。”苏老板听了,沉吟道:“这么说,你过阴的时候,是见过爱子喽。”

    董皋老爹点点头。“不过,我不过阴的时候,是十分正常的,比如说现在。”

    苏丙坤老板点点头。“看得出来。”

    苏丙坤老板听了董皋老爹的讲述,勾起了他对苏宁的回忆。要是苏宁还活着的话,应该有十八岁了吧,也进了大学读书去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如果董皋老爹的话属实,苏宁还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倒是与上次自己在泰山的经历十分吻合。

    想到这里,苏丙坤老板对董皋老爹说:“我佩服你的执着和勇气。这样吧,我来资助你开一家上档次的书场怎么样?”

    董皋老爹不解地望着苏丙坤老板。

    “就是说,由我来出资,在埠东建一处说书场子,供你使用。当然,你也可以收取一点门票钱,供自己使用。你放心,我分文不取。”

    “有这样的好事?可是,我拿什么回报您?”

    “我只是在做公益,不需要回报。”

    董皋老爹听了,感激不尽。喝完茶,回到鬼谈社,把喝茶的经历对图门讲了一遍。图门一听,一拍大腿:“这是好事啊。”

    到了第三天,果然在鬼谈社数百米处,水岸边有一处楼宇,正数八间,挑高两层,忽拉来了几十个工人,又拆又戗,忙活起来。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一处崭新的会所装饰一新。外墙被粉刷成浅蓝色,白色隔线,与水岸吻合。一共上下两层,一层是大厅,二层为包间。最后在正面挂上了“鬼书码头”四个溜金大字。

    董皋老爹和图门搬进去的时候,正赶上元旦节日,门前客满,观之不绝。

    开业那天,高高的条幅从楼顶垂下来,三米三八的大鼓就放置在门前,格外引人注目。

    只是,苏丙坤老板并未出面,而是由他的干儿子苏睿代表他出席了开业典礼仪式。

    图门望着苏睿,他的儿子,出息得有模有样,不仅欣慰。此刻,他多么想喊一声他的儿子呀。可是,理智告诉他不能,因为他的儿子并不认识他。就算认识他,可他已经成了鬼,此刻与他见面,在人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第149章 吉尼斯大鼓() 
鬼书码头开张,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从埠东码头上来,走进书场,一股古朴典雅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这里的桌椅、茶几及设施,均以硬木、雕镂、朱漆为主,凸显出浓郁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