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123章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123章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地理位置必然的要求分两路前进,而是不必要地分三路前进,然后这三路也许又变成五路甚至七路,于是老一套的陈词滥调又出现了。
  我们所说的两路进攻每路都有自己的目标。用于两路进攻的兵力很有可能显著地超过对方的兵力,如果每路进攻都十分有力,那么,它们只会互相产生有利的影响。如果敌人的兵力没有平均分布,我们的进攻因而有一路失利了,那么,完全有理由可以期待另一路进攻的胜利自然地弥补这一失利,这是两路进攻之间的真正联系。这两路进攻之间距离很远,日常的小事件之间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发生相互作用的,因此,直接的,或者说直线的联系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同时,本国心脏受到进攻的敌人也不可能用很大兵力来切断这种联系。值得担心的是受别动队支持的居民会切断这种联系,敌人可以不消耗正规部队就达到这个目的。
  为了对付这种情况,只要从特里尔向兰斯方向派出一个骑兵为主的军,有一万人至一万五千人也就可以了。这个军能够击败任何别动队,并同主力齐头并进。它不必包围要塞,也不必监视要塞,而只要从要塞之间通过,不必占领任何固定的基地,如果遇到优势的敌人,它可以向任何方向回避。它不会遭到重大的失败,万一遭到失败,对整体来说也不是重大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一个军大概就足以成为联系两路进攻的中间环节了。
  第四、两个次要行动,即意大利的奥军行动以及英国的登陆部队的行动可以用最好的方式实现它们的目的。如果它们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那么,就基本上达到了它们的目的。无论如何,两路大规模进攻中的任何一路都绝对不应该在任何程度上依靠这两个次要行动。
  我们坚信,如果法国再想狂妄地采取傲慢态度,象过去一百五十年那样压制欧洲,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打败法国,使它受到惩罚。只有在巴黎那一边的卢瓦尔河上,我们才能从法国那里获得保障欧洲安宁所需的条件。只有采用这种方式,七千五百万人对三千万人的自然对比关系才能迅速地表现出来,才不会象一百五十年来那样,从敦刻尔克到热那亚的各国军队象一条带子那样围着这个国家,它们追求着四五十个不重要的不同目的,这些目的中没有一个足以克服普遍存在的、特别在联军中不断产生并反复出现的怠惰、阻力和外来的影响。
  读者自然会看到,德意志邦联的军队目前的部署同这里所要求的部署是多么不同。在目前的这种邦联中,德意志各邦成了德意志力量的核心,而普鲁士和奥地利却被这个核心所削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分量。但是,一个邦联在战争中是一个很脆弱的核心,因为在这里不可能设想有什么统一、毅力、将帅的合理选拔、威信、责任心等等。
  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德意志帝国力量的两个自然的中心,它们是支撑点,是刀斧的最强部;它们是久经战争锻炼的君主国家,各有自己特定的利益,各有独立的军队,它们是其他各邦的盟主。一个组织应该以这些自然的特点作为根据,而不应该以关于统一的虚伪的主张作为根据。在目前情况下,统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谁要是追求不可能的事情而忽视可能的事情,那就是一个愚蠢的人。
   一、呈高迪将军阁下审阅的授课计划
  我认为,王太子殿下通过我的讲授所要得到的军事艺术方面的知识,只应该是基础知识,它应能帮助王太子殿下理解现代的战史。因此,主要地应该是使王太子对战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讲授的范围不能太广泛,不能过分耗费王太子的精力。
  要想完全掌握一门科学,就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主要用在这门科学上,而这对王太子似乎为时尚早。
  基于这些考虑,我选择了下述讲授方法,我觉得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一个青年人的自然的思考程序。
  首先,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把内容讲得王太子都能够理解,否则,这位最好学的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无聊,注意力分散,并对课程产生厌恶情绪。其次,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在任何问题上,都不让王太子有错误的概念,否则,就会给以后的讲授或者他的自学造成许多困难。
  为了达到第一个目的,我将经常设法把讲授的内容同一般的常识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常常摆脱所谓科学的系统性和学校的教学方式。
  现在,我把仓卒拟定的授课计划呈阁下审阅,如有不合尊意之处,恳请予以订正。
  要想理解战史,除了必须具备兵器和兵种的基础知识外,主要地是必须对所谓应用战术(或称高等战术)和战略有一定的了解。实际上,战术,即战斗学是主要的课程,这一方面是因为战斗决定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战术上的大部分内容都需要讲授。战略,即为实现战局目的而运用各个战斗的学问,更多地是自然的、成熟的判断力的一种活动:但是,至少必须清楚地说明在战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这种概略的讲授中,野战筑城在讲战术防御理论时讲授,永备筑城在讲战略时或以后讲授,是最恰当的。
  战术本身包含有两种不同的内容。一种是不了解整体的战略联系也可以理解的,如各种小部队(从步兵连、骑兵连一直到由各兵种组成的旅)在各种地形上的配置和战斗方式。另外一种是同战略概念有联系的,如整个军和军团在战斗中的行动、前哨、小规模军事活动等,因为在这里出现了阵地、会战、行军等概念,如果对整个战局的联系没有一定的了解,就无法理解这一切。
  因此,我将把这两种内容分开讲授,先对战争做个概略的论述,然后再讲战术,即小部队在战斗中的行动,一直讲到整个军和军团的一般配置(战斗队形)为止,以便对战局再做一个概述,进一步指出事物的联系,然后再讲战术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最后,以叙述一个战局的过程来开始讲解战略,以便从这个新的角度来考察各个问题。
  由此得出下面的授课顺序:兵器:火药、明火枪、线膛枪、火炮及其附件。
  炮兵:关于平射装药和曲射装药的概念。
  火炮的操作。
  炮兵连的编制。
  火炮和弹药的费用。
  火炮的效力——射程——命中率。
  其他兵种:骑兵,轻骑兵,重骑兵。
  步兵,轻步兵,重步兵。
  编组——任务——性能。
  应用战术或高等战术:关于战争、战斗的一般概念。
  小部队的配置和战斗方式。
  在各种地形上的步兵连,有炮兵时和无炮兵时。
  在各种地形上的骑兵连,有炮兵时和无炮兵时。
  步兵连和骑兵连的联合行动。
  步兵连和骑兵连在各种地形上的联合行动。
  一个由若干个旅组成的军的战斗队形。
  一个由若干个军组成的军团的战斗队形。
  上述最后两点不要同地形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出现阵地的概念。
  关于一个战局的较详细的叙述。
  战局开始时军团的编组。
  军团在行军和占领阵地时需要采取的警戒措施,如前哨、斥候、侦察。——分遣队。——小规模军事活动。
  军团选择的阵地应该使军团能够在阵地上进行自卫。
  战术防御。—一防御工事。
  在这样的阵地上向敌人攻击。战斗中的行动。——会战。——退却。——追击。
  行军。——江河防御。——渡河。——防哨线。——舍营。
  战略从战略的角度对一次战局和整个一次战争的概述。
  决定战争成果的是什么。
  作战计划。
  作战线。——给养制度。
  进攻战。
  防御战。
  阵地。——防哨线。——会战。——行军。——江河防御和渡河。    舍营。 冬营。
  山地战。
  战争理论等等。
  永备筑城和围攻战,不是在战略之前讲,就是在最后讲。
二、最重要的作战原则(给王太子殿下授课的补充材料)
  这些原则虽然是我长期思考和不断研究战史的结果,但只是仓卒写出来的,在形式上是经不起严格批判的。此外,这里只是从大量问题中突出了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在这里简短扼要是很重要的。因此,这些原则不能使殿下获得完善的教益,只能促使殿下去进行独立思考,并为殿下的这种思考提供一条线索。
  (一)作战的一般原则。
  1 .战争理论主要是研究怎样能够在决定性地点造成物质力量和有利条件方面的优势,当这一点做不到时,理论也要教会人们去估计各种精神要素:敌人可能犯的错误,一次大胆的行动所造成的影响等等,当然也包括自己方面悲观失望情绪的作用。这一切决不是在军事艺术及其理论的范围之外,因为军事艺术的理论无非是对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所作的一种合理的思考。人们必须最经常地考虑到所有情况中最危险的情况,并且对此作最充分的准备。
  这样就会产生有理智作根据的英勇的决心,这种决心是任何不负责任的自作聪明的人都不能动摇的。
  谁要是对上述一切向殿下作不同的解释,谁就是一个书呆子,他的见解对殿下只能是有害的。在一生中未来的重大关键时刻,在会战的混乱情况下,殿下将会清楚地感觉到,在最需要帮助的场合,在枯燥的数字使您束手无策的场合,只有上述这种见解才能救急。
  2 .当然,在战争中,人们不论是通过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优势,总是力求使自己具有获胜的可能性。但是,这一点并不总是能够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往往只好不顾这种可能性而采取行动。如果我们在这时迟疑不决,那么,我们的理智就恰恰在最需要的时候和看来一切都对我们不利的时候不起作用了。
  因此,即使自己没有获胜的可能性,也不应该认为采取行动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理智的。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兵力很少,那么,尽可能把一切安排妥当,就始终是理智的。
  在战争中,人们的沉着和坚定总是首先受到考验,因而在上述情况下沉着和坚定也是很难保持的;但是,如果没有它们,人们即使有最光辉的才智也会一事无成。因此,为了在上述那种场合能够保持沉着和坚定,人们必须树立起光荣牺牲的思想,不断地增强这种思想,并且要把这种思想变为习惯。殿下,请您相信,一个人没有这种坚定的决心,就是在最幸运的战争中也不会作出什么伟大的事业来,更不用说在最不幸运的战争中了。
  在最初几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肯定是这种思想支配着腓特烈二世的行动。他在引人注意的12月5 日所:以在勒登向奥军发起了进攻,是因为他有这种思想,而不是因为他估计到用斜形战斗队形可以击败奥军。  3 .当殿下进行那些您在一定场合可能选择的一切军事行动和采取您可能采取的一切措施时,往往可以在最大胆和最小心谨慎之间进行选择。有些人认为,理论总是劝人小心谨慎,这是错误的。如果理论要对人提出劝告,那么,按照战争的性质来说,它应该劝人选择最坚决、最大胆的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