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 >

第20章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第20章

小说: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直接继承者;肖夫完全无视杰文斯,或者将他置于次要地位。下面的引语表明肖夫完全以马歇尔代替杰文斯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马歇尔的《原理》在其故乡同亚当·斯密《国富论》和李嘉图《原理》是并驾齐驱的,他是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三大分水岭之一。依照通常的评价,我们可以把英国政治经济学史划分为三个时代,即古典主义、李嘉图主义和马歇尔主义(或重新改造的李嘉图主义)。”    
  “这样,兴起于70年代的经济理论的三个流派便注入到了不同的渠道: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和英国学派或马歇尔主义,而没有汇成一股潮流,尽管它们之间难免有些渗透。”    
  “在英国和奥地利(本地的学说体系在这里几乎居于无可争辩的支配地位)以外的地区,马歇尔的《原理》和瓦尔拉斯的著作肩并肩地发挥了激励和孕育欧洲理论经济学复兴的作用。”    
  在这里,马歇尔不是同杰文斯并列,而是远在杰文斯之上。因为肖夫对马歇尔持这种态度,所以他特别起劲地反驳下述观点:即认为马歇尔是一位具有调和精神的人,他把早期经济学家的成本分析和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的效用分析结合起来。他认为马歇尔的“分析的框架”“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把李嘉图主义概念同边际效用学派的概念协调起来。”肖夫坚持说,马歇尔经济学“是李嘉图主义的真正继承者,既非杂种也非游戏”。这看法并非始自肖夫本人,他是从马歇尔那里拿来的,而马歇尔所以作如是观,则是出自他的这种信念:他的效用观点先于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马歇尔首次表露这种想法是在1908年给克拉克的一封信中(该信最早发表在1925年的《马歇尔纪念文集》。马歇尔在信中说:“在美国人的批评中,有一件事使我感到恼怒,尽管它不是出于恶意。据说我试图在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搞调和与折中。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是中看不中用的。马歇尔认为说他有“调和精神”的观点来自美国。这是不正确的。它实际上起源于英国,而且广泛传播,延续至今。提出这个看法的当首推L.L.普雷斯,马歇尔在《原理》这曾提到过他,感谢他阅读了“全部校样”。普雷斯为马歇尔的《原理》写了一篇很长的评论,其中一段(如下述)为这样的看法奠定了基础:马歇尔的名声主要是基于他对李嘉图和杰文斯不同观点的解析。    
  普雷斯说:“至于(马歇尔以前的)情况可以这样说,要学生相信李嘉图描绘的图景是困难的,要他们相信杰文斯描绘的图景也是困难的。他(马歇尔)持有前人的许多未完成的草图,并把它们综合成一副整体……为什么在思想的连续性上会有这种突然的中断,和对先前传统的完全抛弃呢?”    
  普雷斯接着说:“马歇尔教授的著作对这些纠缠不清的问题作出了回答。没有中断,也没有抛弃。新近的成果能够同旧有的成果结合起来,得出一种更好的概念,而不破坏艺术绘画的基本原理;因为画面的统一未受损害,它甚至经此加工而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了。”    
  普雷斯把他关于马歇尔和杰文斯及李嘉图的关系的观点扼要写进了他的《英国政治经济学简史》(1891年出版)。马歇尔的《原理》出现在经济思想史著作中,这是第一次。    
  后来的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经济思想史家谈及马歇尔同李嘉图-穆勒学派和同杰文斯的关系时,都是步普雷斯的后尘。L.科萨在1893年说,马歇尔从杰文斯那里采纳了最后效用程度的观点……然后他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种边际效用概念解释和完善了流行的生产成本学说。”L.汉尼提到H.J.达文波特的“题为‘试图折中:马歇尔’的一章”,并说尽管“这是一个公允合适的说明……但说‘马歇尔的综合’可能更好些。”A.格雷在1931年写道,马歇尔“作为第一次尝试,最好被看成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努力,即给奥地利人的观点一定的地位……并把奥地利人的思想同较早的政治经济学加以综合。”E.威特克在1940年说:“正像他吸取了杰文斯的思想一样,马歇尔也把穆勒关于生产方面的思想加进了他的理论中。”    
  1942年肖夫关于马歇尔的文章显然实现了公布马歇尔信件未曾达到的目的,因为从这些信件披露以后,一些历史学家否认马歇尔把杰文斯和李嘉图捏合到一起;事实上也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马歇尔是古典学派的真正继承人,又有人认为他是边际效用理论的早期创始人。E.罗尔的《经济思绪史》(1938年初版,1942年增订再版)持有同样模棱两可的立场。他把马歇尔和杰文斯以及门格尔并列为边际效用论的先驱者。他说:“据说,1871年杰文斯的《理论》和门格尔的《原理》问世时,马歇尔已经发表了类似的研究成果。罗尔认为,同奥地利人和纯数理经济学相比,马歇尔同英国传统的决裂不那么明显。他还把马歇尔折中主义的出现解释为“他的体系具有非常精细特点”的缘故。    
  J.F.贝尔在新近出版的一部经济思想史教材中说:“可以同意这种说法:马歇尔关于需求和效用的观点是完全独立于杰文斯和奥地利人而形成的,因为他的经济学著作形成于1867-1868年间,杰文斯和门格尔著作问世之前。”P.L.纽曼在论马歇尔的很长的一章中说:“当杰文斯发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时,马歇尔已经在他的图解经济学的范围内制定出了他的思想。”纽曼认为马歇尔“使下述这一点非常清楚:尽管杰文斯在发表著作方面领先,但马歇尔本人的著作是完全独立地搞出来的。”纽曼也接受这种说法:马歇尔不曾将杰文斯或奥地利人的学说同古典派的学说综合起来。他指出:“无论是马歇尔著作的融合的总的性质,还是从(在他先驱者的任何理论中都没有的)许多新颖思想来看,情形都不像是这样。”纽曼的结论是:“马歇尔所做的一切是要表明古典派理论的不同部分……怎样用供给和需求来表述。”历史学家在这里又要面对起着一种特殊作用的马歇尔了。但对马歇尔的这种新看法还没有渗透进非英语的经济思想史家的头脑之中,他们继续把他看作是一位折中主义者。    
  关于马歇尔在经济学上利用边际效用的见解的混乱状况就是这样。他对他自己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作用的看法,至少可以说,也没有对此有所澄清。困难因为许多作者对马歇尔的友情而加重了,这使他们随意地对待证据;而对他们不太熟悉或不那么敬重的人就不会这样了。马歇尔的声誉太大了,不需要归功于杰文斯。在边际效用史上,只有马歇尔享有稳固的地位,即使不提发明权也罢。原因之一是,马歇尔的《原理》就像任何其他著作所能作的那样,有助于把边际效用思想镶进经济思想的总体。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 
理查德。豪伊著        
第十一章 埃杰沃思    
   Ⅰ    
  在到1890年为止的时期中,除了马歇尔以外,F.Y.埃杰沃思像英国的其他人一样,也很好地运用了边际效用思想,但他将这一思想用于同哲学和心理学有关的课题比用于同经济学有关的课题要多。因此,经济思想史家难得把他的名字同边际效用学说的发展联系起来。对他的三卷本《政治经济学论文集》是这样,他的讣告也是这样。    
  埃杰沃思在都柏林度过四年之后,于1867年来到牛津,1873年获得学士学位。此时正值经济学的“现代时期”开端之际,但他没有对经济学表现出兴趣,此后许多年也是如此。他的主要兴趣在法律上。1873年后他从牛津来到伦敦,全身心地投入法律研究,内殿法学协会(Inner    
  Temple)要他1877年到法庭任职。不过法律还不是他的惟一的或永久的兴趣,他也从未实践过。1873-1877年间他读法学时,还忙于他的第一爱好——哲学,而且写了关于哲学问题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页短评:“麦休·阿诺德先生论毕晓普·巴特勒的自爱心学说”,刊登在《精神》杂志上,这是一本可敬佩的哲学和心理学杂志,第一期于同年早些时候出版。该杂志后来的一篇文章(作者阿尔弗雷德·巴雷特,他对亨利·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的若干部分提出了批评)直接促使埃杰沃思动手写了他一生所写三本小书中的第一本。    
  这本书名为《伦理学的新旧方法,或“物理心理学”和“伦理学方法”》,内容完全是讨论西季威克和巴雷特之间的争论。正好在埃杰沃思来牛津白利尔学院之前的那些年,巴雷特在该学院的出现引起了埃杰沃思对这场讨论的注意。在指出了这两位作者的主要分歧之后,埃杰沃思主要考察了讨论享乐主义的部分,讨论是围绕快乐和痛苦的测量问题进行的。在《精神》杂志著文的这位评论者在谈及埃杰沃思的《伦理学的新旧方法》的第二部分时指出,作者“从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公式出发”(尽管对据说暗含的严格的功利主义思想感到不满),完全依据菲希纳和汪茨等人对心理学概念所作的最新解释,还运用了适用于这个问题的计算各变量的公式,得出了有关最佳(最有利)分配外部享乐资料的一系列结论。”    
  埃杰沃思的书包含着(或触及到)许多人所想象的经济问题,享乐主义总是要包括这一类经济问题的。不过,享乐主义的分析结果通常(特别在埃杰沃思的场合)并不同经济分析的结果相一致,至少埃杰沃思没有再得出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在同一问题上已经得出的许多结论。原因之一是他没有分析价格与交换现象,这样,他的结果就不会包含交换或价格同‘幸福’的关系,像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所得出的结论那样。尽管他的分析限于非价格现象,他还是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展了他的分析,由于他许可进行个人之间比较效用,从而扩展到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一直回避的领域。    
  埃杰沃思的基本结论更多地来自他所许可的个人之间效用的比较,而不是更多来自其他的论据。他的结论是:“(1)在进化次序如此接近的种族和社会中(如雅利安人)中,平均分配是规律……(2)人口应受限制……(3)[人口的〕质量……应当尽可能地高……[但是〕……无限制地改进人口质量将不再是希求的事……〔假如它〕……只有通过减少人口才可能实现的话……”    
  埃杰沃思的情形很明显地表明了“享乐主义”同“边际效用经济学”的关系。埃杰沃思研究的问题在开始时同杰文斯是一样的,但他在第一次攻击结束时未曾到达杰文斯那样的地位。西季威克拥有埃杰沃思和杰文斯使用过的全部工具,还有经济学讲席,但他的结局不与此二人同归。甚至边沁也不曾从他已提出的各种分析要素中提炼出边际经济学的任何东西。经济学家不得不阅读和消化边沁的著作,然后再把它引进经济学。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在把享乐主义变成边际效用经济学之前,经济学家们还必须给它增加一些东西,同时又从中去掉一些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